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毛萼山梅花

毛萼山梅花

毛萼山梅花(山梅花属 dasycalyx (Rehder) S. Y. Hu)是绣球科、山梅花属灌木。毛萼山梅花枝叶茂密,花期较长。毛萼山梅花生于海拔700-2500米针叶林中或灌丛中。适生环境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冷晴朗;春季日变温大,干旱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短促。年平均温度在7-10℃,全年日照2400-2600小时,无霜期190天。

分布范围

毛萼山梅花分布于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3.0m,稍攀援状;二年生小枝灰褐色,无毛,当年生小枝褐色至浅褐色,被毛或无毛。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0cm~6.0cm(~8cm) ,宽1.2cm~3.5cm(~5cm) ,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锯齿,花枝上叶无毛或有时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无毛,极少嫩叶疏被毛成长后很快脱落,叶脉基出稍离基出3~5条;叶柄长0.5cm~1.0cm,总状花序有花5朵~6朵(~18朵),极少下部枝条顶端有3花;花序轴长2.5cm~5.5cm,疏被白色长柔毛或无毛;花梗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外面密被灰白色直立长柔毛,萼裂片卵形,先端急尖,疏被毛或无毛,花冠近盘状;花瓣白色,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1.2cm~1.5cm,宽1.0cm~1.2cm,无毛;雄蕊25枚~34枚,最长达0.7cm;花盘和花柱无毛,极少疏被毛;花柱长约0.6cm,先端稍分裂,柱头棒形,长约0.15cm,较花药短小。蒴果倒卵形,长约0.6cm,径约0.45cm,宿存萼裂片近顶生;种子长约0.3cm,具短尾。花期5月~6月,果熟期7月~9月。

用途

毛萼山梅花是一种乡土观赏植物,可应用到各类园林绿地中,毛萼山梅花对低温、高温、洪涝、干旱等恶劣的生长环境具备良好的抗逆性;在植物群落中,很少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具有生态安全性。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大量合理利用毛萼山梅花这种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繁殖培育

种子处理:蒴果于8-9月成熟,即可采集,选择发育正常、充分成熟和无杂质的种粒作种子材料,其种子需经自然充分干燥、杀虫脒、去除异类种粒、碎屑、虫尸、尘土等杂质。种子千粒重的测定采用百粒法。

播种繁殖:种子千粒重0.4克,经过筛选发芽率为75%。因毛萼山梅花种子细小,需精心整理苗床,在春季土地解冻后播种到实验田里,为沙质壤土,宽为1米,床面搂平耙细后,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处理,结合整地,施足腐熟的农家肥,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量为0.35克/平方米,覆土厚度0.3厘米,平均温度12℃,湿度60%,25天后小苗陆续出土。长出6片以上真叶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5%。苗期抚育管理要严,浇水要及时,锄草2-3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