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太和镇

太和镇

太和镇隶属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俗称“南乡”,位于东经112°31'~112°45',北纬25°33'~25°41'。地处桂阳县南部,东南面与北湖区的鲁塘镇接壤,东毗邻正和镇,南连荷叶镇,西邻方元镇,北接黄沙坪街道。距县城13.5千米。总面积118.45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0169人(2017年);辖1个社区、18个村。

历史沿革

太和原叫“和尚坪”,1921年开成了圩场,人们愿圩场太平和气交易,故取名“太和圩”,乡政府以境内“太和圩”去圩得名,简称“太和乡”。

清代属延道乡十六、十七都。

民国位于柏林乡南部。

因人民政府驻地泡古浪有圩场叫太和圩而得名。 

明嘉靖六年(1527),桂阳本州设四乡47里,太和属南乡一部分。

明崇祯十三年(1640)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太和隶属于金三乡。

民国三年(1914)属桂阳县第二区大乾南团。

民国十九年(1930)为善长乡。 

1956年6月设立太和乡。

1961年5月改为太和公社。

1984年1月更名为太和乡。

1993年7月撤乡设镇。

2012年3月,太和镇、清和乡合并,建太和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2年3月,太和镇辖汪塘、珠塘、社员、神下、地界、潭沙、车田,烟村,榜山,长乐,清和,溪口,龙渡,起岭,太竹,芙蓉,当家,峰源等18个村,和太和圩、清和圩2个社区。设2个居民小组,203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况

截至2016年末,太和镇辖太和居委会、汪塘、珠塘、社员、神下、地界、潭沙、车田、烟村、长乐、清和、溪口、芙蓉、当家共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合计227个村(居)民小组。

2016年,太和镇建制村由15个调整为10个,详见下表: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太和镇地处南岭山脉中段的骑田岭北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条形倾斜状。丘陵地多,山地、岗地次之,平原少。境内最高点位于汪塘的鸡公岭海拔702米,最低处是沙坪的大溪桥下海拔仅220米。 

太和镇地处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分为北部以丘陵地貌为主,南部岗地平原相间。境内最高峰位于仁忠村官猪岭,海拔363.2米,最低点位于桐木村谢家组,海拔127.4米。

气候特征

太和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1981~2010年平均气温17.5℃,一月平均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8℃;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达38℃。无霜期年平均277天。年平均日照数17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太和镇主要有旱灾和洪涝、冰冻。

太和镇辖区属亚温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雨丰偏旱。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水量1480.2毫米。 

土壤

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50个,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太和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铅、锌、煤、石墨、高岭土、石灰岩等。柳塘锰矿石地质储量1.62万吨。煤和石墨主要分布在竹溪水山岭上,石墨含固定碳70~80度。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储量达1千万吨以上。 

水资源

太和镇辖区内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3座,小型电站14座。 

太和镇境内有3条支流属江水系二级支流注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别由柏林镇经太和村,龙形市乡经连鱼、小江村、由鲤鱼塘镇经寺边村汇入注江上游,注江上游在太和镇境内经寺边村、五合村、双合村、盐塘村、桐木村5村,境内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米。

太和镇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资源,注江水系从东、南、北三面环抱全镇。

土地资源

太和镇耕地面积2107公顷,其中水田1765公顷,林地面积6027公顷。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该镇(乡)行政面积118.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169人。

民族

民族以汉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13年,太和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95%;财政总收入4028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6.21%;工业增加值13.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3.47%;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0784元,同比2012年增长10.42%。 

第一产业

太和镇耕地面积3.16万亩,人均0.83亩,以种植水稻、红薯、魔芋、五爪辣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820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万吨,人均716千克。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83万头,年末存栏0.31万头;羊饲养量0.25万只,年末存栏0.09万只;家禽饲养量3.2万羽。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18元。人平纯收入6710万元,比2009年增长10%;2010年太和镇粮食产量6198.8吨,烟叶产量344.4吨,出栏肉猪14706头,产量1029吨,牛505头,产量51吨。

2013年,农业总产值8200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5%。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3年生产粮食1.5万吨,人均716千克。2013年生猪饲养量0.83万头,年末存栏0.31万头;羊饲养量0.25万只,年末存栏0.09万只;家禽饲养量3.2万羽。

2011年太和镇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2578万元,比2010年增加6.3%,占GDP的比重5.6%。农民人均纯收入10539元。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比2010年增长26.8%

第二产业

2010年太和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3560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2.5亿元,比2009年增长22.5%;比2009年增长104.2%。 

2011年太和镇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77920万元,比2010年增长36.5%,占GDP的比重88.7%。

太和镇以煤炭、石墨矿、风电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8.124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1%;实现工业增加值1.3381亿元,比2010年增长28.7%。拥有工业企业907家,从业人员8516人。 

2013年,工业生产总值81246.25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87.1%,拥有工业企业315家,从业人员851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3381亿元,比2012年增长28.7%。 

第三产业

2010年第三产业完成6782万元,比2009年增长2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51%;财政总收入完成3900万元,比2009年增长372%。

2011年,太和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6.2%。有商业网点125个,从业人员386人;农村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15亿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56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40元,人均财政收入1860元。2011年末境内有金融机构2个,各类存款余额1.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211万元。 

2013年末,太和镇共有商业网点225个,从业人员486人;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9亿元,比2012年增长16.2%,农村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15亿元。2014年,财政总收入5109万元,其中:本级税收收入345.41万元,县征地、国税直收直入库(一般纳税人)3415.92万元,非税及上级补助收入1347.67万元。 

2013年财政总收入5288万元,比2012年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比2012年增长47.6%。

社会

文化事业

2012年下半年以来,完成了总投资1949万元的七大镇区改造工程项目。

一是投资220万元的镇区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大道全长3000米,铺设鲁灰路沿石3200米、人行道板7500平方米,路面硬化2800立方米,修建排水沟1600米。 

二是投资200万元的镇区绿化工程,修建花池5000平方米、休闲绿地12处3100平方米,绿化8100平方米,新栽8公分香樟木286棵。

三是投资600余万元的镇区立面改造工程,屋顶“平改坡”260户、3400米,墙面粉刷33000余平方米,安装广告牌2000余平方米。 

四是投资300余万元的镇区环境卫生整治项目,新建垃圾中转站1个,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购置环卫斗车80余辆,除草机15台及口罩、夹钳、工作服等环卫设施。

五是投资500余万元的镇区自来水工程,埋设管道5000余米,修建水塔1座,安装自来水泵400余户。

六是投资80余万元的镇区拆危拆旧工程,拆除旧房28户、74间,拆除杂房、厕所、烤房83户、175间,拆除厂棚57个。 

七是投资49万元的镇区亮化工程,安装路灯62盏。

2011年末,太和镇有镇文化站2个,村级农家书屋8个、藏书4.1万册,各类文化专业队8个。1995年建成太和镇有线电视站,后改成太和镇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160户,入户率52%。2011年末有各类体育场所29个,篮球场33个,健身器材80套(台)。 

2011年末,太和镇有邮政所1个,电信、联通、移动电话服务网点16个,固定电话用户824户,移动电话用户2.5万户,互联网用户1100户。1998年建镇自来水厂,年供水20万立方米,有村自来水厂18个,用户6300户。2011年末有变供电站1座,年供电农业620万度、工业3700万度。

2011年末太和镇有15个农家书屋,各类科普图书7400册。2011年末太和镇经常参加体育煅练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6%。

2014年末,太和镇有镇文化站1个,有村级农家书屋19个,藏书4.1万册,各类文化专业队8个。1995年建成太和镇有线电视台,后改成太和镇广播电视站,有有线电视用户3160户,入户率34%。 

教育

2011年末,太和镇有幼儿园10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2640人,专职教师18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1056人,专职教师98人。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10万元,比上年增长5.9 %。

2014年末,太和镇辖区内有初中1所,中心完小2所,教学点10所,幼儿园4所。全镇初中在校学生709人,小学在校学生2900余人,幼儿园660人。在岗教职工210余人,中学48人,小学162人。

科技

2011末,太和镇各类科技人才3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6人,经营管理人才112人,技能人才34人,农村实用人才3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太和镇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县属医院1所,村卫生室15所。专业卫生人员3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为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万人,参合率9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2.5岁。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太和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7户,人数1420人,支出132.9万元;有农村五保户172户,255人,支出39.78万元;有敬老院2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7人;民政部门资助大病救助81人次,支出资金25.1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3万人,参保率87.6%。 

2013年末,太和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200余户,共1500余人,支出144万余元,有农村五保户185户,225人,支出54万元;有敬老院2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0人;民政部门资助大病救助81人次,支出资金30.5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4万余人,参保率90%以上。

交通

太和镇由省道S214从北到南贯穿全境,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村、组公路硬化390千米。 

旅游

景点

悦来温泉旅游度假山庄、便江风景区、黄克诚故居、板梁村古建筑群、安陵书院、侍郎坦摩崖石刻群、仰天湖、狮子坦、中国白银第一坊、仙水马氏官厅、龙王岭风景区、九龙古樟、红楠山庄、青山-龙潭水利风景区、七甲南湾牧场、青山垅风景区等。

参考资料

县委第二巡察组:修缮排水沟 为民“排”忧愁.微信公众号.2024-11-24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太和镇地名介绍.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太和镇地名介绍.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