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MK-46鱼雷

MK-46鱼雷

MK-46鱼雷(英文名:MK46 鱼雷,别名:Mk46自导鱼雷),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一种反潜自导鱼雷,有0型、1型、1型2阶段、2型、4型、5型六种型号,是世界上第一种热动力型自导鱼雷,也是最早采用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的自导鱼雷。

1958年开始研制的MK46-0型鱼雷,由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负责,至1963年定型交美国通用航空公司生产后服役,到1965年共生产了1252条,装备75艘驱逐舰,仅供美自用,没有外销。此后,MK46-0型鱼雷改进采用奥托2燃料替代固体发射药。1965年,改型后的鱼雷定型为MK46-1型鱼雷。1968年到1969年间,美国霍尼韦尔又在1型鱼雷上增加再搜索和上限逻辑,改进后的鱼雷称MK46-1型2阶段鱼雷。1971年,1型2阶段鱼雷的改进型MK46-2型鱼雷开始生产,它是MK-46鱼雷的出口型,1972年到1981年间,共生产6000条。此后生产的MK46-4型鱼雷用作MK60“捕手”水雷战斗部,生产了2000条。Mk46-5鱼雷按全新设计方案研制,其自导系统的改进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鱼雷再搜索能力,并可识别诱饵假目标。

MK-46鱼雷弹长2670毫米,全重231千克—234千克,外形为流线型圆柱体。MK-46鱼雷壳体材料为铝合金,采用了模块化舱段结构,由自导头、战雷头、控制段、燃烧舱、后段和雷尾组成。MK-46鱼雷雷顶段内安装了主/被动联合声自导装置,作用距离为1400-1500米。MK-46鱼雷可与23个国家和地区海军的19种发射系统兼容。MK-46鱼雷的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具有广阔的出口前景。除美国海军自用外,MK-46鱼雷大量出口到英国伊朗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为争夺海上霸权,相继发展核潜艇。1954年,美国第1艘鹦鹉螺号核潜艇服役。1957年,前苏联第1艘N级核潜艇下水,它的水下航速达30节,潜深达400米。美海军用于攻击常规潜艇的第二代小型反潜鱼雷MK44的性能(如航速30节,航深300米等),已不能满足打击前苏联核潜艇的要求。于是,当时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提出了研制第三代小型鱼雷MK-46鱼雷的计划。

研制与服役

0型

1958年,MK-46鱼雷正式开始研制。1958年开始研制的MK46-0型鱼雷,由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负责,至1963年定型交美国通用航空公司生产后服役,到1965年共生产了1252条,装备75艘驱逐舰,仅供美自用,没有外销。该型鱼雷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如航速45节,航深450米,能有效地打击核潜艇,但动力系统采用高氯酸氨-硝酸氨固体发射药凸轮发动机,因维护保养不便不久被取代。

1型

1962年,美国霍尼韦尔对MK46-0型鱼雷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动力推进系统,采用奥托2燃料替代固体火药,解决了维护保养的困难。1965年,改型后的鱼雷定型为MK46-1型鱼雷。

1968年到1969年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又在1型鱼雷上增加再搜索和上限逻辑,提高了浅水工作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改进后的鱼雷称MK46-1型2阶段鱼雷。1965年到1969年间,霍尼韦尔和TRW公司联合生产了10000条1型和1型2阶段两种鱼雷

2型

1971年生产的MK46-2型鱼雷是1型2阶段鱼雷的改进型。主要改进雷内计算机逻辑电路和自动驾驶仪,增加一种数字式航向陀螺系统,使单架直升机能实施全方位反潜。它是MK46系列鱼雷的出口型,1972年到1981年间,共生产6000条,出口23个国家和地区。

3型

MK46-3型鱼雷是个过渡型号,只进行过方案论证,并未生产。

4型

MK46-4型鱼雷用作MK60“捕手”水雷战斗部,生产了2000条。它实际上就是MK46-1型鱼雷,只是外壳有所修改,使之与水雷容器配套。由于苏联在潜艇外壳安装了消声瓦,使美国在役的MK46鱼雷的声自导作用距离减少了1/3。为此,从1972年起,美国海军将MK46-2型鱼雷再次进行改进,又称MK46近期改进计划。主要改进之处有采用双速制、改进制导系统、增加特别浅水逻辑,改善浅水工作性能。

5型

20世纪70年代末,Mk46-5鱼雷按全新设计方案研制,其自导系统的改进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鱼雷再搜索能力,并可识别诱饵假目标。良好的推进系统不仅增大了航程,还降低了自噪声。该鱼雷不仅可以进行深水反潜,浅水作战也不错。

MK46-5 型鱼雷的具体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MK46-5型鱼雷于1985年装备美国海军,总库存量要求5500条,是美海军现役主要反潜武器之一。1989年,日本获得美国许可,在日本生产MK46-5型鱼雷,并成为第一个使用该雷的国家。

基本设计

外形

MK-46鱼雷弹长2670毫米,全重231千克—234千克,外形为流线型圆柱体。MK-46鱼雷壳体材料为铝合金,采用了模块化舱段结构,由自导头、战雷头、控制段、燃烧舱、后段和雷尾组成。MK-46鱼雷雷顶段内安装了主/被动联合声自导装置,作用距离为1400-1500米。

动力

MK-46鱼雷航速为36—45千米/小时,最大航速81千米/时,5型航程为11.2/16.5千米,其余型号航程9.5千米。0型、1型、4型采用高氯酸氨-硝酸氨固体发射药,其余型号的动力舱内的燃气发动机采用了“奥托”II型液体混合推进燃料,燃烧推进效率有很大提升,燃料生成的燃气不仅能推动鱼雷前进,同时还用作鱼雷制导系统的能源。

制导

MK-46鱼雷的制导系统是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发射前,操作人员通过设定电缆向鱼雷装定发射方式、搜索深度、上限深度、搜索和自导方式、转角。发射时,海水电池和爆发器的“保险线”被拔掉。如空投,则降落伞张开(火箭助飞时,待运载体脱离后再张开),入水时降落伞脱落。入水后半秒钟,海水电池激活,主机启动,经过2秒钟纵倾管制后,鱼雷开始下潜至装定深度。水面舰艇发射时,鱼雷按左右45°蛇形(主动式自导方式)搜索目标。空投或火箭助飞,鱼雷则按环形(被动式自导方式)搜索目标,声自导作用距离1370米。一旦捕获目标,即开始以主动自导方式进行攻击;若丢失目标,则重新再搜索,直至动力耗尽。

战斗部

MK-46-2型鱼雷战斗部装药44.5千克(PBXN),MK-46-5型鱼雷战斗部装药45千克(PBXN-103),位于鱼雷侧面中部。

主要型号

技术参数

服役情况

采用情况

美苏冷战时代,美国为了对付来自大洋深处的苏联核潜艇的威胁,重点发展适用深海反潜的MK-46鱼雷。美国从多用途核动力航空母舰巡逻舰大约有80%的舰只装备了MK-46鱼雷。如“佩里”级、“诺克斯”级等护卫舰,“孔茨”级、“伯克”级等驱逐舰及“宙斯盾”级巡洋舰,都配装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2架直升机和1座八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管装鱼雷、飞机外挂鱼雷、“阿斯洛克”火箭助飞鱼雷战斗部均为MK-46鱼雷。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共拥有15艘多用途航空母舰,其上所载的固定翼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携载的均是MK-46鱼雷。

MK-46鱼雷可与23个国家和地区海军的19种发射系统(如发射管的几何尺寸、飞机外挂能力和弹药舱体积以及火箭助飞鱼雷的战斗部重量等)兼容。MK-46鱼雷的生产成本低,每条造价约15~25万美元。生产周期短,约2年。

美国海军自用外,MK-46鱼雷大量出口到英国伊朗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巴基斯坦以色列意大利、巴西、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土耳其日本韩国南非等23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前,英国购买了MK-46鱼雷1450条,伊朗694条,澳大利亚468条,加拿大428条,荷兰218条,德国204条,法国、西班牙、希腊和巴基斯坦各100条,其它国家数量不明。除日本使用的是MK46-5型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是MK46-2型鱼雷。

相关事件

1978年10月,一枚未爆炸的美制Mk-46-1鱼雷在南海被一艘中国渔船捞到,军方决定进行逆向工程仿制,全中国超过90个研究所和工厂参与,到1989年,进行了68次试射。期间,中国耗资800万美元向美国订购了一批Mk-46-2。这批鱼雷及资料的引进加快了仿制工作的步伐,到90年代初终于成功,并定型为鱼-7,经不断改进,性能大大超过MK-46-2,并大量装备。

参考资料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鱼雷兵器面面观(1):轻型鱼雷.光明网.2025-03-06

..2025-03-07

..2025-03-06

两岸军队同时装备了美制MK46轻型鱼雷(图).新浪网.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