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
生根活佛著述的《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由世界语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作品旨在帮助处于五浊恶世的迷惘者。书中强调,忏悔不仅是洗刷罪业的勇气,还是认识罪业的良知,以及去恶向善的方法和净化身心的力量。忏悔被视为法水、药草、明灯、桥梁和船筏,分别象征着洗涤罪业、治疗烦恼、照亮黑暗、引导成佛之路和渡往涅槃之境。作者认为,敢于承认并超越自身错误的人是最伟大的。
内容简介
人们普遍渴望获得赞扬而非批评,因此往往不愿提及自己的缺点,反而乐于炫耀长处。然而,若这种倾向发展至极端,导致只能接受正面反馈,拒绝批评和不同意见,且不愿承担责任,隐藏行为增多,面对错误的勇气减弱,则可能成为个人成长的障碍。无论是在世俗事务还是出世间的修行中,这一心态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有些人倾向于在遭遇失败或犯错时为自己寻找借口,而非反省提高。明知己错却不忏悔,反而试图通过其他事情掩盖,这些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例如,事业受挫归咎于运气不好,还俗破戒归因于环境压力或特殊的修行方法,饮酒食肉则声称有益健康或缓解忧愁。这些人不断利用各种借口掩饰过失,采用多种手段隐瞒错误,寻求各种理由自我安慰。这些做法被认为是智力低下和能力不足的表现。如果在生活中养成回避责任的习惯,将缺乏面对失败、错误和挑战的勇气,无法听取他人善意的建议和批评,只会继续用借口搪塞,美化错误,但外部环境和因果定律并不会原谅他们的行为,这些人将在社会中远离成功,在佛教修行中远离觉悟。一些人选择逃避问题,但逃避并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是软弱无力的表现。相反,应该勇敢面对现实,主动认错和忏悔。面对现实体现了可贵的勇气,主动认错展现了可敬的胆量,主动忏悔则是可嘉的智慧。作为佛教徒,应具备勇气、胆量和智慧,因为学佛即学做人,做人应诚实正直,绝不虚伪、两面三刀、懦弱无能、逃避现实、爱慕虚荣、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婪嫉妒、唯利是图、欺诈狡猾、口是心非。即使面临难以想象的情况,也应勇担责任,妥善处理。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应运用智慧斗争,坚持真理,决不妥协。这样做必将获得圆满的结果。事实上,不应害怕罪孽深重,而应勇于面对并忏悔。首先,应承认自己并不完美,人生本就有缺憾;其次,应深刻反思,保持警惕之心,观察每时每刻的想法;最后,应纠正错误,告别过去的阴影,不再重蹈覆辙。对于已经犯下的错误,应发自内心忏悔,清醒面对人生,认清自己的罪业。坦然面对罪业,哪怕跌倒多次,也应有勇气战胜自己。切勿屈服于罪业,也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妄自尊大。世界上不存在不可战胜的自我,也不存在不可消除的罪业。通常来说,即使是五无间罪也能通过忏悔消除。《无垢经》指出:“众生必有业,无业不可忏悔,乃至五大罪皆可忏悔。”喇嘛拉教导:“造五无间罪者,若不气馁,深切忏悔,守戒律,其恶业无不消除。”许多上师曾提到,罪恶本身并无功德,但忏悔带来的净化亦可视为罪恶的功德。例如,嘎拉亚猎人杀害母亲后,通过虔诚忏悔得以净化。象雄地区有一位名为哈拉染扎的国王,与格伟王交战期间,双方共损失九千名士兵。哈拉染扎国王由此真切体会到地狱的景象,从而对因果关系产生信任,并生起真正的忏悔之心。他前往幸饶弥沃佛祖面前祈求拯救,佛陀答道:“若国王真心忏悔,我保证其罪业可得消除。”幸饶弥沃大日如来的承诺不仅适用于哈拉染扎国王一人,同样适用于所有众生所造的业。每个人都应以真诚之心忏悔任何罪恶,均可消除。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承诺,表明尽管我们在轮回中不可避免地累积恶因恶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可救药。佛的保佑始终激励着我们。消除业障的方法众多,其中最为殊胜的包括忏悔、空性和百字真言。
参考资料
虔诚皈依.新浪微博.2024-09-20
生根活佛: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一).学佛网 .2024-09-20
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关于消业忏悔的奥妙法门简述).新浪爱问知识人·教育.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