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硷乡
白家镇位于绥德县中南部
历史沿革
因早年有白姓人家居无定河东岸此碱处而得名。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绥德县薛家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属南区感化乡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区、乡、村建制,属辛店乡。
1949年10月后,全县设10区,属2区白家碱乡。
1958年9月,成立白家碱公社,辖28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白家碱乡。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白家碱乡,设立白家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白家碱镇下辖16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白家碱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家碱镇地处绥德县中南部,东与满堂川乡接壤,南靠薛家峁镇,西南与清涧县相连,西、北均与名州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9千米,总面积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家硷镇地处陕北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最高点海拔1285米,最低点海拔607.8米。
气候特征
白家硷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9.7℃,1月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25.4℃;7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9.3℃。年平均无霜期16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1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48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白家硷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无定河、吴家沟河、雁岔沟河、楼则沟河等,其中无定河为境内最大河流,由名州镇强家砭村入境,流经12个村,境内流长7.5千米。
自然灾害
白家硷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暴雨、冰雹、霜冻、连阴雨、山体滑坡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家硷镇辖区总人口15361人,其中城镇人口245人,城镇化率1.6%。总人口中,男性7903人,占51.45%;女性7458人,占48.55%;14岁以下821人,占5.34%;15—64岁12929人,占84.17%;65岁以上1611人,占10.49%。2011年,白家硷镇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6人。截至2018年末,白家碱镇户籍人口1476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家硷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963元。2018年,白家硷镇有工业企业5个。2018年,白家硷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0个。2019年,白家硷镇人均纯收入9960元。
第一产业
白家硷镇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生产454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等。截至2011年末,白家硷镇累计造林2.57万亩,经济林13374亩,林木覆盖率26.8%。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3358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枣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产肉类196吨,其中猪肉90吨,羊肉60吨,牛肉12吨;禽蛋241吨,牛奶388吨;畜牧业总产值12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1%。
第二产业
2011年,白家硷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2万元,工业增加值2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01%。
第三产业
白家硷镇有商业网点31个,职工47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万元。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39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410户,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宽带接入用户200户。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306万元,人均储蓄1579元;各项贷款余额1437万元,比上年增长25.91%。
交通运输
白家硷镇境内有裴清公路,长7千米;乡村公路13条,总长58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白家硷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1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3万余册。2011年放映电影336场次,观众人数20160人次。有电视用户3577户。
教育事业
白家硷镇有教学点2个,在校生47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所,在校生292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5%;中学1所,在校生40人,专任教师26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白家硷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乡级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20个;固定资产总值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5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569人,参合率96.1%。
社会保障
2011年,白家硷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40人,支出212.8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人,支出3.9万元;救灾救济款支出11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支出2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7人,农村五保事业费支出7.3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52人。
历史文化
绥德县党氏庄园位于白家硷镇贺家石村,是绥德至今保存唯一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山庄是典型的陕北地区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秩地分布于山坡之上。各院相对独立却互相连通,每个院落棱门院墙、穿廊挑石,院内正面石窑、左右厢房、倒座马棚、碾磨俱全。大门、内外影壁、厢房、门窗上配有精美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整个山庄功能完整,山上有庙宇,沟里有水井,自成体系。2013年5月3日,绥德党氏庄园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00年,白家硷镇被财政部列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8年,白家硷镇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绥德县委县政府考核为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