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花
铃儿花(拉丁学名:Enkianthus quinqueflorus),别名吊钟花、白鸡烂树、吊钟、山连召,是杜鹃花科吊钟花属植物。其生长于海拔600-2400米的山坡灌丛中。其分布于中国、越南。铃儿花因花型独特,在中国民间寓意吉祥,被称之为吉庆花,国外称之为春节花。
铃儿花属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黄色。叶常密集于枝顶,互生,革质,两面无毛,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叶柄圆柱形,灰黄色,无毛。花通常3-8(-13)朵组成伞房花序,苞片长圆状椭圆形、匙形或线状披针形,膜质;花梗绿色,无毛;花冠宽钟状,粉红色或红色,裂片钝,微反卷;雄蕊短于花冠,花丝扁平,白色,被柔毛,花药黄色;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无毛。蒴果椭圆形,淡黄色;果梗直立,粗壮,绿色,无毛。
铃儿花在中国的广州市花市享有盛誉,是一种观赏花卉。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铃儿花味甘、淡,性平。具有清肺,凉血,化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2013年,铃儿花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列为无危(LC)。2018年,铃儿花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无危(LC)。
名称由来
铃儿花的花因形如古钟而得名吊钟花,又因其似下垂的灯笼而被称为灯笼花。
形态特征
铃儿花属灌木或小乔木,高1-3(-7)米;树皮灰黄色;多分枝,枝圆柱状,无毛。冬芽长椭圆状卵形,芽鳞边缘具白色绒毛。叶常密集于枝顶,互生,革质,两面无毛,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5-10厘米,宽(1-)2-4厘米,先端渐尖且具钝头或小突尖,基部渐狭而成短柄,边缘反卷,全缘或稀向顶部疏生细齿,中脉在两面清晰,侧脉6-7对,自中脉羽状伸出,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圆柱形,长(5-)l0-15(-20)毫米,灰黄色,无毛。
铃儿花的花通常3-8(-13)朵组成伞房花序,从枝顶覆瓦状排列的红色大苞片内生出,苞片长圆状椭圆形、匙形或线状披针形,膜质;花梗长1.5-2厘米,绿色,无毛;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2-4毫米,先端被纤毛;花冠宽钟状,长约1.2厘米,粉红色或红色,口部5裂,裂片钝,微反卷;雄蕊10枚,短于花冠,花丝扁平,白色,被柔毛,花药黄色;子房卵圆形,有5条脊痕,无毛,花柱长约5毫米,无毛。蒴果椭圆形,淡黄色,长8-12毫米,具5棱;果梗直立,粗壮,绿色,长3-5毫米,无毛。
花期
铃儿花的花期为3-5月。
果期
铃儿花的果期为5-7月。
物种分布
铃儿花分布于中国的江西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越南亦有分布。
生长习性
铃儿花自然分布于中国广东大部分山区,海拔600-2400米的山坡灌丛中。其性喜暖热湿润气候和酸性壤土,在持水力强、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习性强健,萌芽力强。
繁殖方式
铃儿花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采收铃儿花的成熟种子后,用泥炭土和干河沙1:1混合作为播种基质,通过适当管理,50d后种子萌发,发芽率为22.4%-51.4%,幼苗长至1-2cm后移苗上袋,经过苗圃管理种植后,3年开花率达75%以上。
无性繁殖
铃儿花无性繁殖主要有组织培养、扦插繁殖、圈枝繁殖。通过以铃儿花茎尖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发现用改良B5培养基最有利于铃儿花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2mg/L,生根率在80%以上。2-3年生铃儿花枝条,通过环剥、包捆黄心土等技术手段,6个月既可生根,移栽至苗圃管理2年后冬季开花达85%,比实生苗早一年。
栽培技术
扦插
铃儿花主要栽培方式是通过扦插或播种。铃儿花怕高温,在阴冷、凉爽的气候条件下,扦插生根迅速,存活率高。如果希望在春天开放,应该在九月底到十月的时候进行扦插,如果希望在夏天开放,可于1~2月份进行室内扦插,如希望在10月之后再开放,则可于4月至5月在阴凉处进行扦插。插条选用具有双对叶片的强健枝。扦插时要及时修剪,以防枯萎,难以存活。培根通常使用的是河流沙,也可以是干净的细沙。把幼苗插到1/3处,在插秧之前要进行适当的灌溉,然后再用水来保证幼苗的水分,但是要注意避免过量的水分。插秧后的处理主要是改善土壤中的水分,3个星期后就能长出新的根系。当扦插苗成功后,要立即从盆栽中取出。在追肥和浇水过程中,每隔半个月一次的喷灌,幼苗出现花蕾后一周一次的液肥。原产地于热带高原,害怕酷寒也惧怕炎热高温,喜欢凉爽湿润的生长环境。
土壤要求
铃儿花喜欢湿润的环境,土壤要有充足的水分,要注意及时的浇水,不要太潮湿,否则会腐烂。栽培时,应选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栽培土壤,通常采用加沙质壤土和腐熟的有机肥料和磷混合,无需施用基肥,以防腐烂。粘性硬实的土壤对其生长有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刚剪出的幼苗是如此。铃儿花的开花时间长,长势也很快,而且对养分要求很高。害怕存水积水,过量的水分容易使根部腐烂而死。故应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质,以4份腐叶土、2份河沙、适量饼肥、骨粉等配制为宜。
光照条件
铃儿花喜欢阴凉,但也不是说不能晒太阳,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照,也不利于植被生长,还会因为缺少适当光照而让花瓣颜色暗淡,或者是花苞脱落。所以,在室内养殖铃儿花的时候,光照强度以及时长要适当,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有足够的日光阳台或者露台来让它进行光合作用。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不乾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暴晒,尽可能不要让它暴露于太阳下。
温度条件
吊钟的适宜生长在10~28℃之间,夏季不宜高于30℃,夏季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冬季要有足够的日照,土壤的温度不得低过5℃,不然会造成严重的寒冻。铃儿花不耐低温,温度在3℃以下,极易被冻坏,所以要做好保暖工作。此外,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都要保持通风。在养殖过程中,整个生长过程,吊钟的温度适宜于10~15℃;可以承受3~5℃的温度;夏天属半休眠期,不耐高温,喜半荫。铃儿花在南方的5~10月份需要阴凉,15~23℃的气温是生长最快的。要想让它平安度过夏季,必须在温度达到30℃以上时降温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
浇水方法
铃儿花在日常要注意保持水分充足,在春天和夏天的炎热的时候,可以在叶片上喷洒1~2次,否则会导致土壤中的积水。冬天室内温度较高时,应严格控制浇水,停止施肥,防止腐烂。在每一次施肥和灌溉之后都要进行土壤疏松,以便通风。
合理施肥
由于铃儿花生长速度快,花朵开放多,因此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要做到轻肥、多施,每10d左右施用一次速冻春卷肥或复合肥,而在花期则要以磷、钾为主的液肥为主,但在炎热的时候要暂停施用。在施肥之前,要保持土壤的干燥,在施完肥料后用小花洒喷水一次,以防叶子的腐坏。
修剪
在小苗长到30~40cm时打去主干顶尖,去掉左右重叠枝,促发分枝,剪去向内生长的侧枝,保持优美外表。在花期间修剪时,因枝顶不断开花、伸长,当花枝延伸到一定长度时打去顶尖,发出的新枝则可以继续开花。花期可随时打掉植株中心部位生出的小枝和叶片,以避免养分消耗,利于通风透光。7月酷暑难当,当气温达30℃以上时,植株进人半休眠状态。叶片出现疲软,此时剪枝可以减少铃儿花养分的多余消耗,有利安全度过炎热天气。将长枝全部剪掉,只留骨干枝,摘去枯萎叶子,置凉爽处过夏。当叶片在花后出现枯萎的时候,要及时剪除,只保留20cm的根部,以便能再次长出新的枝条,这样才能更好地度过夏季。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灰霉病
灰霉病在多雨的气候、施用过量的氮或缺乏足够的光照条件下,是容易出现的。主要危害茎、叶和花,致使病区形成水渍状,若不加以控制,病斑会逐渐增大,呈腐烂状,长有灰状绒毛,重则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措施:在发病早期,应喷施50%多菌灵或500倍液,间隔7~10d喷洒一次,连续进行3~4周期,同时要保持通风和光照,在发生病害后,应对病株进行修剪和治疗,以降低病源。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铃儿花的是茎、叶和花蕾。感病期的植株体表有一种白粉,病情较重时,会引起叶体的枯萎和缩小。防治措施:加强室内的透光和透气,增加磷钾肥,提高植物的抗病原性。在病虫发生后要立即喷洒800倍的70%的托布津或2500倍的粉锈宁,每10d进行一次喷药,连续2~3次。
根腐病
根腐病是一种生理疾病,主要是铃儿花由于水分过多、多雨天和夏天高温,导致根系发黄、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措施:在发生病害后,立即用50%的代森铵300倍液进行灌溉。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盆地中不要过多的浇水。
白粉虱
白粉虱以铃儿花叶片为食,美国白灯蛾在孵出后立即粘附在叶面上,对其进行刺吸性的损害,造成叶片的弯曲和干燥。除此之外,白粉虱的分泌物污染叶片后,极易引起煤烟病。
防治措施:发现害虫应立即喷洒1000倍液40%的氧化乐果或2000倍的20%。7d一次,要连喷3~4次,喷洒时要留意叶子正反面都要喷到。
虫害
在不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还会发生蚜虫、介壳虫、白粉虫等虫病害,主要吸食叶、芽及花的汁水,表现为几十只至上百只群聚在叶片、嫩茎、顶芽和花蕾上,用口器刺吸铃儿花体内养分,使花朵的生长发育发生畸变,使叶片卷曲、皱缩,并引发煤烟病[。对铃儿花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不利作用,严重者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采用1:1000的乐果溶液、10%溴氰菊酯溶液、50%的灭蚜松水2000次喷洒。以40%乐果乳油1000倍水喷洒。又或者可以通过保护、引种及人为培育的天敌等方法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铃儿花在中国的广州市花市享有盛誉。铃儿花花朵密集,记录最大的铃儿花可以结出1000个以上的花朵,铃儿花花朵颜色鲜艳,开花时间长,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通常用铃儿花盆景装饰客厅或装饰房间。
经济价值
铃儿花适宜在房前屋后种植,可丛植、列植和孤植,也可上盆土栽和水培。其在珠江三角洲利用状况较好,在高要区和清新区部分农民已作经济林进行栽培。铃儿花花期1~3月,是春节期间的传统名花,华南地区的人们喜欢购买其作为元宵节的家庭摆花。铃儿花枝条插在花瓶中水培约20天后可以开花,因此每年冬至前后,林农上山砍伐枝条,春节前运至花市销售。
药用价值
铃儿花具有药用价值,其味甘、淡,性平。具有清肺,凉血,化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物种保护
2013年,铃儿花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列为无危(LC)。
2018年,铃儿花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无危(LC)。
相关文化
铃儿花花型优美独特,犹如报喜春铃,寓意吉祥,民间有所谓“金钟一响,黄金万两”之说。吊钟花从含蕾开放至花期结束,正值元旦春节之际,花期持续时间久,华南各地春节前后将其含苞待放的花枝做切花,市场上称之为吉庆花,国外称之为中国新年花。
铃儿花花序由外向内开放,垂吊于枝条四周,花冠颜色代表各种含义,老年人喜欢吉祥的纯红色、年青情侣喜欢纯洁的白色、中年人喜欢称心如意的浅红色。
参考资料
吊钟花.inaturalist官网.2025-03-27
吊钟花.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26
吊钟花-名称分类.植物智.2025-03-26
吊钟花.物种2000官网.2025-03-26
吊钟花.植物智.2025-03-26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25-03-26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iucnredlist官网.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