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坛城镇

坛城镇

坛城镇,又称檀公城,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北部,西与涡阳县曹市为邻,北与濉溪县白沙相连,东与许疃镇相接,是边界之镇,有着4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截至2024年1月,坛城镇域面积131平方千米,共有3个社区,17个村民委员会,199个自然庄,总人口8.1万人,中共党员1960名。坛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蒙坛南路198号。

商朝时期,坛城镇境域为商都北。汉代以后,为山桑县县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檀城建区,印章就刻有“蒙城县坛城区人民区公所”,从此,檀城集就成了坛城集。1998年撤区并镇后,成立“坛城镇人民政府”。坛城镇境内G237国道、055县道与6条乡道(017—022)呈井字布局,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北淝河穿境而过,与13条纵横交织的沟渠,为坛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坛城镇立足资源禀赋,确立了“一山一水一古城(北冡山、北淝河、檀公城),一保一稳五产业(经济发展,信访维稳,发展优质麦、蔬菜、水果、牛羊、文旅五项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全力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同提升的良好局面。2023年1-9月份,坛城镇完成财政收入764.4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761.0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实现规上企业产值5686万元。2023年全年,坛城镇新增个体工商户126家,私营企业46家,招引渔驰户外、奥申纺织等返乡创业项目4个,带动就业1686人次。

坛城古迹有:古城墙、北冡山、量沙台、王常墓捻军领袖鲁王任化邦故居等12处。有几处古迹都涉及国史,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2018年坛城镇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示范乡镇,被安徽省民政厅等五个部门命名为“千年古镇”。2020年,坛城镇韩寨村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

历史沿革

商朝时期,坛城镇境域为商都北冡。

汉代以后,为山桑县县治。

解放战争时期,属中共宿蒙县。

1949年,设坛城区。

1958年,设立坛城公社。

1992年3月,撤区设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镇地处蒙城县县北部,东与范集工业园区接壤,南与漆园街道为邻,西接亳州市涡阳县曹市,北邻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镇人民政府距蒙城县城2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坛城镇属淮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西北高而东南略低。

气候

年平均气温14度,降水量850毫米,无霜期约210天,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水文

水系资源充足,有古老的北淝河横贯境内,南北三条自然河流,人工河七条,总蓄水量达2100万立方米,境内沟渠纵横交错成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然灾害

坛城镇主要有冰雹、旱涝、风灾、霜冻、雷击等,冰雹十年一遇,洪涝五年一遇。 

自然资源

2011年,坛城镇有耕地面积10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坛城镇辖区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209人,城镇化率25.2%,另有流动人口229人,总人口中,男性29815人,占52.9%;女性26523人,占47.1%;14岁以下12927人,占22.9%;15—64岁38304人,占68%;65岁以上5107人,占9.1%人口均为汉族。 

2017年,坛城镇常住人口为76143人。

截至2019年末,坛城镇户籍人口80246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坛城镇辖坛城、邓桥2个居民委员会,楼山、大任、芮集、宋寨、聂氏宗祠、姜营、张圩、陈大、代元、李营、庞庙、高桥12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坛城镇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邓桥社区、坛城社区、范集社区、高桥村、李营村、楼山村大、任村、芮集村、宋寨村、祠堂村、姜营村、张圩村、陈大村、戴园村、庞庙村、代李村、富马村、李圩村、张集村、韩寨村;镇人民政府驻坛城南路159号。

政治

党政建设

新的党委、政府成立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当前发展的有利战略机遇期,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核心,确立了“强龙头,壮筋骨,转作风,兴调研,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放眼全局,稳农重工,抓点示范,实现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产业效益日益提高。在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挖掘本地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招三化”战略,立足本镇实际,采取“专班运作、责任到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突出优势招商,创优环境招商,放眼长远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招三化”战略,我镇党委、政府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扶持培育经济发展示范点,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小康乡镇而奋斗。

班子成员

陆凯(党委书记、政府筹备组组长):主持党委、政府全面工作。

戴敏杰(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负责纪检工作,分管组织、宣传、监察、信访、武装、青妇、工会、统战工作。

俆磊:分管农业、科协、道路交通工作。

张化书:分管招商引资、民营企业、土地管理、城建工作。

邓芹:负责民政工作,安全生产工作。

黄河然:负责组织工作、武装工作、宣传工作。

张美侠:分管科教文卫工作。

经济

综述

2011年,坛城镇财政总收入358万元,比上年增长50%。 

2019年,坛城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3个。 

农业

2011年,坛城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总值1494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8%,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小麦产量4.1万吨,玉米产量2.5万吨,大豆产量2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年末存栏2万头;家禽年末存栏10万羽。 

工业

2011年,坛城镇有工业企业20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203万元,比上年增长36.5%。 

商贸

2011年末,坛城镇有商业网点147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8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坛城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各项贷款余额5750万元,比上年下降6.1%。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坛城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349人,专任教师60人;小学15所,在校生616人,专任教师2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71人,专任教师1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2%,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坛城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4个,图书室17个,藏书5000多册;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团体6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坛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所,门诊所15个;病床150张。专业卫生人员150人,其中执业医师30人,注册护士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坛城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户,人数78人,支出65720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90人次,支出807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17户,人数2027人,支出20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支出75万元;有敬老院2所,床位1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6人。社区服务设施15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5万人,参保率8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坛城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处2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坛城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深水井3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万立方米,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 

2011年末,坛城镇镇区有变电站1座,供电所位于坛城集南路东。 

2011年末,坛城镇镇区有园林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5%。

文化

地名由来

坛城镇刘宋将领檀道济“唱筹量沙”智退敌兵,使当时的山桑县(今坛城)免遭一场战祸,后人为纪念檀道济,将山桑县改名“檀公城”,后衍化为坛城。

古迹文物

坛城古迹有:汤都古城、北冢山、量沙台、王常墓、饮马泉、庄子故居、卧龙岗捻军领袖鲁王任化邦故居、龙山文化遗址等12处。有多处古迹都涉及国史,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北冢故城、北冢山、重要历史文物景点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和维修,特别是“北冢文史研究会”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和文字工作,搜集的珍贵史料,填补了蒙城县上古史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揭开了司马迁史记》记载庄子是“蒙人”之蒙的千古之谜,这为论证庄子是蒙城人,提供了有力史证,为下一步开发“北冢故城”,研究商朝历史和庄子文化,奠定了基础。

交通

坛城镇交通便利,203省道横穿南北,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客运已开通至南京、上海市宁波市温州市等省市。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参考资料

坛城镇.中国亳州信息网.2024-02-21

坛 城 镇 简 介.蒙城县人民政府.2024-02-21

历史文化古城.蒙城县人民政府.2024-02-21

“坛城”的来历.蒙城县人民政府.2024-02-21

坛城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蒙城县人民政府.2024-02-21

安徽省2017年度优秀旅游乡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网上公示名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2-21

历史文化古城.蒙城县人民政府.2024-02-21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1-26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公布_要闻_安徽文明网.ah.wenming.cn.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