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四千年解密:熵增实验室中的文明史诗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曾梦想过漫步在地中海的古老海岸?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这片蔚蓝海域的灿烂文明情有独钟。回想《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在西班牙广场台阶上品尝冰激凌的经典画面,如同一颗时间胶囊,封存了无数人的浪漫向往;而1988-89赛季的意甲联赛,作为首个登陆中国的欧洲五大联赛,AC米兰的红黑风暴席卷东方,点燃了千万球迷的激情;爱琴海的落日熔金、米诺斯文明的千年遗迹、圣托里尼岛星罗棋布的蓝白屋宇,完美契合世人对终极浪漫的想象;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的《威尼斯的小艇》,以灵巧舟影勾勒出水城初印象;《圣斗士星矢》更带来了希腊神话的直观图景……这一切,都源于地中海文明的无尽魅力。
在中文图书市场,地中海历史主题的著作层出不穷。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和地中海地区》被奉为经典;近年引进的大卫·阿布拉菲亚的《伟大的海》、延续布罗代尔“长时段研究”的《堕落之海》;以及罗杰·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这些作品多以通史为轴,深受年鉴派影响,未能突破传统“陆地观”桎梏。而英国剑桥大学大卫·阿布拉菲亚主编的《地中海四千年》,汇聚全球9位专家,融合历史、考古、气象等多学科,以战争、贸易、宗教、技术为主线,采用新颖的“海洋中心视角”,重新审视地中海四千年历程,为这片文明摇篮注入新解。地中海的浪,千年冲刷同一片海岸,却从未洗净沙砾中的釉彩——那是神与人共签的契约,帝国与废墟交替书写的密码。
地中海虽非当今世界中心,但正如大卫·阿布拉菲亚所言:中世纪地图绘制者视其为三大陆交汇点。不可否认,这一地区具有绝对历史重要性。源自雅典、罗马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古典文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塑造的宗教史,伊比利亚半岛的帝国征程,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奠定的商业制度……地中海在其中价值永恒。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指出:公元前1世纪末,波斯、中国、印度、地中海沿岸社会崛起,遗产影响千万人生活方式。地中海四千年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英] 大卫·阿布拉菲亚 主编
译者: 刘岩 / 徐家玲 校译
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年3月
撰文|格瓦拉
木马的回声:特洛伊未烬的火焰
荷马在《奥德赛》开篇写下:特洛伊陷落后,英雄漂泊四海。特洛伊战争经史诗传唱,家喻户晓。2013年土耳其考古发现特洛伊遗址冷杉木板,碳定年为公元前12世纪,但激光雷达显示城墙仅高9米,23米木马难入——诗性叙事裂开缝隙。更深真相埋于城墙底部:800米长地震裂缝(碳-14定年公元前1180年),希腊联军或趁天灾火攻,“木马”可能是胜利者篡改的神话。赫梯泥板记载“希腊雇佣军劫掠特洛伊”,英雄史诗坍缩为青铜时代佣兵暴乱。
《地中海四千年》作者、考古学家马尔林·苏亚诺指出:特洛伊战争年代众说纷纭,希罗多德认为在公元前13世纪中叶,公元前1184年广接受为陷落日期。布莱根的特洛伊城Ⅶ被视为荷马式特洛伊,定年公元前1250年,而赫梯文献指第六层。可能根本不存在《伊利亚特》描述的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融合了迈锡尼、黑暗时代、铁器时代元素。特洛伊如未烬火焰,穿越三千年,人类以传说为锚点,掩盖战争残酷。
《伟大的海》
作者: [英] 大卫‧阿布拉菲亚
译者: 徐家玲
版本: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7月
罗马崛起的奥秘:共享、技术升级与贸易
罗马人用混凝土浇筑永恒,奥斯提亚港灯塔光柱划破夜空。但庞培剧院石阶上,西塞罗鲜血渗入地缝;比尔萨山布匿战争烽火起。地中海成帝国内湖,权力、信仰、贸易角斗场。公元前273年,希腊皮洛士觊觎西方,计谋被罗马粉碎。西西里与迦太基冲突,将罗马推向舞台中央。
英国古代史学家杰弗里·里克曼认为:罗马意识到需海军制胜,建五列桨船舰队,用“乌鸦”钩住敌船,变海战为陆战。后弃用设备,靠技术升级取胜。罗马崛起奥秘还包括意大利同盟者体系,共享战利品,超越雇佣军。公元前238年科西嘉、撒丁岛割让,雇佣军反目。共享机制建立海域协同典范。
罗马掌握地中海贸易体系,与东非、阿拉伯、印度、中国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罗马与汉朝,166年罗马使者从南海赴洛阳献礼。战利品共享、技术升级、贸易主宰,让罗马称霸地中海。
纪录片《地中海》(2022)剧照。
死神的镰刀:鼠疫、黑死病对文明的重塑
公元前500年,亚欧大陆疾病平衡确立。地中海航船日行百里,统一疾病圈。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提到:战争、瘟疫、饥馑三重灾祸降临。拜占庭史学家普洛科皮乌斯记载:君士坦丁堡瘟疫流行4个月,日死亡峰值达16000人,尸体超23万具,无法统计。《阿贝拉编年史》描述“整户灭绝”。
全球史家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总结:查士丁尼鼠疫后历史,类比黑死病。鼠疫最终从欧洲消失。巴黎索邦大学米歇尔·巴拉德指出:地中海“美好13世纪”终结于黑死病,1347年从卡法传遍地中海,死亡率三分之一,人口半世纪才恢复。奥斯曼崛起,贸易破坏,西方势力削弱。
黑死病以死亡镰刀强制文明重置,摧毁旧秩序,催生经济新动力,反思生命意义,点燃文艺复兴火炬。地中海文明浴火重生。
纪录片《地中海》(2022)剧照。
舌尖暗流:地中海的农作物和美食传奇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烤羊肉串香气四溢,盟军在地中海大后方丰衣足食。地中海是“丰腴之海”,商人从粮食、食盐交换中获利。英国植物学家奥利弗·拉克姆指出:地中海引进全球农作物,如桃子来自近东,橘类来自东南亚,水稻依赖如日本。大卫·阿布拉菲亚总结:500年周期三次饮食革命——阿拉伯人引进橘类,新大陆带来玉米,现代传播地中海饮食。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 [美] 约瑟夫·海勒
译者: 吴冰青
版本: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
阿拉伯商人偷渡柠檬至西西里,基督教修士视其“异教毒果”,却发现治败血症神力。蔗糖种植园预演美洲殖民经济。克里特岛陶罐证明橄榄油换埃及黄金,早于货币。15世纪热那亚商船账簿,橄榄油等价英格兰羊毛。犹太商人烩制“摩尔式炖菜”,宗教高墙在厨房溶解。美食非仅生存资料,而是文明核心基因——物种融合适应环境,贸易编织网络,饮食文化融合族群。
费尔南·布罗代尔认为:大航海前,地中海是自在世界。 《地中海四千年》继承“长时段”理念,为研究注入新点。熵增指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地中海是流动方程式——盐分、季风、货物、病毒、字母表在浪潮中解构重组,冲突转共生,霸权消解为记忆。文明与文明求同存异,人类才能和谐共生,地中海持续蔚蓝。
撰文/格瓦拉
编辑/李永博
校对/卢茜
相关问答
穿越西元3000后是多久之前的了?
穿越西元3000后意味着回到公元3000年后,距今约1000年。这是一个漫长跨度,科技、社会巨变,例如人工智能可能主导生活,但具体细节依赖想象。
穿越西元3000年后大结局?
《穿越西元3000后》大结局是:叶冰瑶对抗红色精灵时芯片失控,时空力量扩大成隧道,她返回原时空,但葳斯基·卡列金也穿越。故事强调勇气与牺牲。
穿越西元3000后所有人结局?
对于“穿越西元3000后”虚构故事,无明确结局。情节发展可在相关作品探索,结局通常围绕角色成长与世界变革。
穿越西元3000后多少话?
这个问题无定论,因个人观点异。有人认为话少,因科技发达;反之,可能需要大量描述未来细节。取决于叙事风格。
穿越西元3000后离博士结局?
离博士是《穿越西元3000后》重要角色,温和帅哥,动机不明,曾研究叶冰瑶。前景未卜,可能涉及更深阴谋。
穿越西元三千后多会完结?
未完结。目前无时光机,穿越属幻想。即使未来发明,不一定停在西元3000,时间旅行无限可能。
穿越西元三千后结局?
大结局是叶冰瑶芯片失控返原时空,葳斯基跟随。突显时空交错情感。
穿越西元三千后结局?
同上,叶冰瑶回归,葳斯基穿越,闭环叙事。
穿越西元3000后完结了吗?
未完结。时光机未现,纯属想象。未来发明亦可能超越西元3000。
穿越西元三千后大结局?
叶冰瑶对抗红色精灵,芯片造隧道返原时空,葳斯基同行。结局充满悬念与希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