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是以人民大会堂为载体的大型文献系列片,她以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为脉络,以翔实的史料,纪实的手法,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故事,权威的受访者,全景式展现人民大会堂作为新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的重要场所走过的光辉历程。

影片从修建大会堂的决策过程到奇迹的建成,从尼克松访华奥运会盛宴,从“玛格丽特·撒切尔”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的交锋到中苏全面和解,从四个现代化地提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毛泽东与大会堂的不解之缘到胡锦涛在这里展现大国风采,第一次深入解读了人民大会堂见证下的强国之路。

于2010年10月02日播出,历经两年精心打造,共制作了六集。

剧情简介

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她既是人民参政议政,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殿堂,又是一座历史丰碑。《人民大会堂》这部由北京电视台历时两年精心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分作六集:《妙笔宏图》《神圣殿堂》《见证风雨》《壁上春秋》《风云际会》《筑就丰碑》。

北京卫视负责人表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是人民大会堂竣工50余年以来,首次接受媒体如此全面、完整的拍摄。这是被称作“共和国殿堂”的人民大会堂,所有厅室及功能第一次全面、立体地向媒体披露和展示。这部纪录片通过这些厅室的介绍,生动地反映了共和国成长的历程,讲述了共和国成长过程中,发生在这座殿堂里的内政外交事件风云际会的故事。有些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的电影胶片画面还是第一次披露。

大型系列片《人民大会堂》初创于2008年底,全篇内容翔实,大气恢弘,通过“共和国殿堂”这样一个窗口,透视共和国发展成长的多个难忘的瞬间,讲述多个未曾公开披露的幕后故事。

据悉,这部纪录片在历时两年的创作中,得到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和部门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的老同志的支持。万里、张百发、沈勃、吴建民等以及一批老领导、老外交官、老设计师、民间收藏家、中央文献研究室顶级专家作为人民大会堂建设、成长的目击者、见证者,接受了本片的独家专访;他们的讲述,为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非常鲜活、翔实、生动的史料;也使得这部纪录片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史料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职员表

幕后制作

人物贡献

时任人民大会堂建筑工程建筑装饰设计小组成员的常沙娜回忆说,建造大会堂那年自己只有27岁,她还清楚地记得周恩来总理特意为大会堂的建设做出的重要批示:要建成民族的、科学的、人民的大会堂;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大会堂宴会厅以及一些外立面的装饰都是出自常女士之手,如今已是之年的她,回忆起当初的点点滴滴和难忘岁月,依然分外动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炜钰参加大会堂建设的时候也是20多岁的小姑娘,她参与了人民大会堂里小礼堂、澳门厅、河北厅等一系列厅室的建设工作。王炜钰说,人民大会堂是人民的殿堂,建造人民大会堂的意义要高于以往所做的任何设计,能参与建设人民大会堂是她一生的荣幸。五十年过去了,王炜钰老人仍然在为人民大会堂服务,一系列的改建工作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时任人民大会堂建筑工程设计组结构专业技术员的李国胜,参加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时候只有25岁。他回忆说:建造大会堂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短、规模大、任务重,设计期限只有3个月,完成基础设计图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是一股强大的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苦干加上巧干,让大会堂建设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小组对本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所有关于人民大会堂的影片里“最成功”的一部。”业内专家对该片也予以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人民大会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出新中国风云激荡的六十年,以及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并从很多侧面深入解读了人民大会堂见证下的强国复兴之路,同时影片当中运用了很多高科技的制作手段,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参考资料

《特别呈现》 20121110 人民大会堂 第一集 妙笔宏图.央视网.2024-09-30

爱奇艺.爱奇艺.2024-09-30

人民大会堂.豆瓣电影.2024-09-30

纪录频道《人民大会堂》.央视网.2024-09-30

北京卫视国庆巨献《人民大会堂》即将隆重上映.搜狐视频.2024-09-30

首都大学生纪录片创意实践年启动仪式顺利举行.新浪教育频道.2024-06-18

北京卫视国庆巨献 大型系列片《人民大会堂》.新浪娱乐.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