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设
后设一词在台湾的使用是用来作为英文“meta”单字的翻译,例如“metadata”便翻译为后设资料、“metadrama”翻译为后设戏剧等。由于“meta”的观念翻译上相当困难,所以在翻译上也有许多不同译名,如前所述的“metadata”,便有人翻译为诠释资料、元资料。前缀“meta-”源于希腊语前置词与前缀“μετά”,意思是“之后”“之外”“之上”“之间”,进而延伸出“有变化的”“超出一般限制的”之意,以及自我参照、递归的涵义。
名词解释
名称后设既为“meta”的翻译,其意义便是「关于什么的什么」,如后设资料就是「关于资料的资料」。例如在图书馆当中的一本书籍是一笔资料,而一本书的作者、出版日期、出版者等相关资料,就是这本书的后设资料。若物理上的现象是目前科技所无法理解的,便称为“形而上学”,英文为“metaphysics”,是“physics”(物理学)的“后设”学问,也就是指“超越”物理学的学问。
在文艺创作上,后设的文体便是以同一文体讨论文体本身的问题,例如后设戏剧—「关于戏剧的戏剧」也就是利用戏剧创作,探讨戏剧本身的问题。后设戏剧常常使用剧中剧等手法,有名的例子是皮蓝德罗所做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物》,就利用了创造出六个鬼魂来到了某个正在排练的剧场,想请剧场演员演出他们的故事,但剧场演员虽然受过戏剧的职业训练,怎么演都无法演出鬼魂实际的过去,而讨论舞台上的真实是否可以反应生活中的真实。
所谓后设电影语言,是指电影中的符号反身指涉电影制作过程与电影再现形式等问题。最常见的后设电影语言,是指涉电影自身的制作过程,例如电影中的角色可能会直接对观众讲述或展示电影是如何制作的。这种电影语言不仅仅是电影的一部分,也会透过换喻而产生具有反身指涉电影制作与再现形式的后设功能。
狭义的后设
在狭义上,后设可以指对某对象的描述,以及对某对象描述的内容。例如:
- 用来描述语言的语言 - 元语言。
- 用来描述文法的文法 - 后设文法。
- 用来解释理论的理论 - 后设理论。(对理论来说的理论)
- 认知自己的认知 - 后设认知。
例如,在网络上的文章主要为使用HTML所描述的,这时对于原本的文章,HTML就是后设语言。另外,HTML为使用英文所表述的,这时对于HTML,英文便是后设语言。
广义的后设
广义上来说,后设的意思便是“超越什么的什么”“关于什么的什么”。例如维基百科的索引列表,即是维基百科中索引的索引,就是一个后设索引。在信息论中,解释自己的资料相关的资料就称为后设资料。这种广义的后设概念,不仅适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和日常语言中,提供了一种反思和分析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