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茂儒
1973年10月出生,四川通江人,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1)高速动车组系统动力学
(2)重载货运长大列车动力学
(3)城市轻轨铁路车辆设计理论及控制
学习经历
(1)1993-1997 焦作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
(2)1997-2000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3)2000-2003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4)2003-2005 CSR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流动站,高级工程师
(5)2005-至今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导
科研经历
主持的纵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05079)“长大重载列车三维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G12A02A10)“高速转向架悬挂系统设计技术及规范”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G12A02E01)“高速转向架技术—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评估技术”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664)“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研究”
(5)铁道部重点项目(2010J003-E)“动车组转向架空气弹簧系统隔振特性深化研究”
(6)CSR博士后科研课题“城市轻轨车辆70%低地板转向架研发”
(7)西南交通大学自由探索课题“长大重载列车牵引制动系统动力学”
参加的纵向项目
(1)973计划项目(2007CB714701)“高速列车安全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2)973计划项目(2011CB711106)“高速列车耦合条件下技术极限速度研究”
(3)863计划项目(2006AA04Z406)“高速列车动车组的寿命与可靠性设计技术”
(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100%低地板轻轨铁路车辆的开发研制”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G12A02)“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
(6)国家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200048)“提速和高速列车动态曲线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
(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525518)“结构与系统动力学”
(8)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科学基金(50521503)“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23004)“高速轨道交通若干基础力学问题研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5238)“铁路重载货车轮轨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
(11)铁道部科技研发计划课题(2009J002-D)“高速动车组技术规范深入研究-转向架技术规范”
(12)铁道部科技研发计划课题(2010J001-A)“380km/h以上高速轮轨关系深化研究”
(13)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452)“现代轨道车辆及其相关技术”
(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40613006)“基于时变和频变动态参数车辆动力学研究”
(15)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养资金(705044)“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研究”
(16)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07IRT01)“高速轮轨关系”
主研的横向项目
(1)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
(2)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整车动力学性能研究
(3)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创新研究
(4)CIT400高速检测列车动力学研究
(5)时速500公里超高速试验列车研制
(6)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跟踪试验研究
(7)大秦铁路重载列车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8)混编长大列车运行安全性研究
(9)27t轴重货车转向架车轮磨耗预测研究
(10)30t轴重货车动力学性能研究
(11)大轴重货车轮轨动力作用规范研究
(13)A型地铁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14)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15)地铁直线电机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16)城市轻轨铁路独立轮对转向架导向性能研究
(17)城市轻轨70%低地板车辆研制
(18)城市轻轨100%低地板车辆研制
(19)SW220K客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20)CW200客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21)PW160客车动力学性能深化研究
(22)摆式客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23)出口澳大利亚单空簧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24)出口埃及客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25)出口南非米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26)出口斯里兰卡宽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27)军工科研项目
所获奖励
(1)2004年获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
(2)2005年获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创新奖
(3)2006年“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理论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08年“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获铁道部科学技术一等奖
(5)2008年“和谐号CRH2型电力动车组型动车组高速转向架研制”获铁道部科学技术一等奖
(6)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发表论文
(1)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轮轨横向力的分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2(2)32-35.
(2)磁流体耦合轮对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研究. 铁道学报. 2002,24(4):28-33. (EI检索)
(3)磁流变耦合轮对的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2002,23(6):55-59.
(4)耦合轮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2,37(6):664-668.
(5)耦合轮对的发展. 铁道车辆. 2002,40(12):1-3.
(6)耦合轮对耦合度对轮轨横向力的影响. 铁道学报. 2003,25(1):30-33. (EI检索)
(7)磁流体技术在铁道车辆耦合轮对中的应用. 机床与液压. 2003(3):68-69.
(8)耦合轮对转向架直线稳定性的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 2003,31(4):464-468. (EI检索)
(9)摆式列车倾摆伺服控制系统辨识方法仿真研究. 铁道学报, 2003,25(3):35-39. (EI检索)
(10)基于BP神经网络对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的辨识. 机床与液压. 2003(5):33-35.
(11)基于AIC信息准则法的摆式列车倾摆伺服系统建模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2003,24(6):6(EI)
(12)基于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摆式列车横向加速度预测研究. 机车电传动. 2004(2).15-17.
(13)列车运行动态仿真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 2004,6(8):1697-1700. (EI检索)
(14)新型独立车轮低地板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铁道车辆, 2005,43(3):1-4.
(15)A Study on Train 动力学 Behavior by Using a New Simulation Method. IAVSD'05.
(16)单轴转向架车辆动力学仿真。铁道学报, 2005,27(4):47-53. (EI检索)
(17)A New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Train Dynamics. IHHC'05.
(18)采用独立车轮的直线电机轨道车辆的动力学分析.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6,29(3):35.
(19)轮轨接触关系计算方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6,6(4):10-13. (EI检索)
(20)Study on Coupled Characteristic of Coupled Wheelset. Stech'06, 2006:57-59.
(21)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及发展. 中国铁道科学, 2007,28(1):56-62. (EI检索)
(22)空重车混编对列车稳定性的影响.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7,7(2):10-13. (EI检索)
(23)长大列车动力学建模的一种新方法. 铁道车辆, 2007,45(3):1-4.
(24)高速客车转向架悬挂参数研究。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07,28(3):13-19.
(25)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的导向特点. 中国铁道科学, 2007,28(5):93-97. (EI检索)
(26)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耦合刚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铁道学报, 2007,29(5):26(EI)
(27)铁道车辆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7,7(5):6-11. (EI检索)
(28)独立轮对耦合转向架导向性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7,42(6):695-700. (EI检索)
(29)国外100%低地板轻轨车动力转向架纵览. 内燃机车, 2007,(12):1-7.
(30)A SELF-ACTING RADIAL BOGIE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ICCES'08
(31)新型独立轮对柔性耦合径向转向架。机械工程学报,2008,44(3):9-15.(EI检索)
(32)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8(5):19-22. (EI检索)
(33)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43(5):621(EI)
(34)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铁道科学, 2008,29(6):65-69. (EI检索)
(35)蛇行运动对铁道车辆平稳性的影响. 振动工程学, 2008,21(6):639-643. (EI检索)
(36)大轴重货车转向架轮轨动办作用和磨耗研究.2008年度快速重载车辆转向架学术研讨会:222.
(37)A new radial bogie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 STECH'09, Japan.
(38)偏载对转臂定位转向架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中国铁道科学,2009,30(3): 81-85. (EI检索)
(39)MATLAB与C#混合编程在列车动力学后处理计算中的应用. 机械,2009,36(12):29-32.
(40)子结构分析中主自由度选取方法研究. 机械,2009,36(4):18-20.
(41)基于子结构法的车辆系统刚柔混合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2009,29(3):8-11.
(42)Analysis on steering capability of a new bogie with IR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way,2009,2(4):164-169.
(43)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结构型式研究. 内燃机车, 2009,(9):12-16.
(44)重载列车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铁道学报, 2009,31(4):98-103. (EI检索)
(45)车轮踏面外形及轮径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铁道学报, 2010,32(1):104-107. (EI)
(46)列车混编对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分析。铁道机车车辆,2010,30(3):5-8.
(47)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相关性与协调性定量评价.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32(2):14-17.
(48)Influence of partial load on ride quality of vehicle. ISST'10, Hangzhou.
(49)高速动车组隔振技术研究. 第12界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010:214-219.
(50)高速动车组轮对动不平衡量影响研究.2010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9-15.
(51)重载列车不同编组方式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2010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会议.
(52)高速列车空气弹簧仿真分析.2010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69-74.
(53)高速列车空气弹簧失气过程动力学分析.2010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会议.
(54)提高列车交会的安全性设计及仿真分析. 铁道车辆, 2011,49(4):5-7.
(55)长大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11(3):34-40. (EI检索)
出版著作
(1)《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动车组丛书》(编写转向架部分)
(2)《高速动车组总体与转向架》(编写动力学部分)
(3)《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编写实践操作部分)
专利发明
发明专利
(1)独立车轮双扭杆耦合转向架(ZL 200410035862.4)
(2)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接车迫导向机构(ZL 200610022387.6)
(3)独立轮对单轴转向架柔性耦合径向调节结构(ZL 200610022579.7)
(4)独立轮对单轴转向架弹性耦合装置(ZL 200810045239.5)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城市轻轨铁路低地板拖车转向架(ZL 200420097328.1)
(2)一种独立轮对铰接车迫导向机构(ZL 200620036491.6)
(3)一种独立轮对单轴转向架柔性耦合机构(ZL 200620036748.8)
(4)一种独立轮对单轴转向架弹性耦合装置(ZL 200820061950.5)
软件注册登记
(1)长大列车动力学仿真软件TPLTrain v1.0(2007SR07779)
(2)机车车辆虚拟样机开发平台VirtualMBS v1.0(2007SR07780)
(3)长大重载列车三维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LH3DTSD v1.0(2009SR05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