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1952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和1983年的社会科学系。学院设有多个系别和研究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和研究资源。
办学规模
教学单位
学院下设社会科学系、行政管理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未来与发展研究中心、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室、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等。
院系专业
学院现有行政管理一个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高等教育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校生情况
学院现有研究生、各类本科生在校生1000多人。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80人,教师7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70%。
教学建设
教学理念
学院教学科研重心在政治学(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并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与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行政管理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分析;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等。
教学成果
“九五”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省部级及厅级课题40余项,出版50多部专著,获省部级奖、学会奖40余项。陈建新教授著的《当代中国科技史研究》、霍福广教授等著的《中美创新机制比较研究》、谭斌昭教授等著的《高新技术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等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成果的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有良好的反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原著导读工程” 、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和课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富有特色并卓有成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郭铁鎗教授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省统编教材)获全国“两课”优秀教材奖。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理工科特色“4+1”培养模式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的教育和培养,在省内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影响。
实验室
电子政务实验室
基本情况
本实验室旨在通过电子政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在公共管理决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验室占地近90平方米,共有实验设备50多台和电子政务综合模拟软件,可供4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践,设备总资产约100万元。
建设队伍
实验室管理和研究人员共24人,其中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研究人员20人,实验室管理员1人,学生管理人员3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1人,中级及以下职称13人;获得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人,其他2人。本实验室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及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共19人,占基地总人数的79.2%。
科学研究
目前已申请一批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的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课题,发表100多篇研究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有:
- 电子政务理论研究
- 决策过程模拟与政府流程再造研究
-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培养内容
本实验室每年拟接纳学生共约200人以上(其中本科生约100人,硕士生约100人),主要开展电子政务系统操作、政府角色模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等方面的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