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皇带鱼科

皇带鱼科

皇带鱼科(学名:Regalecidae)是辐鳍鱼纲斑点月鱼目的一科,包含2属3种。勒氏皇带鱼科鱼类大概是所有硬骨鱼纲中体长最长的,最长的记录达8公尺,鱼的背鳍前6根鳍条延长为丝带状,有如戴着皇室头冠,全身光溜没有鳞片,身体为银白色,狭长如带,因而称之为皇带鱼。它没有臀鳍,只有在腹部有延长的鳍条,背鳍基特别长,最前面的几根软条也特别延长,且是红色。皇带鱼科的鱼类在风暴后偶尔会被冲刷至岸上,有时会被误认为传说中的大海蛇

形态特征

皇带鱼科的鱼类体形延长,侧扁,呈带状。头小,头部大部分为软骨。口小,两颌牙有或无。背鳍基底长,鳍条根多。臀鳍有或无。左、右腹仅各具1长丝状鳍条。无底楔骨。肋骨不发达。大,其前方达左右匙骨之间。椎骨90以上。

分布范围

皇带鱼科的鱼类分布于全球三大洋,推估在全世界均有分布,但由于人类很少发现到活体,这项推估是来自少量的捕获纪录以及搁浅上岸的个体纪录。

栖息环境

皇带鱼科的鱼类主要栖息在中深层水域,栖息深度约在200-500公尺的水域。

生活习性

偶尔会游上中表层10-20公尺而被渔民或定置网所捕获。它们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虾或乌贼为食。由于所捕获的标本数量相当稀少,因而研究上十分困难。

文化影响

由于皇带鱼科鱼类的长相大而奇特,故有关于它们的传闻特别多,包括“水怪”及“皇带鱼”,相传是地震来临前此鱼会先从海底游上来而易被捕获。特别是1999年921大地震后,有关勒氏皇带鱼的报导特别多,它们分别在苏澳、澎湖及台东县一带都有捕获,只是报章上所刊登的相片都不是真正的皇带鱼,而属于另一不同鱼科的“粗鳍鱼”,为石川式粗鳍鱼。不论是“皇带鱼”或“粗鳍鱼”渔民又称之为“海龙王”、“龙宫使者”或“高鳍带鱼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