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荆三棱

荆三棱

荆三棱(学名:Bolboschoenus yagara)是莎草科三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入药。原产于中国的多个省份以及印度越南日本朝鲜半岛、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区欧洲。荆三棱的根状茎粗而长,呈匍匐状,顶端生球状块茎。荆三棱的主要用途包括制作电木粉、高级胶压绝缘隔音板、超级恒久浮生圈以及乙醇丙三醇、炸药等,也是一种饲料。

形态特征

荆三棱的根状茎粗而长,呈匍匐状,顶端生球状块茎,常从块茎又生匍匐根状茎。秆高大粗壮,高70-150厘米,锐三稜形,平滑,基部膨大,具秆生叶。叶扁平,线形,宽5-10毫米,稍坚挺,上部叶片边缘粗糙,叶鞘很长,最长可达20厘米。叶状苞片3-4枚,通常长于花序;长侧枝聚花序简单,具3-8个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7厘米;每辐射枝具1-3(-4)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绣褐色,长1-2厘米,宽5-8(10)毫米,具多数花;鳞片密复瓦状排列,膜盾,长圆形,长约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面具一条中肋,顶端具芒,芒长2-3毫米;下位刚毛6条,几与小坚果等长,上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长约4毫米;花柱细长,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三稜形,黄白色。花期5-7月。

产地生境

荆三棱产于中国、朝鲜日本;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地区各省、江苏省浙江省贵州省、台湾。 生于湖、河浅水中,宜在向阳、低湿的环境中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可生长在沟渠、池塘的浅水处,也可生长在水田里。 聚生于池沿或水沟等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怕久涝,更怕旱。 种子与越冬块茎春季出苗,夏秋开花结果。成熟种子脱落后,借流水传播;繁殖力强,生长茂盛,在生育期间割去地上部,仍能从地下部再长。

生长习性

荆三棱的种子与越冬块茎春季出苗,夏秋开花结果。成熟种子脱落后,借流水传播;繁殖力强,生长茂盛,在生育期间割去地上部,仍能从地下部再长。

繁殖方法

荆三棱主要通过块茎繁殖。冬季收获的块茎,放于窖中贮藏,翌春用贮存的块茎或临时挖取的块茎为繁殖材料,按30厘米开穴、深约10厘米,每穴平放块茎2或3个,栽后浇灌清水,经常保持有水。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荆三棱需选择紧靠水源、地势略低、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或黑土。地选好后,施腐熟的厩杂肥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翻地时将厩杂肥、化肥一起翻人土内,耕平耙细作,畦宽1.5-2米,开好排灌渠道和水沟。

田间管理

荆三棱的苗出齐后,须经常拔除杂草;生长期中追肥2次,夯苗后追肥1次,以人畜粪水为主,也可施用硫酸铵,5-6月进行第2次追肥,先撒施草木灰或圈肥及过磷酸钙,施后中耕薅到土里,并实行浅水灌溉,切忌断水干旱。

病虫防治

荆三棱一般无病虫害,偶而发生叶枯病,叶上先出现黄色斑点,继而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2次,效果较好。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1

命名年份.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1

《 山东省中药材标准》.读秀.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