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龚滩古镇

龚滩古镇

龚滩古镇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乌江之畔的一个小镇,面积133平方公里,距今大约180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村镇”,是“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有巴蜀第一镇、“绝壁上的音符”之称。

龚滩古镇源于蜀汉,置建于唐,因滩而起,因盐而兴,解放后,成立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四区人民政府;1984年改称龚滩镇。该镇现存长约1.5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有历史文物建筑20余处,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龚滩古镇景区主要包括龚滩古镇、乌江画廊、千年金丝楠木群等,是集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2010年9月,龚滩古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17日,成功入选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中国十大古村镇,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的古村镇。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历史沿革

龚滩古镇,据资料可考约有1800年。当时已有人聚居至此,形成古镇的雏形,最初为三国蜀汉所置的涪陵汗郡县;晋朝末废。

唐武德三年(619年)析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城县二县,地置(洪杜县),属黔州。唐武德二年(622年),置洪杜县于龚湍,即今龚滩镇。唐贞观三年629年北移于洪杜溪。唐麟德二年(665年)移理龚滩,即今龚滩镇。

嘉祐八年(1063年)废为寨。宋绍熙三年(1192年)设潭巡检司,辖龚滩。

明万历元年(1573年),凤凰山岩崩,巨石塞江,自然形成上下两座码头,龚滩逐渐发展为借水陆边寨优势进行土特产贸易,靠商运求存。清康熙,龚滩也是湖广填四川由水路途径的一个重要补给点。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以龚滩为中心的商贸市场逐渐完善,繁荣。清乾隆元年(1736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改直隶州,龚滩镇设巡检司。清末民初,龚滩设分县(龚滩县佐)。

民国二十四年(1935)置龚滩镇,辖7个保,隶属四区(龚滩)。民国期间,龚滩经济文化逐渐繁荣,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油,盐,山货行。1949年9月24日,龚滩解放,成立了区政权。同年,成立工商业联合会。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酉阳县第四区人民政府,期间乌江航道经过三次整治。1959年,龚滩经过航道整治,将险滩夷平,虽然不再搬滩转运,但仍是川黔经济文化的重要交通口岸。  

2004年7月,乌江彭水电站项目获得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彭水电站的建设使乌江水位大幅提高,千年历史重镇全部淹没。2005年10月,龚滩景区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2006年,酉阳县政府启动了龚滩景区搬迁异地保护模式,根据“原生态,原风貌,原材质,原形制,原工艺,原住民”和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将古镇整体搬迁。2007年4月,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完成原样复建。2009年,搬迁复建工程总体上完成并举行了开街仪式,乌江河彭水电站的建设,使得乌江沿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在龚滩新镇,移民搬迁用房与古镇和酉阳公路为界相对分离。

地理环境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作为重庆市酉阳县西部重镇和百里乌江画廊的起点,龚滩古镇北倚凤凰山麓,东靠马鞍城,西隔乌江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井乡相望,北过大岩门接沿岩,乃三面环水、一面着陆的天堑。

古镇布局

龚滩古镇景区主要由龚滩古镇、乌江画廊、千年金丝楠木群等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西秦会馆、冉家院子、夏家院子、董家祠堂、巨人梯、太平缸、鲤鱼跳龙门、川主庙、桥重桥、永定成规碑、三抚庙、阿弥陀佛桥、转角店、龚滩美术馆、吴冠中纪念馆、文昌阁。

龚滩古镇现存长约1.5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有历史文物建筑20余处,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乌江画廊指从龚滩镇至贵州沿河100余千米的乌江河段,是乌江流域景色最为壮丽的一段。船行其中,水碧山青如水墨长卷,有“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之感,因此有“干里乌江,百里画廊”之誉。

千年楠木群位于距离古镇12千米处的两醫乡内口村楠木湾。楠木有“树中之王”“国木”“贡木”之称。其材质坚硬、色泽橙黄、纹理淡雅、质地柔和,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核心景区方圆1千米范围内有大小楠木1000多株,其中直径2米以上的20余株,今存8株古树(门神树、夫妻树、发财树、保爷树、送子树、状元树、平安树、千年金丝楠木王),树高超过50米,树冠各覆盖约500平方米的地面面积。最大一株的树干至少需要8个成人合抱,树龄在1500年以上,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主要景点

吊脚楼

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凿石为基,垒石为础,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阶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意境。

阿弥陀佛桥

阿弥陀佛桥是下街向上走的第一桥。桥跨大沟,弧形单拱,与石板街浑然一体,从侧面看才能看出是桥。桥边的围墙里有一尊石雕阿弥陀佛像。佛像建于清朝,大眼阔鼻,憨态可掬,五官精雕细琢而躯干简略。人们常来祭拜佛像,桥因此而得名。

杨家行

距离阿弥陀佛桥50 米左右。清末民初,外地客商大量涌人,杨家便将房屋租赁给外地商人作为商铺。建筑为带有封火墙的主要为木质结构的住房,融合了徽派建筑和土家建筑风格。杨家行是民国年间声名远播的“大业盐号”,连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也参有股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家行老建筑成为国营龚滩粮油转运组的办公地点。

半边仓

半边仓位于老盐路,为一座吊脚楼仓库。悬空 25米,高两层,因为房子依崖傍势,一面临水,所以叫半边仓。半边仓是杨家盐商的盐仓库,为取盐时省时省力,在半边仓的右下角专门设计有一些大的横木板。整个建筑平面规整,筑台平街;人口宽敞,两入口成环路, 方便进出,减少运输次数;柱梁结构,形式简洁,横向木板方便拆卸与防洪,地面架板防潮。

转角店

转角店也叫罗家店,与半边仓相对,是古镇上极少的一家门口正对长街、南北走向的店(龚滩几乎所有的门面都是东西朝向)。选址于繁华地段,是整条街线性空间节点,合理利用地形,转弯抹角,布局紧凑,刚好呈现完整的“之”字形方拐,因而得名转角店。建筑物筑台吊脚、悬挑支柱结合,地面平整,利于防潮;布局连贯,立面简洁,方便运送货物,充分考虑安全防护;地势高防灾,西面临江,采光良好,利用老街街道形成的风廊,通风良好,坡屋顶可遮阳。

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在当地也格外的有名,房子的主人是陕西商人张朋久,光绪年间,张朋久在朋友的邀请下来到龚滩古镇并开设了一处盐号,之后修建了这座“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是古镇最大宏伟的建筑,也是具有外来风格的建筑。因会馆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寺观庙宇大致相同,红粉涂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红庙子"。它四周围以烽火墙,外壁朱红粉饰,馆内地面都以石板铺就,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筒瓦覆顶。

冉家院子

在龚滩在镇子中有200多个民居院落,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最著名的院落要属冉家院子(土司府),龚滩古镇中冉是大姓,这座院子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当地冉土司后裔第三十代传人冉启言的住所,虽然古镇不要门票,但土司府是单独售票的。

它四周封闭,进入其中,有置身徽派建筑民居的感觉。但是与徽派民居不同,它一面是开放的,吊脚楼廊伸向街面,正房和厢房都是穿斗式结构,都是龚滩镇地道的建筑风格。

夏家院子

"夏家院子出美人"一语道出夏家是大户人家。因夏家也经营盐业,所以女眷衣着鲜丽,文化熏陶下又落落大方,得到美人称号。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个院子的风水独好,背依山崖,直接享受古黄葛树的庇护,夏家院子正房门额原有匾额题"慈孝",即父母慈,子女孝。

董家祠堂

董家祠堂为董氏宗族合资修建的一所祠堂。从老街上几层石梯,迈进高石门槛,里面为四合天井,正对面为正殿,均为古老木质框架。董家祠堂以前是董氏家族高大权力的地方。

巨人梯

它是由六万余块岩石垒彻而成的。相传,是土姑降伏邪灵时所遗留下的通天石梯。许多虔诚的土族百姓在这儿烧香许愿,上天念其德,会在他百年之后引导他归往极乐之地。

太平缸

由于木质结构的房屋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当地居民采取了预防措施,每隔90米就设立一个被称为"太平缸"的消防设施,即现代所称的消防池。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这些太平缸大多数已经消失,目前在古镇上仅剩下一个太平缸作为历史的见证。

鲤鱼跳龙门

这是天然形成的"鲤鱼跳龙门"。一块形似鱼的石头突出于道路旁的石壁中,形象地呈现出一条鲤鱼正在跃龙门的景象。当地的龚滩居民坚信这是河神的化身,能够保佑船只安全出行,因此这块"鲤鱼石"受到了当地人的敬仰。许多驾船出行的人会来到这里祈求顺风顺水。因此,许多游客在参观时也会拜拜这块"神鱼石"。

川主庙

陈家湾的川主庙供奉的是李冰。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被封为川主。当时都江堰中有孽龙,兴风作浪祸害人民,被他降伏保得四方安宁,因此四川省境内各水域均设庙塑像,祭祀供奉。龚滩川主庙当年香火旺盛,庙外一街皆卖香烛,茶馆、旅店、红烧馆云集,上码头脚夫、小贩皆活动于此,来往之客不下千人。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拆毁了,但被毁的庙在重建中得到恢复。

桥重桥

桥重桥是桥中名桥,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之说。桥重桥是由两座桥重叠成的一座小拱桥,从下面的桥走到上面的桥只有几步石梯,两桥错落有致。"这种桥上叠桥的桥,是龚滩独有。

永定成规碑

永定成规碑嵌于古墙中,碑文较为清晰,是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夫头的力钱分配所立。此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面临乌江嵌在石壁上,剥蚀较为严重,但仍能辨认约50余字,意思完整。碑文内容说明了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之盐称"客盐"。碑文还记载了上下船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

第一关

第一关位于油坊路路口,关门内侧有一硕大的刻石,上镌双钩阴刻楷书“第一关”三字,是明代万历类丑年(1613年)李德谷所题。当地佐县衙门为了加强盐业的管理,打压私盐的流通,在险要的地方用条石全砌两层石门,均设有厚大木门,白天凭牌出入,晚上有宵禁限时出入,在晚上只有更夫能自由进出。至今每天晚上,古镇仍有更夫来来回回地打更,提醒居民注意防火。

三抚庙

三抚庙修建于清代,是为祭祀西阳土司冉守忠以及同样有德于民的思、播二州早先的田土司、杨土司而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小院,坐东朝西,留存有正殿、过厅、厢房。正殿为木结构, 面阔三间 10.5米、进深三间7.2米、通高6米;殿前踏道5级,悬山顶,抬梁式梁架。201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紧邻三抚庙的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文昌帝君有两位陪祀神“天聋、地亚”,代表“天机不可泄露,文人须谦卑少言”。文昌阁系木绪构的三层六角式建筑,穿斗烦琐缜盛。 有特色的是每层阁檐均有8条鲤鱼,总共24条,代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靠水而居的龚滩人信奉鱼神, 认为是鱼神的庇佑才有平顺、温饱的生活,鱼跃龙门也是寒门学子最大的期望。

文化活动

演艺

龚滩古镇活化利用文物,建设非遗传承所打造精品节目。依托国家级、市级非遗名录(传承人)和古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态化展演国家级非遗项目《酉阳民俗音乐》《酉阳古歌》《酉阳面具阳戏》《土家摆手舞》和市级非遗项目《酉阳耍锣鼓》《上刀山》《踩铁》等酉阳土苗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打造西兰卡普、酉阳民歌、耍锣鼓和面具阳戏等4个非遗传承所;从2017年起持续举办5届“千年非遗闹龚滩·民俗文化过大年”系列活动;2017年至今举办两场“龚滩古镇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耍锣鼓大赛。

梯玛古歌

《梯玛古歌》是龚滩古镇景区打造的旅游文化演出项目,汇集西阳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阳古歌、西阳民歌、西阳土家摆手舞和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阳耍锣鼓、面具阳戏、薅草锣鼓,以及上刀山等技表演。《梯玛古歌》用古老的故事、高亢的呐喊、神秘的仪式、清新的旋律展示西阳土家文化以及历史文化。

文创

龚滩古镇依托非遗元素,创意设计“老传统”站上“新舞台”。1、创意推出“写生小镇”品牌。凭借独特的吊脚楼建筑技艺和山川地理环境,2017年开始首次举办写生季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季,写生师生达2万余人次,推出了系列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相继打造了吴冠中纪念馆和龚滩美术馆,合作授予了17所高校、4家协会的挂牌写生创作基地,两馆开业至今共开展了6场专展;2、“两线并进”推进产品升级。坚持线下产品研发,推出手绘明信片、手绘书签、手绘瓦当等“主题邮局”系列10余种文创产品;正在研发15至20种龚滩镇特色旅游商品;坚持销售模式创新,目前已成功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实现了网上文创产品输出。

展示

龚滩古镇打造非遗美食街建立非遗展示展销区。龚滩烧白、粉蒸肉卤豆腐、绿豆粉等非遗美食在武陵山颇具名气,非遗市场化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为全面推进龚滩古镇非遗开发式保护,绿豆粉非遗工坊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龚滩古镇北门非遗展示展销区已完成方案设计。

民俗

蛮王洞香会

在以前,龚滩古镇有蛮王洞香会,也叫送年。元宵节是龚滩蛮王洞香会日。中午时分,部分赶会青年邀约在山中欣“爆虼蚤’(长叶女贞)扛回家,把树枝正正当当竖在大门前,枝上挂满纸钱,捆上香烛,封为“摇钱树”。到了晚上,将“摇钱树”上的香烛点燃,设香案于中堂门外,案上隐设净茶供果之类,三脆九叩望空拜祷,称之龚滩古镇“送年”。稍停,用燃烧的小烛把树枝上的纸钱烧燃,树叶会噼噼啪啪地炸响,送年人以手播树,口中念念有词:“摇钱树,聚宝盆,早落黄金夜落银,初一起来检四两,初二起来检半斤,初三初四不用捡,万两黄金滚进门。”念完,便用柴刀把树砍断放整齐,然后烧纸化钱,放鞭炮,朝天叩首,表示送年。家人撮一红火炭灰盖在树枝上,树叶又炸起来,送年人念“爆虼蚤,爆蚤,门外多,屋内少,一年四季找不到〞。待火灭后,将树枝抱到中堂神龛下,边走边念“财来了,财来了!”,转身紧闭财门,仪式方告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送年习俗逐渐消失。

其他

2014年4月23日—4月25日,由塔读文学策划并组织的“爸爸去哪儿之完好假期”活动,正式在龚滩古镇开始。在这次假期活动中,选手们不仅感受到了龚滩古镇独特的民族文化,更领略到了乌江百里画廊和阿蓬江峡谷的自然风光。

开发与保护

2002年,龚滩古镇被命名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10月,龚滩古镇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于2006年10月25日动工,2007年4月底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底前完成复建。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

搬迁复建中,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了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原物原样”搬迁,对石板街按照区位归安的原则搬迁复建,对历史风貌民居的平面、立面、剖面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复建。建筑公司搬迁复建了西秦会馆、川主庙、董家祠堂、三抚庙、武庙正殿、董家院子、冉家院子、周家院子、杨家行、半边仓、第一关石刻、永定成规碑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2016年和2017年,累计投资8亿元,对景区的环境、设施、道路、游船、民宿以及厕所等进行全方位改造。投资3600余万元建设景区南门停车场连接304省道、艺术广场至消防通道、小银村至龚滩派出所等通景路;投资1亿元启动龚滩隧道至马鞍城道路建设项目,确保在西彭高速完工之际贵通景区内外交通网络。打造特色民宿,建成开业小桥流水、龚滩六号客栈、夏家院子、五哥客栈等民宿。投入12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6座生态旅游公厕。

相关文化

特产

龚滩香菌

龚滩夏季暴雨多,气候较湿润,一到夏季,山上的野生大脚菌疯长,大脚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龚滩绿豆粉

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主要原料为大米、绿豆、青菜,讲究泡、磨、烙、烫四道工艺。2016年,绿豆粉制作工序被列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龚滩红薯粉

龚滩甘薯淀粉由传统手工制作,红薯粉晶莹剔透,口感好,易于保存,可炖菜、烫火锅。

酥食

酥食是一种传统小糕点。把糯米和大米经炒制磨成粉放入特定的磨具中制作而成。成品需要放在青菜叶里,让其吸收青菜叶的香气,吃起来绵软不黏牙。

麻饼

麻饼类似于宫廷小吃沙琪玛,做法讲究,口感酥脆。先将糍粑切至条形晒干(这需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再翻炒核桃、花生、芝麻至香味溢出后盛起,将晒干的糍粑条用滚油炸酥,盛起备用,大火将锅烧干后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白糖翻炒,当锅中飘起阵阵糖香时加入糍粑条与炒好的核桃、花生、芝麻等反复翻炒,让糖均匀地裹住食材,然后盛起放入模具中成型,最后切片打包。

美食

土家八大碗

八碗菜是烧白、风萝卜猪蹄乌江鱼、香菌丸子、粉蒸排骨、红薯粉炖土鸡夹沙肉、灌海椒。以前土家人办酒席请客一般都是安排八人一桌,一桌八样菜,所有菜品均用大土碗盛装,土家八大碗由此得名。

乌江豆腐鱼

原料最初以乌江野生河鱼为主,后加入乌江豆腐。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人口即化。

特色卤豆干

特色卤豆腐干是古镇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和售卖的豆干,制作需要九道工序。豆干口感绵密、软硬适中。

盐菜面

盐菜(将青菜加入盐后晾晒,晒干后放入土坛子密封好,可以存放一年,是佐菜佳品)加上臊子(猪肉制成,肥瘦比例搭配,加入作料炒制而成),调制成面汤汤底,是古镇比较经典的面食。

民歌

背起背篼找情哥

稀烂背篼眼眼多,背起背篼找情哥,天亮找到天黑尽,不知情哥在哪坡。

木叶情歌

大山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高坡种荞哪用灰,哥妹相爱哪用媒。要得灰来荞要倒,要得媒来惹是非。

传说

锦楼的传说

在川主庙附近有一座锦楼,意为织锦的房屋。在很久以前这里面住着一个土家族的惹巴涅(女孩),名叫昔比。她心灵手巧,善织“西兰卡普”(土家语,即织锦、土花被面),她织的花香飘千里,能招蜂引蝶。她听说世上最美的花是白果仁花,就决心将白果花给织出来。可是白果花是寅里开花卯时谢。她去千年银杏树树下等了两晚,都因白天太累,结果在白果花开时睡着了。嫂嫂便在爹爹面前搬弄是非,说:“小姑私会情郎。”到了第三天晚上,当昔比手捧白果花回来,被躲在门后的爹爹一棒打死,死时红光一闪,化作鸟儿,飞去门前的树上不住地叫:“我看白果开花,嫂嫂是非小话,爹參错把我茶,尼过夺岔了,尼过夺岔了(你被她骗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白果花开了,至今也没有人织出白果花的织锦了。

蛮王洞的传说

蛮王洞内有一个梭米孔。传说当年巴子酋退守在这山洞内,粮草渐少,土著又奋力抵抗,眼看着士兵们要挨饿了。一天晚上,巴子酋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巴子酋啊巴子酋,不要重马不重牛。若与土著重修好,五溪山水任你游。”还告诉他,每到寅卯时分,可跪在那个小石孔前,小孔会流出;米来。巴子酋蛮王醒来,依嘱行事,果然从小石孔里源源不断地流出米来,这个小孔就是梭米孔。巴子酋又在神仙的指点下,与当地土著居民和好,派出人员帮助他们耕耘种植,传授耕作技术。从此,巴蛮与当地百姓互通往来,和睦相处,互相通婚,融合在一起了。

获得荣誉

2010年9月,龚滩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龚滩古镇被授牌重庆市文明旅游风景区。

2019年1月,龚滩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20年11月18日,龚滩古镇荣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称号。

2023年1月,龚滩古镇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

国家4A级景区——龚滩古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1-20

重庆乌江 · 龚滩旅游度假区.龚滩旅游度假区.2024-02-26

重庆乌江 · 龚滩旅游度假区.龚滩古镇.2024-02-21

龚滩古镇:乌江画廊上的璀璨明珠(图).新浪网.2024-02-2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1-20

游龚滩.龚滩景区官方网.2024-02-21

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先项目:非遗小镇——龚滩古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1-20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庆市酉阳县人民政府.2024-02-21

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龚滩古镇.2024-01-20

龚滩古镇获评2017年度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国际在线,重庆频道.2024-01-20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五大榜单发布 这些地方等你来打卡!.新华网.2024-01-20

重庆9个新晋国家级“非遗旅游小镇”值得一逛.今日头条-光明网.2023-01-24

非遗小镇 龚滩古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1-20

重庆乌江 · 龚滩旅游度假区.龚滩旅游度假区.2024-02-23

龚滩旅游度假区.龚滩旅游度假区.2024-02-21

重庆龚滩古镇,少有人知的千年古镇,宛若“ 世外桃源” 遗世而独立.扬子晚报网.2024-02-23

比乌镇人少比西塘更美 重庆深山里的千年古镇 门票20元却鲜为人知.上游新闻.2024-02-23

热门攻略推荐.重庆市酉阳县龚滩景区管理委员会.2024-02-23

塔读文学“爸爸去哪儿之完美假期”活动正式在龚滩古镇启动.龚滩景区官方网站.2016-09-03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龚滩古镇最后的打更人.上游新闻.2024-02-21

余才成:踏上古建筑守护路 留住历史留住文化.杭州网.2024-02-21

龚滩古镇.重庆市政府网.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