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鲁道夫拉班

鲁道夫拉班

鲁道夫·拉班(1879—1958),匈牙利现代舞理论家、教育家,被誉为德国表现派舞蹈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舞蹈领域的两大创新包括发明了“拉班舞谱”和提出“人体动律学”,这两项成就使他成为早期现代舞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贡献

拉班·扫马的主要贡献在于发明了“拉班舞谱”和提出了“人体动律学”。他的舞谱至今仍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且最具实用性的舞谱之一。西方舞蹈界甚至将“人体动律学”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认为前者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拉班将人体动作划分为十二个方向,这些方向源自一个虚构的二十面体,并赋予它们不同种类的线条和层次,最终构建了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反映舞者动作的球体。通过在空间、时间、方向和力度上的变化,舞者的动作可以展现出丰富的戏剧性和表情性。此外,拉班还总结出了八种基本动作冲动,分别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和飘浮,这为德国现代舞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的影响

拉班·扫马的名字在中国主要是由戴爱莲先生和郭明达老师等老一辈舞蹈家引入的。上世纪80年代,戴爱莲先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拉班记谱法”培训活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掌握这一技术的人才。拉班的舞蹈教育理念强调内外合一、身心合一,与中国传统国学中的知行一致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他认为,无论是孩子还是原始社会的人,都是通过身体的直觉来感知世界的,这种观点对于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发展至关重要。拉班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整个人类群体,因为只有保持“天真无邪”的精神状态,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轻松与愉悦。通过拉班·扫马的动作教育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发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身心和谐。

国际影响

拉班的动作分析法在国际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美国和台湾地区,舞蹈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舞蹈治疗师们利用拉班的动作分析法,结合心理学知识,探索舞蹈艺术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1966年,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的成立标志着舞蹈治疗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地位得到认可。ADTA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名成员的国际组织,并出版了自己的学术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ance Therapy》。舞蹈治疗在美国已经开设了博士学位课程,显示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动作分析体系的发展

自1960年起,儿童精神病学家朱迪·格斯顿柏(Judith Kestenberg)与沙士博动作研究组(Sands Point Movement Study Group)合作,研究婴儿、儿童和成人的非言语行为及其动作表现模式。他们综合运用拉班、兰姆(Lamb)和艾格·伯特尼夫(Irmgard Bertenieff)的动作分析成果,开发了格斯顿柏动作分析体系(Kestenberg Movement Profile)。1987年,苏珊·罗曼(Susan Loman)将格斯顿柏动作分析体系整合进安提俄克研究院(Antioch/NE Graduate School)的舞动心理治疗课程中。朱迪·格斯顿柏的女儿珍妮特·格斯顿柏·亚米基(Janet Kestenberg Amighi)也在哈那曼大学(Hahneman University)教授这一体系的记录和分析工作。

参考资料

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初探.手机知网.2024-10-31

舞蹈界的爱因斯坦:冯·鲁道夫·拉班.中舞网.2024-10-31

中国的拉班理论发展历史与现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