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的最高行政机关,成立于1945年10月,台北市于1967年7月1日正式改制为台湾地区“直辖市”,直属于台湾行政管理机构管辖。市政府接受市议会监督。现任市长蒋万安

市政府所辖组织,在市长副市长之下,设有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工务、交通、社会、劳工、警察、卫生、环境保护、都市发展、消防、文化等14局;秘书、地政、新闻、兵役、主计、人事、政风等7处;以及原住民、法规、研究发展考核、城市规划、诉愿审议、客家事务等6委员会;另有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自来水事业处、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捷运工程局、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Inc.、12个区公所等直属机关。市政府下辖12个市辖区,分别为:中正区、万华区、大同区、中山区、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内湖区、南港区、士林区、北投区、文山区

改制后的历任台北市市长皆由官派,直到1994年12月25日始改为民选市长,开启了民主问政时代。

历史沿革

台北设府,始于1875年,当时台北盆地属于台北府淡水县,但并未明文设置台北市。1920年行政区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内三市街为基础,设立台北市,隶属于台北州。1938年,进一步将松山并入台北市。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台北市成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

1967年 7月1日,直辖市台北市成立,台北市(省辖市)消灭。并新设直辖市行政机关“台北市政府”。

1968年 7月1日,原属新北市的内湖乡、南港镇、木栅乡、景美镇和原属台湾省管辖的行政区阳明山管理局及其辖下的北投镇、士林镇并入台北市

1990年,台北市行政区重划,将原来16区调整为12区,合并龙山区、双园区及古亭区西侧为万华区,合并城中区、古亭区为中正区,合并景美区、木栅区为文山区,将建成区、延平区并入大同区,将松山区南半分割为新设置的信义区

1994年,台北市政府迁入台北市信义区仁爱路底的新市政中心。位于长安东路的台北市政府旧厦被闲置,而后分别改为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市立建成国民中学使用,地下室部分被辟建为市营停车场。

自2000年起,在各区之下增设次分区,作为辅助的行政区域。各区依据实际发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划定4至7个次分区,将具有邻近特性,文化、历史特质类似的数个里集结起来,以求有效利用邻里资源,并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设。

2004年7月,台北市政府所辖组织,在市长、副市长之下,设有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工务、交通、社会、劳工、警察、卫生、环境保护、都市发展、消防、文化等14局;秘书、地政、新闻、兵役、主计、人事、政风等7处;以及原住民、法规、研究发展考核、都市计划、诉愿审议、客家事务等6委员会;另有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自来水事业处、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捷运工程局、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12个区公所等直属机关。市政府暨所属机关学校编制员工总计约为7万多人。

改制后的历任台北市长皆由官派,直到1994年12月25日始改为民选市长,开启了民主问政时代。

2007年9月11日,市政府进行机关修编和组织调整,原建设局转型并更名为产业发展局,原新闻处更名为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原公务人员训练中心更名为公务人员训练处,原信息中心升格为一级机关并更名为信息处。

至2010年11月止,台北市共有68个次分区。目前台北市共有12个市辖区,分别为: 中正区万华区大同区中山区松山区大安信义区内湖区南港区士林区北投区文山区

职能部门

1.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2.台北市政府财政局

3.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4.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

5.台北市政府工务局

6.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7.台北市政府社会局

8.台北市政府劳工局

9.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10.台北市政府卫生局

11.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

12.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

13.台北市政府消防局

14.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15.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

处科

1.台北市政府秘书处

2.台北市政府地政处

3.台北市政府兵役处

4.台北市政府人事处

5.台北市政府主计处

6.台北市政府政风处

7.台北市政府信息处

委员会

1.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务委员会

2.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

3.台北市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4.台北市政府都市计划委员会

5.台北市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

6.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

直属机构

1.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

2.台北自来水事业处

3.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

4.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

5.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历届市长

上级派任时期

市民直选时期

“直辖市”派任时期

市民再次直选时期

驻地

市政大楼

台北市市政大楼面积广阔,楼地板总面积十九万七千平方米,几近六万坪,在管理与维护工作方面,皆以委托厂商承作及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方式为之,再划分责任机关就近督导,且定期举办各项竞赛,以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大楼公共事务。

台北市自1968年改为“院辖市”后,人口大量增加,市政业务繁多,市府旧址仅能容纳千余员工,且有许多机关分散各地赁屋办公,使得市民洽公及市府所属各机关协调管理甚为不便,兹为发挥市府整体工作绩效,与加强为民服务效能,市政大楼于焉诞生。

市政大楼楼高12层、地下2层,属开放式办公场所,计有三十余个机关进驻,员工人数约六千人,加上每日进出市政大楼之洽公民众,人数约计有万余人。

位置

地址:信义区市府路1号

参考资料

台北市.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24-09-20

台北市政府简介.中国台湾网.2013-02-05

机构详情.艺术头条.2024-09-20

台北市议会.中国台湾网.2024-09-20

蒋万安宣布当选台北市长.海峡导报百家号.2024-09-20

台北县区划沿革.中国台湾网.2024-09-20

漫步在台北历史文化的 中轴线上——台北当代艺术馆.台湾真惠玩微信号.2024-09-20

台北市行政区划.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2024-09-20

【不一样儿的台湾游学】台北探索馆@台北市政大楼.豆瓣.2024-09-20

柯文哲一人“玩坏”民众党.华夏经纬百家号.2024-09-20

台北新市长柯文哲:非蓝非绿、著名医师、政治经历为零(图)-百姓故事-人物频道-中工网.中工网.2024-09-20

李登辉力挺柯文哲?细数他挺过的那些人:难逃翻脸下场.中国台湾网百家号.2024-09-20

台北市长选举案丁守中败诉 柯文哲或成最大赢家.海外网百家号.2024-09-20

柯文哲的政党旗开得胜,2024年他能不能战胜民进党?|台湾选后观察2.上观.2024-09-20

台媒:上任一周年 蒋万安“施政满意度”达65%.中国台湾网百家号.2024-09-21

台北市政大楼沿革.中国台湾网.2013-02-06

台北市政机关联系方式.中国台湾网.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