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超军旗攻击机

超军旗攻击机

超军旗攻击机(Super Etendard)又称超级军旗攻击机是法国达索航空生产的单发、单座舰载固定翼攻击机。为第二代舰载机。是法国海军航空母舰上服役的惟一的一种强击机。主要承担对舰队实施空中掩护,保护舰队不受敌海军舰只的攻击。

超军旗攻击机初版方案于1972年诞生,由“军旗”IV M改进而来,但不能满足法国海军航空兵的要求。随着备选机型美洲虎M、“幻影”F1的出局,法国海军再次将目光放到“超军旗”上,设计公司也对其进行改进,成本也低,是一款具有性价的舰载攻击机。综合考虑后,,法国海军于1973年8月签订了购买100架“超军旗”舰载攻击机的预订合同。其中第一批60架飞机包括零件、支援设施及研发成本在内,每架平均单价约706万美元;后续40架不用将研发成本计算在内,每架平均单价下降到342万美元。“超军旗”共生产85架,其中装备法国海军71架,出口阿根廷海军14架。机载乘员1人。

超军旗攻击机最大起飞重量645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2100千克,可选挂2枚R550空空导弹,1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或2枚“马特拉”空空导弹,也可携带核弹1枚。装备“龙舌兰”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对舰对地攻击能力。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超军旗”以携带“飞鱼”式空舰导弹击沉价值上亿美元的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而名声大振。也出现在阿富汗、利比亚等战场。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面对喷气机在朝鲜战争和一般民用航空领域的成功,法国决定开发一系列的喷气机,力求在航空领域追上美国、英国和苏联。但没过多久,法国空军又对拦截战斗机的技术性能要求进行了修改,使其成为一种既能执行攻击任务、又能执行空战任务的轻型战术战斗轰炸机。

1954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项目标书被发到各个欧洲飞机制造商手中。面对这种既能赚钱又能扬名的好机会,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以神秘-XXII战斗机参与竞标。而同达索公司一起参与竞标的还有另外公司的机型。

1953年12月,法国军方发布了一个战斗机研制计划招标,有2种机型参加竞争,布雷盖公司的Br-1100和达索公司的神秘-XXII战斗机。

研制历程

飞机选型

1954年11月,军旗-Ⅱ第一批2架原型机的合同签订。军旗-Ⅱ安装了2台SNECMA R-105发动机,但其原型机上安装的是2台透伯梅卡加比佐发动机。

1956年12月19日,法国军方发布了可行性研究的定单,要求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制造1架原型机并负责飞行测试工作。原型机被命名为军旗-ⅣM(M即为海军之意)。军旗-ⅣM被定义为安装了阿塔8(单台推力4500公斤)发动机的攻击/中低空截击战斗机,并以在建造中的“克莱蒙梭”号和“福熙”号为平台。

军旗-ⅣM 01原型机在1958年5月21日首飞,地点在梅林-维拉洛什,试飞员为吉恩·玛利·萨杰特。飞机头部下放安装了一片鳍,也可以安装电子战天线,解决了风洞实验中的旋转问题。第一次着舰测试在1958年11月-12月进行,租借了英国皇家海军“贝德福德”号航母。随后在1960年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随后签署的合同中,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同意自1961年12月-1962年10月起,分别开始将69架军旗-ⅣM与21架军旗-ⅣP交付绍法国海军航空队。两种飞机均于1965年10月交付完毕;至1978年,有4架军旗-ⅣM被改装为军旗-ⅣP,以补充损耗。

在“军旗”IV M和“军旗”IV P开始交付之际,“军旗”IV M的后继机型也同时提上了法国海军的议事日程。法军眼中的候选机型是由欧洲战斗教练和战术支援飞机制造公司(英文缩写SEPECAT,主体是英国飞机公司和法国布雷盖公司)研制的“美洲虎”M舰载攻击机。到了70年代初,英国不打算采购“美洲虎”M;另一方面,法国海军对该机的性能和不断攀高的价格也越来越不满意。此外,按照原计划,在1977年之前必须有100架新型舰载攻击机服役,而以“美洲虎”M的发展进度,在1980年之前也只能有18架可供使用。正因如此,“美洲虎”M由最初的第一候选很快滑落到淘汰者的行列。

1972年初,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布雷盖公司( 1967年6月27日,达索公司获得了布雷盖公司66%的股份;1971年12月14日,达索公司正式将布雷盖公司收归旗下,组成达索–布雷盖公司)提出了舰载型“幻影”F1设计方案,以取代法国海军航空兵的F-8E“十字军战士”战斗机。同时还暗示“幻影”Fl舰载型战斗机完全可以执行原计划由“美洲虎”M担负的攻击任务,但法国海军舰载机的数量需求少,“幻影”F1舰载型战斗机注定是无疾而终。

超军旗方案诞生

1972年3月,达索–布雷盖公司提出了“超军旗”舰载攻击机设计方案,采用修改过的机翼、新型航电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与“龙舌兰”雷达以及美国普惠公司的J-52-P408涡扇发动机(额定推力50千牛)。但法国海军认为,“超军旗”与“军旗”IV M的共同点达90%左右,性能没有多大提升,不能满足法国海军航空兵的要求。所以没有兴趣采购,法国海军将眼光转向美国麦道公司的新型A-4M“天鹰”或翻新的二手A-4D“天鹰”等飞机。

不过,法国是个独立自主意识非常强的国家,能自己解决的装备问题尽惫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只有在自己实在解决不了或者代价实在难以承受的情况下才拍板外购。

1973年1月,法国政府让达索–布雷盖公司继续研发“超军旗”,而且还将该机作为“军旗”IV M最优先考虑的后继机。其实在第一次计划被终止时,达索–布雷盖公司并没有放弃对“超军旗”的改进设计。到二次计划复活时,该机已经与“军族”I V M有90%左右的不同之处。法国政府与军方均认为该型机既满足要求,而且成本也比“美洲虎”M低,是一款性价比很不错的舰载攻击机。综合考虑后,法国政府与军方认为“超军旗”上扬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1973年8月,法国海军与达索–布雷盖公司签订了购买100架“超军旗”舰载攻击机的预订合同。其中第一批60架飞机包括零件、支援设施及研发成本在内,每架平均单价约706万美元;后续40架不用将研发成本计算在内,每架平均单价下降到342万美元。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法国研制的新一代空空、空地精确制导武器以及从美国引进的“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的陆续服役,“超军旗”真正成为一种常规作战多用途攻击机。

截至1983年,法国达索航空总共生产了85架超军旗,其中法国海军71架、阿根廷海军14架。根据1983年公布的价格架“超军旗”的售价在1080~1200万美元之间。

1997年,法国开始标准3型“超军旗”(SEM s.3 )的改装计划,主要改进项目包括换装新型ATLIS-II昼间自动激光跟踪照射吊舱、新型“德拉克斯”雷达告警接收机、速度更快的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和影色显示器等。武器系统方面除了原有的AS-30L外,还增加了从美国购买的500磅GBU-12和1000磅GBU-16激光制导炸弹。

基本设计

总体设计

超军旗的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按面积律缩腰;进气方式为机身两侧进气,半圆形进气道,口部有附面层隔板;机身后段可拆除,以方便维修时更换发动机;在中机身两侧下方各有一个“蝇拍”状的带孔减速板;垂尾为全金属悬臂结构,后掠角大,后掠式全动平尾位于垂尾中部,有电操纵的俯仰调整片;起落架采用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主、前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轮向后收,主轮则向内收入机翼与机身。

飞行各操纵面、起落架、刹车、减速板与机翼前缘襟翼都由复式液压系统操纵。

超军旗主翼所附的双翼缝襟翼具较大的角度变化范围,而且主翼前缘下垂也经过修改。其主翼与机身中段连接,下反角及 1/4 弦处后掠角各为 3.5 及 4.5 度,在翼根与翼梢的厚度/弦长比分别为 5% 与 6%。双翼梁扭力箱与蒙皮及补强材共同组成主翼结构。位于折翼铰链内侧的副翼系由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双路液压致动系统控制,并不具备使副翼回复至原位的能力,当飞行员操纵副翼期间,这套控制系统可赋予飞行员适当的阻力。在主翼折叠铰链内侧前缘方向外延伸成犬齿状的下垂;襟翼前方主翼上表面则设有扰流板, 位于双缝襟翼之前。前缘襟翼亦由液压系统操纵。在外翼段翼弦向前延伸,形成前缘锯齿形。

此外,超军旗为了在航空母舰上装载,每个机翼朝上向后折叠外部的三分之一。在机身的中央,有两个并排的带孔的减速板。在垂尾中部,带有水平稳定器(平尾)。各翼面都带后掠角。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减速伞位于垂尾与平尾后缘连接部的整流罩内。

超军旗单座增压空调座舱内装有仿制的马丁·贝克公司SEMMBCM-4有装甲保护的弹射座椅,在座舱风挡前装有可伸缩的空中受油管;为减小着陆距离,机上装有长行程液气压避震器及煞车盘。

动力系统

超军旗的阿塔8K-50涡喷发动机(Atar 8K - 50)是由幻影-F1所装用的9K-50发动机发展而来的,8K-50用简单的加大型尾喷管和固定喷嘴取代了9K-50的加力燃烧室,同时为海上使用增强了抗腐蚀性。8K-50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5000公斤。虽然采8K-50发动机并未使超军旗的最大飞行速度和升限超过军旗-ⅣM(分别为1.3马赫和13700米),但由于超军旗采用了效率更高的发动机和更大的可抛副油箱(可挂载635升副油箱或更大的1100升副油箱,机腹挂架可携挂600升副油箱,燃料总容量为3270升),作战半径因而得以扩大:带625升副油箱的军旗-ⅣM外挂法国航宇公司AS-30空地导弹的高-低-高模式作战半径为460公里;而外挂1枚飞鱼导弹的超军旗,带1100及600升副油箱各一具时,作战半径达880公里。

武器系统

超军旗的固定武备为发动机进气道底部的2门30毫米德发-553机炮,每门炮备弹125发。机上有5处挂载点机腹中线外挂点可携590公斤外挂;两处翼下内侧外挂点具备1090公斤挂载能力;两处翼下内侧外挂点可挂载450公斤。在执行攻击任务时,其武器携带方案为6枚250公斤炸弹(机腹挂架挂载2枚)/4枚400公斤炸弹(全由翼下挂架挂载)/4具LRI-50火箭巢(每具火箭巢可容纳18枚68毫米火箭)。超军旗通常在右翼内侧外挂点挂载飞鱼空舰导弹。

此外,超军旗的机腹下也可携带侦察舱(法国海军航空队并未采用)、空中加油设施或是一具 1 万 5 千吨威力的 AN52 战术核炸弹(1989年开始配备)。翼下外侧挂架各可携挂一枚 MATRA 公司的 R550 “魔术”红外空对空导弹。超军旗配备两枚“魔术”空对空导弹加上两具 1100 公升容量的副油箱时具有 1200 公里的作战半径,但是超军旗在配备两枚空对空导弹时,通常仅携挂一具600公升副油箱。

在执行常规对地攻击任务时,“超军旗最多可挂载6枚250千克普通航弹(机腹挂架挂载2枚),或4枚400千克普通航弹(均由翼下挂架挂载),或4具LRI50 火箭巢(每具火箭巢可容纳1 8枚68毫米火箭)。从法国海军公布的配置方案看,一般是挂载24枚250千克航弹,或2枚400千克航弹(挂于两侧机翼外侧挂架),或2具LRI50火箭巢,空下来的挂架则用来挂载副油箱(机腹挂架一般不用于挂载武器或副油箱)。在现代化的地面防空系统面前,“超军旗”的这种对地攻击方式火力弱,且危险性大。这也是该机主要承担对舰攻击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航电系统

超军旗的头部安装有一部I频段(8-10GHz)龙舌兰单脉波雷达,它是专门为海军设计的,拥有搜索、自动追踪及测距能力,有空对空及空对地模式,此外附有地形图像显示器,并能为主动雷达导引导弹提供目标资科。龙舌兰雷达的空对海搜索距离为110公里(在40-55公里距离上可发现巡逻艇大小的水面船只);以空对空模式操作时,有效距离为28公里。

超军旗是第一种配有惯性导航系统的法国军用飞机 [2]。原先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与法国航宇公司希望能采用利顿(Litton)公司的LN-33导航系统,但最后仍决定采用包含萨杰姆公司(SAGBM,通用电机公司),克佛特的SKN-602惯性导航系统在内的ETNA导航/攻击系统,这套导航/攻击系统与汤姆森公司的VE-120抬头显示器、库札97导航显示器、武装管制仪表板/选择器、库札66航空资料计算机、TRT无线电高度仪、SFIM三轴姿态指示器以及LMT TACAN(战术空中导航)系统配合使用。然而法国航母上的TACAN系统主要还是用来提供军旗-ⅣM导航之用。超军旗因为ETNA系统的协助,在没有陆上固定地物可供修正参考的情况下,每飞行小时的误差度在2.2公里之内。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马岛战争

1981年底,列奥波尔多·福图纳托·加尔铁里·卡斯特利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据同英方的协议,在商人达维多夫率领下,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

英军特混舰队抵达马岛海域,开始按计划对马岛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并于1982年4月28日将封锁圈从海上扩展到空中。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级驱逐舰

1982年5月1日,英国皇家空军英国皇家海军的飞机轰炸了阿根廷在马岛上的主要机场和港口。作为报复行动,阿根廷海军试图对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进行一次联合进攻:海军航空兵第3战斗攻击机中队的8架A-4Q天鹰(阿根廷航母“五月二十五日”号的舰载机中队)和2架来自里奥·格兰得海军航空兵基地的超军旗攻击机准备在5月2日同时出击。务必击沉“无敌”号航母。但是,那一天所有的攻击机群都遇到了问题:海军的天鹰攻击机需要逆风以便从航母上起飞,但是奇怪的是那天南大西洋上本来很强的海风突然消失了,整个海域风平浪静,航母无法放出天鹰攻击机;而2架超军旗攻击机(长机飞行员乔治·科伦坡、僚机飞行员卡洛斯·马切坦斯)则没有找到本该出现的KC-130H加油机。而没有空中加油,超军旗横跨海峡的攻击将会变成一次“单程旅行”——即使带了副油箱也无法从本土起飞,前往马岛执行打击任务后返航。同一天晚些时候,英国潜艇征服者号战列舰击沉了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号,这迫使阿根廷水面舰队返回贝尔格拉诺港海军基地,以避锋芒。

1982年5月4日凌晨5:07分,1架SP-2H海王星侦察机(编号0708/2-P-112,无线电呼号“水星”,隶属侦察中队)从里奥·格兰得海军航空兵基地起飞。乘员有3人——飞行员欧内斯托·普罗尼·莱斯顿、副驾驶和行动指挥官。他们最初的任务是监视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动——当天一群阿根廷空军的C-130运输机准备降落在马岛的阿根廷港机场(我们所熟悉的是英国人的命名——斯坦利港),虽然空运行动最后被取消,但海王星飞机仍然在空中执行监视任务。早上7:50,根据普罗尼向地面发回的报告,海王星与英国海军舰船发生了第一次雷达接触。他被要求继续跟踪。在随后的8:14和8:43,海王星飞机的雷达又两次捕捉到英国军舰。几分钟后,阿根廷海军航空兵指挥部下令,海王星立即雷达关机,直到10点。普罗尼猜测超军旗飞机肯定已经升空,指挥部不想惊动英国人。因此他将飞机飞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的海域上空,伪装成救援部队的一分子。

普罗尼上尉发现目标的消息传到里奥·格兰得基地后,奥古斯都·贝达卡拉兹少校和阿曼多·马乔拉中尉受命立即起飞,执行攻击任务,其他飞行员则帮助他们准备飞行路线,商定与KC-130H空中加油机的会合点等。2架超军旗在9:45从里奥·格兰得机场起飞。领队长机飞行员是奥古斯都·贝达卡拉兹(编号为0752/3-A-202,无线电呼号“白羊座”),僚机飞行员马乔拉(无线电呼号“扁帽”)驾驶编号0753/3-A-203的超军旗。10:00,他们与阿根廷空军的KC-130H加油机(飞行员比塞科莫多雷·佩萨那)会合,完成空中加油。

10:35,海王星侦察机驾驶员普罗尼做了他的最后一次爬升,当时高度在1170米(3500英尺),雷达开机后即捕捉到2个中等尺寸的海面目标,具体方位在南纬52度33分55秒、西经57度40分55秒。几分钟后他通过无线电将所有情况告知了超军旗飞行员。随后,普罗尼驾机返航,12:04分降落在里奥·格兰得空军基地。这时距离他起飞执行巡逻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小时。

但是SUE(这是阿根廷飞行员给超军旗飞机起的绰号)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贝达卡拉兹和马乔拉选择了超低空飞行,10:50左右,他们爬升至160米(500英尺)高度,机载雷达开机对普罗尼提供的目标信息做最后一次确认,但是他们发现...什么也没有!雷达屏幕上一片空白!贝达卡拉兹决定继续前进,飞行40公里(25英里)后他们再度爬升,几秒钟的雷达扫描后,目标终于出现在雷达显示屏上。两位飞行员都将目标数据输入了武器火控系统,随即再度降低高度进行最后的突防,完成锁定后发射了AM-39飞鱼反舰导弹。时为11:04。

在返回基地的途中,贝达卡拉兹认为他们无须再进行空中加油,遂通知比塞科莫多雷·佩萨那不必等待他们会合,可直接返航。佩萨那成为第一位知道任务成功的阿根廷军官。贝达卡拉兹和马乔拉在12:04着陆,恰好在发射导弹后一小时。不用说,他们被快乐的地勤人员当做了英雄。

按照英国方面的资料:彼得·沃波尔——谢菲尔德级驱逐舰遭受攻击时他正在甲板上,试图用肉眼确认一个雷达操作官尼克·巴托刚刚报告的目标,他看到了一段烟的尾迹并最终确认那是飞鱼导弹,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此时导弹离“谢菲尔德”号仅有1英里。4秒中后,导弹命中“谢菲尔德”号,战斗部在发动机舱爆炸,“谢菲尔德”号立即失去电力供应,所有的防空系统全部瘫痪。随后,全舰被大火笼罩,22名英国官兵丧生。这是现代战争的讽刺,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战舰仅仅被一枚小小的导弹报销了。一些资料称,导致“谢菲尔德”号起火的不是导弹战斗部,而是导弹未烧完的燃料;但是其他资料,包括“谢菲尔德”号舰长塞谬尔·萨尔特声称,导弹战斗部几乎彻底摧毁了中央控制室和发动机舱。无论实际情况如何,结果是一样的。“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了。这是空射反舰导弹的第一个实战战果。

伊拉克战争

1983年,伊拉克为填补其购买的幻影F.1服役之前的空档,从法国租借了5架“超军旗”攻击机。1984年3月27日,伊拉克空军“超军旗”击伤了一艘希腊油轮,从而拉开了两伊“袭船战”的序幕。至当年底,伊拉克空军用“超军旗”总共攻击了51艘各国油轮,占其整个“袭船战”“战果”的一半多。1985年,随着“幻影”F1的到货,伊拉克空军将这5架“超军旗”还给了法国。

科索沃战争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从“福煦”号航母上起飞的法国海军航空兵第11中队的标准3型“超军旗”共出动400架次,向南联盟目标发射和投掷了上百枚AS-3OL空地导弹和GBU-12激光制导炸弹,据称命中率达到97%。

俄乌冲突

2024年6月,阿根廷政府正考虑向乌克兰转让五架法国制“超级军旗”战斗机,阿外交部长迪亚娜·蒙迪诺已与法方以及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就此进行了谈判。该计划已得到阿总统哈维尔·米莱批准。阿根廷2018年从法国购得这五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老式战机。然而,由于英国在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战争后对阿根廷实施军事禁运,阿方无法采购这型号战机所用弹射座椅关键零部件,这些战机因而实际从未起飞过。

相关评价

尽管“超军旗”各方面的性能在世界现役固定翼舰载攻击机中不算出众,但其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较好,这也是“超军旗”服役20多年来一直担任法国航母攻击主力的主要原因。(《舰载武器》评)

超军旗作为七十年代初研制的轻型舰载机,它已经为法国海军服务了四十多年,优异的性能.低廉的成本以及在马岛海战中的卓越表现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航空世界》评)

参考资料

全景展示英阿马岛血战.央广网.2024-06-15

海宁:从“超级军旗”到“阵风”--法国舰载机的发展之路.信息工程大学.2024-06-15

阿根廷向北约靠拢欲军援乌克兰 俄罗斯“提醒”.新华社.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