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昌言

昌言

《昌言》是中国东汉末哲学家仲长统创作的哲学政治著作,书名意为“当言之意”。全书共三十四篇,十余万字,是仲长统去世后由其友人缪袭整理撰次成集。

《昌言》在《隋书·经籍志》中著录为12卷,但到了宋朝时全书已经散失。《后汉书》中记载了《理乱》《损益》和《法诚》三篇全文,而《群书治要》《意林》《齐民要术》《文选》《太平御览》等书中也保存了《昌言》的一些残文。明代起该书有辑本,清代马国翰辑为二卷,刊入《玉函山房辑件书》,严可均亦收入《全后汉文》。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的孙启治校注的《昌言校注》也是一种辑本。

内容简介

《昌言》针对东汉末年的社会弊病,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急农桑以丰委积,严禁令以阶差,察苛刻以绝烦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权不入于宦竖之门”。即反对奢侈、外戚宦官专权,主张恢复井田并限制土地兼并。反对“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主张“核才艺以叙官宜”。在哲学上,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反对迷信天道而背人事。仲长统还反对当时的神秘主义天道观,并认为在父母出现六种情况下,子女不应绝对服从。

作者简介

仲长统(179—220年),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仲长统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长于文辞。少年时敏思好学,博览群书。20余岁时,便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仲长统才华过人,但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凡州郡召他为官,都称疾不就。到刘协时,尚书令荀彧闻其名声,举荐他为尚书郎,之后,曾参与丞相曹操的军事,但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不久便又回到尚书郎的位置。仲长统的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之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