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耐信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适用于:1.胃食管反流病(GERD);2.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3.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4.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螺旋菌;5.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6.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药品成份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活性成份及其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

分子量为活性成份:艾司奥美拉唑

化学名称为:双-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基}-1H-苯并咪唑镁三水合物

药品性状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内含多个肠溶微型胶囊

耐信适应症

1、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如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2、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用法用量

1、药片应和液体一起整片吞服,而不应当咀嚼或压碎。

2、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片剂溶于半杯不含碳酸根的水中(不应使用其他液体,因肠溶包衣可能被溶解),搅拌,直至片剂完全崩解,立即或在30分钟内服用,再加入半杯水漂洗后饮用。微丸决不应被嚼碎或压破。

3、对于不能吞咽的患者,可将片剂溶于不含碳酸盐的水中,并通过胃管给药。重要的是应仔细检查选择的注射器和胃管的合适程度。准备工作及使用指导如下:

(1)将片剂放入合适的注射器,并加入约25ml水及5ml空气。有时需要50ml水,以防止管子被微丸堵塞。

(2)立即振摇注射器约2分钟使片剂溶解。

(3)使注射器尖端朝上,检查尖端未被堵塞。

(4)将注射器插入管,并保持此位置。

(5)振摇注射器,使尖端朝下。立即注射5-10ml入管。注射后翻转注射器并振摇。(注射器必须保持尖端朝上,以免尖端堵塞)。

(6)使注射器尖端朝下,立即再向管中注射5-10ml,重复此步骤,直到注射器中无液体。

(7)如需要洗下注射器剩余的残留物,重复步骤(5),向注射器中加入25ml水及5ml空气,有时需要50ml水。

3、胃食管反流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40mg每日一次,连服四周。对于食管炎未治愈或持续有症状的患者建议再服药治疗四周。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20mg每日一次。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没有食管炎的患者20mg每日一次。如果用药4周症状未获控制,应对患者作进一步的检查。一旦症状消除,随后的症状控制可采用按需疗法,即需要时口服20mg,每日一次。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预防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耐信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二次,共7天。

不良反应

在埃索美拉唑的临床试验中已确定或怀疑有下列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均没有剂量相关性。常见反应1.(1/100,1/10):头痛、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少见反应2.(1/1000,1/100):皮炎、瘙痒、荨麻疹、头昏、口干。罕见反应3.(1/10000,1/1000):过敏性反应,如血管性水肿,过敏反应,肝转氨酶升高。在消旋体(奥美拉唑)的使用中曾观察到下列不良反应,因而在埃索美拉唑的使用中也可能发生。4.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嗜睡,失眠,眩晕。可逆性精神错乱,激动,易攻击,抑郁和幻觉,主要存在于严重疾病的患者。

用药禁忌

已知对埃索美拉唑、其它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或耐信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的任何其他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当出现任何报警症状(如显著的无意识的体重减轻、反复呕吐、吞咽困难、呕血柏油便),怀疑有胃溃疡或已患有胃溃疡时,应排除恶性肿瘤,因为使用耐信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可减轻症状,延误诊断。

2、长期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使用1年以上者应定期进行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

3、应告知按需治疗的患者,在其症状特征改变时与医生联系。在按需用药治疗时,应考虑由于艾司奥美拉唑血药浓度的波动而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4、当艾司奥美拉唑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时,应考虑三联疗法中所有成份的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克拉霉素是CYP3A4的有效抑制剂,因此当三联疗法的患者同时服用其它也经CYP3A4代谢的药物,如西沙必利时,应考虑克拉霉素的禁忌和相互作用。

5、伴有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果糖耐受不良,葡萄糖-半乳糖吸收障碍或蔗糖酶麦芽糖酶不足的患者,不可服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6、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使用该药的经验有限,治疗时应慎重。

7、肝功能损害:轻到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的剂量不应超过20mg。

8、对驾驶和使用机器能力的影响:尚未观察到这方面的影响。

9、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无妊娠期使用艾司奥美拉唑的临床资料可供参考。动物实验未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对胚胎或胎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作用。用消旋混合物进行的动物实验未显示对妊娠分娩或出生后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但给妊娠期妇女使用艾司奥美拉唑应慎重。

(2)尚不清楚艾司奥美拉唑是否会经人乳排泄。也未在哺乳期妇女中进行过艾司奥美拉唑的研究,因此在哺乳期间不应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10、儿童用药:儿童不应使用艾司奥美拉唑,因为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

11、老年用药: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12、药物过量:过量使用艾司奥美拉唑的经验非常有限,与280mg剂量相关的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无力。单剂量使用80mg艾司奥美拉唑无异常反应。没有已知的特异性解毒剂。艾司奥美拉唑广泛地与血浆蛋白质结合,因此难以透析。对任何过量中毒的治疗,应采用对症处理和全身支持疗法。

药物相互作用

1、艾司奥美拉唑对其他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1)对于那些吸收过程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期间,由于胃酸下降,可增加或减少这些药物的吸收。与使用其他泌酸抑制剂或抗酸药一样,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期间康唑和依曲康唑的吸收会降低。

(2)艾司奥美拉唑抑制CYP2C19,后者为艾司奥美拉唑的主要代谢酶。因此,当艾司奥美拉唑与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如地西泮、西酞普兰、丙米、氯丙咪嗪苯妥英等)合用时,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可被升高,可能需要降低剂量。特别是艾司奥美拉唑用于按需治疗时,更应考虑这一点。合用艾司奥美拉唑30mg可使经CYP2C19代谢的地西泮的清除下降45%。合用艾司奥美拉唑40mg,可使癫痫患者的血浆苯妥英的谷浓度上升13%。因此,苯妥英治疗期间,当合用或停用艾司奥美拉唑时,建议监测苯妥英的血药浓度。有临床试验表明,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合用艾司奥美拉唑40mg,凝血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然而,上市后有报道,二者合用时,个别病例有临床显著性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上升。因此,当开始合用或停用艾司奥美拉唑时,建议监测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3)在健康志愿者中,合用艾司奥美拉唑40mg,可使西沙必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32%,消除半衰期(t1/2)延长31%,但并不显著性增高西沙必利的血浆峰浓度。合用艾司奥美拉唑不会加剧单用西沙必利所致的QTc间期的轻微延长作用。

(4)研究表明,艾司奥美拉唑对阿莫西林或奎尼丁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临床相关性的影响。

2、其他药物对艾司奥美拉唑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艾司奥美拉唑经CYP2C19和CYP3A4代谢。艾司奥美拉唑与CYP3A4抑制剂克拉霉素(500mg每日二次)合用,可使机体对艾司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加倍,但艾司奥美拉唑的剂量无需调整。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1、药物效应动力学特性:

艾司奥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通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为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的R-异构体和S-异构体具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

2、作用部位和机理:

艾司奥美拉唑为一弱碱,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抑制该部位的H+/K+-ATP酶(质子泵),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均产生抑制。

3、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1)口服艾司奥美拉唑20mg和40mg后,在一小时内起效。重复给以20mg每天一次连续5天,在第5天服药后6-7小时测量,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平均高峰泌酸量降低90%。

(2)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每天口服艾司奥美拉唑20mg和40mg,5天后24小时胃内pH\u003e4的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3小时和17小时。维持胃内pH\u003e4的时间至少8小时、12小时和16小时的患者比例在艾司奥美拉唑20mg时分别为76%、54%和24%;在40mg时分别为97%、92%和56%。

(3)用AUC参数代替血浆药物浓度,可以显示胃酸分泌抑制与药物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

4、抑制胃酸的治疗效果:

(1)有临床研究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服用艾司奥美拉唑40mg4周的愈合率约为78%,8周后为93%。

(2)艾司奥美拉唑20mg一日二次与适当的抗菌药物联用治疗一周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约为90%。一周根除治疗后,对没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无需再单用抑酸剂作愈合溃疡和消除症状的后续治疗。

5、与抑制胃酸相关的其他效应:

(1)使用抗酸药物治疗期间,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血清胃泌素增高。

(2)在一些长期使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嗜咯细胞(ECL细胞)的增多可能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增加相关。

(3)在长期使用抗酸药物治疗期间,有报道胃腺囊肿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多。这些反应是显著地抑制泌酸后的生理性反应,其性质为良性,并视为可逆性的。

毒理作用

临床前安全性资料:基于常规的多次用药毒性、基因毒性和生殖毒性研究,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没有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对人类有特殊的危害。用消旋混合物在大鼠中的致癌研究发现了胃的ECL细胞增生和类癌综合征。在大鼠中对胃的这些效应是由于持续、显著的高胃泌素血症引起的结果。后者继发于胃酸产生的减少,见于长期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后的大鼠。

药代动力学

1、吸收与分布:

(1)艾司奥美拉唑对酸不稳定,口服采用肠溶衣颗粒。体内转化为R-异构体的量可以忽略。艾司奥美拉唑吸收迅速,口服后约1-2小时血浆浓度达到高峰。单剂量40mg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而每日一次重复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9%。20mg剂量的相应值分别为50%和68%。健康受试者稳态时的表观分布容积约为0.22L/kg体重。艾司奥美拉唑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

(2)进食会延缓和降低艾司奥美拉唑的吸收,但对艾司奥美拉唑降低胃内酸度的效应无显著影响。

2、代谢与排泄:

(1)艾司奥美拉唑完全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代谢。艾司奥美拉唑的大部分代谢依靠多形性的CYP2C19,生成艾司奥美拉唑的羟化物和去甲基代谢物。剩余部分依靠另一特殊异构体CYP3A4代谢生成艾司奥美拉唑,后者为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

(2)以下的参数主要反映CYP2C19功能正常的个体,即快代谢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总血浆清除率在单次用药后约为17L/h,多次用药后约为9L/h。血浆消除半衰期在重复每日一次用药后约为1.3小时。重复给药后,艾司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这种增大是剂量依赖性的,并在多次用药后导致非线性的剂量AUC关系。这种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是由于首过代谢和机体总清除率降低所致,而造成这种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艾司奥美拉唑和(或其代谢物艾司奥美拉唑砜抑制了CYP2C19。按每日一次给药时,艾司奥美拉唑在两次用药期间从血浆中完全消除,没有累积的趋势。

(3)艾司奥美拉唑的主要代谢物对胃酸分泌无影响。一次口服剂量的近80%的艾司奥美拉唑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中排泄,其余的从粪便中排出。尿中的原形药物不到1%。

(4)西方人群中大约1-2%的个体缺乏有活性的CYP2C19酶,称为慢代谢者;而在亚洲人群,慢代谢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3-23%。这部分个体的艾司奥美拉唑代谢可能主要由CYP3A4催化。每日一次艾司奥美拉唑40mg重复给药后,慢代谢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比具有活性CYP2C19的个体(快代谢者)高出近100%,平均血浆峰浓度增加约60%。

3、特殊患者人群:

(1)艾司奥美拉唑在老年人(71-80岁)中的代谢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2)单剂给予艾司奥美拉唑40mg后,女性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要超过男性约30%。每日一次重复给药后未观察到性别的差异。这些发现与艾司奥美拉唑的剂量无关联。

(3)在有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艾司奥美拉唑的代谢会减弱。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代谢率降低,可使艾司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一倍。因此,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所使用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0mg。每日用药一次时艾司奥美拉唑或其主要代谢产物没有累积的趋势。

(4)在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还没有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由于肾脏只担负艾司奥美拉唑的代谢物而不是原形药物的排泄,因此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预期其艾司奥美拉唑的代谢不会发生变化。

参考资料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