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拟二叶飘拂草

拟二叶飘拂草

拟二叶飘拂草(学名: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是禾本目莎草科飘拂草属下的一种植物,生长于路边稻田埂上、溪旁、山沟潮湿地、水塘中或水稻田中,海拔范围为100-2100米。主要分布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拟二叶飘拂草

种拉丁名: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 Makino

种别名: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属中文名:飘拂草属

属拉丁名:Fimbristylis

海    拔:100-2100

命名来源:[Journal of Japanese 植物学 11(4): 252-254, f. 3 1935]

中国植物志:11:087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000

生    境:山沟边潮湿地、池塘中、田间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巴东县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鄂州市罗田县武汉市

形态特征

根状茎或具很短根状茎;丛生,由叶腋间抽出,细,扁四稜形,具纵槽,15-50厘米,基部具1-2个无叶片的鞘;鞘管状,长2.5-6.5厘米,鞘口斜截形,顶端急尖,鞘外被分裂如纤维状的老叶鞘。叶短于或几等长于稈,平张,顶端急尖,边缘具疏细齿,宽1.2-2.2毫米;鞘前面膜质,锈色,鞘口斜裂,无叶舌。苞片4-6枚,较花序短很多,刚毛状,基部宽,边缘具细齿;长侧枝聚花序简单或近于复出,长1.5-6厘米,宽2-6厘米,辐射枝4-8个,粗糙,长0.6-4厘米;小穗单生于辐射枝顶端,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钝或近于急尖,长2.5-7.5毫米,宽1.5-2.5(-3)毫米,密生多数花;鳞片膜质,宽卵形,顶端极钝,长约2毫米,褐色或红褐色,具白色干膜质的边,背面有3条绿色的脉,稍呈龙骨状突起;雄蕊2,花药长圆形,顶端钝,长0.8毫米,约等于花丝长的1/2;花柱基部稍膨大,无缘毛,柱头2-3个,稍长于花 柱或几与之等长。小坚果宽倒卵形,三稜形或为不等的双凸状,长约1毫米或稍短些,褐色,有稀疏疣状突起,具横长圆形网纹。花果期6-9月。

产地分布

产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长于路边稻田埂上、溪旁、山沟潮湿地、水塘中或水稻田中,海拔100-2100米。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参考资料

植物通,拟二叶飘拂草.www.zhiwutong.com.201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