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的尾巴百年任务103话 “心中有旗帜,前进有方向”——访103岁老红军,开国少将杨永松

“心中有旗帜,前进有方向”——访103岁老红军、开国少将杨永松

开栏的话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

知史鉴今,行以致远。从即日起,本报开设“百年铸辉煌”专栏,通过采访老战士、老同志及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顾老战士、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经历、波澜壮阔的征程,激励广大官兵坚定听党指挥信念,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争当“四有”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奋力开创新时代强军兴军新局面。

4月,北京,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记者在广场附近南长街一座青砖平房院落里,见到了103岁的老红军、开国少将杨永松。

老人的脸上,条条皱纹形成岁月的沟壑,仿佛在诉说他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

“1945年4月23日,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虽然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但老人始终认为,能够作为候补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令他倍感自豪和幸福的一件事。

随着老人的动情讲述,我们的思绪也回到76年前——

那天,宝塔山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潺潺的延河水仿佛一路欢唱。清晨,杨永松早早起床,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参加七大开幕式。

“我当时坐在会场28排17号。”老人小心翼翼地从书房抽屉里取出一块被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缓缓打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他当年参加七大的代表证。代表证上红色的印戳已经变淡,但红色的记忆历久弥新。

“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尽管过去了很多年,杨永松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平日里,父亲最珍视的就是这些‘宝贝’。”杨永松的儿子杨津东递过来一个纸盒,里面保存着老人参加七大时的笔记。笔记上的字迹一笔一画隽秀工整、力透纸背。

老人回忆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各个根据地去延安的路途困难重重,一些代表在路上遇到敌人袭击身负重伤,一些同志甚至献出了生命,“任何困难都撼动不了我们前往延安的决心”。

“七大期间,大会与小会穿插进行,民主气氛十分浓厚。”老人告诉记者,许多代表要求发言,有的反映讨论时间不够,主席团决定:延长会期。

“心中有旗帜,前进有方向!”谈及七大的历史意义,老人挥起双手激动地说,党的七大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

虽然已逾百岁,但杨永松依然思维敏捷,坚持学习。在他的书桌上,一把放大镜夹在阅读一多半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书里面布满了认真标注的小圆圈和波浪线。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那一天,杨老非常高兴。”北京卫戍区某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当天,老人特意将七大代表证取了出来,精心擦拭。他语重心长地对家人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旗帜的引领。有了旗帜,我们就有了方向!”

诚如斯言,涤荡心灵。回望建党百年的历史时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南湖红船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采访中,老人时而动情感慨,时而哽咽缅怀,清晰的记忆、饱满的情感、谦逊的风度,令人感佩。

“当年,毛主席在七大上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如今,习主席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如同一条永不褪色的红线,穿越时空,熠熠生辉。

“七大胜利闭幕后,根据形势需要,我在7月24日离开延安,回到了东北前线。”

“我是一个孤儿,是党给了我一切。这辈子,我都要听党话、跟党走。”采访结束,老人坚持起身相送,目光饱含期许。

听着老人坚定的话语,记者不禁心潮澎湃。是啊,我们的前方是星辰大海,我们的征程依然风雨交加。听党话、跟党走,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张磊峰 特约记者 蔺芳帅)

来源:解放军报

健康不等于长寿!专家肺腑之言,中老年人太需要知道了

今天共享的是保健教育专家赵建成的一篇文章,建议大家认真看看。

健康不等于长寿

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以前有一位北京市十大健康老人,身体确实很棒。电视里经常报道他的健身经验。但是,有一天突然查出体内有两处癌变,肺上是小细胞癌,食道是低分化癌,两种癌都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结果病情发展很快,我也未能将他医好,不久就去世了。

所以健康的人生存质量较好,而长寿的人生命力较旺盛。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

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死就死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

我认为,过激超负荷、超极限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寿命,貌似健康,并不长寿。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表演,但不要一决雌雄……

我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

乌龟没有兔子跑得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简单、平静、安详的生活

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长寿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焦虑烦躁、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就不会有好的生活质量,人长期在忧愁苦闷的心境下生活就会衰老很快,免疫功能下降,促使尽早走向死亡。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没心没肺,才会活的不累”。

长寿和饮食的关系很复杂

央视夕阳红栏目经常采访一些百岁老人,其中有天天喝粥吃咸菜的,有吃饭吃到七成饱的。还有一对百岁老夫妻,老太太经常吃肉,老头终生吃素。

国学大师文怀沙从来都是随便吃东西的,高盐、高脂都不论,今年103岁了,我见到他还是红光满面、精力充沛。

看来人上一百,各形各色,一点都不假。我认为这关键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

比如说有人喝牛奶就拉肚子,是因为体内缺乏半乳糖酶,有人吃了海鲜身上就痒,是因为对海鲜过敏,所以人和人差别是很大的,各有适应性。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对百岁夫妻一样,如果让他们二人换一换饮食谱,可能两人都活不到那个年龄。

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本来就是吃素为主的,但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改变了饮食习惯,如内蒙、新疆、西藏人,没有太多的素食,不吃肉吃什么?几代人传下来就适应了。而没有遗传吃肉基因的人,吃多了肉就消化不了,代谢不掉。

就像一些从农村走到领导岗位的人,和一些企业家,家里祖代都是吃不饱饭的农民,平时就很少吃大鱼大肉,现在天天高粱厚味,身体根本适应不了,不出现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血管病、骨质疏松等病才怪呢!

长寿与睡眠的关系值得探讨

有人说睡眠必须充足,所以有的老人吃了晚饭八、九点钟就睡了,但有人每天都很晚才睡,也从来不讲睡什么子午觉。肿瘤治疗专家潘明继几十年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也活到了八十多岁。

世界上有一些终生都不睡觉的奇人,也并不是短命鬼。西方人没有午休的习惯,午觉自然就不睡了,中国人子时在睡觉,而这时正好美国人是白天在工作,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去,不可能子时去睡觉的。

人本来就有“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不能说哪种类型好,哪种类型不好。所以我觉得,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作息习惯,只要按照自我的规律去作息,自自然然地,不过劳、不过少、不过多,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用药问题很麻烦

现在许多人不能颐养天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随便乱吃中西药。乱吃中药在于不懂得辨证用药,只知道什么病用什么药,不知道什么症用什么药,主要是不辨虚实寒热。

举例来讲,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药,风热感冒要用辛凉解表药,如果吃反了,风寒感冒的更寒,风热感冒的更热,不但病不会好,还会加重病情,转变成亚健康状态,使体质更差,缩短了生命。

乱用西药的结果更是吓人。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是地球上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人体不需要也不接受的东西。

我们天天谈食物污染,是说我们食用的动物体内残留大量的激素,植物体内残留化肥和农药。但是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已经被它们代谢掉了一部分,这只是二次污染。

而我们吃的大把的西药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次性污染!这些化学药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长期、持续不断、多脏器的,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而中草药绝大部分是地里长出来的,是和粮食、水果、蔬菜一个来源,比西药相对安全许多,因此我劝大家防病、治病尽量用中药,少用或不用西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JSBC万家灯火

痛别!一代传奇离世,享年106岁!她是广东人的骄傲

9月16日晚,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国著名护理专家、

暨南大学附属护士学校原校长、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副院长、

护理部主任黄爱廉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1年9月15日9时49分逝世,

享年106岁。

黄爱廉是最早走出国门的护士,

更是创办四所护士学校的中国护理界泰斗,

培养出首批“男丁格尔”,

开创了中国男护士培养的先河。

她献身护理事业55年,

培养学生数量多达4000余人。

9月16日,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方微信发布讣告,

赞扬她“云淡风轻,永不居功;

是个平凡的人,更是崇高的人!”

图片来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爱廉终身未婚,

她在103岁时曾接受广州日报的独家专访,

讲述了她与护理的一世情缘。

此前还透露她的养生秘诀是……

她是中国护理界泰斗

开创了中国男护士培养的先河

黄爱廉,女,广东高要人,1916年11月出生于天津。黄爱廉长期从事教学、临床护理工作,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授予暨南大学“终身贡献奖”, 2020年,被授予“协和护理百年卓越人物”荣誉称号,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特殊津贴。1993年3月退休。

黄爱廉是最早走出国门的护士,更是创办四所护士学校的中国护理界泰斗,并开创了中国男护士培养的先河。

1916年,黄爱廉出生于天津一个富庶家庭。中学毕业后,她被保送至南开大学商学院。

1937年她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并顺利考上了护理系。

1946年,黄爱廉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医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快毕业时,广州柔济医院的院长来到该校,想聘请一名护理老师。

老师推荐了黄爱廉。听说可以回国效力,她“跳喳喳”地满口答应。“我是肯定要回中国的,因为我是中国人。”1949年一毕业,黄爱廉毫不犹豫地践诺回国。

黄爱廉回国后,决心致力于护理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员以满足国内医疗的需求。

她先是担任广州柔济医院端拿护士学校教务主任,将美国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先进护理理念带到广州,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

在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严重缺乏男护士。为了满足医务工作需要,让病人享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黄爱廉开始着力培养男护士。

“最初是很受歧视的,不是很容易招,只招了二十人左右。”面对招生难,黄爱廉迎难而上。后来,首批毕业于护士学校的男护士们陆续成为中国医疗护理界的重要力量。

之后,黄爱廉陆续创办了广州市卫生学校、广州市护士学校、广州市红十字会附属学校等3所护理学校。

1978年6月,已过花甲之年的黄爱廉又接到了一份来自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创业邀约”——筹备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和附属护士学校。

“当时因为医学院也缺人,医院也缺人,上哪儿找人去?”黄爱廉瘦弱的肩膀再次扛下重任。

投身护理事业几十载,经黄爱廉栽培的医护人员多达4000多人,她用生命中最美的时光陪伴患者、教导学生。“我选择了护理工作,我就要无怨无悔的付出”,是这位百岁老人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我鼓励大家为祖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时光流转百余年,黄爱廉为之奋斗一生的护理事业,“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百岁护士奶奶如何养生?

她的养生秘诀:生活规律最要紧

2019年,时年103岁的“护士奶奶”黄爱廉接受了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一开口她中气十足,口齿伶俐。她向记者透露自己的养生秘诀是——生活规律最要紧。

黄爱廉说她一日三餐很规律,八点多吃早餐,十二点半吃午餐,晚上六点多吃晚饭。“饭吃得太早太多不消化,吃晚了太饿了又缺乏营养”。

照顾黄爱廉的兰姨介绍,彼时,黄爱廉胃口很好,饭量和60多岁的兰姨差不多。

而在具体吃食上,黄爱廉并不挑剔。“不过,她的口味很清淡,少油少盐。她还很喜欢吃水果,中午睡醒之后常常吃一个香蕉或者别的水果。”

黄爱廉在起居作息方面也很规律。她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晚上11时左右睡觉,第二天早上7时起床,下午一点钟左右开始睡午觉。

“不对生活发问,不去设计人生,也不探寻得失”,接近她的晚辈说,这份豁达和洒脱,其实也是这位百岁护理专家长寿的一个原因。

学生回忆恩师:她是一个非常平和、值得敬重的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常务副主任何金爱是黄爱廉教授的学生,提起恩师,她满心敬佩。

“我在华侨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了护士以后,黄教授经常来检查我们的工作,经常到临床看我们做事情,对我们的要求很高,比如对病人的态度、技术的要求等等都要求很高。跟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对病人要有温度,要关心病人。”

黄爱廉与护士们一同查房

何金爱说,黄爱廉教授一生虽然没有结婚,但是她非常喜欢孩子,非常关心同事的孩子。

何金爱说,一直到去年,黄爱廉教授的头脑都非常清楚。“老师是个非常平和的人,什么都看得开,心态非常好。她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敬重的人。”

致敬!

一路走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综合广州日报此前报道

来源: 广州日报

相关问答

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_作业帮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

给一些数学公式.比如说等差数列的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

写出小学数学上课本的所有知识【包括定义公式结论等】_作业帮

写出小学数学上课本的所有知识【包括定义公式结论等】答案解析解答一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

想申请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本科项目,该怎么申请?申请方

[回答]一般来说,常见的国际信用卡都可以支付。如果支付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联系学校的招生办公室询问一下解决办法。同时,要保存好支付凭证,万一后续出现...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公式要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公式要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是人民教育版的麻烦呐.....答案解析解答一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求六年制1-6年级所有数学概念_作业帮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

为什么闰年会比平年多一天感谢,救救我._作业帮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高中英语常用单词800到1000个之内!ps:最好有单词的汉语意思~...

29.centuryn.世纪,百年30.certificaten.证明,证明书31.chainstore...103.expectvt.预料;盼望;认为104.expe...

了的成语有哪些

[回答]问题一:带是的成语有哪些【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比肩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播弄是非...

有关“我与祖国共奋进”作文-ZOL问答

1957年4月,我国科学家组织了代号为103的计算机工程组,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航天英雄实现了千百年来多少中国人日夜翘盼的梦想,太空行走是他们的一小步,却是...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