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
茶酒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发酵或配制而成的各种饮用酒的统称。茶酒兼具茶与酒的优点,既具有酒的醇厚风格,又具有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除个别茶酒外,大多数茶酒乙醇含量低于20%,属于低度酒。荼酒色泽鲜明透亮,入口绵软,不刺喉,不上头,既有酒固有的风格,也具有茶的风味,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健康饮品。
茶酒一词由来已久,为我国首创。早在上古时期就有有关茶酒的记载,但那时的茶酒仅仅是以米酒浸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酿制茶酒。800余年前北宋大学士苏轼提出了以茶酿酒的创想:“荼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
至今,我国已研制出2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绿茶酒、红茶酒、窨花茶酒以及乌沃茶酒等产品,加工技术已日臻完善,茶酒品质不断提高,茶酒消费人群和消费量日趋增加。
原料
茶叶
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均可。
蔗糖
以优质蔗糖为佳。
工艺
七齐:
1.茶茗齐:春茶甘秋茗苦,二季茶合酿酒香适;
2.曲药齐:茶酒曲必备几位草药须齐,方能制曲;
3.甘果齐:多种水果齐才能发酵;
4. 水泉齐:溪水与泉调合用,溪水暖物质流失,泉水寒物丰富水质硬,二者冲和最佳;
5. 陶器齐:各种酿造陶器必备,才能酿酒;
7. 人心齐:人必齐,工序不乱,酒体稳定;
八必:
1. 人必知节令:酒工不懂节令便无法酿酒;
2. 水必甘软硬冲和:水软酒甘香气浮外,嗅之有香饮之无味;水硬酒烈 香气聚内嗅之不佳,冲和最美;
3. 曲必得时而调:投曲发酵必因时调和,酿酒最佳;
4. 茶茗必实:茶质量必好才能发酵,将酒中物质溢出;
5. 陶必粗:器粗透气,发酵稳定;
6. 器必洁:器必洁去异味;
7. 缸必湿:发酵器物湿润,菌类活化好;
8. 火必缓:用火不能急,急酒体辛,缓酒体绵和;
七品:
一品:“自然之妙”,回归自然;
二品:“文武之争”,幽雅醇烈;
三品:“诗画异境”,美妙幻化;
四品:“重霄揽月”,美妙幻化;
五品:“东篱采菊”,反朴归真;
六品:“泛舟五湖”,归隐忘怀;
七品:“秋林归庄”,心生欢喜;
介绍
茶酒的文化史篇
800余年前北宋大学士苏轼留翰墨遗珍、古籍引注,记载了以茶酿酒的创想。苏轼将创想中的“茶酒”以“七齐”“八必”做为茶酒酿制之法,添“酒礼”、“酒德”之说,丰富了茶酒文化的精神内涵。苏轼定论:“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
米芾《过白鹤居》题壁七言绝句:“白鹤居里翰林公,‘七齐’‘八必’酿茶浆。梦里注释引古法,异想天开设酒坊”。《夜饮论酿》“望高山兮,日沐浴香椿兮。望高山兮,秋风又发茗兮。望高山兮,何日酿茶浆兮。望高山兮,诗天地造化兮。望高山兮,福祉众生乐兮。望高山兮,梦翰林坊酿兮”;
冯仝(元代画家)绘元朝初年婺州文士张雨取沼溪之水煮茶,设想以苏轼“七齐”“八必”之法发酵秘酿茶酒,款待沼溪草堂诸诗友,诗人包山寺高僧慧觉禅师赋诗记其事:“嵋山翰林留逸事,梦中幻觉注此方。昨日东阁畅胸意,品茗醉似酿茶浆。”冯仝应邀悦其事以画笔,将婺州诸文士沸茶酿酒逸事留图卷中。
沈周(明朝画家)写诗记录温州市知府文林效仿苏轼酿酒而未能如愿的轶事,从子文衡山绘“家翁沸茶酿酒图”传于后世。清人郑板桥居扬州市时,也曾似想完成苏轼梦想以茶酿酒。画家金农书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袁枚《赋茶酒歌》“一别会稽郡思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江水悠悠不知远,山风习习渐加凉。坐看春溪忘情态,揽月赋诗爱夜长”。诗人张漱石与袁枚比邻亦赋茶诗“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翰林梦,独设酒坊酿茶浆”。李渔“清狂赵居士,梦酒似茶浆”,叙说南宋金石家赵绪成煮茶酿酒的故事。从上古传说至北宋苏轼整理引注,到清乾隆,在文士、画家中广现沸茶酿酒的逸事。这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脉承传中的一部分,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国茶酒文化的酒脉”,撰记了独具魅力的“茶酒”文化史篇。
参考资料
茶酒.个人图书馆.2024-10-11
茶酒融合 壹生严选以酒代茶·黑茶茗酒开创茶酒新品类!.中华网.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