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华新探索:白山黑水间,文脉传承点燃振兴之火
编者按:
亲爱的读者,你可曾想过,在祖国的东北边疆,白山黑水间正上演着怎样的文化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热血土地!
当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文化强国建设迸发磅礴力量。新华社“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栏目启动第三阶段调研,记者深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东北四省区,挖掘鲜活故事。
从红山女神的神秘微笑到辽金故城的烽火印记,从东北抗联的林海雪原到辽沈战役的浴血丰碑,从查干湖冬捕的千年传统到北大荒开垦的壮丽画卷……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不屈精神,每一条河流都吟唱着奋进之歌。
让我们以时代为卷、奋斗为笔,汲取信仰之光,淬炼强国之志,共同奏响东北全面振兴的文化强音!
在中国广袤的北疆,东北地区汇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辽金古韵、抗联精神、冰雪奇观、黑土沃野……家国情怀与文化根脉在此交织升华。
如今,新风浩荡,万象更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在白山黑水间铺展,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视频加载中...
守护文明根脉 焕新历史印记
盛夏时节,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考古现场,技工周瑞伍正细心清理土层。“尽管发掘未完,但遗址已获全面保护。”他指向钢结构框架,“这里覆盖了坛、冢和墓葬区,守护着文明密码。”
这是元宝山积石冢遗址的北部圆冢(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元宝山积石冢是内蒙古首次发现的南坛北冢建筑遗存,出土了红山文化最大玉龙等珍宝,与凌家滩、良渚玉器一脉相承。“这些发现为探索中国礼制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研究员党郁强调。
考古之光点亮文明源头,文物瑰宝承载民族记忆。
2025年5月3日拍摄的沈阳故宫(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清晨,沈阳故宫门前人流如织。上海游客刘梅带着女儿漫步金瓦红墙间,不时拍照留念。“修缮工程让古建重现光彩,今年正值沈阳故宫400周年,我们更要守护好这份遗产。”副研究馆员尚文举说。开放式的修缮现场,让公众亲眼见证传统工艺的魔力。
从皇家宫阙到市井街巷,旧貌新颜留住城市灵魂。
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游览(2025年7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里,工人们正用古法修复砖雕;靖宇街上,老字号飘香,唤醒了城市记忆。“微改造既保护了历史风貌,又提升了生活品质。”学者彭晓川指出。在长春,由净水厂变身的水文化生态园,工业遗址与高楼相映,市民王先生带孙子来此打卡:“历史融入现代,让城市更有味。”
人们在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玩(2025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里曾是破败街区,如今成了文化地标。”生态园负责人高速钢感慨,“算好‘文化账’,才能留住城市根脉。”远处,老机械与绿植交织,诉说着工业乡愁。
浩气砥砺初心 弦歌永续薪火
“抗战胜利了吗?中国独立了吗?”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里,AI虚拟的“杨靖宇将军”发问。“我们胜利了!国家富强了!”学员们动情回应。情景教学让红色历史鲜活起来,学员杨睿天说:“这堂党课震撼心灵!”
精神火炬代代传,砥砺奋进新征程。
参观者在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内参观(2025年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辽沈战役纪念馆创新推出烈士信息查询系统,已为7937名烈士找到安葬地,500多位烈士寻亲成功。“送英雄回家,是最好的红色传承。”馆长刘晓光表示。调研小组持续走访,让英魂安息。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千年文脉焕发生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吴宝臣(中)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喊江节”主会场表演伊玛堪(2025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90后”胡艺用短视频混编伊玛堪古调,让口弦琴时尚出圈。“年轻人爱玩的方式,能让非遗活起来。”她说。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带动青年守护民族语言。黑龙江已建6处传习所,百余名传承人接力。
优秀文艺作品温暖人心,凝聚力量。
2025年7月4日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草原拍摄的马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夏日草原,乌兰牧骑歌声嘹亮。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演出中,农牧民随舞跟唱。“乌兰牧骑来了就是节日!”牧民巴特尔笑说。近70年来,队伍推出80多部新作,如《草原之子》,扎根生活服务群众。“旋律永不停歇。”副局长马图雅说。
创意激活文旅 产业润泽北疆
这是位于黑龙江省集贤县、桦南县、双鸭山市岭东区交界处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角(2025年6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北极村,中国最北村落,夏至时极光绚烂,日照近20小时。“最北邮局”“最北咖啡店”成了打卡热点。2024年漠河游客超358万人次,暑期研学、民俗游火热。“村民人均年收入5.8万元,旅游改变了生活。”村支书高威说。
这是2025年3月23日拍摄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内蒙古草原上,那达慕盛会升级为“那达慕季”,骑马射箭、越野驰骋、音乐节轮番登场。VR直播让远方观众身临其境。锡林郭勒盟前五天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收入10.8亿元。“新业态带动经济腾飞。”局长何明鉴介绍。
长春,电影摇篮焕发新生。长影旧址博物馆里,角色互动、红色剧场上演,年接待超百万人次。“让电影动起来,博物馆活起来。”馆长叶子龙说。从经典诞生地到文旅地标,电影基因续写城市传奇。
2025年5月2日,消费者来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影旧址博物馆的“长春礼物”概念店选购文创商品。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大连东关街,有轨电车与红砖墙交织,潮流店铺隐于老建筑,带来“拆盲盒”乐趣。开街以来,“五一”假期游客39万人次。老字号回归,首店云集,老街变身消费热点。
游客在辽宁省大连市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打卡拍照(2025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行走东北,黑土地迸发无限活力——林海雪原回荡红色记忆,工业基地跃动艺术脉搏,文化振兴正当时。
文字记者:余俊杰、杨湛菲、邢拓
视频记者:何山、张启明、彭源、张文嵘、杨青、韩赫、赵泳
海报设计:代云鹤
统筹:王黎、孙闻、樊雨晴、冯筱晴
相关问答
如何写好假期趣事的开头?以学游泳为例!
想写假期学游泳的趣事?试试这个开头: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泳池碧波荡漾。润湿的黑土仿佛还留着晨曦的余痕,百灵鸟的歌声如骤雨般洒落。阳光下,我跃入水中,开启冒险之旅!
春节提前回家被扣工资,合理吗?老板有人情味吗?
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看:合理的一面,企业有制度,按章办事无可厚非;不合理处,若公司无紧急任务,扣薪可能过于严苛。人情味方面,好老板会平衡制度与关怀,比如允许调休或酌情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