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实名认证登录又好玩的手游 起底“下载即玩”的手游:绕开实名制揽客,10元可买600款

起底“下载即玩”的手游:绕开实名制揽客,10元可买600款

“很多游戏根本没有实名认证弹窗,孩子点击后便可直接玩。对于没有自控力的未成年人而言,无疑无法对游戏时间进行控制。”张蕾(化名)作为家长十分无奈,9岁的儿子每天晚上都窝在房间里玩游戏,“经常玩到10点多,甚至深夜都不睡觉。”

为了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相关部门曾多次出手,从游戏时间、时长以及充值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个别游戏厂商绕开监管,通过降低身份和充值限制吸引未成年人。社交软件上,不少UP主发布“不需要实名即可玩耍游戏”笔记,为违规游戏引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游戏商家翻新了账号租赁套路,绕道至境外应用商店下载游戏,而9.8元便可以购买“下载即玩”的游戏包。其中,商家不仅提供下载攻略,还附赠一份约600款可下载游戏的名单。这些游戏不但没有实名认证需求和时间限制,有游戏在未判断玩家年龄和身份时仍允许充值。

“这其中不乏来自境外平台的游戏。类似商家以租赁账号的方式规避监管,使得国内玩家得以下载游戏。”游戏行业观察者马静介绍称,这一情形不仅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更可能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让监管平台、厂商和家长的努力付诸东流。

圈粉未成年人,无实名认证游戏出没

张蕾最近特别苦恼,每每看到儿子躲在房间里偷偷玩游戏就格外生气。

“已经发现多次了。本以为孩子在房间睡觉,结果是躲在被窝里玩游戏!”张蕾无奈地表示,“甚至10点都还在玩耍,最终不得不把手机和平板重新设置了密码。”

近年来,国内游戏市场爆发迅猛,随时都有新游戏活跃于市场当中。而近段时间,多位家长吐槽,原以为所有游戏都会严格遵守防沉迷规定,却发现有游戏无论注册还是登录界面都直接跳过身份实名认证环节,不但对时间没有设限,甚至部分游戏在明知玩家为未成年人时仍允许充值。

和张蕾有着同样苦恼的还有四川的李先生。自己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客厅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原想着娱乐软件都开设了“未成年人模式”,他起初并没放在心上,但随着孩子玩游戏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李先生逐渐发觉不对劲儿,“不但周末会玩上一天,就连工作日也随时在玩,早超过了防沉迷所规定的游戏时限。”

更让李先生气愤的是,除了玩耍频次越来越多外,孩子还时常偷摸往游戏里充值,“经常以各种理由找家人索要几元或十多元。原以为是正常开销,后来才发现几乎全部都充在游戏里了。”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大多数游戏设置了防沉迷系统,随着游戏市场爆发,越来越多厂商和个人研发者涌入其中,为了能获得更大的利益,部分不良研发商将视线锁定在未成年玩家身上。为了拉拢这一群体,研发商们不但将游戏设计得颇为低龄化,同时刻意忽略实名制认证,并绕开常规宣传渠道和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明令禁止,但行业内始终暗藏着类似游戏。”游戏行业观察者马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毕竟即使政策监管再严,庞大的未成年玩家群体对于不少中小游戏研发商和运营方而言都是巨大的诱惑。为了今后游戏市场的持续规范化,行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从而避免类似乱象影响整个行业有序发展。”

社交媒体上“不用实名认证的游戏”宣传。截图

绕道境外平台下载,实测可“充值自由”

社交平台上,UP主的“免实名”“下载即玩”笔记,成了引流渠道。

贝壳财经记者登录社交平台并以“不用实名认证的游戏”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多个UP主发布相关笔记,其中不仅有精美的游戏截图,还详细地将游戏名字和下载地址分享在文案当中。

根据一位UP主所发布的笔记,贝壳财经记者下载了一款名为《我亲爱的农场》的游戏。当进入游戏后,系统没有弹出任何关于身份实名的信息,只有咨询玩家年龄的提示。而当贝壳财经记者填写年龄为8岁时,也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在另外一款名为《糖葫芦达人》的游戏里,贝壳财经记者不仅没有收到需要实名制的提示,在游戏界面里反复寻找也没有发现关于填写身份的选项。

“孩子下载这些不需要认证的游戏,无论家长还是平台都很难起到监管保护作用。”张蕾认为,这些游戏大多是相对低龄的经营类游戏,可爱的画风和简单的操作很容易让小孩子上头。

张蕾的担忧不无道理。根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而这些不需要实名制的游戏,无疑为未成年人绕开了沉迷系统限制。

除了取消身份验证,类似游戏充值服务同样没有门槛。在《我亲爱的农场》游戏中,贝壳财经记者以未实名制的身份玩耍时注意到,游戏设置的商城页面中,为玩家提供“8元”“15元”“38元”等不同价位的充值礼包。当贝壳财经记者尝试购买“15元”礼包后,系统没有任何身份验证,直接跳转至支付页面。这意味着游戏默认未成年人能在游戏中充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布笔记揽客,也有UP主打起了“游戏买卖”的算盘。

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多个UP主销售“外服游戏”“不用实名制即玩”等商品,价格从1元到数十元不等。

为调查所需,贝壳财经记者以9.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下载即玩”的游戏包。商家随后发送了一个下载链接,其中详细地教授如何切换手机账号并登录境外App Store平台。这一游戏包还包含一份约600款可下载游戏的名单。

贝壳财经记者以9.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下载即玩”的游戏包。

根据教程,贝壳财经记者通过使用对方提供的iOS账号下载了《迷你世界》《地铁跑酷》《极品飞车》等多款游戏,风格覆盖运动、冒险和动作类型。经测试,这些游戏基本不需要身份实名验证便可直接玩,且没有任何时长限制。

“这些游戏大多来自境外平台,类似商家以租赁账号的方式绕开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为玩家钻空子下载。”马静解释称,尽管操作过程相对繁琐,但由于其使用教程过于详细,即使未成年人也能按步操作并下载游戏,“这一模式不但可能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未经允许传播境外游戏的行为还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游戏礼包中包含一份详细的使用教程和游戏清单。截图

社交平台引流,平台监管不力需承担责任

“孩子接触新游戏的渠道大多是社交平台。”张蕾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今网络的发达让未成年人能接触到更多内容,也容易被暗藏其中的游戏广告所吸引。

《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3%。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成未成年网民会在网上发布笔记或短视频。

马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社交平台因为巨大流量已成为游戏宣发的主要渠道。而未成年人很容易被UP主所发布的绚丽游戏截图和花哨宣传话术所吸引,并被诱导下载游戏。

多位家长也表示,在得知孩子所玩游戏来自社交平台时,特意进行了一番搜索后,发现其中确实存在多个推荐小游戏的网帖,甚至不乏“上线领取超大礼包”“直升100级”等充满噱头的宣传语,让人很容易产生点击的冲动。

实际上,社交平台为游戏引流之外,不少游戏内置推荐也容易吸引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下载。

贝壳财经记者在测试一款游戏时注意到,每当玩家有“增加游戏道具”“增加角色金钱”等需求时,通常需要观看30秒广告。类似广告大多是其他游戏的宣传推荐,只需要根据链接即可下载。记者经过多次测试发现,通过这一渠道所下载的游戏,也存在不需要实名制验证的情况。

“这些游戏无疑都违背了防沉迷规定,严格意义上讲应该被依法取缔。”一位游戏行业从业者表示,“否则不但无法对未成年人防沉迷起到有效监管,还可能让这一群体更加沉迷于游戏网络中。”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境外游戏的著作权同样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传播、提供账号供他人下载游戏等行为,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行为人也可能面临民事赔偿,需赔偿著作权人的经济损失,如果盈利巨大,甚至涉嫌侵犯著作权罪。

“如果平台监管不力导致著作权人或未成年人等相关方遭受损失,可能需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根据《互联网信息管理服务办法》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付建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起底“下载即玩”的手游:绕开实名制揽客,10元可买600款

财经原创出品

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实习生 彭紫桐

“很多游戏根本没有实名认证弹窗,孩子点击后便可直接玩。对于没有自控力的未成年人而言,无疑无法对游戏时间进行控制。”张蕾(化名)作为家长十分无奈,9岁的儿子每天晚上都窝在房间里玩游戏,“经常玩到10点多,甚至深夜都不睡觉。”

为了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相关部门曾多次出手,从游戏时间、时长以及充值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个别游戏厂商绕开监管,通过降低身份和充值限制吸引未成年人。社交软件上,不少UP主发布“不需要实名即可玩耍游戏”笔记,为违规游戏引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游戏商家翻新了账号租赁套路,绕道至境外应用商店下载游戏,而9.8元便可以购买“下载即玩”的游戏包。其中,商家不仅提供下载攻略,还附赠一份约600款可下载游戏的名单。这些游戏不但没有实名认证需求和时间限制,有游戏在未判断玩家年龄和身份时仍允许充值。

“这其中不乏来自境外平台的游戏。类似商家以租赁账号的方式规避监管,使得国内玩家得以下载游戏。”游戏行业观察者马静介绍称,这一情形不仅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更可能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让监管平台、厂商和家长的努力付诸东流。

01

圈粉未成年人

无实名认证游戏出没

张蕾最近特别苦恼,每每看到儿子躲在房间里偷偷玩游戏就格外生气。

“已经发现多次了。本以为孩子在房间睡觉,结果是躲在被窝里玩游戏!”张蕾无奈地表示,“甚至10点都还在玩耍,最终不得不把手机和平板重新设置了密码。”

近年来,国内游戏市场爆发迅猛,随时都有新游戏活跃于市场当中。而近段时间,多位家长吐槽,原以为所有游戏都会严格遵守防沉迷规定,却发现有游戏无论注册还是登录界面都直接跳过身份实名认证环节,不但对时间没有设限,甚至部分游戏在明知玩家为未成年人时仍允许充值。

和张蕾有着同样苦恼的还有四川的李先生。自己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客厅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原想着娱乐软件都开设了“未成年人模式”,他起初并没放在心上,但随着孩子玩游戏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李先生逐渐发觉不对劲儿,“不但周末会玩上一天,就连工作日也随时在玩,早超过了防沉迷所规定的游戏时限。”

更让李先生气愤的是,除了玩耍频次越来越多外,孩子还时常偷摸往游戏里充值,“经常以各种理由找家人索要几元或十多元。原以为是正常开销,后来才发现几乎全部都充在游戏里了。”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大多数游戏设置了防沉迷系统,随着游戏市场爆发,越来越多厂商和个人研发者涌入其中,为了能获得更大的利益,部分不良研发商将视线锁定在未成年玩家身上。为了拉拢这一群体,研发商们不但将游戏设计得颇为低龄化,同时刻意忽略实名制认证,并绕开常规宣传渠道和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明令禁止,但行业内始终暗藏着类似游戏。”游戏行业观察者马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毕竟即使政策监管再严,庞大的未成年玩家群体对于不少中小游戏研发商和运营方而言都是巨大的诱惑。为了今后游戏市场的持续规范化,行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从而避免类似乱象影响整个行业有序发展。”

社交媒体上“不用实名认证的游戏”宣传。截图

02

绕道境外平台下载

实测可“充值自由”

社交平台上,UP主的“免实名”“下载即玩”笔记,成了引流渠道。

根据一位UP主所发布的笔记,贝壳财经记者下载了一款名为《我亲爱的农场》的游戏。当进入游戏后,系统没有弹出任何关于身份实名的信息,只有咨询玩家年龄的提示。而当贝壳财经记者填写年龄为8岁时,也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在另外一款名为《糖葫芦达人》的游戏里,贝壳财经记者不仅没有收到需要实名制的提示,在游戏界面里反复寻找也没有发现关于填写身份的选项。

“孩子下载这些不需要认证的游戏,无论家长还是平台都很难起到监管保护作用。”张蕾认为,这些游戏大多是相对低龄的经营类游戏,可爱的画风和简单的操作很容易让小孩子上头。

张蕾的担忧不无道理。根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而这些不需要实名制的游戏,无疑为未成年人绕开了沉迷系统限制。

除了取消身份验证,类似游戏充值服务同样没有门槛。在《我亲爱的农场》游戏中,贝壳财经记者以未实名制的身份玩耍时注意到,游戏设置的商城页面中,为玩家提供“8元”“15元”“38元”等不同价位的充值礼包。当贝壳财经记者尝试购买“15元”礼包后,系统没有任何身份验证,直接跳转至支付页面。这意味着游戏默认未成年人能在游戏中充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布笔记揽客,也有UP主打起了“游戏买卖”的算盘。

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多个UP主销售“外服游戏”“不用实名制即玩”等商品,价格从1元到数十元不等。

为调查所需,贝壳财经记者以9.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下载即玩”的游戏包。商家随后发送了一个下载链接,其中详细地教授如何切换手机账号并登录境外App Store平台。这一游戏包还包含一份约600款可下载游戏的名单。

贝壳财经记者以9.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下载即玩”的游戏包。

根据教程,贝壳财经记者通过使用对方提供的iOS账号下载了《迷你世界》《地铁跑酷》《极品飞车》等多款游戏,风格覆盖运动、冒险和动作类型。经测试,这些游戏基本不需要身份实名验证便可直接玩,且没有任何时长限制。

“这些游戏大多来自境外平台,类似商家以租赁账号的方式绕开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为玩家钻空子下载。”马静解释称,尽管操作过程相对繁琐,但由于其使用教程过于详细,即使未成年人也能按步操作并下载游戏,“这一模式不但可能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未经允许传播境外游戏的行为还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游戏礼包中包含一份详细的使用教程和游戏清单。截图

03

社交平台引流

平台监管不力需承担责任

《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上升至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3%。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成未成年网民会在网上发布笔记或短视频。

马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社交平台因为巨大流量已成为游戏宣发的主要渠道。而未成年人很容易被UP主所发布的绚丽游戏截图和花哨宣传话术所吸引,并被诱导下载游戏。

多位家长也表示,在得知孩子所玩游戏来自社交平台时,特意进行了一番搜索后,发现其中确实存在多个推荐小游戏的网帖,甚至不乏“上线领取超大礼包”“直升100级”等充满噱头的宣传语,让人很容易产生点击的冲动。

实际上,社交平台为游戏引流之外,不少游戏内置推荐也容易吸引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下载。

贝壳财经记者在测试一款游戏时注意到,每当玩家有“增加游戏道具”“增加角色金钱”等需求时,通常需要观看30秒广告。类似广告大多是其他游戏的宣传推荐,只需要根据链接即可下载。记者经过多次测试发现,通过这一渠道所下载的游戏,也存在不需要实名制验证的情况。

“这些游戏无疑都违背了防沉迷规定,严格意义上讲应该被依法取缔。”一位游戏行业从业者表示,“否则不但无法对未成年人防沉迷起到有效监管,还可能让这一群体更加沉迷于游戏网络中。”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境外游戏的著作权同样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传播、提供账号供他人下载游戏等行为,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行为人也可能面临民事赔偿,需赔偿著作权人的经济损失,如果盈利巨大,甚至涉嫌侵犯著作权罪。

“如果平台监管不力导致著作权人或未成年人等相关方遭受损失,可能需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根据《互联网信息管理服务办法》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付建说。

未下载、未实名认证也能大额充值手机游戏?OPPO用户自述被扣款两万多

■按: 未成年大额氪金游戏到底该如何限制?

未成年人误充值手游的新闻并不鲜见。受疫情影响,不少孩子在家上网课时要使用家长的移动设备,又有一波未成年人陷入了充值陷阱。据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显示,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误充值的投诉累计已有几千条,内容多为“诱导未成年人消费”、“自动扣款”、“无需实名认证”等,涉及金额在几百至十几万不等。

未下载游戏,未实名认证,也能大额充钱?

近日,李女士向《消费者报道》反映,自己的孩子在用手机学习的过程中,因点击了游戏广告而误充了5000多元。

李女士回忆道,8月6日,她在核查其它费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支付宝不久前被扣了一笔648元的费用,她不清楚这笔费用是什么,打电话给支付宝客服确认后才知道,原来是游戏的扣费。

李女士一笔一笔查下来,发现自己的支付宝从7月中开始就被扣款,共有23笔,合计5497.88元。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付款截图,这些费用都流向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太”),而欢太是OPPO软件商店的运营者。

李女士表示,和她一样被欢太公司扣费的家长很多,她加入了一个维权群,里面有上百名经历相似的家长,通过互相交流,她才知道自己的钱都充进了一个叫“全民枪神”的游戏。

李女士询问家中11岁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告诉李女士,在读英语和用钉钉上传作业时,手机总是跳出主题商店的广告,因为觉得碍事就点击关闭。李女士表示,孩子和自己都没想到,这样就被扣了费。“没有下载游戏,也没有注册和登录,更没有实名认证,花呗直接扣款 。”李女士对此感到非常无奈。

▲家长们猜测是手机弹出的主题商店广告让孩子误点

为了证实孩子是在学习中误点了游戏,李女士查询了这23笔扣款,发现有20笔的发生时间与孩子读英语的时间非常接近,另3笔扣款时间和孩子学习政治的时间也一致。

李女士对扣费是怎么产生的感到困惑。她告诉《消费者报道》,孩子从来没有使用过支付宝,孩子说是点击了弹出的游戏,但没输入过密码。李女士回忆道,她曾跟OPPO客服确认大额支付情况和玩游戏的时间,客服告知大额扣费是密码支付,但玩了多长时间查不了。李女士又让客服查第一笔12元的小额扣费,客服告知她第一笔无法查询是不是密码支付。李女士反问道,“没有第一笔支付,后面的密码支付又是怎么来的?”

李女士随后找了支付宝和花呗的客服,也与OPPO客服多次沟通协商处理方案,“开始都各种推脱,我到各平台投诉,官网投诉,让我提交资料。”李女士告诉《消费者报道》,OPPO客服的态度很强势,告知最多只能退3289元,只占被扣费用的60%。

李女士表示,欢太公司诱导未成年游戏扣费,她要求全额退款,停止恶意诱导未成年游戏扣费的行为,还给孩子健康的网络空间。

在未下载游戏的情况下就被扣费,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李女士所在的维权群里,也有其他家长表示“全民枪神”这个游戏不需要下载。另外,在黑猫投诉平台和抖音里,也有不少类似的投诉案例。

未下载游戏?3小时内被扣两万多!

平女士最近因为游戏扣费问题,到派出所报了案。

平女士称,她把11岁的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城市,本想跟小孩增进感情,没想到来的是困扰。她表示,孩子在视频平台的小游戏里看到广告弹出,是一款名为“天姬变”的游戏,点击进去不需要下载就可大额充值,结果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被扣费26000多元。

▲平女士提供的部分充值账单截图

从平女士提供的充值图来看,充进游戏的钱也都流向了欢太公司。像3280元这样的大额充值,在8月11日当天就有五六笔,最短的间隔时间甚至在一分钟内。

平女士告诉《消费者报道》,支付宝/花呗的支付密码是她设置的,家里的老人孩子都不知道,外出买东西都是用现金支付。这款游戏为什么能在未下载的情况下轻易从支付宝花呗扣款,她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如果我没有使用OPPO手机,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我的经济损失呢?”她向《消费者报道》展示了一小段“天姬变”游戏广告合集,里面有“只需0.01元”“首充就送XX宝物”等诱导充值的语言。

跟OPPO及支付宝的客服交涉后,平女士又向当地的派出所报案。她表示,充值发生在凌晨,因为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以没能录屏。

平女士称,当时派出所警察就表示,这个情况不好查证,要去跟游戏公司协商,不行就要去法院起诉了。

未成年人误充手游怎么办?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六个方面的举措,第一条便规定自施行之日起2个月内,网络游戏企业须要求已有用户全部完成实名注册,对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选择游客体验的玩家无须实名注册,但体验模式不超过1小时,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

该通知同时还详细规定了同一网游企业提供的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400元。

这份“防沉迷网游政策”对于企业有多少震慑力呢?对此,法律从业者、知名法律博主郭小明认为,这是一份类似于规范性的指引,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对企业的震慑力有限,并不能因此杜绝未成年人误充值的问题。对企业可以用《网络安全法》,该法可以进行行政处罚。《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违反这条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而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欧阳一鹏律师表示,关于未成年人误充值游戏的话题屡见不鲜,法律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8周岁以下,原则上全返还。 8周岁以下的孩子进行的网络充值活动原则上可以认定为一律无效,无论充值打赏多少金额,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

第二种:16周岁以下,有条件的部分返还。 关于16周岁以下的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据《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法官可以根据孩子所参与的游戏类型、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最终的返还数额。

欧阳律师补充道,OPPO规定只退款60%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纠正。 当然防止未成年错误处置财产,订立与自己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合同的情况,不单单要求平台服务方进行事后退款,家长也应当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等重要的凭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网络安全认证技术被广泛应用的现今社会,为何会出现家长说的“没有下载游戏,也没有注册和登录,更没有实名认证,就直接扣款”的情况?如果真的存在如此大的漏洞和风险,游戏服务的提供者是否有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是否有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为此,《消费者报道》向OPPO和欢太公司都发送了采访函,但在截稿前均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答复。

阿里花呗在本文发布后回复,称经过支付宝核实、研判后,确认用户操作账户是通过校验密码支付的,且为用户的认证账户操作,并非文中消费者表述的直接扣费。

相关问答

什么游戏不需要实名制还特别好玩?

双人成行。这个游戏是在steam上玩的,游戏不需要实名制,且非常好玩,适合情侣闺蜜兄弟双人一起双人成行。这个游戏是在steam上玩的,游戏不需要实名制,且非常好...

不要实名注册又很好玩的游戏?

不用实名注册又好玩的游戏如下:1、火线精英:《火线精英》手机版是一款由4399研发,4399手机游戏网(4399游戏盒)运营的FPS竞技射击手游,游戏采用便携的双摇...

不用登录不实名的小游戏?

兔克创业记不实名可以玩兔克创业记无需实名认证版是不需要认证就能体验的版本,超火爆的一款经营小游戏,十分解压的游戏体验,无需登录就能体验了,在无聊的时候...

不用实名的单机游戏?

2、《阿瑞斯病毒》《阿瑞斯病毒》打开的时候关网即可,点开始游戏就能进入也不用实名认证,本作里只要是生存为主的,角色需要在有很多僵尸与野兽的森林中找东...

手游直播平台有什么不用实名认证就能开直播,或者只需要输入身份证,不用照相就能直接直播的手游tv?

应该是没有的,你去看看触手TV,不错的平台,什么直播都有。应该是没有的,你去看看触手TV,不错的平台,什么直播都有。

不用身份证号的游戏?

建议玩单机或者小游戏。现在全国为了控制未成年玩游戏上瘾,都实行了实名登记(登记身份证号,还有脸部识别!),所以要玩网络游戏的话,那是必须要登记身份证...

不要实名的台球游戏?

以前台球一般都不需要实名,但现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系网络游戏的有关规定,所有游戏都需要实名认证。因为,现在规定未成年人只能在周末可以登录玩游戏,并且每...

vivo登录游戏怎么关闭验证?

若是使用vivo帐号登陆游戏的实名认证信息属于帐号资料中较为重要的信息,若您确定需要清除帐号的实名认证信息,请您前往手机设置--点击帐号--帐号中心--安全中...

有没有人注意到腾讯的手游都要实名认证了吗?

这个没有注意到,可以选择其他登录方式像扣扣或者微信都可以,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微信了,微信有很多功能都比较实用,像一些购物手机充值生活缴纳等,它还有一个...

手游实名认证是否安全?

玩游戏实名认证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危险的。这是国家政策,是受国家保护的一种方式,游戏必须进行实名制。实名制将是解决虚拟财产纠纷的一项法宝。虚拟财产纠纷...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