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民冢
清朝时期,由于朱一贵、林爽文等人的起义活动,许多客家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安全,组成了互相支持的团练组织。这些团体的成员在战斗中不幸遇难,他们的遗骸被当地居民收集并合葬在一起,形成了被称为“义民冢”的墓地。这些墓地是为了纪念那些被朝廷表彰的“义民”,同时也是台湾客家人的重要集体信仰之一,代表着他们团结的力量。客家人通常会在特定的日子,如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或者按照每个义民牺牲的具体日期来祭祀他们。此外,客家人还会定期举办名为“义民节”的公共祭祀活动,通常在农历七月二十日举行。
文化意义
义民爷信仰是台湾客家人最重要的集体信仰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客家族群凝聚力的象征。客家人通过这种信仰,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每年的“义民节”不仅是对逝去英雄的追思,也是社区之间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时刻。
音乐作品
歌曲介绍
《义民冢》是一首由知名环保音乐家马修·连恩创作的歌曲,同时也出现在了反映1895年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电影《1895》中。这首歌最初是在马修·连恩与客家歌手谢宇威共同主持的电视节目《台湾客翻天》中,受到新竹义民庙的启发而创作的。起初是由马修·连恩创作的英文版,之后邀请了客家歌手陈永淘参与客家语歌词的创作和演唱。歌曲采用了吉他伴奏的民俗音乐风格,以轻松的旋律讲述了客籍先民保卫家园的故事,传达出一种战争过后淡淡的哀伤之情。《义民冢》作为《旅客》专辑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台湾客翻天》的电视原声带。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选择《义民冢》,旨在突出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其推向国际舞台。这首歌曲还曾获得第20届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提名。
歌词
Matthew Lien
义民灵地埋
一二十年以后还是イ厓(一二十年以后还是我)
恩介家园土地生养イ厓(我的家园土地生养我)
斩头就像风大吹帽跌
红花唔惊变成泥(红花不怕变成泥)
Here we say goodbye (我们在此别离)
This is where I'll lay your body down (我将让你在此栖息)
Where the beasts of burden testify (驮尸的牛群就是证据)
They have come to rest on hallowed ground (烈士们欲在此圣地止息)
This is where we say goodbye (在这别离之地)
All around the people cry (嚎声四处)
How could so many people die (奈何伤亡如是)
Two-hundred-forty sacrificed (两佰四十名牺牲者赴死)
And this is where I realize (在此令我领悟)
Here we say goodbye (我们在此别离)
This is where I'll lay your body down (我将让你在此栖息)
Where the beasts of burden testify (驮尸的牛群就是证据)
They have come to rest on hallowed ground (烈士们欲在此圣地止息)
This is where we say goodbye (在这别离之地)
All around the children cry (稚子泣诉)
Saying "why did daddy have to die" (为何父亲必须踏上死亡征途)
With trembling hands and tearful eyes (双手颤抖 眼含泪珠)
This is where I realize (我在此领悟)
But few would heed this bloody tale (谁能记取这斑斑血迹)
When the sons of sons whose fathers fell (当战祸再起 父兄再度赴义)
Put one-hundred more upon the trail (另一佰名牺牲者葬身这里)
To the place the fallen dwell (就在先人丧生之地)
挥别イ厓心肝(挥别我的心肝)
请你不要为イ厓太悲伤(请你不要位我太悲伤)
イ厓用鲜血保卫恩家乡(我用鲜血保卫家乡)
为到子子孙孙介平安(为了子子孙孙的平安)
请你不要太悲伤(请你不要太悲伤)
This is where we say goodbye (在这别离之地)
参考资料
林爽文.文化网.2024-10-24
义民冢.酷狗音乐.2024-10-24
马修·连恩 Matthew Lien.豆瓣.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