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胡星亮

胡星亮

胡星亮,男,1957年4月生,淳安县人,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话剧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人物经历

胡星亮1974年1月高中毕业;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1982年2月-1985年2月,在杭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2月-1988年2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戏曲学专业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1988年2月至今,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教师。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评选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戏剧、中外比较戏剧、中国影视史。

主要研究成果

成果综述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专著) 国家“八五”规划项目。该书从戏剧思潮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戏剧的发展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中国现代喜剧论》(专著) 博士学位论文。该书以流派为切入点,从整体上去宏观地把握现代喜剧的发展,并论述其喜剧追求和美学风格。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副主编,专著) 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它着重从戏剧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诸方面,论述中国话剧所受外来戏剧的影响及其民族化的过程。 《中国喜剧史》(副主编,专著) 国家“九五”新闻出版系统重点图书。该书主要论述中国喜剧近千年来史的发展历程及喜剧美学的嬗变。 《中国电影史》(主编,专著) 南京大学影视学专业教材。它揭示了中国电影近百年来的发展线索,分析了中国电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与批评、电影文学创作、导表演艺术诸方面的主要成就、艺术特点及经验教训。 《中国电视史》(主编,专著) 南京大学影视学专业教材。该书反映出中国电视40年来的发展面貌,并论述其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电视剧、电视教育诸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艺术特点及经验教训。

研究课题

1、《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项目(1999—2008)。

2、《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49—2000》,国家“十五”社科项目(2002—2008)。

3、《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主编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2007)。

4、《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99—2003)。

5、《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国家“九五”社科项目(1997—2000)。

6、《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国家“八五”社科项目(1992—1995)。

7、《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07—1949》(副主编),教育部“七五”重点社科项目(1988—1992)。

发表论文

(1)《论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1期。

(2)《五四戏剧论争及其影响》,《文学评论》1993年4期。

(3)《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转折》,《文学评论》1995年2期。

(4)《论“国剧运动”的话剧民族化思考》,《文学评论》1998年3期。

(5)《论“第四种剧本”》,《文学评论》2003年1期。

(6)《布莱希特在中国的影响与误读》,《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4期。

(7)《中国现代喜剧发展的启示》,《文艺研究》1989年3期。

讲授课程

胡星亮教授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戏剧史、影视史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中国现代戏剧史论”。

“中国影视史”。

“20世纪中国戏剧思潮”。

电影研究”。

“中国现当代戏剧”(本科班)。

“中国电影”(本科班)。

获奖情况

胡星亮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多项奖励。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副主编),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9年)。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3年)。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7年)。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副主编),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

西方电影理论史纲》(主编),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