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琅琚镇

琅琚镇

琅琚镇,隶属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位于金溪县西部,东靠秀谷镇,南邻石门乡,西邻抚河临川区青泥镇隔河相望,西北与浒湾镇交界,北与琉璃乡合市镇接壤。辖区面积140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2018年末,琅琚镇辖区有户籍人口3.44万人。

琅琚镇距金溪县城约19千米,316国道穿境而过,枫山至琅琚公路在枫山与316国道交汇。

琅琚镇主要产业有优质水稻、蜜梨、柑橘属、黄栀子和特色养殖业等。2018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家。

历史沿革

清代,镇域为归德乡十二都、十三都和顺德乡二十六都、二十七都属地。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镇域属左坊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一区和四区;1952年,属第六区;1958年,琅琚公社、厚山公社成立;1969年4月,琅琚公社、厚山公社合并成立前进公社;1970年10月,恢复琅琚公社;1983年9月,前进公社更名枫山公社;1984年,琅琚公社、枫山公社改为琅琚乡、枫山乡;2001年,琅琚乡与枫山乡合并,成立琅琚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琅琚镇下辖23个行政村,琅琚镇政府驻琅琚村琅琚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琅琚镇位于金溪县西部,东靠秀谷镇,西邻抚河临川区青泥镇隔河相望,西北与浒湾镇交界,南邻石门乡,北与琉璃乡合市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1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琅琚镇处在丘陵低岗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抵。西北以山丘为屏,中部和东南平岗田垄相间,连绵起伏,小块平原分布在琅琚河流域和抚河东北岸。

气候

琅琚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多雨,夏季干旱,秋季干爽,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17.7℃,无霜期年平均267天。

水文

琅琚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琅琚河,境内长度为20千米,琅琚河自东南向西北经疏口,折向南后流入抚河,流域面积3150平方千米。境内建有高坊水库西干渠、南干支渠、尖岗支渠、新南支渠、琅琚支渠、枫山支渠、共大支渠、岭早支渠等8条渠道,灌溉全镇近半农田。

自然资源

琅琚镇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的主要产业有:优质稻、蜜梨、柑橘属、黄栀子和特色养殖业等,其优质西瓜

远近闻名。特产金溪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具有“藕丝糖之乡”盛誉。镇已形成以栀子、蜜梨、无籽西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黄栀子面积达23000多亩,蜜梨面积6100亩,并全已进行了良种改造,无籽西瓜面积达6000亩。优质稻面积突破3万亩。矿产资源有金、铜,特产有金溪蜜梨、藕丝糖。

经济

综述

2017年末,琅琚镇辖区有企业182家,企业从业人员1520人。

农业

2011年,琅琚镇生产粮食3.5万吨,其中水稻3.4万吨;大豆种植面积1686亩,产量70吨;油类作物种植面积2202亩,产量319吨,其中花生286吨,油菜籽33吨;甘蔗种植面积253亩,产量353吨;蔬菜种植面积4625亩,产量4431吨,其中青萝卜1657吨,蒜头896吨,辣椒359吨;西瓜种植面积2436亩,产量3576吨。

工业

2017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2018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商贸

2011年末,琅琚镇境内有商业网点170个,职工524人。2011年,琅琚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4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5%。

2018年末,琅琚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0家。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61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1864人,专任教师1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324人,专任教师4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各类科技人才1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6人,经营管理人才18人,技能人才24人,农村实用人才53人。

体育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有体育场地2处,50%的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级卫生所21个;医务人员30人,其中医师9人,注册护士7人,病床12张。

2011年,琅琚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98万人,参合率9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3岁,其中男性71岁,女性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3‰、0.5‰和0。

社会保障

2011年,琅琚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8户,人数1352人,支出12.2万元,月人均9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8人,支出9.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08人次,支出3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4人;敬老院1家,床位8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2人。

城镇建设

2017年末,琅琚镇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787公顷。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7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征订报纸310份、期刊123册,业务收入9万元。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540户,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6%;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0%;宽带接入用户6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10万元。

旅游

有座名寺——疏山古刹。古刹所在地,原是琅琚镇疏口村吴氏先祖的居住地,正是他们言而有信的施舍,才使县境西部这片锦山秀水笼罩于佛光禅声之中。

疏口村距疏山古刹2.5公里,位于疏溪河北岸。站在疏溪河南看疏口,面积约0.5平方公里的村子,就像一把巨大的拂尘,一条东西向直街犹如拂柄,南北向街道和无规则的的巷道交错组成一个半圆形,形如拂尘的上部。如此形状的村庄和佛教有缘。

人间瑶池——白马湖,蓄水6000多万方,是抚州市第三大水库。景区内山环水抱、群峰荟萃、古木参天、空气清新。驾舟湖面,垂钓水边,仿如置身仙境。周边还有白马寺陆象山墓、青田桥等古迹与之交相辉映,是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

仰山书院是清乾隆二年(1737年)为纪念陆九渊先生,在朱熹与陆象山曾经讲学的崇正书院遗址上兴建起来的。

文化

有关传说

相传,吴氏先祖原居住在抚河东岸的疏山脚下。一天,白云长老(疏山古刹第一任住持,人称圆照大师)在疏山结庐修行,他餐进斗米不饱,终日在山中石上打坐,雨阳不沾,毫无倦意。吴氏先祖见之大惊,问他有何要求,长老回答说:“只求施舍一袈裟之地。”吴氏先祖以为戏言,长老正言道:“非戏言也,一袈裟地足矣!”吴氏先祖见他说得如此认真,于是满口答应,并立字为据。是日,碧空无云,红日高照,长老徐徐解下身上的袈裟,向天空一抛,霎时,袈裟化作一朵彩云,将太阳遮住,方圆数十里。吴氏先祖大惊失色,但有言在先,又立有字据,且建寺乃慈善之举,只好忍痛施舍。白云长老是个得道高僧,他了解吴氏先祖的难处,于是将手中的拂尘向北一抛,然后对吴氏先祖说,拂尘落下之处,便是你安居之地。因拂尘在溪水之北,又由疏山而来,遂取村名为疏溪;又因村处疏山北口,后人将村名改为疏口。

特色美食

金溪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白糖、桂花、芝麻、桔饼等作芯,洁白松软,落口消溶,甜而不腻,易于消化,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1984年被评为省、地优质产品。

金溪蜜梨品种主要有翠冠、黄花、新世纪等。其成熟期早、风味独特,具有“香、甜、脆、嫩”的特点。

秀谷银毫选用深山优质清明节前茶叶为原材料,经科学工艺精制而成,无任何污染,且富含天然锌。其条形微扁、芽头短小,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口感独特、回味无穷,是养生保健、赠送亲友之佳品。

龙须贡面明末见于市场,清代曾被选为宫廷食品,故称“龙须贡面”。采用优质面粉、茶(麻)油、精制薯粉、食盐等为原料,按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凉干而成,具有润滑、细腻、烹调不糊、口感不粘、易消化等特点,并有健脾胃、降血压、发伤感、祛风寒、催母乳等功效,是老、弱、病人、孕妇、婴儿的理想食品,1983年获省粮食局产品优质奖。

人文特色

有一种全世界独有的灯彩——手摇狮,表演中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千姿百态、活泼俏皮,让人赏心悦目,被誉为“中原地区一绝”、“狮人舞蹈”。手摇狮共有八节一百零八套,一般在晒谷场上表演。表演时,一人舞球,一人舞青狮,一人舞黄狮。舞球者要翻腾跌扑。舞狮者以蹲步、跳步、跪步、下蹲等姿势表现狮子的不同形态。同时,用手腕的力量,不停地摇动小狮来表现其“舔毛”、“搔痒”、“扑球”、“叼球”等各种动作。手摇狮以其小巧玲珑的结构,活泼俏皮的表演,加上唢呐和打击乐的伴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琅琚镇辖区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922人。总人口中,男性1.66万人,占53.99%;女性1.41万人,占46.01%。14岁以下6240人,占20.23%;15—64岁2.26万人,占73.3%;65岁以上1991人,占6.44。2011年,琅琚镇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8.5‰。

2017年末,琅琚镇辖区有常住人口3.09万人。

2018年末,琅琚镇辖区有户籍人口3.44万人。

交通

琅琚镇辖区有316国道过境,境内长10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50千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