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俭草
三俭草(学名:Rhynchospora corymbosa (L.) Britton)是离瓣花亚纲莎草科刺子莞属的植物。
型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具短而粗的根状茎。秆直立,粗壮,高60-100厘米,三稜形,兼具基生叶和秆生叶。叶鞘管状,抱秆,长2-6厘米,鞘口有短而宽的膜质叶舌;叶狭长,线形,宽9-17毫米,扁平,平滑,边缘粗糙,顶端渐狭。
在顶生枝花序下面的苞片3-5枚,叶状,具短鞘或几无鞘,其中最下的1-2枚较花序长,宽约11毫米;圆锥花序由顶生或侧生房状长侧枝聚繖花序所组成,大型,复出,辐射枝多数,松散展开,具极多数小穗,顶端着生小型长侧枝聚繖花序或总状花序,第二次辐射枝顶端着生总状花序或近总状花序,展开;侧生枝花序的总花梗略扁,长4-10厘米,从苞片的鞘中生出;小苞片刚毛状;小穗簇生,直立或斜展,狭披针形或纺锤形,长7-10毫米,基部急尖,顶端渐尖,具1朵两性花,1-2朵雄花,7-8片鳞片,下面4片鳞片中空无花;无花鳞片较有花鳞片为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有花鳞片较长,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狭披针形,最上面的1片鳞片内无花;下位刚毛6条,与小坚果等长,粗糙;雄蕊3,花丝长,但不超过成熟小坚果的花柱基;花柱长17毫米,基部膨大,柱头2,极短。
小坚果长圆倒卵形,褐色,长3.5毫米,扁,两面常凹凸不平,顶端具宿存的花柱基;花柱基钻状圆锥形,稍扁,长5.5毫米,基部与小坚果等宽,两面沿中线各有1条浅槽。花果期3-12月。
分布及栖息
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大陆的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台湾等地,生长于海拔120米至900米的地区,多生于溪旁以及山谷湿草地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生长特点
一般而言,三俭草这种大型的水生莎草并不常见,族群分布在北部及东北部地区,产地十分狭隘,记录点有:宜兰双连埤,台北贡及桃园龙潭等地;尤其在北滨公路两旁的水湿地,有较多族群栖生,当地并多与田葱混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