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援蜀记
《晋人援蜀记》是一本由赵瑜和李杜合作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于2008年10月首次出版。该书真实记录了汶川大地震灾区受灾后,山西省各行各业倾力援助的曲折过程。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浓烈的激情、豪情和真情,描写细腻,刻画真实,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
内容简介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同样牵着全国广大作家的心。及时用笔记录抗震救灾过程中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英勇壮举,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反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用散文和诗歌表达我们的强烈感受与真切祈福,这是作家的责任,这是文学的使命,这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本刊也在第一时间,用两个整版的篇幅予以选登。它采取独特的叙事角度,以大后方为主体,同时兼顾前方,详实地记述了山西省人民为支援汶川大地震灾区所作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充分体现了晋商后代诚信、忠勇、仗义的传统美德和在关键时刻义字当头、义勇争先、义无反顾的崇高品质。今天,我们特刊登杜学文先生的评论文章 《仁义山西——读长篇报告文学 〈晋人援蜀记〉》,用全新的视角,透视这部作品既有的文化积淀、张扬的时代精神、反映的广阔社会空间,同时也想引发读者朋友们,对这部我国近年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抗震救灾文学作品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赵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创作发表《中国的要害》《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革命百里洲》,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等多部作品,影响深远。近期完成长篇新作《开眼》《牺牲者——太行文革之战》;先后获得当代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全国环境文学奖、两届赵树理文学奖、两届徐迟文学奖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影视作品《内陆九三》《赵树理》《大三峡》《申纪兰》等百余部集,获全国首届纪录片学术奖、最佳撰稿奖;2005年被评选为“二十年最有影响作家”之一。山西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目录
序言:与国家和人民共同担当
引子:巨大的震颤发生在午后
第1章 晋商后代抢先入川
第2章 陈国荣孤身上战场
第3章 亿万富翁战废墟
第4章 高勇之死
第5章 数万川工离太行山
第6章 黄河东岸的捐助运动
第7章 不可忘却的八宗事
第8章 党团捐献与川军抗日
第9章 悠悠万事,孩子为大
第10章 中军大帐奏九歌
第11章 黄河人筑起保通纪念碑
第12章 黄河人筑起救援纪念碑
第13章 黄河人筑起建房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