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伷
司马(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司州河内郡温县(今温县)人,司马懿司马懿第五子,母亲是伏太妃。司马伷是司马师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炎的叔父。
魏朝正始初年,司马伷被封为南安亭侯。他屡次升迁至散骑常侍,进封为东武乡侯,被授予右将军、监兖州诸军事以及兖州刺史。初设五等爵位时,司马伷获封南皮伯,后转任征虏将军,被授予假节。西晋建立后,司马伷被封为东莞郡王,享有一万零六百户的食邑。泰始四年,司马伷担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泰始五年,他出任镇东大将军、假节、徐州诸军事。咸宁三年,朝廷给他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并改封为琅邪王。太康元年,司马伷平定吴国,之后,他被进拜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康四年,司马伷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谥号为武。他被葬在生母伏太妃陵墓旁,他的四个儿子都被立为王。
司马伷自年轻时便具备才学与声望,在任职期间善于安抚百姓、稳定局势。他地位尊崇,又有平定吴国的大功,却为人恭敬、节俭,没有骄傲自满的神色,下属官吏都尽心竭力为他做事,百姓也感怀他的德政。
人物生平
早年具才望
魏朝正始初年,司马伷被封为南安亭侯。他打从年轻时起就具才学与声望,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宁朔将军,负责监管守护邺城,在任期间有着善于安抚百姓、稳定局势的好名声。此后,他屡次升迁,先是当上了散骑常侍,进而被进封为东武乡侯,接着又被授予右将军、监兖州诸军事以及兖州刺史这些职位。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máo)和王经共谋反对司马昭时,司马仙与贾充共同攻打曹髦。屯骑校尉司马伷进入宫中,在东止车门那里遇见了曹髦,曹髦身边的侍从大声呵斥他,司马伷的手下们吓得纷纷逃窜。
任职经历
等到开始设立五等爵位的时候,司马伷获封南皮伯。之后又转任征虏将军,还被授予了假节。西晋建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后,晋武帝登基,司马伷被封为东莞(guǎn,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郡王,享有一万零六百户的食邑。当时刚开始设置二卿这一官职,武帝特意下诏书,准许各位王爷自行挑选令长,可他却上表推辞,不过最终没有得到允许。
泰始四年(公元268年)二月,司马伷曾进入朝廷担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
声名鹊起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伷离开京城出任镇东大将军、假节、徐州诸军事,代替卫瓘去镇守下邳。他镇守的手段很是高明,能让将士们都为他效命,吴国那边的人对他都颇为忌惮。咸宁三年(公元277年),朝廷给他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并且将他改封为琅邪王,把东莞郡并入他的封国,使其封国的范围得以扩大。
率军灭吴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二月,在平定吴国的战役中,司马伷率领数万兵马从涂中出击。吴国君主孙皓送来奏笺与玉玺绶带,亲自到司马伷那里请求投降。皇帝下诏说:“琅邪王司马伷督率麾下军队,接连占据涂中之地,让敌军各部无法相互救援。他还派遣琅邪相刘弘等人进军逼近长江,敌军惊恐万分,只好派遣使者献上伪造的玉玺绶带。又命令长史王恒率领各路军队渡过长江,攻破敌军的边境防线,俘获督将蔡机,招降、斩杀敌军总计五六万人,诸葛靓、孙奕等人都归降请罪。他功勋卓著,应当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每人食邑三千户,赏赐绢帛六千匹。”没过多久,司马伷一并督管青州诸军事,还被赐予侍中的服饰。进而被进拜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临终托付
司马伷病重的时候,皇帝赐给他床帐、衣物、钱财丝帛、粳米高粱等物品,还派遣侍中前去问候。司马伷在太康四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武。临终前,他上表请求将自己葬在母亲伏太妃的陵墓旁边,并且请求分封自己的四个儿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他的儿子司马觐被立为恭王。皇帝又封司马伷的次子司马澹为武陵王,司马繇为东安王,司马漼为淮陵王。
个人作品
据《新唐书·经籍志》记载,司马伷著有八卷《周官宁朔新书》,但该书现已亡佚。而《全晋文》中存有司马伷的一篇《表山简》。
人物评价
早有才望,起家为宁朔将军,监守邺城,有绥怀之称。伷既戚属尊重,加有平吴之功,克己恭俭,无矜满之色,僚吏尽力,百姓怀化。(房玄龄《晋书》 评)
琅邪武功既畅,饰之以温恭,扶风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称者也。(房玄龄《晋书》 评)
文宣孙子,或贤或鄙。扶风遗爱,琅邪克己。澹谄凶魁,肜参衅始。干虽静退,性乖恒理。彼美齐献,卓尔不群。自家刑国,纬武经文。木摧于秀,兰烧以薰。(房玄龄《晋书》 评)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司马伷是在第120回现身的,他所率军队是西晋征伐吴国的数支军队中的一支。
参考资料
司马伷.U途人文网.2024-03-19
《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国学网.2014-02-08
《全晋文·卷十六》.汉典古籍.2014-03-24
《新唐书·卷五十七·志第四十七》.国学网.2014-10-01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国学网.201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