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地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还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协助对方当事人履行其债务的履行原则。合同的履行不仅仅是债务人的事情,也是债权人的事情,协助履行通常是债权人的义务。

原理

一般认识

协作履行原则包含了以下内容:

- 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应适当地受领给付。

- 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常常需要债权人创造必要的条件并提供便利。

- 当无法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否则应对扩大损失负相应责任。

- 发生纠纷时,各方应主动承担责任,不得推卸。

具体要求

在合同履行中,协作履行的具体要求包括:

- 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应尽力为其履行创造必要条件,确保实际履行得以实现。

- 因客观情况变化需变更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也应及时回复,共同商讨妥善的变更方法。

- 确实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及时告知对方,对方收到通知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挽回损失。

- 因过失违约时,对方应迅速协助纠正,并设法防止或减少损失。

-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协商解决。

强调

协作履行原则并不忽视当事人的各自独立的合同利益,不降低债务人所负债务的力度。那种以协作履行为借口,加重债权人负担,逃避自己义务的行为,是与协作履行原则相违背的。

应用

协作履行原则已在合同实践中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证自己。当事人一方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按时、按质、按量地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在缔约中诚实不欺,在履行时信守约定,做诚实信用的表率。

- 关注对方。为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创造有利条件,做到三及时:及时了解合同履行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督促,及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 减轻损失。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时遇到困难,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全力帮助解决问题,设法减少损失。如因客观情况变化需变更合同,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也应及时回复,尽量避免和减少损失。如遇纠纷,应尽可能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多为对方着想,将损失降至最低点。

区别

协作与合作的区别在于:

- 协作的目的明确且单一,而合作的目的并非如此明确。

- 协作的过程是一个“交换”过程,而合作的过程则不同。

- 协作使人失去个体性而成为形式化的符号,而在合作中,个人的个体性得到尊重。

- 协作是服务于自私的需要,而合作则超越了“为我”还是“为他”的思维模式。

- 协作关系从属于法律的规定,不受道德的制约,而合作则首先需要满足道德的审查和判断。

- 协作本质上是被动的和“他治的”,而合作是真正的“自治”。

注意问题

- 领导者要合理、适时地组织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适时组织协作、调整力量,以保证各项发展目标的均衡发展。

- 各个部门或个人要有全局观念,主动搞好协作配合。

- 对制定的协作内容和临时承担的协作任务,应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因为这些任务和计划都是围绕总目标、服从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

参考资料

协助履行合同原则.找法网.2024-11-11

合同的履行原则是什么.鸡冠法院.2024-11-11

合同履行中的协作履行原则包括什么有什么要求.爱问法律.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