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岭
河伯岭,原名吴王岭、五马岭,相传古代有一位何姓人士在此建立山寨,被称为何伯,因而得名。河伯岭位于湖南省南部,跨越邵阳市、新宁县和东安县边界。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呈南北走向。属于越城岭北分支,地处都庞岭海洋山南北向隆起带上。山体主要由寒武系炭质页岩和白云大理石构成。主峰位于邵阳县城南31公里处,平均海拔为1455米。《大清一统志》将其记录为河北岭,而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宝庆府志》则称之为河北大岭,后因方言谐音演变成为河伯岭,亦称河伯大岭。它是夫夷水和芦洪江的分水岭。
地理位置
河伯岭山脉发源于新宁县巡田乡龙宫村与邵阳县倒水之间的河泊岭主峰。河泊岭作为河伯岭山脉的主峰,向南延伸包括黄腊冲顶(海拔1311.5米)、长界岭(海拔1243.5米)和唐已界(海拔1424米)。山脉向西延伸经过鸡公石山、铁丝歧、白石山、茶冲坳、黄狗练窝等地。向北延伸的区域包括齐峰岭、光棍山顶、庵堂山顶、虎形山、猪骑岭、潘家岭、栗山顶、徐贵山、胡家山、猴子岭、歪毛岭等山峰,向西延伸则连接大岭上、金紫岭岩口、毛古岭、高石山、龙身上脊、狮形岭、黄茅岭、燕山麦粑岭、金鸡坳、尤佛岭、祖公岭、风神岭、黄栗山、蒙古堆等地,最终与雪峰山相连。
历史沿革
河伯岭名称来源于邵阳县河伯乡和河伯岭林场所在地,原名吴王岭、五皇山。传说一位何姓人士在此筑寨,当地人尊称其为何伯,于是将此岭命名为何伯岭,后误传为河伯岭。
自然地理
河伯岭是湘江水系和资江水系的分水岭,东南端始于永州市东安县,西南部毗邻新宁县。邵阳县境内的河伯岭由苗竹山、太阳山、枫木山、马头岭、崩土岭五个山系组成,拥有超过50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主峰海拔1454.9米,是邵阳县最高点。这里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常年绿荫环绕,云雾缭绕。山间的溪水流淌,松涛阵阵。苗竹山上的向阳水库宛如一面天然镜子,嵌入群山之间。河伯岭不仅是邵阳县最大的林业区和用材林基地,还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其中包括多种国家级珍稀植物和动物保护物种。
文化与风俗
河伯岭地区不仅拥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还保持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当地的建筑特色是以杉木王皮覆盖屋顶的木质房屋,这些房屋分布在山区,别具一格。河伯乡的易氏宗祠和江口村的源头古桥亭均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河伯腊肉和猪血丸子在当地享有盛誉,河伯乡也因此被誉为全市烤烟第一乡。
红色记忆
河伯岭在历史上曾是元朝詹一仔起义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白仓起义部队的重要根据地。1939年2月,中共南方局负责人叶剑英和博古(秦邦宪)一同前往邵阳县南部考察,认为这一地带适宜开展游击战争。
参考资料
印象邵阳丨每日一景:邵阳县河伯岭.百家号红网.2024-08-12
河伯岭一游.美篇.2024-08-12
河伯岭景区——令人向往的神秘“国度”.个人图书馆.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