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豆卢贵妃

豆卢贵妃

豆卢贵妃(661年—740年),李旦妃嫔。豆卢氏早年离开宫廷独自生活,但因为对幼年的李隆基有抚育之恩,因此为建立豪华陵寝。

豆卢氏墓

唐睿宗 贵妃 豆卢氏墓葬发掘报告

墓葬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镇花园村南侧,当地群众反映,这里原来有五个大土堆,50年代以来,四个已经被夷为平地,该墓的封土是仅存的。1992年5~9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一地面遗迹

地面封土残高6.5米,略呈方形,南北长22.3米,东西宽22米,南边还保存包砖的遗迹。发掘表明,该墓唐朝就被盗掘。

二墓葬形制

墓葬为大型的砖结构洞室墓,坐北向南。由墓道、过洞、甬道、墓室组成。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长17.4米,口宽1.5~1.59米,底宽1.3~1.4米,坡度约18。底部是一层路土,土质硬而光滑,地面上堆放一层厚约0.3米、用白灰包裹的泥块。墓道两壁均匀地抹有一层草拌泥墙皮,然后敷一层很厚的白灰面,上绘建筑、仕女、花草等。因墓道以夯土填实,壁画因受力而破碎,所剩无几。

过洞在墓道北端,长5.5、宽1.3、高2.04米,顶部大部分被唐朝盗洞打破。从残存部分看过洞顶为拱形,底部为斜坡,坡度约25。推测墓道和过洞交界处原来有木门。过洞内顶部和两壁都很平整,有白灰面,亦绘有建筑等内容的壁画。

甬道位于过洞和墓室之间,总长9.02米、宽1.28米、高2.08米。用小砖砌成,白灰抹缝。顶部为拱形,平底,以墓门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地面以素面方砖铺砌,顶部有两个盗洞,为近代所为。甬道两壁和顶部都绘有壁画,可惜因盗扰,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前甬道门外有两件铁釜,后甬道残存有墓志及粉彩镇墓兽、天王俑、陶盆等遗物。

墓室位于甬道北端偏西,略呈方形,南北长4.27米、东西宽 4.58米、高6.18米。四壁略向外弧,用条砖砌成。墓顶为穹窿顶。有四处近期盗洞,顶部和四壁壁画多已脱落无法辨认。地面铺方砖。

棺床位于墓室西半部,长4.27米、宽2.2米、高0.26米,用9块石板平铺而成,东边用长条石包边。

三遗物

陶镇墓兽1件,陶武臣俑1件,陶男侍俑3件,陶女侍俑4件,陶塔式罐2件,鎏金铜锁1件,鎏金铜铺首1对,鎏金铜铆钉1对,鎏金铜泡钉27枚,白釉碗1件,陶碗1件,铁釜2件,开元通宝1枚,石墓志1合

四墓志

墓志盖上篆书“唐故贵妃豆卢氏墓志铭”,志文首题“李旦大圣真皇帝故贵妃豆卢氏墓志铭并序”。

以上内容节选自《文物》1995年第8期,有删改

墓志铭文

唐睿宗大圣真皇帝故贵妃豆卢氏墓志铭并序

贵妃,姓豆卢氏,稽诸本系,受氏于燕,因山为号,以冠易族。故在燕为慕容氏,在魏为豆卢氏。唐之崇,降生定公,定公即妃之烈曾也,皇礼部尚书光禄大夫,赠特进,并州大都督,讳宽。敬公,大父也,皇右武卫大将军,赠太子少保,讳仁业。汾州王,考也,皇并州晋阳县令,赠汾州刺史,讳钦肃。惟定公挺忠肃之纯粹,惟敬公禀河岳之闲气,惟汾州蓄明哲之上智,累仁积庆,钟秀于贵妃焉。

妃幼而贞和,宗党称异,体仁以顺族,由孝以安亲,非礼勿言,非传不出,慈惠秀发,敏锐标举先帝,李治之爱子也。时妃岁十五,以良家子人为孺人,暨先帝嗣位,储皇戎丕业,乃册为贵妃,增殊号也。恩荣稠迭,今古莫二,由是位超内职,器茂公宫。疾浮华以厉咸恒,敦素而敬苹藻。副罕饰,绨衣不曳,翟纹有仪,鹊巢成德。先是,母后虐国,诸吕擅衡,嗷嗷谗口,肤谮日炽。妃顺下上,言逊身全,倪丽烨重安刘氏,实有力也。神龙初,伯父左仆射平章事兼相王府长史,芮国元公钦望,以妃久处禁闱,特乞出内,词旨恳到,有诏见许。敕令妃养惠庄太子为己子,惠庄孺稚始孩,覃讦在抱,幼抚长训,不前人,施自得于均一,思无望于反哺,早代无嗣,悲夫!今上昔在幼年,太后弃代,妃在椒掖,时遇龙潜,累载左右,一心保辅。及大人,贞观日月,丽天茅土,增汤沐之邑,金帛盈服玩之用,优诏岁降,殊渥荐及,昭其德也。扈从进贺雪诗,兼对御谈论,言备规诤,词该风雅,天文宸翰,累有褒宠,昭其才也。开元八日(年之误)夏四月,寝疾弥留,上用忧,御医中使相望不绝,执烛加衣,奄忽而逝。甲申,于亲仁里第,岁七十有九。上闻哀,辍朝三日,吊贝冒加等,诏官给丧事灵舆,还都,敕京兆少尹田宾庭监护焉。以其年七月己酉,葬于河南龙门乡之原,礼也。

与夫幽婉自闲,淑慎合度,砥彼峻节,柔兹静心。九嫔范其女仪,六宫师其母训。岂当熊辞之誉可称哉。宜其光辅圣君,仪刑内则。如何不吊,丧我式。议行与能,备在彤管。勒铭终古,乇兹玄石。其词日:赫赫远系,来宅燕裔。勋庸代袭,贤哲相继。诞兹灵仙,淑慎配天。容乃合礼,德必称贤。后夜冥寞,女宗奚乇。特降恩诏,遵于东洛。阙塞南峙兮,伊水北流;山川今古兮,白杨新秋;于嗟贵妃兮,不泯徽。

人物经历

豆卢氏在十五岁时,以良家子的身份成为李旦的孺人,后为贵妃,740年病逝,年79岁。

重要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豆卢贵妃“出内”是因为她的伯父豆卢钦望害怕中宗赵皇后的猜忌而采取的下策,这也使她卒后无法陪葬桥陵。

杜文教授认为,豆卢贵妃出内可能与她年老色衰、没有子女且不受宠爱有关。

还有一点背景需要提及,中宗时期的后宫秩序紊乱,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虽左右内职,亦许时出禁中。上官氏及宫人贵幸者,皆立外宅,出入不节”,在这种风气和松弛的环境中,豆卢贵妃的“出内”颇有追随潮流之感,也不会过于招人耳目。

陈丽萍教授认为,豆卢贵妃的“出内”其实是一种低调或变相的夫妻分居。从贵妃之前、之后诸帝嫔妃的遭遇看,即使被废或离婚者皆不离宫禁,这也说明年老色衰、无子等泛泛理由皆不能确切地解释其出内事件,尤其在丈夫尚在、自己又是嫔妃之首的情况下,出内的唯一解释就只能是夫妻失和而无法继续相处,从豆卢贵妃的角度说,这也使她对宫廷生活失去了眷恋,或许更多出自她的愿望,才由其伯父豆卢钦望代为申请,离开了给她带来荣耀和失落的王宫。

轶事典故

后妃养子

豆卢贵妃贤惠淑德,抚育孤子。她不同于其他后妃夺爱,她后妃养子的故事感动人心。她是睿宗后妃中位阶最高者,出身名门望族,伯父豆卢钦望曾为宰相,她十五岁选为相王孺人,在武则天秘杀刘皇后、窦德妃,厌恶申王及其生母柳氏的恐怖环境中,豆卢贵妃不仅能周旋安稳已身,还抚育了年幼的申王,并竭力照顾早失母爱的玄宗,可谓“顺下翊上,言逊身全。重安刘氏,实有力也”。玄宗即位后特下令为其加封食邑二百户。豆卢贵妃最后以七十九岁高龄病故,玄宗为之缀朝三日,以高规格的礼仪归葬于洛阳。

享受封爵

据记载,豆卢贵妃因“性质阴礼,实毗内政,训行九御,誉满六宫”而被特赐予汤沐之邑,食邑二百户。

度量宽宏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宫女韦团儿勾引李旦失败,被刘皇后与窦德妃严加斥责甚至凌辱,于是怀恨在心,暗中制作桐人埋于刘皇后与窦德妃宫院内,诬陷二人谋行巫术,导致二人被杀。而豆卢贵妃在宫里以度量宽宏而著称,对韦团儿宽容有加,出于这份恩情,韦团儿没有对豆卢贵妃下手,豆卢氏得以保全自身。

拒绝赏赐

豆声贵妃出宫后曾在她的伯父——左仆射豆卢钦望的府上短暂居住了半月。宫人奉先帝之命到仆射府赏赐她高句丽进贡的布匹和人参,她退回了这些礼物并离开长安。先帝命得力的亲信暗中寻访,但一直无果。皇家的女子自宫掖而出,或是死,或是废,像豆卢贵妃这样,没有废黜的旨意,保有命妇的头衔,是绝无仅有的例外。

参考资料

豆卢贵妃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1-12-28

唐睿宗豆卢贵妃史事考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2024-09-05

《卷二十五》.ChineseTextProject.2024-09-05

大唐贵妃在东都.洛阳日报.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