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雁塔
河东雁塔,又名慈生寺塔。慈祥的“慈”,生命的“生”,取意“慈善为本,普渡众生”。它位于广昌盱江之东岸。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广昌县建县之时。“雁塔区风霜”为广昌古代十景之一。
名字来源
为什么取名雁塔?这里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广昌县建县伊始,修筑四面城墙,唯有南面城宣化门屡建屡倒,后经一风水先生仔细观察,发现对面一小山坡下有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于是县令决定修建一宝塔以镇河妖。宝塔竣工之日,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塔顶被削去一角,同时,一群大雁从南门飞来,久久盘旋于塔顶,风水先生即兴叫绝:小小六层宝塔也能降妖。雁塔因此得名。
结构
“雁塔风霜”文革时被毁。广昌政府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于1998年9月至2000年2月复原竣工。雁塔区按原貌设计,外观8面7层,高51.986米,底层直径22.08米。塔有明层7个,暗层6个,砖木结构,风格、材料、色调均为仿宋营造楼阁式佛塔
它造型优美,端庄古朴,矗立于慈生古寺之后、滔滔盱河之畔、碧荷红莲之中,相映成趣,成为莲乡广昌的一道绮丽风景。它的建筑模式与西安大小雁塔有着天然的巧合,惊人的相似。关于雁塔还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它的位置建在八卦太极图的鱼眼部位。所谓“卧鳌鱼之慧眼,奠百代之基”,说明当年设计者的用心良苦。
二是在重修过程中,于99年7月26日埋好地宫之后,第二天塔顶出现一个小时的佛光,据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驭环同志考察过后说:建一千座塔,只有一座塔会出现佛光。可见它的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