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力

武力

武力,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5年高中毕业于北京市安德路中学;

1975年3月至1976年12月在北京市延庆区插队;

1976年12月至1977年在北京市铁路局电务段工作。

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

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84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工作。

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于1997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8年10月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现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成就

曾经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院重点项目。

研究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社会任职

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个人作品

主要学术成果:曾编辑多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主要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编)、《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独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事辑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合著)、《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主编)、《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合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独著)、《从苏南模式到科学发展——江苏无锡玉祁调查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主编)。

《没收官僚资本过程中的界定问题》、《建国初期的股市和建立长期资金市场的设想》、《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合作社效益变化剖析》、《中国与欧美政府经济职能演变的历史比较》、《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转变历程及其发展趋势》、《建国前后的货币统一》、《1949—1978年剪刀差差额辨正》、《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工业化与市场化——西欧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比较研究》、《中国工业化路径转换的历史分析》、《1949~2002年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演变述评》、《中国共产党“三农”认识的历程和启示》、《农村基层政权职能与农民负担关系的历史分析》、《试论1949年以来农业剩余及其分配制度的变化》、《资本主义全球化与中国应对战略的历史演变》、《1953年的“修正税制”及其影响》、《1949年以来工业化的“轻、重”之辨》(合著)、《中国实行“反哺”的宏观经济条件分析》、《1949-2006年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20年1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文章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求我们及时调整生产关系,对相应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制度变革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支撑,也离不开制度的持续完善。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出版图书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意气风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参考资料

2016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动态及前沿问题研讨会召开.光明网.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