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是由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纂的《战国策》中收录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鲁仲连如何通过巧妙的劝说技巧,成功地说服燕国将领放弃抵抗,从而帮助齐国解除了对聊城市的包围。鲁仲连在这段说辞中,结合古今实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展现了卓越的辩论才能。
原文及翻译
原文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区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杀骑劫。
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市,而齐威王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
且楚攻南阳郡,魏攻平陆县,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且弃南阳,断右壤,存济北,计必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感,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子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齐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桔,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忽之耻,而立累世之功。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
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翻译
燕国攻打齐国,占领了七十多个城市,只剩下莒和即墨区两个城市还在齐国手中。齐国将领田单在即墨打败了燕军,杀死了燕将骑劫。
起初,燕国将领占领了聊城市,但由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了他的坏话,他担心被处死,便留在聊城固守,不敢回燕国。田单攻击聊城一年多,许多士兵牺牲,但聊城依然未能攻下。
鲁仲连写了封信,把信绑在箭上射进城中,送给燕国将领。他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会违背时机而放弃利益,勇敢的人不会怕死而毁灭名声,忠诚的大臣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忘记君王。你现在因为一时的愤怒,不顾燕王失去了一个大臣,这不是忠诚的表现;如果你战死或者让聊城沦陷,那么你在齐国就不会有什么声誉,这不是勇敢的行为;如果你的功绩被抹煞,名声被摧毁,后代没有人记得你,这不是智慧的选择。因此,聪明的人不会犹豫不决,勇敢的人不会畏缩不前。现在,你是生还是死,荣耀还是羞辱,高贵还是低贱,这些都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我希望你能仔细考虑,而不是随波逐流。
此外,楚国正在进攻南阳郡,魏国正在进攻平陆县,齐国并没有心思去对付南方的敌人,因为他们认为失去南阳的危害,不如得到济北的好处,所以他们决心坚守聊城市。现在秦国已经派兵支援齐国,魏国也不敢向东进军,一旦秦齐联盟形成,楚国的局势就很危险了。即使放弃了南阳,切断了右边的土地,也要保住济北,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现在楚国和魏国都已经撤退,燕国的救援也没有到来,齐国没有其他顾虑,只会继续与你们在聊城僵持下去,直到取得胜利为止。我认为,齐国肯定会全力以赴攻打聊城,你不能再有任何幻想了。目前,燕国正处于混乱之中,君臣之间的决策失误,上下人心惶惶。燕将栗腹率领一百万人的军队,但在对外作战中多次失败,这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曾经被赵国包围,国土被割让,国君被困,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你知道这件事吗?现在朱棣感到孤独无助,大臣们也不值得信赖,国家处于困境,人民没有归属感。你还带领着疲惫不堪的聊城市居民,抵挡住了齐国全部兵力的攻击,坚持了一整年,这种顽强的防守就像是墨子的作风;士兵们吃的是人肉,烧的是骨头,但他们却没有丝毫投降的想法,这样的军队就像孙膑和吴起训练出来的那样。你的表现已经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来了。
因此,我为你考虑,最好是停止战斗,让士兵休息,保持车辆和武器装备完好无损,回到燕国向燕王报告情况,我相信他会很高兴。当你回到燕国的时候,老百姓会像对待父母一样欢迎你,朋友们会张开双臂议论你的功绩,你的功业将会昭示天下。你可以辅助孤单的君主,控制群臣;也可以养育百姓,资助那些游说之人。在全国范围内纠正不良风气,改变旧习俗,你的功名就可以建立了。或者,你也可以放弃燕国的一切,来到齐国,我可以请求齐王给你一块封地,让你的财富可以与范蠡和商鞅相比,世代相传,与齐国共存,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两种选择都能让你获得名誉和财富,希望你认真考虑,做出正确的抉择。
我还听说过,那些只注重细节的人,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那些厌恶小耻辱的人,也无法建立崇高的名声。以前,管仲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这是一种叛变行为;他没能为公子纠殉难,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他被捆绑起来,这是一种屈辱的经历。这三种行为,无论是乡亲邻里还是君主都不会接受。如果管仲一直受到压抑,被关押起来,看不到光明,那么他就难免成为一个受人轻视、品行低下的人。但是,管仲克服了这三个缺点,掌握了齐国的权力,统一了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名声传遍天下,照耀着邻近的国家。曹沫作为鲁国的将军,打了三次仗,每次都失败,丧失了大片领土。如果曹沫不离开战场,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那他只能成为一名战败的俘虏。曹沫虽然战败被擒,但这并不是勇敢的表现;他的功绩被抹煞,名声被摧毁,后代没有人记得他,这不是智慧的选择。因此,曹沫抛开了三次战败的耻辱,回来与鲁君商量对策,他认为这样做才是正确的。齐桓公拥有了天下,召见诸侯。曹沫凭借一把剑的力量,在祭祀台上挟持了齐桓公,面色不变,语气坚定。他在三年时间里失去的东西,一天之内就全都拿回来了,这让天下震惊,诸侯惊恐,他的威望传到了吴国和楚国,他的名字流传至今。像管仲和曹沫这样的人,不是不能遵守小节,也不是不能忍受小耻辱,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只是为了个人的生存而牺牲生命,却不建立功勋,这不是明智之举。因此,他们抛开了怨恨之心,成就了自己的终身功名;他们摆脱了轻率的耻辱,建立了世代相传的功业。他们的功业可以与大禹、商汤、周文王相媲美,他们的名声可以与天地共存。请您好好考虑吧!”
燕国将领听后表示:“我恭敬地接受了您的建议。”于是,他放下武器,离开了聊城市。就这样,齐国的包围被解除了,百姓的生命得到了拯救,这一切都是由于鲁仲连的劝说。
文章评析
鲁仲连的游说技巧令人钦佩,他擅长利用情感因素,既能分析当前形势,又能激发人们的英雄情怀和远大抱负。他首先直接切入问题的核心,指出燕将不应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失去更多。接着,他强调齐国一定会全力攻下聊城,消除燕将的侥幸心理,并用武力威胁迫使燕将放弃抵抗。随后,他又称赞燕将的坚毅和军事才能,描绘了燕将回国后的美好前景。最后,他引用管仲和曹沫的例子,再次强调了忍耐一时的耻辱是为了建立千秋功业的重要性,激励燕将树立宏大的目标。整个游说过程不仅极具说服力,而且形式上也非常壮观,情感上充满激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古人的口才如此出色,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以不负祖先的智慧。
出处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由刘向编纂。这本书采用国别体的形式,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活动和外交斗争。全书共有十二册,三百三十卷,包含四百九十七篇文章,总字数约为十二万字。书中所述的历史事件始于公元前490年的荀瑶灭亡范氏,结束于公元前221年高渐离用筑击打秦始皇。《战国策》不仅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集,也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重要文献。书中文字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和战略智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以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以其华丽的文字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国两汉以后的史传文政论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年至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他是沛县(今江苏省)人,刘交刘交的第四代子孙。在汉宣帝时期,他曾担任谏大夫。刘奭时期,他担任宗正。因为他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两次被捕入狱,第一次很快获释,第二次则被贬为平民。刘骜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任命为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并升至中垒校尉。他还负责整理书籍,撰写《别录》,这是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他精通《春秋彀梁传》,并创作了《九叹》等三十三篇辞赋,大部分现已失传。现存的作品包括《新序》、《说苑》、《列女传》等,其中《五经通义》由清代学者马国翰辑录。刘向原本有自己的文集,但现在已失传,明代学者将其辑录为《刘中垒集》。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在《汉书》第三十六卷中查阅。
参考资料
战国策.国学梦.2024-08-20
原文.古诗集.2024-08-20
战国策燕攻齐取七十余城.战国策燕攻齐取七十余城.2024-08-20
刘向简介.刘向简介.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