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颜伏

颜伏

颜伏(1911年1月—1995年8月16日),原名颜宗羲,男,出生于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大南路太安乡,祖籍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开国将军,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颜伏幼读私塾,因不满家庭束缚,离家出走到成都市求学。1929年,他考入成都民立大学政治系。1931年,他到北平市读书,同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在校期间,他受进步思想影响,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从事地下党工作时三次被捕,因未暴露身份而获释。1938年,他任新四军军部参谋,新四军第3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繁昌区、何家湾对日军作战。1941年起,他任新四军军部通信科科长,新四军第6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务,参加了太官庄、车桥、天目山、孝丰、草明山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48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16师参谋长,第18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50年10月,颜伏患肺结核病体初愈,出任炮兵第七师师长,率全师入朝参战。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回到中国后,颜伏调任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1955年5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济南军区炮兵机关是“开展四大”试点单位,颜伏作为主要领导把握军队必须稳定的方针,保持了机关和部队秩序的正常运转。1995年8月16日,颜伏在山东省济南市逝世,终年84岁。

1955年,颜伏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他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此外,颜伏还曾获八一奖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1月,颜伏出生于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大南路太安乡的封建地主家庭,家境殷实。幼读私塾,因不满家庭束缚,离家出走到成都市求学。1929年,他考入成都民立大学政治系。在成都民立大学读书期间,参与对反动势力的各种斗争活动。1931年,他到北平市读书。同年,他在北平(今北京)参加反帝大同盟。在校期间,他受进步思想影响,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军旅生涯

颜伏在北平、梁平两地从事革命活动,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在白区工作时,他曾3次被捕,英勇不屈,严守党的机密,机智地逃出敌人的虎口。1937年,中共北方局决定选派一些政治上可靠、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由颜伏带队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颜伏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抗日战争初期,他赴南昌市参加新四军的筹建工作。1938年,他任新四军军部参谋,新四军第3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繁昌区、何家湾对日军作战。1941年起,他任新四军军部通信科科长,新四军第6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6师18旅第54团、第52团参谋长,苏浙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太官庄、车桥、浙江天目山、孝丰、草明山等战斗。1944年4月,曾入华中地区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48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16师参谋长,第18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1946年7月,在攻打泰兴城的战斗中,颜伏指挥部队第一个从东城门冲进泰兴城,为整个战斗打开了突破口,与兄弟部队一道为苏中战役打了漂亮的第一仗。1947年2月20日,莱芜战役打响,颜伏率领48团主攻吐丝口镇,趁夜色强攻,带伤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大大鼓舞了全团士气,巩固了既得阵地并乘胜扩大了战果,为莱芜战役首立战功。淮海战役攻击碾庄外围据点彭庄战斗受阻,他审时度势,提出良策,被纵队王必成司令员采纳,顺利攻克彭庄,歼灭了敌第100军。他因此被誉为“特别能打硬仗”的团长。

1950年10月,颜伏患肺结核病体初愈,出任炮兵第七师师长,率全师入朝参战。1951年,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前指炮兵司令员,在粉碎敌“秋季攻势”中,他任战役炮兵司令员,统一指挥支援五圣山前沿作战的各配属炮兵部队,协同12军、15军粉碎敌人向上甘岭战役地区的疯狂进攻。颜伏利用战斗间隙,组织学习或以会代训、轮训等方式培训干部战士,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他要求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去,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并带头深入连队,听取干部战士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战场练兵。为确保每一次决策准确无误,颜伏不住指挥所而是住在一线团队,经常冒着危险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和地形,正确果断地指挥每一次战斗,他战前多次强调“以保证步兵的胜利为最高原则”“要满足步兵的要求,密切步炮协同,保障作战胜利”。

在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先后投入作战的炮兵部队有:炮兵第2师、第7师,冲天炮兵第209团,第60军炮兵团,以及抽调的地炮和高炮营连,共有山、野、榴炮114门、火箭炮24门和高射炮47门。颜伏指挥这些建制不同、炮种不一的庞大炮兵群,在整条战线上实施步炮密切协同,根据敌情变化及我军步兵请求,支援步兵实施反冲击43次,阻击敌人39次,袭击敌集结的有生力量6次,与敌炮战16次,毁伤敌炮112门、坦克28辆,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摧毁地堡279个,击毙敌人达13000多人,占歼敌总数的58%,80%被敌占领的坑道是依靠强大的炮火夺回的。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回到中国后,颜伏调任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1955年5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1961年,他晋升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济南军区炮兵机关是“开展四大”试点单位,颜伏作为主要领导把握军队必须稳定的方针,保持了机关和部队秩序的正常运转。

人物逝世

1995年8月16日,颜伏在山东省济南市逝世,终年84岁。

人物关系

所获荣誉

人物轶闻

将子女的粮食分给司机的孩子吃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对国家有贡献的军人家庭,国家给颜伏一家配备了警卫员、司机、炊事员、保姆等等,但颜伏从不以下属看待他们,都将他们看成是战友、是家人,对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关怀备至。一位比他年长许多的保姆去世后,颜伏按照母亲的规格给她送终;司机、炊事员的儿子女儿要结婚了,颜伏按照自己儿子女儿的聘礼陪嫁规格给他们准备婚配礼节。颜伏曾经的一名司机刘宝贵有3个儿子。在计划经济时代,每家每户的粮食都是按照人口、军级分配的。但是刘宝贵的3个儿子经常吃不饱。在那个年代,家里有孩子吃不饱那是很大的事情。颜伏听说后,就从家里的粮食里分出一部分给他们吃,让他们吃饱。此后,每年颜伏都要询问刘宝贵家的情况,只要听说吃不饱或者过得不好,都会救济他们。

“司令鞋”故事

1965年冬的一天,在去仲宫街道于家洼村的路上,颜伏看到放羊的马永贵大爷的鞋子前露脚趾后露脚跟,用很多线绳子捆着。他就有意识地和马大爷聊天,用手量鞋的大小,暗记心中。回家后立即按尺寸买来一双新鞋,第二天亲自送去。马大爷感动得咧着嘴笑,抹着泪哭,逢人便讲他穿上了“司令鞋”。消息传遍周边几个村,大家齐赞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一心为民,是好样的。后来,羊倌与“司令鞋”的故事成了赞扬颜伏和他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干部的丰碑。

人物评价

父亲(颜伏)是军人,一年365天有一大半的日子都在前线、在部队。他特别敬业,工作也十分认真。(颜伏的大女儿颜凯欢 评)

他(颜伏)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具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他耿直爽朗,是位可亲可敬的长者。颜伏同志讲原则,重团结,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倍感温馨。他虽是知识分子,但从没有瞧不起工农干部。他虽是一团一师之长,但向来同基层干部打成一片。他正直无私,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周克玉 评)

开国将军颜伏,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堪称“炮兵名将”,他对于子女的教育注重言传身教,5个子女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形成了刻苦耐劳、朴实节约、热心待人的家风。 (荔枝网 评)

参考资料

【家教家风】开国将军颜伏:轻言传重身教 小事中立家风.微信公众平台·东营党建.2025-02-26

【红色传承】开国将军颜伏:一生正直无私 以身作则立家风.荔枝网.2025-02-26

炮兵名将威犹在.人民网.2021-12-08

..2025-02-26

怀念炮兵名将颜伏同志.中国作家网.2025-02-26

周克玉同志逝世.人民网.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