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喜马拉雅马尾杉

喜马拉雅马尾杉

喜马拉雅马尾杉(学名:Phlegmariurus hamiltonii (Sprengel) L. Love et D. Love)为中型附生蕨类。茎簇生,成熟枝下垂。叶螺旋状排列。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强度上斜。营养叶强度上斜或略上斜,椭圆状披针形,革质,全缘。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略细瘦,顶生。孢子叶椭圆状披针形,排列稀疏,全缘。孢子囊肾形,2瓣开裂,黄色。产云南省。附生于海拔1900-2300米的常绿阔叶林树干或石壁。印度尼泊尔等地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中型附生蕨类植物。茎簇生,成熟枝下垂,2至多回二叉分枝,长20-80厘米,主茎直径约6毫米,枝连叶宽2.8-3.5厘米。叶螺旋状排列。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强度上斜,无柄,有光泽。营养叶强度上斜或略上斜,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6厘米,宽达6毫米以上,基部楔形,下延,成熟叶片的柄不明显,有光泽,顶端圆钝,中脉明显,革质,全缘。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略细瘦,非圆柱形,顶生。孢子叶椭圆状披针形,排列稀疏,长9-13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钝,中脉明显,全缘。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腋,肾形,2瓣开裂,黄色。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900-2300米的常绿阔叶林树干或石壁。

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省西部。印度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缅甸北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Narainhetty(Buchanan s. n., BM)。

该种提示

历史上,该种曾被广泛报道,以至于它成了一个从喜马拉雅至中国西南、华南、华东、台湾省,至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东南亚的广布种。但实际上,该种只是一个喜马拉雅一中国西部种。而 V. A. V. Rosenburg(1915)关于该种在马来西亚,A. H. G.Alston(1951)关于本种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及 M. Tagawa \u0026 K.Iwatsuki(1979)关于该种在泰国的分布报道应为鉴定之误。

参考资料

喜马拉雅马尾杉.db.kib.ac.cn.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