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府城墙
古府城墙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是一座明朝时期的古建筑。在宋代已初具规模,至和初年再筑土城,绍兴年间以石砌等方式大规模增修,形成了外廓内城并环绕城的完善格局。经历朝代更迭和战火破坏,元末明初已残破不堪。明洪武时全面修建府城墙,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长约1763丈,展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艺。
古府城墙历经十余次修建,见证了潮州灿烂历史文化。城墙全长2132米,保存东面古城墙,南、西、北三面因城市发展拆除。现存古城墙仍有四座城门,城楼以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楼高屹立,设在巍峨台基上,拱门高宽分别3.62米和3.99米,为三层重檐歇山顶结构。城楼面临韩江,眺望广济桥,景致优美。潮州市的古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之一。
构造
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门。于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于城上造敌楼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 座,雉煤二千九百三十二个,十分雄伟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拆除,现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保存城门四座,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并建有城楼。尤以广济门城楼(现在修复中)最为壮丽。广济门是七门之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楼置于高大台基上,台正中辟一高3.62米,宽3.99米的拱门。楼为三层重檐歇山顶,面宽五间,穿斗式梁架结构。城楼面临韩江,直对广济桥,楼上旧有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古城墙
合肥古城墙是古城最醒目的标志,它写着古城的历史:有太平盛世的康乐日子;有兵荒马乱,风烟滚滚的战祸年代;有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的悲歌;有乡亲父老流离颠簸,妻离子散的苦泪。古城墙是一本记载古城文化的大书。潮州市的古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之一。面对这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不能不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参考资料
潮州有一座古代城墙, 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得最长久之一.新浪看点.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