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
利比亚国(阿拉伯语:دولة ليبيا;英语:State of Libya),简称利比亚(ليبيا),是位于非洲北部的国家,濒临地中海,与埃及、、、阿尔及利亚、、接壤,面积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是非洲面积第四大的国家。截止2022年,利比亚人口约710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7%,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96.6%)。全国划分成22个省,3个地区,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专业。
利比亚地处非洲北部,内地广大地区属热带荒漠气候,干热少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北部沿海为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多样,主要由沙漠、高原和平原组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5亿立方米,石油储量位居非洲第一。
利比亚自公元前12000年已有人类定居迹象。公元前5世纪起,腓尼基人、古希腊人相继在该地建立城市,后又被波斯与埃及统治。公元前74年,利比亚被罗马吞并;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国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7世纪初,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了该地区,引入了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利比亚,这一时期持续了几个世纪。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在利比亚的统治减弱,利比亚成为三个独立的地区,分别由的黎波里、班加西和德尔纳统治。20世纪初,意大利开始对利比亚进行殖民统治,经历了两次意大利-土耳其战争(1911-1912)后,意大利正式占领了这一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的利比亚英国,后改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卡扎菲政权被推翻。2013年5月,国名定为利比亚国(State of Libya)。2014年,第二次利比亚战争全面爆发。2020年10月23日,联合国促成利比亚冲突双方签署停火协议。2022年2月,利东部国民代表大会推选前内政部长巴沙加为总理组建新过渡政府,但民族统一政府总理德拜巴拒绝交权,利比亚再次出现“两个政府”并立局面。
利比亚以石油工业为主,约占GDP的60%以上,农业为第二大经济部门,2013年农业产值14.18亿美元,占GDP的2%。2023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44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12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6%。人类发展指数为0.718(2021年)。利比亚的人文和文化特征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融合了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和中东等多元文明的影响,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文化面貌,城市中的建筑体现了多元文明的痕迹,如红城堡博物馆、古尔基清真寺等;五个遗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昔利尼考古遗址(1982年);莱普蒂斯麦格纳考古遗址(1982年);萨布拉塔考古遗址(1982年);塔德拉特阿卡库斯岩画遗址(198年);加达梅斯古城(1986年)。
利比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非洲联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组织成员。利比亚坚持阿拉伯、非洲、伊斯兰教和发展中国家属性,强调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同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欧盟、小行星3789等保持良好合作。
命名
“利比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拉美西斯二世的铭文中,以象形文字写作rbw。该名称起源于生活在赛伦尼卡和马尔马利卡地区的柏柏尔人、非洲人和部落的一个泛化身份的赋予。公元前1208年,国王梅里耶(Meryey)率领一个由4万人组成的军队和被称为“利布大酋长”的部落联盟,对抗古埃及历代法老默尼普塔(Merneptah)。这场战争发生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第五和第六年,以梅里耶失败告终。
利比亚的现代名称由“Libu”或“Libúē”演变(希腊文Λιβύη,Libyē),通常涵盖昔兰尼加和马尔马里加人民。“Libúē”或 “libu”这个名称可能在古典世界中用于标识北非地区的本地居民,可能源自原始非亚语的 labiʔ-(狮子),可与索马里语的libaax进行比较。1934年,意属利比亚这个名称从古希腊语Λιβύn (Libúē)中恢复,目的是取代适用于奥斯曼一世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术语,即今天利比亚的沿海地区,该地区从1551年到1911年一直由奥斯曼帝国帝国统治,称为的黎波里塔尼亚的酋长国。1903年,意大利地理学家费德里科·米蒂利(Federico Minutilli)重新使用“利比亚”这个名称。
利比亚于1951年获得独立,成为联合利比亚王国(المملكة الليبية المتحدة al-Mamlakah al-Lībiyyah al-Muttaḥidah),并于1963年更名为利比亚王国(المملكة الليبية al-Mamlakah al-Lībiyyah),字面上是“利比亚王国”。在1969年由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变后,该国的名称被更改为利比亚阿拉伯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al-Jumhūriyyah al-'Arabiyyah al-Lībiyyah)。官方名称从1977年到1986年是“社会主义人民利比亚阿拉伯大吉玛赫里亚”(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اشتراكية),从1986年到2011年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人民利比亚阿拉伯大吉玛赫里亚”(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اشتراكية العظمى)。
2011年成立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将该国简称为“利比亚”,根据利比亚常驻代表团的请求,联合国于2011年9月正式承认该国为“利比亚”,并援引8月3日利比亚临时宪法声明,新国名“利比亚”英文为“Liby(la),法文为“Libye(la)”。在2017年12月,利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通知联合国,该国的正式名称从此以后为“利比亚国”;“Libya”仍然是正式的简称,该国继续按字母顺序列在“L”下。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人类活动和早期定居
利比亚地区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塔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记录了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100年,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人类的活动。考古学证据表明,自公元前8000年起,沿海平原就有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这些民族可能是受到气候的吸引,气候使他们的文化得以发展。
古埃及时期的铭文是对柏柏尔人最早的文献记录,这些铭文记载了柏柏尔部落袭击尼罗三角洲的情况。而瓦迪·马坦多斯(Wadi Mathendous)和阿卡库斯(Jebel Acacus)山区的岩画是有关利比亚史前时期和定居在该地的游牧文化的最佳信息来源。这些岩画显示,利比亚撒哈拉曾经有河流、草原高原以及大量的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大象和鳄鱼。Piora振荡(气候史上的一个冷湿期)引发的强烈干旱导致“绿洲撒哈拉沙漠”迅速转变为撒哈拉沙漠,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沙漠化加剧,从大西洋沿岸到埃及锡瓦绿洲的非洲文化也随之扩散。
柏柏尔人的非洲祖先被认为在青铜时代晚期进入该地区,这些部落中最早被发现的是加拉曼特人,他们的根据地位于利比亚南部的格尔马(Germa)。加拉曼特人是柏柏尔人的后裔,他们在公元前约1000年作为费赞部落人民出现,并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间成为撒哈拉地区的一支当地势力,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该时期加拉曼特人已经学会了驾驶马拉战车。
腓尼基人是最早在利比亚建立沿海贸易站的人之一。当时提尔(今黎巴嫩)的商人与各个柏柏尔部落建立了商业关系,并与他们签订了条约,以确保他们在原材料开采方面的合作。到公元前5世纪,腓尼基最大的殖民地迦太基已将其霸权扩展到北非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称为布匿。利比亚海岸的布匿定居点包括奥埃亚(后来的的黎波里)、利卜达(后来的莱普蒂斯麦格纳)和萨布拉塔。这些城市所在的地区后来被称为的黎波里或“三城”,利比亚现代首都的黎波里由此得名。
公元前630年,古希腊人殖民了利比亚东部,并建立了昔兰尼城(Cyrene)。在接下来的200年内,该地区建立了四个更为重要的希腊城市,分别是巴尔基(Barce)、欧赫斯佩里德斯(Euhesperides)、陶凯拉(Taucheira)、巴拉格雷(Balagrae)和阿波罗尼亚(Apollonia),与昔兰尼一起被称为五城市(Pentapolis)。五城市的希腊人先后抵抗了东方的古埃及人和西方的迦太基人的侵扰,昔兰尼成为了古希腊世界中最伟大的知识和艺术中心之一,并以其医学院、学术学府和建筑而闻名。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的波斯军队占领了昔兰尼,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昔兰尼加一直处于波斯或埃及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1年战胜了波斯,结束了波斯的统治,并接受了昔兰尼的进贡。大帝死后,这一地区成为托勒密王朝的一部分。
古典时期
罗马统治
迦太基灭亡后,罗马人并没有立即占领的黎波里塔尼亚及其周边地区,而是将其置于努米底亚王国的柏柏尔国王的控制之下。昔兰尼加最后的希腊统治者托勒密·阿皮翁在公元前96年逝世,这位未婚配生育的昔兰尼加国王在遗嘱中将昔兰尼加献给了罗马,但罗马直至公元前74年才正式吞并该地区,与克里特岛合并成立了一个省。在罗马内战期间,的黎波里塔尼亚(尚未正式吞并)和昔兰尼加支持格涅乌斯·庞培和马克·安东尼,而与盖乌斯·恺撒和盖乌斯·屋大维对抗罗马人,在奥古斯都领导下完成了对该地区的征服,与小科尼利厄斯·巴尔布斯一起占领了费赞北部(“法萨尼亚”)。作为新非洲行省的一部分,的黎波里塔尼亚较为繁荣,并在公元二世纪和三世纪达到了黄金时代,当时塞维利亚王朝所在地莱普蒂斯·麦格纳市正处于鼎盛时期。在东部,基托斯战争期间昔兰尼加遭到严重破坏,希腊人和犹太人几乎消失。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皇帝和哈德良皇帝试图重振该地,但因公元262年和公元365年的两次大地震而失败。公元300年,戴克里先皇帝重组帝国行省,将克里特与昔兰尼分离,转而组建了上下利比亚行省,这也标志着利比亚作为行政区的名称被第一次正式使用。利比亚在较早时期就有基督教传播,是教皇维克托一世的故乡;然而,利比亚也是早期基督教的许多非尼西亚变种的发源地,如阿里乌斯派和多纳图派。
在400多年的时间里,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共属一个邦国,其公民拥有共同的语言、法律制度和罗马身份。在利比亚的莱普蒂斯麦格纳(Leptis Magna)和萨布拉塔(Sabratha)等地,现在依然存在很多罗马时期的废墟,它们彰显着利比亚在当时的活力。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城市纷纷沦为废墟,汪达尔人在5世纪对北非的毁灭性扫荡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在汪达尔人的统治下,该地区的繁荣逐渐衰落,被汪达尔人破坏的旧罗马政治和社会秩序也无法恢复。在被汪达尔人忽视的外围地区,居民寻求部落酋长的保护,并在习惯了自治后,抵制重新融入帝国体系。在汪达尔人长达一个世纪的占领之后,公元52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任命贝利萨留前往北非恢复罗马帝国的统治。次年,汪达尔人被击败。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重新收复了该地区,并致力于复兴这些老城市。在汪达尔人时期,昔兰尼加一直保留着一个具有军营特点的拜占庭帝国的前哨基地。为了满足军费的需求,不受欢迎的拜占庭总督征收了繁重的税收,而包括供水系统在内的城镇和公共设施却无人维护,任其腐烂损坏。
伊斯兰统治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穆德归真世后,阿拉伯帝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征服战争。拜占庭对利比亚的微弱控制仅限于几个防守薄弱的沿海据点,因此,公元643年9月首次进入昔兰尼加半岛的阿拉伯骑兵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在阿姆鲁·伊本·阿斯·伊本·瓦伊勒·萨赫米(Amr ibn al-As ibn Wa'il al-Sahmi)的指挥下,伊斯兰军队征服了昔兰尼加。646年,阿卜杜拉·伊本·萨阿德(Abd Allah ibn Sa'd)指挥的阿拉伯军队进入的黎波里塔尼亚。
公元647年,哈里发乌斯曼的养兄阿卜杜拉·伊本·萨阿德率领四万阿拉伯帝国大军深入利比亚西部,最终从拜占庭人手中夺取了的黎波里。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利比亚先后经历了几个伊斯兰王朝的统治,并在当时的乌玛雅德王朝、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的统治下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阿拉伯人在沿海农业区和城镇实行统治,城镇在阿拉伯人的庇护下再次繁荣起来。城镇居民重视安全,因为这使他们能够和平地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而布匿农民则意识到他们与闪米特阿拉伯人的亲缘关系,他们希望阿拉伯人能够保护他们的土地。在昔兰尼加,科普特教会的基督信徒欢迎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到来,认为他们是摆脱拜占庭压迫的解放者。腹地的柏柏尔部落接受了伊斯兰教,但抵制阿拉伯人的政治统治。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利比亚一直处于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管辖之下,直到阿拔斯王朝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利比亚才归巴格达统治。800年,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 al-Rashid)任命易卜拉欣·伊本·阿格拉比(Ibrahim ibn al-Aghlab)为伊夫里基亚(Ifriqiya)总督,利比亚在阿格拉比王朝统治下享有较大的地方自治权。阿格拉比德王朝是利比亚的伊斯兰教统治者之一,为该地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秩序,并恢复了罗马灌溉系统,农业在此期间为该地区带来了繁荣。到9 世纪末,什叶派法蒂玛王朝从其首都马赫迪亚控制了利比亚西部,972年他们从新首都开罗统治了整个地区,并任命博洛欣·伊本·齐里(Bologhine ibn Ziri)为总督。在法蒂玛王朝统治期间,的黎波里依靠从苏丹运来的奴隶和黄金贸易,以及从码头运往意大利的羊毛、皮革和盐的销售来换取木材和铁制品,经济在此期间快速发展。11世纪,伊本·齐里(Ibn Ziri)的柏柏尔·齐里德(Berber Zirid)王朝放弃了什叶派信仰,并脱离了什叶派法蒂玛王朝,承认巴格达的逊尼派阿拔斯王朝为正统哈里发。作为报复,法蒂玛王朝将两个麻烦不断的阿拉伯贝都因部落巴努苏莱姆和巴努希拉尔的数千人迁移到北非,这一行为极大地改变了利比亚乡村的结构,并巩固了该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的伊斯兰教化。
1001年,的黎波里塔尼亚脱离齐里王朝,卡兹伦王朝取代了齐里王朝成为该地的统治者,直到1146年该地区被西西里岛的诺曼人占领。1159年,穆瓦希德帝国从欧洲统治下夺回了的黎波里。在接下来的50年里,的黎波里塔尼亚成为埃及的阿尤布王朝、摩洛哥的穆瓦希德王朝和穆拉比德余党之间的战场。后来,穆瓦希德王朝将军穆罕穆德-伊本-阿比-哈夫斯(穆罕默德 ibn Abu Hafs)从1207年到1221年统治利比亚,他的后代从穆瓦希德王朝独立,建立了哈夫斯王朝。哈夫斯王朝统治的黎波里塔尼亚近300年,并与欧洲城邦建立了重要的贸易。哈夫斯王朝统治者还鼓励艺术、文学、建筑和学术。然而到了16世纪,哈夫斯王朝越来越陷入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近代历史
奥斯曼帝国时期
151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成功攻占的黎波里,并将其移交给圣约翰骑士团;1517年赛利姆一世征服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继任者苏莱曼一世在1551年派遣海军上将希南帕夏(Pasha)和图尔古特围攻的黎波里,并在随后控制了利比亚。1551年,图尔古特·雷斯几乎劫掠了马耳他戈佐岛的全部人口,大约5000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利比亚。奥斯曼帝国人对西部地区采用了比较松散的管理方法,将整个地区划分成阿尔及尔、的黎波里和突尼斯三个行省。到1565年,的黎波里的管理权被授予由君士坦丁堡苏丹直接任命的帕夏。巴巴里海盗的活动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高潮,他们源源不断地从欧洲劫掠人口和航线,而的黎波里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1580年,费赞的统治者向苏丹效忠。虽然奥斯曼帝国在昔兰尼加没有权力,但在下个世纪晚期,贝伊被派驻班加西,作为的黎波里政府的代理人。
1661年后,奥斯曼帝国对当地的控制力度减弱,的黎波里陷入频繁的军事政变,只有少数迪万任职超过一年。1611年,地方实力派发动政变,迫使帕夏任命代伊苏莱曼-萨法尔为政府首脑。在接下来的百年里,数十位迪万有效地统治了的黎波里塔尼亚。1711年,艾哈迈德·卡拉曼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委任的帕夏,建立了卡拉曼利王朝。卡拉曼利统治着的黎波里塔尼亚,并在18世纪中叶,将自己的政治权威延伸到昔兰尼加和费赞。然而,在他死后,由于继承者的碌碌无为,王朝很快衰败下去。1793年,土耳其军官阿里·帕夏罢免了哈梅特-卡拉曼利,并短暂地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回归到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之后,的黎波里塔尼亚内战爆发。哈梅特的弟弟优素福·卡迪尔汗击退了阿里,并重建了卡拉曼利王朝。1798-1799年间,为了反抗英国和奥斯曼一世,优素福向远征埃及的拿破仑·波拿巴提供了帮助,同时在他的治下,卡拉曼利王朝致力于提升海上实力。19世纪初,美国和的黎波里塔尼亚爆发了战争,即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和第二次巴巴里战争。到1819年,拿破仑战争后的各种条约取缔了巴巴里海盗的活动,这大大损害了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经济,欧洲势力也开始关注和干预利比亚的事务。随着优素福·卡迪尔汗的衰老和试图重振王朝的努力的失败,不同的政治派系开始出现,内乱很快爆发。最终,1835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派遣军队进入平叛,同时终结了卡拉曼利王朝和独立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当地的反抗一直在继续,一直到1858年,反抗势力的领袖马哈米德教派的胡马被捕杀后才逐渐平息下去。
奥斯曼帝国最终在1850年至1875年期间重新确立了对费赞的统治,以从撒哈拉沙漠商业中赚取收入。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19世纪70年代,外国殖民势力开始渗透与图谋利比亚。
意大利殖民
1911-1912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之后,意大利将北非省纳为殖民地。从1912年到1927年,利比亚领土被称为意属北非。从1927年到1934年,该领土被分成两个殖民地,意属昔兰尼加和意属的黎波里塔尼亚,由意大利总督管理。约有15万意大利人定居在利比亚,约占总人口的20%。利比亚当地的反抗运动不断发生,赛努西教团和当地的部族成为抵抗的主要力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被分散了力量,不得不暂时放松对利比亚的控制。利比亚当地的政治力量开始合作,最终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成立了的黎波里共和国。1923年,意大利再次对利比亚发动了侵略,至1929年,意大利基本实现了重新占领。但当地的抵抗运动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招致了意大利方面的报复,意大利人动用了种族屠杀,集中营,毒气,轰炸定居点等手段镇压了利比亚的暴乱。残暴的镇压导致昔兰尼加原住民大量死亡,约占昔兰尼加人口的四分之一。
1934年,意大利将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费赞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并采用“利比亚”的名称,以的黎波里为首都。同年,伊塔诺·巴尔博(Balbo)总督建立了名为“利比亚”的政治实体,首都为的黎波里。从1934年到1940年,意大利人极大地扩展了利比亚的铁路和公路网络,修建了数百千米的新公路和铁路,并鼓励建立新的工业和数十个新的定居点。意大利人试图把利比亚建设成“罗马帝国的北非名片”,但开发并不成功,同时也缺乏保卫它的能力。
1940年6月,意大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利比亚成为北非战争的主战场。到1941年2月,利比亚意军被击溃。最终在1943年,北非战役以意大利及其德国盟友的失败告终。
1943年至1951年,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由英国军事管理,而费赞由法国控制。1944年,伊德里斯结束在开罗的流亡返回,但其拒绝恢复在昔兰尼加的永久居住权,直到1947年解除了某些方面的外国控制。根据1947年与盟国签订的和平条约,意大利放弃了与利比亚签署的所有条约。
二战后的独立与斗争
1943年1月,自由法军从乍得进入费赞地区,并在当地建立了军事行政当局。5月,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投降,北非战争结束,英军占领了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1947年,意大利宣布放弃非洲的前殖民地。此时的利比亚被分为三个地区,分别是昔兰尼加的埃米尔国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处于法国控制下的费赞。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1949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利比亚将成为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规定利比亚应在1952年1月1日前独立。1951年10月7日,国民大会通过了利比亚第一部宪法。12月24日,利比亚宣布独立,成立立宪世袭君主制国家——利比亚英国。这一时期,外国军事基地和西方援助出现在利比亚,利比亚开始逐渐依赖西方,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959年起,利比亚发现了大量石油,1962年利比亚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为了一个较为富裕的国家。石油出口带动了利比亚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但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并没能缓和社会问题,一些派系开始对国家财富日益集中在伊德里斯国王手中而产生不满,外部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的崛起也助推了这种情绪。
卡扎菲时代
阿拉伯共和国和民众国
1969年9月1日,以奥马尔·卡扎菲(Muammar Gaddafi)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反对伊德里斯国王的政变——“九月革命”,后来被称为“法塔赫革命”。卡扎菲在政府声明和利比亚官方媒体中被称为“兄弟领袖和革命指南”。为了减少意大利的影响力,1970年10月,意大利拥有的所有资产都被没收,12000名意大利人与规模较小的利比亚犹太人一起被驱逐出利比亚。这一天成为全国性的节日,被称为“复仇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希望消除前政权对妇女施加的严格社会限制,成立了革命妇女组织以鼓励改革。1970年,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颁布了一项法律,确认男女平等并坚持工资平等。1971年,卡扎菲发起成立了利比亚妇女总联合会。1972年,利比亚通过了一项法律,将与未满16岁的女性结婚定为犯罪,并确保结婚的必要前提是妇女的意愿。1973年,奥马尔·卡扎菲提出了“第三世界理论”,试图构建一条基于民族主义和宗教基础之上,独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将自己的革命理论和对民主、经济、政府和政治的看法,集中于《绿皮书》中。1975年10月25日,利比亚发生了一次未遂政变,革命指挥委员会的两名成员因此被处决。伊德里斯国王流亡国外,直到1983年去世。取得政权后不久,革命指挥委员会当即要求英美撤出利比亚境内的军事基地。利比亚与法国、苏联一度关系亲密,和美国渐行渐远。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还与西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斗争,以争取石油定价权。1973年,利比亚宣布国内所有石油生产企业实现国有化。
1977年2月,利比亚开始向古库尼·韦代伊(Goukouni Oueddei)和乍得人民武装部队提供军用物资。1977年3月2日,利比亚正式成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正式将权力移交给全国人民委员会,从此声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傀儡。他建立的新的民众国(阿拉伯语“共和国”)治理结构被正式称为“直接民主”。此后利比亚经济逐步转为单一国有制经济;对外政策也逐步转向激进,尤其是美国与利比亚之间关系的恶化。同年,利比亚和埃及爆发了一场为期四天的边境战争,史称“利比亚-埃及战争”,最终在阿尔及利亚总统乌阿里·布迈丁(Houari Boumediène)的调解下,两国同意停火。
从1977年开始,利比亚的人均收入上升到11000美元以上,在非洲排名第五,而人类发展指数为非洲最高,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在没有借用任何外国贷款的情况下实现了这一目标,保持了无债务状态。此外,该国的识字率从10% 提高到了90%,预期寿命从57岁提高到了77岁,为移民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引入了福利制度,允许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住房资助。此外,还为大学奖学金和就业项目提供了财政支持。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将最低工资提高了一倍,实行法定价格控制,并强制减租30%至40%。
70年代前期,利比亚开始干预和支持乌干达对坦桑尼亚的战争以及苏丹的国共内战,并接纳了乌干达的哈菲佐拉·阿明、中非的让-贝德尔·博卡萨等流亡者。70年代末,利比亚的对外政策开始受挫,其持有的伊斯兰教色彩使得非洲国家开始警觉。1977年,利比亚开始干预乍得内战。
70年代末开始,利比亚与西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爆发冲突,包括支持恐怖主义问题,与周边国家的边境冲突,石油政策变动等。利比亚在这个时期与苏联的关系则逐渐亲密起来,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上。
1986年,美国意图杀死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空袭失败。1987年的泛美世界航空73号航班事件,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法国联合航空748号航班事件等均与利比亚有所联系,利比亚受国际社会上的孤立愈发严重。1987年开始,美国指控利比亚秘密建造化武工厂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带来了长期的对抗和外交危机。卡扎菲还资助了从反核运动到澳大利亚工会等各种其他团体,利比亚最终于1992年受到联合国制裁。2003年,奥马尔·卡扎菲宣布拆除其政权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于2008年获得了“非洲万王之王”的荣誉称号,这是他为建立非洲合众国而开展的活动的一部分。到2010年,利比亚除了试图在非洲联盟中发挥领导作用外,还与意大利建立了比欧盟其他国家都要密切的关系。
利比亚内战与分裂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爆发了大规模反对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抗议活动;17日,抗议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利比亚军方与抗议者爆发冲突,流血冲突规模逐渐扩大。到2月20日,动乱已经蔓延到首都的黎波里。2月27日,全国过渡委员会成立,由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前司法部长穆斯塔法·贾利勒(Mustafa Abdul Jalil)领导,负责管理反对派控制下的地区。2011年3月10日,美国等国家承认反对派,并撤回对奥马尔·卡扎菲政权的承认。卡扎菲之子哈米斯·卡扎菲指挥精锐的哈米斯旅沿海岸线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双方在距离的黎波里30英里的石油重镇扎维耶激烈交战。
联合国组织,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谴责镇压行动违反国际法。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批准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利比亚境内的平民。3月19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保护禁飞区安全摧毁了利比亚防空系统。联军的袭击导致了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府军和其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倒戈的政府军大大加强了反对派的力量。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签发了对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逮捕令,指控卡扎菲亲自参与策划和实施对平民、示威者和持不同政见者进行广泛和系统袭击的政策。8月22日,叛军战士进入的黎波里,占领了绿地广场,并将其更名为烈士广场,以纪念在意大利占领期间被杀害的烈士。与此同时,卡扎菲声称他仍在利比亚,不会将权力交出。9月16日,联合国大会批准了全国过渡委员会的请求,认可该国临时控制机构的特使作为的黎波里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这实际上承认了全国过渡委员会是该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合法持有者。10月,过渡委武装包围了苏尔特,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于20日被俘虏并杀害。至此,利比亚战争结束,内战导致至少有30000名利比亚人丧生,全国过渡委员会则估计有50000人受伤。
利比亚于2011年10月23日庆祝“解放”,哈茂德·吉卜里勒宣布正在进行协商,以便在一个月内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随后在八个月内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并在一年内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卡扎菲政权垮台后的政治变革
在政府军失败后,利比亚被众多互相敌对的民兵武装所撕裂,这些民兵武装代表了不同的势力;而软弱无力的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地制衡各方势力,继而行使对该国的权力。2012年7月7日,利比亚人举行了自前政府倒台以来的首次议会选举。8月8日,全国过渡委员会正式将权力移交给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而后者的任务是组建临时政府和起草新的宪法。9月11日,伊斯兰教武装分子袭击了班加西的美国大使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等三人被杀害。
2013年末,利比亚政局陷入动荡。2014年2月发生了未遂政变,至五月,第二次利比亚内战全面爆发,随后利比亚出现了多个互相对立的政府。6月,国民议会举行了众议院选举,是一个旨在取代国民议会的新立法机构。政教分离主义者和自由派在选举中表现出色,这让国民议会中的伊斯兰教立法者大为恼火,他们再次召开会议,宣布国民议会将继续执政,并拒绝承认新的众议院。2014年10月下旬起,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开始介入利比亚战争。2015年1月,为了在利比亚敌对双方之间达成和平协议,利比亚举行了几次会议。利比亚两个独立的政府短暂的实现了停火,但很快破裂。2月,伊斯兰国斩首了21名埃及人,这成为埃及空军介入进行打击的借口。随后多国空军开始对伊斯兰教国武装力量发动空袭。最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2015年开始,利比亚国内各派系开始谈判与对话以寻求建立民族团结政府。3月18日两名利比亚训练的武装分子,对突尼斯巴尔多博物馆实施恐怖袭击。
2016年1月,民族团结政府正式成立,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但利比亚东部,仍有利比亚国民军和国民代表大会处于实际上的对抗状态。2018年5月,利比亚敌对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会议,同意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2019年4月,哈利法·哈夫塔尔发起“尊严洪水行动”,为了从民族和睦政府(GNA)手中夺取西部领土,利比亚国民军发动攻势。6月,与利比亚获得联合国承认的民族和睦政府结盟的部队,成功攻占了军事指挥官哈利法-哈夫塔尔及其战士所在的战略重镇加里扬。民族团结政府军队与利比亚国民军冲突不断,局势在2019年“西利比亚攻势”之后严重恶化,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升级,迫使16国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停火。
2020年,两方最终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实现了停火和结束战争。但此后利比亚双方的支持者仍有小规模交火和冲突发生。2020年3月,联合国支持的法耶兹·萨拉杰政府为了应对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的攻击,启动了“和平风暴行动”。2020年10月7日,《卫报》调查并发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土耳其公然违反联合国武器禁运,这两个国家都向利比亚派遣了大型军用货运飞机,以支持各自的党派。10月23日,双方签署了永久停火协议以结束战争。
2021年12月,利比亚原定举行首次总统选举,但被推迟到2022年6月,后来又进一步推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东接埃及和苏丹,西邻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和乍得,北濒地中海,介于东经9°-25°、北纬18°-33°之间,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900余千米,是非洲第四大的国家。利比亚时区为UTC+02:00,2013年宣布将实行永久夏令时。
气候
利比亚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湿,夏季干热,1月平均气温11°C,7月平均气温28°C。内地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荒漠气候,干热少雨,1月平均气温17°C,7月平均气温38°C,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夏季受南方干热的吉卜利风影响,多沙尘暴;中西部的塞卜哈最高气温为48.9°C,是世界最干燥地区之一。降水稀少,变率较大,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甚至连年无雨。北部沿海地带降水量在100-400毫米之间,山地略高,在400毫米以上。
地质
利比亚地处非洲北部,从中生代到新生代早期,该地区发生过多次隆起、侵蚀和堆积;地质结构由一系列岩石、黄淮平原和断层构成。西部地区的主要成因是断层运动,主要构造为石灰岩和石英砂岩,沙漠高原有着广泛的扇形沉积物。此外,西部地区还有一些火山活动留下的岩浆和火山熔岩。中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主要由石灰岩、泥灰岩和砂岩组成,盆地较多,主要成因是区域内的断层和隆起。东部地区主要由沉积物、火山岩和火山熔岩组成,形成于中生代早期的海洋和海岸沉积。利比亚新生代早期发生了爆炸性的火山活动和地震,这些活动导致了岩石的形成和岩浆的喷发。
地形地貌
利比亚地处撒哈拉沙漠地区,全境95%以上地区为荒漠和半荒漠,大部是海拔300-500米的低高原,并被宽阔低地所分割。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海岸主要是平直沙岸;南部边境地势较高,为海拔1000-2000米高原山地,最高点是贝泰峰,海拔2286米。利比亚地貌各有差异,西北部与南部多砾漠、石漠;其余为沙漠,间有低地和绿洲。
利比亚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最大的沙漠是,覆盖了利比亚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沙漠区域也分布着山地,如哈鲁杰山、图莫山等;南部低地中分布有绿洲,如库夫拉、费赞和加特等绿洲;还有具有特殊地表形态的地区,如哈姆拉石漠。
利比亚的高原和意大利隔海相望,高原上分布一些海拔500米到1500米左右的山脉,包括的黎波里山、绿山、拜特南和代夫奈高原。其中的山脉和阿卡库斯山脉分别位于利比亚的东部和西部,是该国的重要地理特征。
利比亚地质结构复杂,境内分布有较多由干涸的河道形成的、其中沉积有经过蒸发的盐的盆地,包括油气资源丰富的萨哈拉盆地、塔汉基盆地、苏拉亚盆地和米苏拉塔盆地等。
利比亚沿海和东北部内陆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沿海的平原包括吉法赖平原、苏尔特平原、班加西平原等,各地地形不同,宽窄不一。乌韦纳特北部的平原上还有一些被侵蚀的火山地貌。
利比亚的海岸线长达1600千米,其海岸线以北是地中海,是其最重要的海上边界。利比亚的海岸线包括了一些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海岸线上有若干湾口,如黎波里湾(Gulf of Tripoli)、西尔特湾(Gulf of Sidra)和加达姆斯湾(Gulf of Gabes)等。利比亚拥有一些离岸岛屿,这些岛屿位于地中海和利比亚沿海之间,包括卡拉布鲁卡(Kara Bu Kadda)、莫扎(Mozza)和贝尔纳德岛(Bernard)等。其中,贝尔纳德岛是利比亚领土最远的一个岛屿,距离利比亚海岸线约180千米。这些岛屿位于地中海的航运通道之间,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是地中海东部地区的重要战略点。
土壤
利比亚西部的吉法拉平原和纳富萨高原有灰褐色土壤分布,但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增加。东部巴尔塞平原(位于阿哈尔山脉和大海之间)的土壤较肥沃,而沿海三角洲和大干谷的山谷中发现了丰富的冲积土壤。在撒哈拉沙漠沙漠的边缘地带,因耕作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损耗较为严重,其他地区则被风蚀的沙子或石质沙漠所覆盖,有机物质较少。
水文水利
水文
利比亚境内没有常流河。在泰拉布鲁斯北部、昔兰尼加和费赞中部等地,骤雨之后往往有水流入河床,但随后河水因烈日暴晒而蒸发。境内无大型湖泊,只在地中海沿岸有个别由渗入的海水形成的咸水湖。与地表水缺乏的情况相反,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井泉分布广泛,是利比亚的主要水源。
水利
地下水开发
利比亚政府在各地开凿了大量用于监测地下水水面升降和水质变化情况的观察井,并根据这些观察井网络进一步了解含水岩层的现状。在这些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比亚政府对全国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和统计,制定了全面的用水计划。据估计,全国4个砂岩蓄水层结构中,在深达4千米的盆地底部可能储存着几百年前留存至今的水,这些“原生水”的总储量可能和德国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相当。
地表水开发
在利比亚北部和其他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地表水是重要资源。为了防止雨水沿着山谷流入大海或在地面蒸发,利比亚政府兴建了多个大坝以储存雨水,除了为工农业提供生产用水外,筑坝蓄水还有保护山谷附近的城镇不受洪水侵袭。
此外,利比亚还开展了人工河工程。人工河输水管道总长度达4000千米,相当于从瑞士南部经过德国和波兰,向西直到苏格兰北部的距离。整个工程共开挖水井近900口,修建输水管线3000多千米、集水管线1000千米、公路4000千米、9万千瓦发电站1座、输油管线1条、传动与分布线4000多千米、大型泵站5座、水处理和水流量控制站若干座、调节水库若干座,以及与光纤网络连接的遥感控制中心9座。据估计,整个工程将耗费水泥600万吨、砾石8000万吨,钢材200万吨、燃料850万吨,开挖的土方可修建12个阿斯旺水坝。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估计,利比亚全国只有不到2%的土地适合永久性农业,可耕地占1%,适合永久耕作的土地仅占0.2%。2013年,灌溉面积为4700平方千米。2018年利比亚的农业用地占8.8%,耕地占1%,永久耕作地占0.2%,永久牧场占7.6%,森林占0.1%。
矿产资源
利比亚在费赞省塞卜哈附近的Wadi ash Shati拥有巨大的铁矿石储量。该矿藏占地6000平方千米,蕴藏着多达50亿吨不同类型的铁,其中包括Tharot透镜的9亿吨、Arrwisa透镜的7.5 亿吨和Ashkeda透镜的5亿吨,铁矿石储量位居非洲大陆第三。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撤资后,该矿的运营受到影响,一旦达到最佳运营水平,该矿预计将贡献高达2.6亿美元的收入。
石膏
利比亚有约920万吨石膏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国的18个地点。这些矿藏是Bir Al Ghanam地层的一部分,其中一些最主要的矿藏位于班加西、贾布尔、苏尔特湾和加尔比。杰夫伦矿床拥有世界上最高浓度的纯石膏。
硅石和石灰石
利比亚东南部伊德里地区硅石已探明储量达180万吨,可能储量183万吨。开采的硅砂用于制造光学镜片、玻璃纤维和铸造模具等。该地区有大量石灰石矿藏,用于推动该国的建筑业和水泥业。矿藏位于Ras Al Hilal村附近的Al Hilal 地层,其中有钙质页岩和箭状石灰岩。Al Jabal Al Akhdar矿藏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昔兰尼加。Al Jabal Al Akhdar矿床由上白垩统和第三纪海相沉积组成。在勘探油井中还发现了下白垩统和侏罗纪海相沉积。
磷酸盐
利比亚磷酸盐矿藏丰富,储量估计为109000吨。在提库米特地区的梅拉兹-苏克兰地层中可以发现这种矿物质的结核病。结核由方解石、磷灰石、褐铁矿和石英组成。
石油
利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国之一,储量方面全球排名第十,非洲第一,是欧洲国家的主要石油供应国。利比亚于1959年钻探成功,在开采石油之前,该地区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到1969年,利比亚日产(企业)石油约300万桶。随后几年,由于与美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国际争端,石油产量逐渐下降。据估计,该国目前的石油产量为每天100万桶,但目前持续不断的内部冲突和政局变动,石油产量仍不稳定。该国拥有储量达100亿桶的大型油田和21个巨型气田。2014年,该国共有162口油井和31个石油钻井平台。由于广袤的沙漠地区仍未进行勘探,该国仍被认为拥有大量额外的石油储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在考虑采用现代开采技术,这有可能使该国的总日产量增加约77.5万桶。
天然气
利比亚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在全球排名第21位,达15亿立方米。该国的液化天然气工厂于1971年投入运营,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主要通过管道出口,重点市场是意大利。近期发现的海上天然气(如 Bahr al-Salam)预计将增加1131万立方米的产量。Bahr al-Salam油井位于的黎波里以北45.9千米处,预计蕴藏73.5亿立方米天然气。
森林资源
利比亚林地占总面积0.12%,约400000公顷,位于东北部沿海地区,主要由灌木林地和镶嵌植被组成。植被稀疏, 部分绿洲生长着海枣、橄榄树和柑橘树。利比亚政府于1957年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因此人工林多于天然林,一些林区和自然保护区被利比亚政府列为国家保护区。
水资源
利比亚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半沙漠气候,水资源有限,主要来自地下水,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但由于过度开采和管理不善,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下降的问题。利比亚的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气候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开发造成了巨大挑战,过去十年,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正在影响农业部门和粮食安全的各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利比亚沿海地带的植物大多是草本植物,草类丰富。记录最多的物种是白阿福花(Asphodelus albus)、九重葛(Bougainvillea)和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此外,还有许多栽培植物,如柑橘(Citrus reticulata)和橄榄(橄榄属 album Raeusch)。远离海岸后,地形变为绿山,海拔约800米。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有茂密的森林或杜松树和扁豆树,还有锦绣草(莲子草属 bettzickiana)、加那利虉草(Phalaris canariensis)、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和黑麦草(黑麦草属 perenne)。由于该地区的降雨量较少,种植的树木主要是无花果和橄榄。在纳福萨高原,草原是主要植被。向山脉南部移动,撒哈拉沙漠沙漠环境主导了该地区,在泉水和天然绿洲周围种植的棕榈和无花果树数量减少。野外还有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大戟亚麻(Spurge flax)、艾草(蒿属 spp)等。利比亚有134种维管植物。其中包括:仙客来(仙客来属 rohlfsianum)、杨梅(浆果鹃属 pavarii)、西红花(番红花属 boulosii)、等。
动物
利比亚有记录的野生动物物种包括87种哺乳纲和338种鸟类。在沿海地区,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最为有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在利比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在Jbel Acacus地区,从该国最西南部的动物造型岩画中可以推断,在过去土地肥沃的冰川时期,非洲象、长颈鹿和犀牛曾在该地区栖息,爬行纲和啮齿动物较常见。费赞地区的乌巴里湖有中华管鞭虾出没。利比里亚发现的哺乳动物有格罗本沙鼠(小沙鼠属 grobbeni)、沙鼠(Gerbillus syrticus)、塔拉布尔沙鼠(Gerbillus tarabuli)、细沙鼠(Psammomys vexillaris)、北非斑纹(Ictonyx libycus)、单峰驼(骆驼属 dromedarius)、北非象(Petrosaltator rozeti)、岩蹄兔(Procavia capensis)等。记录在案的动物物种包括非洲狼(Canis lupaster)、赤狐(Vulpes vulpes)、(小斑)獛属 genetta、非洲野猫(Felis libyca)、非洲冠豪猪(Hystrix cristata)、海豚(Delphinus delphis)和大西洋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哺乳纲和爬行纲有:格罗本沙鼠、亚历山大鼩和橙尾蜥蜴(Philochortus zolii)。
利比亚报告的啮齿动物有胖尾沙鼠(Pachyuromys duprasi)、利比亚沙鼠(Meriones libycus)、桑德瓦尔鼠(Meriones crassus)、 北非象鼩(Elephantulusrozeti)、盲鼹鼠(Spalacinae)等。
在利比亚沿海地带,记录到的鸟类有海滩上的大红鹳和许多福特猛禽。候鸟途经利比亚,主要在海岸线上出现。据报道,在库夫国家公园以及海滩和潟湖中还能看到胡巴拉大鸨和欧洲白鹳。报告的其他著名物种包括金雕(Aquila chrysaetos)、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红鸢(Milvus milvus)等。
利比亚特有的无脊椎动物有:长角甲虫(Chlorophorus ringenbachi)、蜣螂(Onitis ringenbachi)、秀丽隐杆线虫( Wadkufia elegans)和斑蝥(Mylabris cyrenaica)。
利比亚沿海盛产鱼类和许多可食用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研究中心(MBRC)为选择海洋保护区(MPAs)沿海地区提供了便利。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包括沿海的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和近海的普通宽吻海豚或大西洋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地中海沿岸地区是红海龟(Caretta caretta)的筑巢地,而蓝鳍鲔鱼(Thunnus thynnus)则濒临灭绝。此外,斑点叉尾鮰(Aphanius desioi)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的物种。
自然保护区
利比亚拥有7个国家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24个保护区,还有五个与文化有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其中最重要的国家公园是埃尔库夫国家公园(El-Kouf National Park)和卡拉波利国家公园(Karabolli National Park),较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班加西保护区和泽拉夫保护区。
利比亚的保护区分为四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湿地和其他一些地区,涵盖沿海、海洋和陆地地区。七个国家公园是:阿布吉兰国家公园(Abughilan National Park)、埃尔库夫国家公园(El Kouf National Park)、卡拉博利国家公园(Karabolli National Park)、纳加扎国家公园(Naggaza National Park)、拉杰马国家公园(Rajma National Park)和西尔曼国家公园(Sirman National Park),其中卡拉博利和库夫国家公园覆盖沿海和海洋地区。五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班加西保护区(Benghazi Reserve)、比尔艾亚德保护区(Bier Ayyad Reserve)、新希沙自然保护区(New Hiesha Natural Reserve)、的黎波里保护区(Tripoli Reserve)和泽拉夫保护区(Zellaf Reserve)。《拉姆萨尔公约》指定的湿地有艾因-埃尔沙基卡湿地和艾因-埃尔扎加湿地。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分的生态区列表,利比亚被列入古北地中海森林、林地和灌丛以及地中海生态区。
埃尔库夫国家公园建于1975年,位于利比亚东北部地中海沿岸,靠近埃尔贝达镇,面积约320平方千米,覆盖了与地中海接壤的杰贝勒阿克达尔山的北坡和高原。该公园同时具有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据记录,在利比亚发现的植物中约有90%在该公园内生长。
拉杰马国家公园是利比亚贾巴勒加尔比区的一个湿地和保护区,位于的黎波里和穆尔库布以南,属内陆地区,以盛产海枣、无花果和橄榄树而闻名。拉杰马和阿布格利安类似,山区主要为严酷的沙漠,蜥蜴、蛇和啮齿动物较为常见。该地区还栖息着包括鬣狗科和豹猫在内的沙漠哺乳纲。
自然灾害
利比亚每年春、秋季节沙尘暴天气较频繁。吉卜利风(Ghibli)是利比亚沙漠地区的特殊气候,经常发生在4月、5月和6月以及夏季末。“吉卜利风”将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沙尘带到了利比亚,能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在几小时之内骤升30或40摄氏度,风沙遮天蔽日,庄稼被摧毁,尘土在建筑物上飞扬。
2023年9月,“丹尼尔”飓风袭击利比亚东部多个城市,致使德尔纳市遭受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利比亚主要划分为22个省(Sha'biyat)和3个地区,每个省都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行政特征,涵盖了包括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以及沙漠地带。3个地区,分别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在行政上协调和统一各省的管理,以确保国家层面的有效治理和资源分配。的黎波里(Tripoli)作为首都享有特殊的地位,直属国家领导层管理。的黎波里在行政区划上相当于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负责国家最高层面的管理和决策。
在利比亚,各省的名称涉及到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名,如阿克达尔山省、的黎波里省、苏尔特省等。这些地名反映了利比亚丰富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
参考资料:
主要城市
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Tripoli)是利比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的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一个港口城市,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这座城市在古代被称为Oea,是形成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原始城市之一,分为新旧城区。老城区包含大理石马库斯·马可·奥勒留凯旋门(公元163年)和古尔吉清真寺(1883年)和卡拉曼利清真寺(18世纪)。这座现代城市从1970年代开始经历了快速发展,包含许多官方建筑、剧院和酒店,以及设有图书馆的前皇宫(后来称为人民宫)。
的黎波里是利比亚主要的沿海绿洲,为种植橄榄、蔬菜、柑橘属水果、烟草和谷物的地区提供服务。工业包括制革、香烟和地毯制造等。的黎波里的国际机场和公路连接,是一个繁忙的转运中心。其主要道路中的重要部分是连接城市与邦哈兹和开罗的沿海高速公路,以及另一条连接的黎波里和南部萨卜哈的内陆公路。
班加西
班加西(Banghazi)是利比亚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班加西州首府,位于利比亚东北部,濒地中海苏尔特湾东侧,是通往非洲内陆的商队贸易要站,现为全国经济、交通中心之一,人口约74.6万(2015年)。市区分为两部分,旧城在北部,以阿拉伯穆斯林居民为主;新城在南部,向郊区发展迅速,居住着阿拉伯人和外国侨民。班加西最初是希腊人于公元前7世纪建立的赫斯佩里德斯城(金苹果园之意)。前3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期间,托勒密三世为纪念其王后,改名贝雷尼斯。公元前1世纪中叶,被罗马人征服,7世纪阿拉伯人到此定居。16世纪起土耳其人统治达300余年(1578~1911)。1911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期间(1912~1942)有一定发展。
班加西的经济增长始于20世纪50年代石油工业的发展。作为石油工业设备进口中心,多家跨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办事机构,人口迅速增加;并发展了制盐、食品、水泥、钢管、化工、纺织、革、酿酒、鱼类加工等工业,还有巨大的海水淡化工厂。班加西为国内重要海运和商业中心,全国进口货物30%经此运输。平行海岸的干线公路经此通全国主要城市,铁路通迈尔季和苏卢格。城东32千米的贝尼纳有大型国际机场,是利比亚第二大机场。
米苏拉塔
米苏拉塔(Misrata)是利比亚西北部城镇和港口,位于的黎波里市以东240千米,人口约40万。米苏拉塔大约始建于7世纪,是商队补给中心。12世纪开始发展地区间贸易,在土耳其的奥斯曼一世统治下恢复为当地市场。20世纪,灌溉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建有沿海公路,成为主要的市场和行政中心。
米苏拉塔老城的特点是阿拉伯建筑和狭窄的拱形或穿廊式街道,新城的建筑风格则是土耳其和欧洲的混合体,有一个公共花园和林荫大道。该地区有纺织品和五金为主的轻工业和地毯、篮子和陶器等手工艺品。交通便利,沿海公路通往的黎波里、班加西和开罗。当地的教育中心多所山东神学院、一所技术学院、一所小学教师培训学院和医院设施。建有利比亚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该市随着钢铁厂及其附属设施的兴建而繁荣起来。
胡姆斯
胡姆斯(Khums)为利比亚的港口城市,位于利比亚西北部,临地中海,在首都的黎波里东南97千米处,人口约20.2万(2009)。该地区由土耳其人创建,1870年后因输出阿尔法草(可制鞋、造纸)其重要性提升,是农产品集散地。有阿尔法草加工、橄榄油、水泥、制皂等工业,以及新建的纸品、沙丁罐头鱼厂等。附近开采石灰岩、黏土等建筑材料。沿海干线公路经此,可通往国内各主要城镇和港口。鹰嘴豆泥港属直接提货港,有码头泊位9个。岸线总长2185米,最大水深12米。是旅游业中心,附近有古代腓尼基城市大莱普提斯考古遗址及罗马时代的港口、神殿、露天剧场、市场、凯旋门、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浴场等古迹。公元4世纪后城市虽遭外族入侵和地震破坏,但仍是利比亚目前保留较好的三个名胜古迹之一。
政治
政体
利比亚的政治历史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剧变和动荡。从哈萨纳利比亚国王国时期的君主制到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军事政权,再到2011年的反政府起义和后来的政治分裂,这个北非国家一直在寻求建立一个稳定、民主和统一的政治体制。卡扎菲政权统治期间,国家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独裁和政治集权。然而,2011年的反政府起义导致卡扎菲政权的崩溃,但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权力真空和安全混乱。国家陷入分裂,不同的武装势力和政治派别在争夺权力和资源方面发生冲突。
2011年8月3日,国家过渡委员会发表宪法宣言,宣布利比亚为民主国家,以伊斯兰教教为国教,国家保障法治和独立的司法机构以及公民和人权的基本权利,其中包含到2013年过渡到总统制共和国、选举国民议会和民主合法宪法的规定。副主席阿卜杜勒·哈菲兹·戈加于2011年10月23日宣布利比亚“解放”,宣布战争正式结束。主席穆斯塔法·贾利勒表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死后,利比亚将成为伊斯兰民主国家,不过伊斯兰法的影响程度将由民选立法者决定。戈加后来证实,利比亚将继续遵守起义前签署的所有国际协议。
2012年7月7日,举行了国民大会(GNC)选举,以取代NTC。共有2501名候选人参与竞选200个议会席位,其中政党席位136个,独立席位64个。大约300名候选人的观点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并被从候选人名单中删除,因为他们被怀疑同情被击败的民众国军队。柏林和巴黎等利比亚人口较多的欧洲城市也设立了投票中心,以便那里的利比亚国民能够投票。2012年8月8日,全国过渡委员会正式解散,并将权力移交给全国代表大会。
2014年3月30日,国民议会投票决定更换新的众议院。新立法机构为女性分配了30个席位,总共将拥有200个席位(除政党成员外,个人也可以竞选席位),并允许外籍利比亚人竞选公职。
众议院议员和新国民议会于2015年12月18日签署了一项政治协议。根据该协议的条款,成立了一个由九名成员组成的总统委员会和一个由十七名成员组成的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以期在两年内举行新的选举。众议院将继续作为立法机构和咨询机构存在,由新国民代表大会提名的成员组成。
利比亚政治对话论坛(LPDF)选出临时联合政府成员后,于2021年2月5日宣布成立临时联合政府。人民国防军的七十四名成员投票选出总理和总统委员会主席等职位。在没有候选人达到60%的选票门槛后,两个领先的团队进行了决选。前驻希腊大使穆罕默德·门菲(Mohamed al-Menfi)成为总统委员会主席。与此同时,人民国防军确认商人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贝贝将担任过渡总理。参加这次选举的所有候选人,包括获胜名单的成员,都承诺任命女性占所有高级政府职位的30%。当选领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治家最初同意不参加定于2021年12月24日举行的全国选举。然而,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贝贝不顾禁令于2021年11月宣布竞选总统。的黎波里上诉法院驳回了对其取消资格的上诉,并允许德贝贝与其他一些被取消资格的候选人一起重新列入候选人名单。更有争议的是,法院还恢复了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作为总统候选人的资格。2021年12月22日,利比亚选举委员会呼吁将选举推迟至2022年1月24日。此前,议会委员会表示“不可能”在2021年12月24日举行选举。联合国呼吁利比亚临时领导人迅速解决举行选举的所有法律和政治障碍,包括最终确定总统候选人名单。然而,选举在最后一刻被无限期推迟,国际社会同意继续支持和承认以德贝贝先生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行政
利比亚过渡政府于2012年8月8日向国民议会移交权力,10月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总理阿卜杜拉·塞尼,主要政府部门包括: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司法部、住房部、经济部、工业部、卫生部、教育部、中央银行 等。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问题的2259号决议认定,民族团结政府为利比亚唯一合法政府。民族团结政府总理由资深政治人物法伊兹·萨拉杰(Fayez al-Sarraj)担任。2016年1月到3月,总理委员会先后两次向国民代表大会提交32人政府名单,但遭否决。利比亚总理委员会3月12日发表声明,呼吁利比亚各派尽快接受由联合国承认的民族团结政府并进行国家权利移交。8月24日,总理委员会向国民代表大会提交了修改后的政府名单,待审议。目前的民族团结政府有17个部,但国民议会要求只设立8个部。自2011年国共内战爆发以来,利比亚无政府混乱状态已长达7年,目前仍处在两个政府和其所联合议会的权力斗争以及武装派别混战之中。
议会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时期设有总人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2012年7月,利比亚举行国民大会选举,共有200名代表当选,穆罕默德·尤素福·马格里夫任首任议长。2013年5月,马格里夫议长辞职,努里·阿布萨赫明任新议长。2014年6月,利比亚举行国民代表大会选举,以接替任期届满的国民大会。8月,国民代表大会在东部城市托布鲁克召开首次会议,选举阿吉莱·萨利赫·伊萨·卡维德尔为新议长(至今在任)。但国民大会拒绝停止运作,于同月在的黎波里宣布重启运行,阿布萨赫明任议长。2015年12月,利比亚各派在摩洛哥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根据该协议,国民代表大会成为利比亚最高立法机构,国民大会更名为国家最高委员会,成为利比亚最高咨询和协商机构。目前,国家最高委员会主席是哈立德·迈什里。
司法
利比亚过渡时期《宪法宣言》规定,司法权是独立的,由不同的法院行使,根据法律作出裁定。法官将是独立的,除了效忠于法律和其道德心外,不隶属于其他管理机构。
宪法
1969年12月曾颁布临时宪法。1973年,奥马尔·卡扎菲发动“文化革命”,宣布停止执行一切现行法律。2011年8月,“国家过渡委员会”公布《宪法宣言》,在政治过渡阶段发挥临时宪法作用。《宪法宣言》规定,利比亚将建立多党制民主国家,实行法治,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基本自由和人权。伊斯兰教为国教,教法是国家立法的主要依据,国家保护非穆斯林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因利局势持续动荡,各方矛盾尖锐,制宪进程处于停滞状态,新宪法草案尚未完成。
政党
卡扎菲时代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利比亚革命成功后,各类党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参与2012年7月7日国民议会选举的大小党派共374个。在2012年7月7日的国民议会选举中,由过渡政府前总理马哈茂德·贾布利勒领导的“全国力量联盟”赢得了近半数党派席位,由穆斯林兄弟会领导的“公平与建设党”位列第二。
元首
穆罕默德·尤努斯·门菲(Mohamed al-Menfi)生于1976年3月3日,是利比亚外交官和政治家。2021年2月5日,他在利比亚政治对话论坛上被选为利比亚总统委员会主席。
政要
国际关系
综述
自1951年以来,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作为一个王国,利比亚保持了明确的亲西方立场,被认为属于阿拉伯国家联盟中的保守传统主义集团,并于1953年成为该联盟的会员。政府还对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西方国家友好,于1955年与苏联建立全面外交关系。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时期的外交政策则表现出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以及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积极参与对准军事和反叛组织的支持。这些特点使得利比亚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极具争议的角色,但到2000年代末,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已与利比亚关系正常化。
利比亚坚持阿拉伯、非洲、伊斯兰教和发展中国家属性,强调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奉行全方位、均衡外交,在总体方针上,摒弃奥马尔·卡扎菲时代“个人外交”“非洲领袖”的烙印,践行相对务实、温和的“新外交”理念,将本国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立场的出发点,重视民意和对外民间交往。
与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利比亚于1978年建交。利比亚前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于1982年访华,江泽民主席于2002年访问利比亚。
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中国从利比亚撤回35860名公民。2011年初利比亚局势动荡后,中国所有在建项目全部停工。受利比亚国内局势影响,当年中利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57.7%。2018年12月,利比亚获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理事会批准,成为该行意向成员。2022年,中利集团双边贸易额为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中方出口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7%,中方进口额为28.7亿美元,同比下降8%。
利比亚局势动荡后,中国向利比亚提供了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向埃及、突尼斯等国提供了现汇和物资援助,用于安置利比亚与两国边境难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地方省市及民间机构向利比亚捐赠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医用手套等抗疫物资,并通过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同利方分享抗疫经验。2014年7月,利比亚安全局势恶化。在中国驻利比亚、突尼斯、土耳其、希腊、马耳他等国使、领馆协助下,1800多名中方人员安全撤出利比亚。中国驻利比亚使馆也从该国撤出,目前在突尼斯留守。
与美国的关系
美国和利比亚1951年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上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69年9月奥马尔·卡扎菲执政后,利美关系一直紧张。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指责利比亚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91年,美国、英国指控利比亚两名情报人员策划了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实施制裁。2003年8月,利比亚在洛克比问题上对美国、英国做出重大让步。第二年,利美恢复代办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全面取消对利比亚经济制裁。2006年美国宣布全面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后,美国公开要求奥马尔·卡扎菲下台。3月,美国联合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10月20日,卡扎菲被击毙。2016年1月利比亚总理委员会宣布正式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后,美国表示支持。5月16日利比亚问题外长级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支持利比亚政府对“伊斯兰教国”实施打击。8月1日,美国对利比亚境内的“伊斯兰教国”目标发动空袭,并称这次空袭是应联合国支持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要求发动的。8月24日,美国同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政府联合声明支持利比亚总理委员第三次提交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名单,呼吁尽快投票选出民族团结政府成员。
与欧盟的关系
在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前,欧盟是利比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石油的主要销售地。2007年,欧盟与利比亚签署了全面恢复与利比亚关系的框架协议,并宣布与利比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后,欧盟于2月28日决定对利比亚政府实施制裁。4月12日,欧盟外长发表声明,呼吁利比亚政府停火,并要求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下台。5月22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访问班加西,宣布欧盟驻班加西办事处正式运行。8月29日,欧盟委员会在的黎波里设立人道主义救援办公室。10月10日,欧盟理事会发布会议声明,承认“过渡委”为利比亚国家和人民唯一合法代表与合法临时政府,支持“过渡委”代表利比亚返联合国。2012年11月,欧盟表示欢迎利比亚新政府执政。2016年1月,利比亚总理委员会宣布正式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后,欧盟表示支持。3月,欧盟声明支持利比亚总理委员会提交的民族团结政府名单,并准备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密切合作。欧盟委员会表示,应利比亚政府的请求,欧盟将协助培训利比亚海军及海岸巡逻队。4月,欧盟成员国驻利比亚部分大使返回的黎波里,表示支持民族团结政府行使权力,同时呼吁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尽快举行投票表决,对民族团结政府正式授权。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2011年倒台,利比亚进入割据状态,局势混乱,众多移民涌入欧盟国家,对其带来很大压力,2018年7月欧盟提出在利比亚设立收容中心、安置赴欧非法移民的方案,但该方案遭到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理法伊兹·萨拉吉拒绝。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卡扎菲执政时期,由于卡扎菲本人长期推行“个人外交”,常以“非洲领袖”自居,外交政策极富个人色彩,故利比亚与地区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多有不睦。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后,阿盟遂中止了利比亚在阿拉伯联盟的席位。8月,阿盟正式承认利比亚“过渡委”为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并恢复利比亚在阿盟中的席位。利比亚新政权建立以来,将恢复和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积极化解前政权与部分阿拉伯国家结下的历史恩怨,开展与周边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利比亚新政权建立后,坚持自身非洲属性,但明确宣布摒弃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好大喜功、重点经略非洲等做法,确立务实、平和的对非外交新基调。强调利比亚无意在非洲做与利比亚地位和实力不相称的事,着手大幅度缩减对非洲国家援助,并考虑减少驻非洲国家外交机构。利比亚将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视作外交重点,希望邻国以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妥善处理利比亚前政权要员引渡、限制前政权流亡势力问题。在打击国内恐怖极端势力和跨界有组织犯罪、加强边界管控问题上,利比亚着力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尼日尔等国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建立地区安全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与古巴的关系
2009年12月28日,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接见了到访的利比亚国家安全顾问穆阿塔希姆·奥马尔·卡扎菲博士。阿塔希姆.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博士转达了利比亚革命领导人卡扎菲对总统的问候,对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古巴人民表示了最美好的祝愿。他们还讨论了卫生、旅游和投资等领域合作以及落实两国11届混委会所签协议等方面的事宜。
与土耳其的关系
2020年1月4日,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一致投票决定与土耳其断交,取消利比亚与土耳其的安全及军事合作,并拒绝承认民族团结政府与土耳其签署的有关地中海“海事管辖权”的谅解备忘录。
国际组织
利比亚是联合国、非洲联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作为联合国会员国,利比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全球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非洲联盟成员,利比亚在促进非洲内部合作、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欧洲-地中海区域组织则反映了其在阿拉伯国家和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参与。利比亚还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承诺参与审理与种族灭绝、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等相关的案件。此外,国际人权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的加入,进一步突显了利比亚在人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际责任。
联合国(UN):利比亚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于1955年11月14日加入。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利比亚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于1953年加入。这是一个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地区性组织,旨在促进经济、文化和政治合作。
利比亚是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成员国。利比亚与邻国突尼斯关系一度紧张,1996年后得到积极改善和发展。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保持较好关系,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人权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利比亚是《人权宣言》的签署方,该宣言于1948年通过。该文件是一项关于基本人权的国际公约。
《贸易法法典》(Trade Law Codification):利比亚是《贸易法法典》的签署方,该法典于1998年生效。它旨在加强和规范国际贸易法律框架。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利比亚于2004年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该公约旨在禁止化学武器的开发、生产、储存和使用。
联合国的制裁
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后,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6日一致通过制裁奥马尔·卡扎菲政权决议,包括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限制利比亚高官旅行、冻结相关人员海外资产、将利比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等。利比亚战争结束后,解除部分对利比亚的制裁,并决定成立联合国利比亚支助团。2014年8月27日,联合国又进一步加强对破坏利比亚政治过渡进程的组织和个人的制裁力度。2015年3月27日,敦促各会员国对利比亚打击恐怖主义提供支持,决定考虑将有关个人和团体列入制裁名单。次年6月,授权成员国在利沿岸公海执行武器禁运。2022年7月,将禁止从利比亚境内非法出口原油措施的有效期限延长至2023年10月30日。此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还通过多项涉利决议,涉及利局势、禁止石油非法出口、资产冻结等内容。目前,联合国尚未解除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制裁。
军事
军事力量
利比亚的军队创建于利比亚英国时期。在奥马尔·卡扎菲时期,利比亚通过购买外国武器和建立军事合作体系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军队。但多次对外战争也暴露了这支军队的许多问题。利比亚战争之后,旧政府军分崩离析,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地方武装组织。利比亚陆军现在分为利比亚国民军和民族团结政府军队。截至2012年11月,它仍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穆罕默德·梅加里夫(Mohammed el-Megarif)总统承诺,赋予军队和警察部队权力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梅加里夫总统还下令,该国所有民兵必须接受政府管辖或解散。2019年,哈夫塔尔将军的利比亚国民军有18000人左右。曾经在70-80年代颇为强大的利比亚海空军则在国共内战中由于战场损失和内部分裂等原因不断衰弱下去,到第二次内战结束后,亲哈夫塔尔派和亲民族团结政府的空军力量只剩下了20架左右的喷气式战斗机,不到10架战略运输机,30余架直升机。利比亚海军情况更为糟糕,只剩下几艘以护卫舰,022型导弹艇为主的水面舰艇。
军事组织
2011年利比亚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各地“军阀割据”、武装组织林立,主要形成亲伊斯兰教及亲世俗派的武装力量。主要武装组织简况如下:
统计时间截止2023年12月12日
军事行动
2011年3月20日,多国部队展开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重创利防空体系和装甲部队,在利建立起“禁飞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2011年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至7月8日,北约共出动各型军机14281架次,其中5388架次执行打击任务。2011年8月22日利国防部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攻占,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军事中心苏尔特被攻占。
利比亚过渡政府国防部长朱瓦利在2011年12月25日表示,过渡政府将组建武装部队,数千名利比亚前反对派士兵将从2012年1月起被编入利比亚武装部队。
人口
人口数量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利比亚全国人口总数677.7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3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08:1。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别占80.1%和19.9%,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率分别为1.83%和1.05%。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6.52%,15-2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7.77%,25-5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46.62%,55-64岁人口占4.9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4.12%。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72岁。首都的黎波里(最大城市)人口115.77万,占城市总人口的21.64%。2015年,移民人数占利比亚总人口的12.3%。
利比亚在2022年的人口总量约为710万,人口增长率约为1.65%,其中男女性别比约为1.04,预期寿命约为73.29岁。利比亚人口集中在沿海和几座大城市之中。据联合国难民署称,2013年1月,利比亚大约有8000名登记难民、5500名未登记难民和70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寻求庇护者。此外,还有47000名利比亚国民在国内流离失所。
据国际移民组织估计,截至2023年,利比亚约10%的人口(超过70万人)是外籍劳工。2011年革命之前,官方和非官方的移民劳工数字占总人口的25%至40%(1.5万至240万人)。从历史上看,利比亚尤其收容了数百万低技能和高技能埃及移民。
2006年人口普查显示,利比亚人口超过550万,其中约有359540名外国人居住(占总人口的6.35%)。其中几乎一半是埃及人,其次是苏丹和巴勒斯坦移民。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统计,2011年革命期间,有约76万名移民逃离利比亚,约占当时人口的13%。
2009年埃及驻的黎波里大使馆记录的埃及移民数量多达200万,其次是各自大使馆的87200名突尼斯人和68200名摩洛哥人。土耳其在2011年起义期间疏散了25000名工人。革命前的亚洲移民人数刚刚超过10万(其中6万孟加拉国人、2万菲律宾人、1.8万印度人、1万巴基斯坦人,以及中国、韩国、越南、泰国和其他工人)。这将使革命前的移民人口占近40%,这个数字与政府2004年的估计更为一致,该估计表明,正规和非正规移民人数为1.35至180万(占总人口的25-33%)。当时的人口)。
族群
利比亚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92%,而柏柏尔人占5%。非官方估计,利比亚的柏柏尔人人数约为60万,约占利比亚人口的10%。柏柏尔族群中包括祖瓦拉和纳富萨山脉的少数柏柏尔人。利比亚南部,主要是塞卜哈(Sebha)、库夫拉(Kufra)、加特(Ghat)、加达米斯(Ghadamis)等,也居住着另外两个民族: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利比亚是世界上部落最多的国家之一,约有140个部落和部族。此外,估计有75万埃及工人居住在利比亚,这一数字比2011年内战之前有所下降。外国移民中,来自突尼斯和埃及的移民占据了大多数,其他非洲国家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组成了剩余的绝大部分。
语言
利比亚官方语言为。除了官方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以外,当地人还使用一种带有变体的阿拉伯语。种类繁多的柏柏尔语言也是常用的语言之一。科普特语、,,多姆语等其他语言则被特定地区的人群所使用。
利比亚阿马齐格语高级委员会(LAHC)宣布阿马齐格语在利比亚柏柏尔人居住的城市和地区成为官方语言。 此外,英语在主要城市被广泛使用,而前殖民者的意大利语也在当地的意大利人社区中使用。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利比亚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伊斯兰教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97%的利比亚人是穆斯林,其次则是基督教,佛教,以及其它一些宗教。
伊斯兰教
自七世纪征服利比亚以来,利比亚的化进程不断推进。伊斯兰教在利比亚的宗教生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利比亚约97%的人口是穆斯林,其中大部分属于逊尼派。利比亚还有少数伊巴德派社区。
赛努西教团在上世纪上半叶的利比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昔兰尼加沙漠边缘的部落民的结合使得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但在意大利的入侵和对反抗的镇压中,赛努西教团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赛努西教团一度复兴。
“”后,一直自诩为虔诚的穆斯林,将伊斯兰化和他自己的政治外交哲学相结合,并在国内治理和对外拓展影响力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教义的重要性。
在卡扎菲倒台以来,极端保守的势力开始抬头。第二次利比亚战争中的伊斯兰势力就是其中一方,伊斯兰国甚至介入其中,尤其是东部的地区。
基督教
利比亚有着小型的基督教社区,来自邻国埃及的科普特东正教会是规模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教派。伴随着埃及移民的进入,科普特东正教会影响力一点点扩大。利比亚大约有6万名埃及科普特人。
天主教是仅次于科普特东正教会规模第二大的基督教派,估计有4万-5万名罗马天主教徒,利比亚地区设有两名主教,一位在,一位在班加西。还有一个小型圣公会社区,主要由的黎波里的非洲移民工人组成。在极端势力抬头的过程中,当地基督教徒往往沦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佛教
利比亚之所以拥有北非最大的佛教徒团体,与外国劳工关系颇大。来自,,中国等国的外国劳工将佛教信仰带入了利比亚,并使得佛教徒占据了利比亚0.3%的总人口。
犹太教
利比亚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犹太社区之一,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上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排犹活动大幅减少了利比亚境内的犹太人数量。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大部分犹太人社区移居国外。随着阿拉伯国家和关系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犹太人离开了利比亚。目前,利比亚的犹太人群体数量已经十分稀少。
经济
综述
利比亚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石油部门的收入,该部门占出口收入的95%以上,占GDP的60%以上。石油收入和人口较少使利比亚成为非洲名义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是利比亚第二大经济部门,但大多数食品依赖进口。气候条件和贫瘠的土壤严重限制了农业产量,国内粮食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25%左右。国内条件限制了产量,而收入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导致粮食消费增加。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和经济制裁导致利比亚经济活动严重下滑,最终导致私营部门复苏缓慢。20世纪90年代,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为2.6%,温和且不稳定。由于高油价、长期周期性干旱的结束以及1999年联合国制裁暂停后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2000年以后,利比亚取得了良好的增长率,2004年达到4.6%,2005年为3.5%。
尽管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但对价格、信贷、贸易和外汇的广泛控制限制了增长。2010年GDP预计增长10.6%。这一发展被利比亚战争打断,导致2011年经济萎缩62.1%。战后,经济反弹2012年为104.5%。第二次利比亚内战后再次崩溃。截至2017年,利比亚人均购买力平价GDP为战前水平的60%。2014年5月后,利比亚局势再度动荡,石油日产量大幅波动。2018年,利比亚石油生产趋向稳定,日产量约95万桶。2019年4月爆发武装冲突后,石油生产再次波动。2020年1月,利国民军宣布关闭中部、东部油田、油港,利原油日产量一度大幅下降至不足10万桶。2020年9月,国民军宣布恢复石油生产和出口。2021年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4.1亿桶,同比增长310%。2022年4月至7月,由于武装派别封锁油田设施,利主要油田油港多次关闭。7月,民族统一政府总理德拜巴任命前央行行长卡达拉接替萨纳拉担任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石油生产和出口逐步恢复,目前原油日产量达120万桶。
美国CIA数据显示,2017年利比亚GDP构成中,按三大产业计,农业占1.3%、工业占52.3%、服务业占46.4%。按支出法计,消费占GDP的91%(其中,居民消费占71.6%、政府消费占19.4%)、投资占4.0%(其中,固定资本投资占2.7%、存货投资占1.3%)、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5%(其中,出口占38.8%,货物和服务进口占-33.8%)。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利比亚外汇和黄金储备余额为794.18亿美元。利比亚央行2018年1月报告显示,2017年利比亚共花费1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用于进口商品。自危机爆发以来,利比亚外债形势急剧恶化,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00-2015年的年均29.8%,剧增至2016年的189.7%,预计2018年仍高达102.5%。
202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38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46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5%。货币名称:第纳尔。汇率:1美元≈4.99第纳尔。
第一产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72%;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0.98%;水浇地不到1%。利比亚农业非常落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橘、橄榄、烟草、海枣、蔬菜、大豆等。2013年农业产值14.18亿美元,占GDP的2%,80%的粮食依赖进口。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全国有牧场850万公顷。养殖的牲畜约1160万头,主要为牛、羊、骆驼,其中牛107万头,羊1038万只,骆驼23万峰。2017年,谷物产量17.82万吨,减产20%。利比亚近一半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依赖进口。
第二产业
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是利比亚的经济支柱,绝大部分出口收入来自石油。20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后,利比亚石油开采及炼油工业发展迅速。利比亚石油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
利比亚拥有非洲最大的石油储量,原油质好,含硫量低且蜡油产量高。据利比亚统计和人口调查局统计,利比亚出口收入的95%来自石油,占政府收入的99%。能源部门的巨额收入以及人口相对少,曾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国内冲突,自2013年以来,利石油产业的产量、出口、收入锐减,给利比亚石油产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据报告称,利比亚石油出口收入损失超过GDP的20%以上。
为帮助利比亚恢复经济,同意赦免利比亚石油减产。位于黎波里的利比亚中央银行2018年1月称,2017年利比亚石油总收入达140亿美元,远高于16年的48亿美元。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数据,2019年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将占总财政收入的约90%。
天然气工业
利比亚天然气储藏丰富。目前已经投产的天然气田主要有:Attahadi,Defa - waha ,Hatiba ,Zelten ,Sahe ,Assumud等。近年来,在古达米斯、布里、苏尔特盆地都先后发现了天然气田。
利比亚的天然气加工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利比亚全国有7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厂:60年代后期由埃索公司在卜雷加兴建了利比亚第一家液化石油气厂,日生产液化气2万桶、家用煤气1000桶。此后,先后兴建了两家甲醇厂,两家氨水厂和两家尿素厂,日生产能力都在1000吨左右。此外,液化天然气厂和液化石油气厂也先后建立。
目前,利比亚天然气的70%供国内消费。为了满足国内需要和增加出口,国家石油公司积极吸引外资,邀请外国企业参加利比亚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建造和国内外的市场营销。1997年5月,利比亚与突尼斯签订协议,决定成立联合企业建造从利比亚的梅勒法到突尼斯南部滨海工业城市加贝斯的输气管道。1998年,两国又签订协议,规定利比亚每年输送700亿立方英尺左右天然气至突尼斯东部的邦角。2003年10月,协议中规定的负责建造输气管道的联合企业开始运作。利比亚同埃及在1997年6月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访问利比亚期间就开发天然气达成原则协议,将两国天然气网连接。2002年10月,埃及同利比亚又达成协议,出资100亿美元建造输气管,将埃及的天然气输往利比亚作为发电和海水淡化等所需的能源,利比亚则向埃及亚历山大港供应石油,在当地进行精炼和消费。
2001年2月1日,利比亚加入“天然气输出国论坛”。该论坛成立于2001年,宗旨是促进各国天然气工业的合作。论坛成员国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3/4和出口量的3/5。
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廉价而洁净的能源,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利比亚政府极大地增加了对电力工业的投入,在电站建设,提高发电能力和架设电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以1970~1988年为例,政府的直接投资共有29.62亿第纳尔,实际使用26.346亿第纳尔,占直接投资总额的89%。
利比亚的电力工业由国有电力总公司(GECOL)经营。利比亚政府在2010年前投入资金100亿美元,其中32.6亿美元用于建造电站,15亿美元用于建造电网,2.2亿美元用于建造全国和地区的输电控制中心。此后到2020年,再为建造电站和电网分别投入了25亿和3亿~5亿美元。利比亚政府在西部祖瓦拉建造了发电能力为80万千瓦时的发电厂,在班加西与的黎波里之间建造了能发电140万千瓦时的发电厂,在苏尔特兴建发电120万千瓦时和进行海水淡化的联合企业。
利比亚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金。2002年2月,俄罗斯ekhnopromexport公司与利比亚签订合同,投资6亿美元建造发电能力为65万千瓦时的西的黎波里电厂,并对班加西电厂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使该厂的发电能力增加一倍。2003年8月,韩国现代汽车与利比亚签约,投资2.8亿美元扩建的黎波里以西的扎维耶电厂。2003年10月,西班牙Abengoa和Cobra与利比亚电力总公司签约,投资3.39亿美元对利比亚的输电系统和变电所等基本设施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
目前,利比亚已经同突尼斯并网发电。国家电网总公司正计划同埃及和非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实行并网。
采矿业
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利比亚的矿产资源还有铁、石膏石灰石、盐、建筑石材、磷盐、锰、重晶石、碳酸钠、硫和明矾等。1974年利比亚成立国有钢铁总公司,并在米苏拉塔建造钢铁厂进行开发。虽然利比亚因此可以实现钢铁自给,但其成本比进口钢材还高。此外,在的黎波里塔尼亚西北部和费赞北部还有一些铁矿发现,但储量较少,在目前条件下开发的价值不大。在费赞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周边和底部有含碳酸钠的硬土层。碳酸钠可用于石油冶炼和制皂,多年来年产量在100吨左右,主要在塞卜哈的市场上销售。
利比亚已探明石膏储量约2亿吨,年产量为数千吨。1986年利比亚政府宣布,计划每年开采石膏20万~30万吨以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但未能实现。
制造业
在发现石油之前,利比亚只有利少数私人经营的、每家雇佣工人不足20人的食品加工之类的传统手工作坊,90%集中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而且绝大部分属于意大利人所有。这些作坊规模小,产量低,投资少回报快,风险也较小。
在1980年前,利比亚政府集中精力发展轻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在1970~1980年间,政府先后制定了工业发展计划,把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食品、服装、建筑材料和作为工业发展基础的石油化学、冶金等部门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根据这些计划利比亚政府在70年代大量建造了食品加工厂、纺织厂、炼油厂石化厂、肥料厂、电缆厂等,总数达300多家,为制造业打下了基础。利比亚政府计划通过增加工业各门类的产值,努力实现产品自给,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收入的依赖,建立多样性的国民经济体系。
食品工业
利比亚的食品工业包括乳品、粮食加工、饼下、通心、面包、糖果、罐头鱼、蔬菜、水果等。由牛乳和乳制品总公司负责经营和监管乳品业。饲料和谷物集团下辖17家生产饲料、面粉和加工谷物的工厂以及生产用作通心粉原料的粗粒小麦粉和通心粉的工厂8家。在的黎波里米苏拉塔和塞卜哈有机械化生产面包、饼干和糖果的工厂,年产量约4.32万吨。此外,利比亚还有蔬菜、水果、果汁、豆类、婴儿食品、番茄酱等加工厂。饮料厂可生产碳酸钠饮料和矿泉水。罐头食品厂当中最主要的是设在的黎波里、塞卜拉塔、胡姆斯、祖瓦拉和班加西的5家罐头鱼厂。制烟厂年生产能力为雪茄约6000吨,火柴厂年生产火柴约4000万盒和上蜡火柴约3000万盒。
化学工业
阿布卡马希化学联合企业下辖3家工厂,均以当地生产的盐为原料生产化学制品:制盐厂年生产能力为4万吨;电解厂,主要产品有年产4.9万吨的碳酸钠、年产8900吨的次氯酸钠、年产8000吨的盐酸和年产5000吨的漂白液;生产用作各种用途的玻璃纤维原料的聚氯乙稀。清洁剂和肥皂制造厂:香皂年生产能力可达3000吨肥皂粉每年可生产1.8万吨。电池和轮胎厂:包括液体电池厂和再生轮胎厂海绵橡胶厂:全国16家生产海绵橡胶、石蜡、白及聚乙烯制品的工厂。油漆及其制品厂:年生产能力达7万吨,可以满足全国建筑业的需要。
机械和电器制造业
拖拉机厂:20世纪80年代利比亚开始生产拖拉机,年生产能力6000台。拖车厂:生产拖车、卡车配件、汽车油箱等。载重汽车厂:20世纪90年代利比亚与意大利合资建造的载重汽车厂,1998年生产能力达4000辆。家用电器制造厂:利比亚1989年开始生产电冰箱、电炉、冰柜等产品。在的黎波里、米苏拉塔和扎维耶各有1家煤气灶工厂,的黎波里有小型洗衣机厂。电视、电话、录像机厂:1988年,彩色电视机厂投产同年,电话及电话交换机厂也开始生产。90年代,由韩国承建的录像机厂投产。管材工厂:生产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螺纹管、家用管材、农业灌溉洒水装置等。自行车厂:1983年开始生产各种型号的自行车。
第三产业
旅游服务业
战前旅游业蓬勃发展,2004年到访利比亚的游客为14.9万人次,2007年增至18万人次,占该国GDP的不到1%。该国以其古希腊和古罗马遗址以及撒哈拉沙漠沙漠景观而闻名。利比亚劳动力的很大一部分从事服务业。该国的旅游业在利比亚受到联合国制裁期间基本不发达,但经历了显著扩张。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政府财政越来越多地用于酒店和旅游综合体的建设以及沿海地区的开发。
金融
金融服务由利比亚中央银行领导,该银行负责监督银行系统,监管信贷和利息政策,并发行本国货币利比亚第纳尔。阿拉伯利比亚外国银行(Libyan Arab Foreign Bank)进行了一些投资,主要是在意大利。
利比亚中央银行成立于1956年,既是国家中央银行,又是最大的商业银行,其总部设在的黎波里,在班加西、塞卜哈和锡尔特设有分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和宏观调控的管理机构,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其他国家的央行一样,主要职能包括:①负责货币的发行;②保持货币稳定;③监管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④根据经济增长和货币稳定的实际需求,控制银行信贷;⑤采取应对国内外经济或金融危机的必要措施;⑥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⑦国家和国有企业的金融监管;⑧为制定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提供建议;⑨管理外汇;⑩发行国债等。目前利比亚有两个中央银行,位于的黎波里的西部中央银行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掌管着利比亚的石油收入;而位于东部城市贝达的东部中央银行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被称为“平行中央银行”。利比亚当地主要商业银行有:新共和国银行、撒哈拉银行、瓦哈达银行、国家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城市银行、商业发展银行等。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截至2017年,利比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分布密度为每10万人拥有11.8家商业银行分支,ATM机分布密度为每10万人拥有3.8个ATM机。
2004年,利比亚政府同意卡塔尔国家银行在利比亚开设办事处。2005年3月,利比亚出台新的法律,第一次允许资本金达到5000万美元的外国银行到利比亚开设合资银行或办事处,但目前在利比亚外资银行办事处业务主要仍集中在咨询与信息服务,并不提供实质性银行业务。截至2019年,有24家外国银行在利比亚设立代表机构,包括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迪拜国民银行等。中国的银行尚未在利比亚设立代表机构。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揽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两国银行业间往来开始起步,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与撒哈拉银行、新共和国银行等在工程保函方面开展合作。但目前,两国银行间开立信用证仍需通过第三国转开。
利比亚证券交易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根据前政府总人委2006年第134号决议和伊历1369年(公历2001年)第21号商业法组建。始建于2006年6月3日,于2007年7月1日完成商业注册,始注册资本2000万利第。利比亚证券交易市场在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市设有两个主要证券中心和16个分支机构进行证券服务和交易工作。有多家上市公司:瓦哈达银行、撒哈拉银行、商业发展银行、萨拉亚商业银行、撒哈拉保险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利比亚保险公司、艾勒因玛管道制造公司艾勒因玛植物油公司、艾勒因玛水管制造公司、艾勒因玛电线电缆制造公司、艾勒因玛预制件公司、共和国银行、面粉及饲草公司、国家商业银行、国民水泥厂、艾尔马达尔通讯公司。另有40多家公司也将于近期上市。利比亚证券市场目前加入的组织:阿拉伯证券联盟、AMEDA中东及北非交易中心组织、ANNA国家编码机构组织成员、非洲证券联盟、世界证券联盟观察员。利比亚证券市场与国外签署合作协议的机构:伦敦金融证券交易市场、READINGUNIVERSITY、NCDX、MCX、约旦塔拉勒布加扎莱学院。
2008年,利比亚证券市场发行股票5000万利第,每股10利第。最大股东为艾勒因玛经济与社会基金会,200万股,占股份的40%。2010年4月21日,利比亚证券委员会主席苏莱曼·萨利姆·艾舒胡姆曾宣布,《证券市场法》将作为利比亚证券市场第11号法案于4月底颁布,该法规范市场证券管理和证券交易,有助于加强各经纪机构和投资者的信心。利比亚证券市场正逐渐恢复运营。利比亚中央银行援引利比亚股票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利比亚证券市场总市值为2.15万亿利第,年交易日为141天。银行业交易额为552万利第,占交易总额的83%,保险业交易额为104万利第,占15.7%,投资部门交易额为85万利第,占1.3%。
对外贸易
自1963年以来,利比亚通常享有有利的贸易平衡。几乎所有的出口都以原油为代表,但农产品和兽皮也出口。进口包括石油和建筑业的设备、农业机械、消费品和农产品。该国最大的进口伙伴是中国、韩国、土耳其、意大利以及邻国埃及和突尼斯。几乎所有的石油出口,通常都流向意大利、埃及、其他欧盟国家和美国。
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德国、、中国等。
统计时间截止2023/12/11
经济功能区
利比里亚政府于1975年设立了一个自由工业园区,由利比里亚自由工业区管委会(LIFZA)管理。内战爆发后,该工业园区被摧毁,之后园区土地被联利团使用。战后,利比里亚投资委员会有意重新设立工业园区和自贸区,以鼓励并吸引外国投资,实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利比里亚有关投资法规,在园区内的企业将享受免关税和公司所得税等优惠待遇。利比里亚议会此前曾推出过“蒙罗维亚工业园区”(MIP),在蒙罗维亚市郊设立约450公顷的工业园区,但由于水、电等基本生产所需要素和必要基础设施无法满足而陷入停滞,进驻企业较少。目前,利比里亚国家投资委员会正着手制定在其他地区重新选址建立和恢复工业园区及特殊经济区的长远规划。
社会事业
教育
利比亚实行9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为6岁,初中和高中分别为3年。利比亚6至15岁的儿童先上小学,然后再上三年中学(15至18岁)。约60%的学生被分配到职业中学课程,其余40%的学生则根据考试成绩和兴趣被分配到更注重学术的中学课程。5岁以上接受过教育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9.2%,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男性平均为8年。
2013年利比亚人口中有170万名学生,其中超过27万人在高等院校学习。利比亚的基础教育对所有公民免费,中等教育之前都是义务教育。2010年的成人识字率为89.2%。利比亚于1951年独立后,根据皇家法令在班加西建立了第一所大学利比亚大学。截至2004年,7万人就读于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部门。自1975年以来,公立大学的数量已从两所增至12所,而自1980年引入公立大学以来,高等技术和职业学院的数量已增至84所。尽管在2011年之前,少数私立院校获得了认证,但利比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一直由公共预算提供。1998年,教育预算拨款占利比亚国家预算的38.2%。
利比亚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16.26万人,各种职业训练中心学生人数13.15万人;初级师范学院73所,在校学生1.14万人。全国有15所高等院校,主要有:的黎波里大学、班加西格尔尤尼斯大学、纳塞尔大学、卜雷加明星大学、拜达奥马尔·穆赫塔尔大学、行胡电器学院、贝尼·贝利德电子学院、布拉克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医疗健康
利比亚实行免费医疗,医院主要集中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2011年危机爆发以前,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支出占其总支出的6.4%,个人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36%。利比亚医疗水平一般,因工资原因,近年来许多来自东欧的医务人员离开利比亚。随着私人投资医院政策的出台,出现了服务质量较高、收费也较高的私人医院。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年利比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5%,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806.23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利比亚人均预期寿命为72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以来,利比亚累计确诊病例9707例,累计死亡病例173例。
利比亚主要的流行疾病是伤寒、利什曼病、狂犬病、脑膜炎和血吸虫病(肝脏或肠道的寄生虫感染)。疟疾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胃肠炎和破伤风仍然是主要疾病。医疗保健由公共和私人服务混合提供,大多数护理可在医院、门诊或专科护理机构或诊所获得。2011年利比亚长达六个月的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安全局势使该国的卫生和社会服务紧张,使许多利比亚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
体育
足球是利比亚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的阿赫利体育俱乐部自1960年代以来赢得了多个联赛冠军。在联合国禁运期间,利比亚国家队被禁止参加国际比赛,但该队于1999年春天重返世界足球舞台,与塞内加尔进行了一场表演赛。赛车在利比亚非常受欢迎,的黎波里曾经是大奖赛巡回赛的一站;赛马是许多节日庆祝活动的传统组成部分;利比亚人也喜欢网球;此外,水上运动在沿海地区越来越受欢迎。利比亚在1968年墨西哥城上首次亮相奥运会。
利比亚主办了1982年非洲国家杯,并差点获得1986年世界杯的参赛资格。1982年,利比亚国家足球队差点赢得非洲国家杯;他们在点球大战中以7比6不敌加纳。2014年,利比亚在决赛中击败加纳,赢得非洲国家足球锦标赛。尽管国家队从未获得过世界杯的参赛资格,但足球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
利比亚的图书馆包括的黎波里的政府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利比亚国家图书馆和班加西公共图书馆、利比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古物部负责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考古博物馆、莱普蒂斯麦格纳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萨布拉塔古物博物馆,以及昔兰尼加的托勒密王朝和阿波罗尼亚考古遗址。Sabhā博物馆收藏了费赞地区的古代遗迹展品。
莱普蒂斯麦格纳博物馆
莱普蒂斯麦格纳博物馆(Lepcis Magna Museum)是一座考古博物馆,位于利比亚的黎波里塔尼亚的霍姆斯,馆内展出曾经居住在大莱普蒂斯城的不同起源的人的证据,包括柏柏尔人、布匿人、腓尼基人和罗马人。博物馆内保存的遗骸包括众多古典神话中的人物雕像,如宙斯和阿波罗雕像。此外,还有展示他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工具和物品,如金属制品、陶器和珠宝。
萨布拉塔古物博物馆
萨布拉萨古物博物馆(Sabratha Antiquities Museum)位于利比亚的古城萨布拉萨(Sabratha),是一个展示该地区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博物馆的收藏品主要包括古代罗马时期的雕塑、陶器、装饰品和其他考古发现。这些文物反映了萨布拉萨在罗马时代的繁荣和文化。该博物馆不仅用于向公众展示历史文化,还可能用于教育和研究。学者和考古学家可能通过这些文物来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
媒体
利比亚政府控制着广播和新闻界。报纸和期刊由民众国通讯社(JANA)、政府秘书处、新闻处和工会出版。JANA在的黎波里出版了Al-Fajr al-Jadīd(“新黎明”)。日报包括Al-Shams(《太阳报》)和Al-Zaḥf al-Akhḍar(《绿色行军》)。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无线电广播是阿拉伯语和英语;国家电视台以阿拉伯语播出,英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时长有限。的黎波里有几家普通和学术书籍的出版商。
社会治安
由于内战期间枪支流失严重,绑架、抢劫、爆炸事件频发,吸毒、酗酒人员上升,社会治安混乱,东部城市班加西尤其是重灾区,几乎天天发生针对军警及普通人的恐怖袭击。目前人均2-3支枪是利比亚最棘手的安全问题。2014年1月,美国将利比亚班加西、德尔纳的“伊斯兰教法”列为恐怖组织,3月,利比亚政府曾发表声明要求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向其提供援助,根除恐怖主义。利比亚战后安全局势堪忧,班加西是“重灾区”。军事和安全人员在班加西被暗杀的事件频频出现,针对普通人的暗杀、绑架活动也时有发生。2016年5月16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利比亚问题外长级会议上指出,“伊斯兰国”(ISIL)已在利比亚境内设立了据点,是一个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同意,为利比亚新成立的民族团结政府提供武器,协助其抗击“伊斯兰国”。目前,利比亚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咨询机构最高国家委员会表示,利比亚反恐需要国际社会的参与。恐怖暴力事件频发,2018年4月19日,首都的黎波里唯一还在运营的机场米提加国际机场当天凌晨再次遭遇火箭弹袭击。2018年5月2日,设在首都的黎波里的利比亚最高选举委员会办公地遭武装分子恐怖袭击,14人丧生、超过20人受伤。
环境保护
利比亚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些根源于政治动荡和冲突。尽管政府和国际组织一直在努力应对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但沙漠化对土地的侵蚀、水资源有限和油气开采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仍是该国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在宜居程度方面,由于长期的冲突和不稳定局势,利比亚的宜居性相对较低,对居民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和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环境问题也可能对农业和食品安全带来威胁,影响人们的生计和食物供应。
2022年,利比亚自然环境部门与WWF在的黎波里组织了一次国家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介绍由阿卜杜勒毛拉·哈姆扎博士领导的国家专家小组进行实地调查的结果,以评估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地点。沿着利比亚海岸,已确定了26个地点,其中大部分已根据第11号部长令指定为海洋保护区。
交通
公路
利比亚约有83200千米公路,其中47590千米为已铺设路面。平均每1000名利比亚人中有983人拥有汽车,这一比例在非洲排名第一。
利比亚最好的公路沿着黎波里和突尼斯之间的海岸修建,也与班加西和托布鲁克以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相连。这些路线沿线有相当高效的巴士服务。其中有两家主要的巴士运输公司,一个涵盖长途国际航线,而另一个主要从事城镇之间的短途运输。巴士票价低廉,舒适度高,尤其是在国际航线上,配备空调车辆和良好的服务。
铁路
自1965年以来,利比亚一直没有铁路运营,此前的所有米轨铁路已被拆除。1998年利比亚政府重新制定了运营铁路系统的计划,并准备于2001年5月在突尼斯边境的苏尔特镇和拉斯艾迪尔镇之间开始修建铁路。
利比亚政府于2008年及2009年签订合同,开始沿着海岸线从突尼斯边境的拉斯艾迪尔,到的黎波里,再到米苏拉塔、苏尔特、班加西和贝达修建了一条标准轨距为1.435米的铁路。
利比亚地铁项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匈牙利公司进行研究及规划,2008年,利比亚铁道人民委员会规划的黎波里三条地铁线:A、B、C线,B线从的黎波里机场出发,分别到大学及地中海边,全长25-27千米,向中地海外邀标。B线只是利比亚城市公共运输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包括的黎波里及班加西的地面及地下系统,的黎波里A、B、C线,班加西的公交系统等。整个系统所需投资达300亿欧元。截止2020年利比亚目前建设中的铁路因战争停工,利比亚当局有重启建设地铁的计划。
航空
利比亚共有139个机场(2005年),大多数国际航班经由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抵达和离境,带铺设跑道的机场总数为59个。利比亚拥有三家航空公司,即两家国有企业(利比亚航空、泛非航空公司)和一家私人企业(布雷格航空公司)。泛非东航浙江公司主要业务为国际航线,可通达欧洲、阿拉伯国家及非洲国家的主要城市。主要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腊塔、赛卜哈、土布鲁克、锡尔特和布雷加等。国内各主要城市之间通航,旅行比较方便。外国多家航空公司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设有办事处,如阿联酋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英航、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意航、瑞士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等。2017年,利比亚的航空公司运送旅客118.64万人次。
的黎波里国际机场(Tripol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一个封闭的国际机场,为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提供服务。机场位于Qasr bin Ghashir地区,距离的黎波里市中心24千米。它曾经是利比亚航空、非洲航空公司和布拉克航空公司的枢纽。自2011年以来,该机场一直间歇性关闭,截至2018年初,往返的黎波里的航班一直使用米蒂加国际机场。在2014年利比亚战争期间,该机场在的黎波里机场战役中遭到严重破坏。于2017年7月重新开放,仅限于商业用途。
贝尼纳国际机场(Benina International Airport)服务于利比亚班加西。它位于班加西以东19千米的贝尼纳自治市镇,因此得名。该机场由利比亚民航和气象局运营,是该国仅次于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的第二大机场。贝尼纳国际机场也是布拉克航空公司和旗舰航空公司利比亚航空的二级枢纽。截至2014年7月17日,由于该地区的战斗,所有飞往机场的航班都暂停了。
航运
利比亚北临地中海,拥有1900千米海岸线,主要海港为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腊塔和胡姆斯等重要海港,可通往突尼斯、马耳他、埃及、迪拜和欧洲等主要港口。利比亚战争期间,米苏拉塔等港口多条国际航线停运,目前正在逐步恢复运营。据报道,近年来因罢工、地方武装武装控制、恐怖活动等原因,利比亚多处港口关闭。截至2016年8月,卜雷加港仍然开放,但被用以向扎维耶炼厂供应原油。其他所有港口与多数油田都因周边战斗或管道阻断而关停。
利比亚在地中海拥有苏瓦拉、的黎波里、胡姆斯、米苏拉塔、拉斯拉努夫、布雷加、班加西、德尔纳和托布鲁克等港口。
祖瓦拉(Zuara)是利比亚港口之一,港口代码为LYZUA。兹瓦拉港口坐标位于纬度:32.9234588,经度12.0775411,是地东线的重要枢纽。
的黎波里港(TRIPOLI,LY)位于利比亚西北沿海,濒临地中海的南侧,是利比亚的最大海港。该港是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古代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的黎波里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20个,岸线长3354米,最大水深约10米。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汽车吊、起重船、驳船、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中浮吊的最大起重能力达200吨。港区有仓库场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港航道有灯塔航标,灯塔上有雷达及反射器。正常气候下易于进港,且安全。一般情况,船只白天通航。天黑后不让进港,经特殊安排除外。大船锚地水深达38米。本港自由区始建于1962年,面积达5.8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主要出口货物为石油、水泥、羊毛、皮张、橡胶及鱼产品等,进口货物主要有粮食、机械、建材、运输设备及日用轻工业品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及土耳其等。
米苏拉塔濒地中海,现为利比亚西北部城市,米苏拉塔区首府。该地区是古代通海口岸和队商贸易中心,现为棕枣,无花果、谷物、牲畜集散地。该港有570千米的输气管通卜雷加港,沿海干线公路经此。城东10千米的米苏拉塔角上,有北方蓝鳍金枪鱼捕捞业。
拉斯拉努夫是利比亚锡尔特湾南岸油港。最大吃水22.86米,水的载重密度1030。潮差0.3米,盛行北风至东北风。强制引航,通讯联系用无线电甚高频11、14、16频道。船舶系泊在泊位时,不允许进行任何修理,禁止捕鱼,因为过港附近水域中有一种有毒的织巢鱼。该港最大能接纳255000载重吨船只。7个海底装油系缆泊位,可接纳130000载重吨的油轮,设有2根12寸直径的海底油管,最大输油率55000桶/小时,最大吃水15.24米。1个单点系泊浮筒,设计用来处理255000载重吨的油船,设有2根40.64厘米直径的海底油管,最大输油率55000桶/小时,最大吃水22.86米。
班加西位于利比亚北部沿海苏尔特湾入口的东岸,濒临地中海的南侧,是利比亚的第二大港。该港自5世纪以来就是通往非洲内陆的贸易中心。港口距国际机场约29千米,并且是一个中国国航站,有定期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港区主要码头装设有各种岸吊、汽车吊、起重船、叉车、拖车、驳船及拖船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为85吨,汽车吊达100吨,拖船的功率最大超过1176千瓦。港区有仓库容积为1.7万立方米,另有露天场地多处。装卸效率:每天8小时工班的平均舱口效率约为80吨,对水泥类可达90吨,其它袋装货为100吨。大船锚地水深达34米。主要出口货物为羊毛、皮货、羊、羊毛织品及羊毛毯等,进口货物主要有食品、纺织品、陶瓷及化学品等。
位于利比亚东北沿海,濒临地中海的南侧,是利比亚北部的一个中型海港。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5个,岸线长1070米,最大水深9米。装卸设备有岸吊及拖船等,其中拖船的最大功率为1764千瓦。另有浮码头一个,在天气良好时,能靠泊吃水不超过11.5米的油轮(约1.8万载重吨)。大船锚地水深约16米。主要出口货物为牛、羊、大麦及石油产品等。
托布鲁克是利比亚港口之一,港口代码为LYTOB。托布鲁克港口为地中海南岸著名良港,是地东线的重要枢纽。其面积94804平方千米,配备有航空站。六十年代后期,附近兴起重要石油输出港哈里盖港。
文化
综述
利比亚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文化特色体现在古代遗迹、撒哈拉沙漠文化和柏柏尔文化等多个方面。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列伊普特利亚和帕尔米拉等古代遗址展示了古代文明在这一地区的繁荣。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居民保持了与沙漠环境相适应的传统生活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建筑、手工艺品和艺术。柏柏尔人作为该地区的民族群体,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手工艺,为利比亚文化增添了多元性。
饮食
利比亚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是用大麦、水和盐制作的无酵面包“巴津”(bazin)。制作巴津的方法是先将大麦面粉加水煮熟,然后用一种独特木棍(magraf)将其打成面团。在的黎波里的黎波里,美食尤其受到意大利菜的影响。意大利面较常见,还有许多海鲜菜肴。利比亚南部的美食更具有传统阿拉伯风味,并受到柏柏尔人的影响。常见的水果和蔬菜包括无花果、海枣、柑橘、杏和橄榄。
巴津作为利比亚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巴津通常在主要聚会和家庭活动中以及斋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供应,以至于当月几乎不会离开利比亚人的餐桌。这道菜通常配土豆网、鸡蛋、羊肉和酱汁。
蒸粗麦粉是由压碎的硬粒小麦颗粒蒸制而成的菜肴,可以构成多种菜肴的基础,但最常见的是炖菜。蒸粗麦粉通常在庆祝活动和婚礼期间食用,有些人甚至认为是利比亚的国粮。
肖尔巴(Shorba)是一种汤,具有各种组合,包括橙子,橄榄,洋葱,咖喱和辣椒粉以及其他丰富的成分。这种简单准备的汤作为第一道菜食用,有时可以包含羊肉或其他肉类。
沙克舒卡(Shakshuka)是一种鸡蛋菜肴,与蔬菜(西红柿,洋葱,辣椒)和羊肉一起在锅中烹制。它被认为是利比亚的传统早餐菜肴。
习俗
利比亚民风古朴,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忌讳与女性单独交谈。除一般违禁品外,酒、猪肉等禁止携入境。社会阶级意识不强烈,会面时以握手为礼,与官方机构往来函件必须使用阿拉伯语。在利比亚安排会晤要尽量提前,并准时到达。
节日
法定节日
传统节日
加达梅斯一年一度的国际节日是撒哈拉沙漠最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一,通常举行为期三天的庆祝活动,旨在庆祝游牧的图阿雷格人的传统。节日期间会开放市场、举行城墙外的赛马和赛骆驼,大部分人穿着传统服饰,加达梅斯人会回到他们在老城区的家中唱歌、跳舞和公共庆祝。
利比亚举行为期三天的纳鲁特春节主要为庆祝当地的传统、工业和文化。该节日诞生于西部杰贝勒纳富萨(Jebel Nafusa)的纳鲁特(Nalut)老城区,通常展示手工艺品,并设有游行、传统音乐和夜间舞蹈表演。在通往Ghadames 的主要路线上,该节日较受外国游客喜爱。
艺术
利比亚的民间艺术和传统高度受伊斯兰教教影响,如编织、刺绣、金属雕刻和皮革制品的艺术很少描绘人物或动物,因为传统的伊斯兰教禁止此类表现,其他影响包括传统节日、赛马和民间舞蹈等。占主导地位的几何和蔓藤花纹设计也常出现在当地的清真寺中。
音乐
利比亚的音乐主要是部落音乐,但也有部分音乐家跨越了部落鸿沟,如穆罕默德·哈桑和艾哈迈德·法克伦等。利比亚有几种流行的乐器,如darbuka,zokra和oud,是利比亚民间音乐的常见组成部分。
舞蹈
公元11世纪,尼罗河上游笃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进入利比亚,带来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不仅逐渐同化了该地区的柏柏尔人,且在原住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舞蹈艺术在内的利比亚的阿拉伯文化。利比亚的舞蹈分为传统舞蹈与当代舞蹈,传统舞蹈包括北部地区的舞蹈和中南部沙漠地区的舞蹈这两大类别。
利比亚北濒地中海,贸易往来频繁,带来经济与文化的较快发展,而歌舞则成为节日、庆典和娱乐的主要形式。女子舞蹈以胯部的扭动和颤抖为特点,并以自娱为主,但有时也会有观者加入同舞,共尽其兴。其特色与突尼斯的女子舞蹈相比,显得更为纤巧、秀气、含蓄。舞者穿长袖上衣,穿肥腿灯笼裤,外缠长幅布料,形成齐的连衣裙。臀部系彩带,结穗多垂于左侧。头戴围巾,或缠头巾。额头、颈项、胸前、手腕和手指佩戴大量的金银首饰。男子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如顿蹉落地的跑跳步,交替向前小踢腿的跳跃步等。此外,男子也有扭胯的舞蹈,技艺高超,但只在联欢、娱乐场合表演。利比亚传统舞蹈唯有男子允许碎抖双肩,用以表现其威武气概。其服装多着肥裆瘦腿长裤,上身内穿白色长袖衫,外罩长袖马夹。通常用风笛、达卜和单格鼓伴奏,音乐的节奏性颇强,气氛热烈粗犷。
利比亚与欧洲大陆之间仅有一海之隔,受西方剧场舞蹈创作的影响,利比亚的许多传统舞蹈经过加工后被搬上了当代创作的舞台。传统的舞蹈经过当代人的创作,加上叙事成分、芭蕾舞技术、当代技法和精美服饰,从以往碎片式的状态发展成了推广民族文化、政治开明、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的综合性舞蹈。总体而言,被当代创作使用的传统舞蹈大部分较热情洋溢、积极,但也有一些过分性感的舞蹈,不适合直接搬上大众舞台;如,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节目有《迎宾舞》《顶罐舞》《苏丹舞》《埃勒加舞》等。
文学
利比亚文学起源于古典时期,历来较为政治化。19世纪末,阿拉伯文艺复兴(Al-Nahda)的传入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较晚,因此,利比亚人对早期文艺复兴的发展贡献较少。然而,利比亚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独有的文学传统;如,以口头诗歌为中心,大部分表达了意大利殖民时期带来的苦难。其中苏莱曼·巴鲁尼(Sulaiman al-Barouni)是利比亚抵抗意大利占领的重要作者,他写了第一本利比亚诗集,并出版了一份名为《穆斯林狮子》的报纸。
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利比亚文学的重点转向了争取独立的斗争。20世纪60年代是利比亚动荡的十年,并在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其中社会变革、石油财富的分配和六日战争是讨论最多的几个话题。1969年政变后,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掌权,政府成立了利比亚作家联盟。此后,该国的文学作品与政府的对立程度大大降低,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反对政府的政策。由于利比亚文学作品很少被翻译,因此很少有利比亚作家受到阿拉伯国家以外的关注。利比亚最著名的作家易卜拉欣-科尼可能在阿拉伯语世界之外几乎无人知晓。
建筑
尽管几个世纪以来,居住在利比亚的许多阿马齐格部落在生活方式上都是传统的游牧民族,但利比亚各地仍然存在许多传统阿马齐格人住宅,提供了关于他们古老栖息地、家园和家庭生活的宝贵遗产。
利比亚古镇的加达梅斯建筑,被称为“沙漠明珠”。由于加达梅斯地区的干燥气候,传统上常采用泥砖建造,这种建筑材料在沙漠地区相对容易获取。建筑以蓝色和白色为主,不仅能反射阳光,还为城市带来清新的视觉感受。 利比亚城市通常采用紧凑的建筑布局,以帮助阻挡沙尘暴,提供阴凉的街道和庇护。一些建筑可能包含传统的露天庭院,这种设计有助于通风、降温,并提供私密的空间。古老的城市通常拥有迷宫般的街巷,这种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防御性,并为居民提供庇护。家庭建筑一般为垂直结构,有三层,每层都有不同的用途。例如,一楼用于储存食物和货物,二楼用作家庭的生活区。
国家象征
国旗
利比亚国旗由红色、黑色和绿色三条不相等的水平条纹组成,黑色条纹的中心有一个白色新月形和一颗五芒星。黑色条纹的大小是绿色和红色的两倍,国旗的尺寸比例为5:1。
利比亚国旗中的不同颜色代表该国的不同地区。红色代表费赞地区,黑色代表昔兰尼加,而绿色代表地区。新月代表伊斯兰教日历中的阴历月。根据伊斯兰教传统,该特点象征着的史诗般的海吉拉之旅。星星寓意为利比亚人民对雅威的信任,以及向往照亮人民生活道路和渴望结束黑暗的美好祝愿。
国徽
在利比亚政治对话论坛的会议后,新一届的民族团结政府于2021年3月成立。联合政府采用了印有星月设计的纹章,周围写有:حكومة الوحدة الوطنية - دولة ليبيا,译成中文为“民族团结政府-利比亚国”。国徽由利比亚著名纹章学家阿德利·阿卡里设计。
国歌
《利比亚,利比亚,利比亚》(Libya, Libya, Libya)由阿尔·巴希尔·阿雷比(Al Bashir Al Arebi)作词,(Mohammed Abdel Wahab)作曲,在1951年被确定为国歌。1969年,穆马尔·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推翻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并采用军事进行曲“Allahu Akbar”作为国歌,《利比亚,利比亚,利比亚》在去世后于2011年重新被采用为国歌。
国花
利比亚盛产石榴,并将石榴花定为国花。石榴花是石榴树(Punica granatum)所开出的花朵,具有鲜艳而引人注目的颜色,通常呈红色或橙色,花朵呈钟形,直径通常在2到5厘米之间。花瓣通常为七片,花蕊突出,形成一个醒目的花蕾。在利比亚,石榴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
国鸟
利比亚的国鸟为阿拉伯雕(Bubo milesi),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雕鸮,面盘呈灰白色至浅色,眼睛呈黄色,耳毛突出,上体暗褐色,下体灰白色,有棕色条纹。1999 年之前,阿拉伯雕鸮被认为与灰雕鸮是同种动物,但目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物种。
风景名胜
综述
利比亚作为北非国家,拥有丰富的古代文明遗址、壮丽的撒哈拉沙漠景观和美丽的地中海海岸线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是利比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吸引力。该国有五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其中三处是古典遗址。西部的罗马城市萨布拉塔和莱普蒂斯麦格纳,以及东部的古兰经希腊遗址为重要的旅游景点。而地中海海岸线的一些地区则被视为宜人的度假胜地。的黎波里、班加西、胡姆斯等城镇风光秀丽,也是重要的旅游景区。
利比亚的旅游业规模相对较小,2004年到访利比亚的游客为14.9万人次,2007年增至18万人次,约占该国GDP的1%。2011年,随着卡扎菲政府倒台和内战开始,游客受到更多限制并发生重大变化。2012年,新政府决定资源多元化和创造就业机会,当局修改了法律法规以吸引外国经济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但两国政府尚未推动该项目。2012年3月22日,旅游部“旅游和文物总局”成立。
自然景观
哈尔加绿洲(Kharga Oasis)
哈尔加绿洲是利比亚(西部)沙漠中的绿洲,属于新谷省,由两个肥沃的地带组成,南北延伸约160千米,东西延伸19~80千米,面积超过36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主要是柏柏尔人和贝都因人,种植海枣、小麦、橄榄、车轴草属和蔬果。主城镇哈尔加是新河谷省的首府,位于绿洲中心区域,面积约26平方千米,人口约6.06万(2006)。街道狭窄曲折,古埃及人通常把它用作放逐的地方。该地区拥有公元前5世纪的神庙遗址和3500年前的古城遗迹。
库夫拉绿洲(Kufrah Al)
库夫拉绿洲位于利比亚沙漠中部附近一椭圆形盆状洼地内,长约48千米,宽约19千米,人口约5.63万(2006) 。主要城镇为焦夫、图菜利卜和泰拉卜,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集散地。该地区属热带荒漠气候,中心城镇焦夫年平均最高气温31.7°,极端最高气温50°C,平均年降水量2毫米,有大面积可用于灌溉的地下湖泊。1895年成为赛努西教总部,1931年后曾被意大利人占领。盛产海枣、大麦、葡萄、黑橄榄。有橄榄油、地毯、皮革加工及银器制作等手工业,是全国重点农业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起,利比亚政府在库夫拉开展大型农业项目,抽取沙漠中砂层下的地下水用来喷灌,形成的圆形种植区,成为沙漠奇景。
人文景观
红堡博物馆(Assaraya Alhamra Museum)
利比亚考古类博物馆,又称的黎波里考古博物馆,位于历史建筑红堡内。博物馆成立于1919年,当时的意大利殖民者将红堡的一部分用作博物馆,陈列国家各地发现的史前考古文物。
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收藏有人类各时期独特的文物,从石器时代到撒哈拉沙漠史前文明、中世纪时期,一直到现代。博物馆共4层楼,设47个展厅。展览内容涵盖了史前至1953年国家独立革命时期的历史,主要展示以下主题:利比亚地区史前史,古利比亚部落和传统,胜尼基时期、古迦大基-希腊时期、罗马利比亚时期、拜占廷时期、旧奥斯曼帝国的黎波里塔尼亚时期的利比亚文化和传统,伊斯兰建筑,意大利统治时期的利比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利比亚独立和20世纪的利比亚文化遗产,以及利比亚地区的自然历史。主要展品有卡扎菲的大众甲壳虫汽车、女神维纳斯雕像、大莱普提斯的角斗士马赛克画以及戈尔扎的石纪念碑。此外还有撒哈拉沙漠地区出土的石剑簇、30万年前的石斧、塔石文纳特、儿童木乃伊、柏柏尔-罗马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的拱门等。2011年,博物馆遭到武装力量的劫掠和破坏。
古尔基清真寺(Gurgi Mosque)
古尔基清真寺是首都黎波里的一座清真寺,位于的黎波里老城的中心,是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属的黎波里的重要地标,也是伊斯兰教教徒进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该建筑融合了来自不同文明的众多建筑风格,墙壁和柱子用天然大理石装饰,地板上覆盖着五颜六色的瓷砖,有两个由真正的绿色大理石制成的阳台。清真寺雕刻有花卉图案的拱形入口,以及有高耸的大理石柱的祈祷大厅,由15个装饰圆顶组成,上面刻有安达卢西亚文字的古兰经段落,以及各种几何形状,植物和花朵的装饰。清真寺与其他奥斯曼帝国建造的清真寺一样,有一个创始人的陵墓。
世界遗产
萨布拉塔考古遗址
萨布拉塔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扎维亚省萨布拉塔市,是古罗马特里波利斯“三座城市”中最西端的一座。萨布拉塔是公元前5世纪由腓尼基人建造的一个贸易站,曾作为非洲内陆产品出口的渠道。萨布拉塔遗址最有代表性的是临海而建的大剧院,共有三层,每层都用巨大的圆柱支撑,剧场舞台正面的大理石石基上,有以舞者、人物、神话为题材的浮雕。萨布拉塔遗址还包括伊希斯的寺庙、基督教堂、公共浴池等。在萨布拉塔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文物,有拜占庭镶嵌画、古罗马时期的雕塑等。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遗产价值标准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萨布拉塔海岸主要由软岩和软沙组成,受暴风雨和不稳定的海洋环境侵蚀严重,遗址的保存状况日益严峻。
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
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位于利比亚西部的沙漠地区,坐落在加特城东费赞地区的山谷中。该景点以大量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洞穴岩画而闻名,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万年~公元100年的不同绘画风格。岩画中有大象、犀牛、长颈鹿和骆驼等动物形象,描绘了人类不同的日常生活情形,如演奏乐器和舞蹈。一些岩石表面还绘有当时地中海地区人们的画像,以及一些绘有牛的图饰,还有绘于公元前1500年的马和马车及部落生活场景。绘画用黄色、绿色、红色以及黑色的染料绘成。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遗址反映了气候变迁和动植物群的显著变化,也反映了撒哈拉沙漠地区每代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展示了在漫长的史前时期曾在此居住的人类的各个时期的文化习俗。
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选标准》第项规定,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昔兰尼考古遗址
昔兰尼考古遗址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绿山省,靠近北非海岸,曾是希腊殖民地,因与希腊之间的贸易往来而繁荣。考古遗址中发现多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重要作品,如阿波罗神庙和阿波罗修道院,它们是昔兰尼最古老的建筑。阿波罗修道院是一个建筑群,包括神庙、柱廊和人工喷泉在内的各式建筑物。修道院的西边是供奉酒神和狂欢之神狄俄尼索斯的大剧场,在古罗马时期,它被扩建为供角斗士和野兽搏斗用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遗址中的陶立克式的宙斯神庙是昔兰尼人在非洲修建的最雄伟的神庙之一,可以与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相媲美。此外,考古学家在遗址内还发现了两位女袖的塑像。
昔兰尼考古遗址是地中海地区最有影响的古遗址之一,从遗产地发掘出土的文物可以明显地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其建筑物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神对工匠们的灵感的影响,展示了昔兰尼的悠久历史。1982年,根据《文化遗产选标准》第、亚、V1项规定,昔兰尼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达梅斯老城
加达梅斯老城利比亚汉拉地区以西,坐落于的黎波里西南方向549千米处,属纳卢特省管辖。加达梅斯老城建在沙漠绿洲上,历来有沙漠之珠著称,是最古老的撒哈拉沙漠城市之一,曾先后为罗马帝国和柏柏尔人所征服。老城中的土屋多建于泉水丰富的地方,房屋用泥土和防火砖建成,砖坏墙、木结构和棕桐木门窗等原始的建筑材料很好地展现了当时的风土民情,展现出独特建筑风格,是传统民间建筑的杰出代表。住宅一般有两层,特点是按功能划分区域,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底层用来储存用品,其上一层供家庭居住,顶部是给妇女使用的露天露台。
加达梅斯老城建筑是北非地区传统住宅的突出范例,反映了当地传统的撒哈拉生活方式。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选标准》第V项规定,加达梅斯老城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莱普提斯考古遗址
大莱普提斯考古遗址位于首都的黎波里东南方向约100千米处,被认为是地中海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遗址之一,拥有宏伟的公共纪念碑、港口、市场、仓库、商店和住宅区等。考古遗址的建筑大多呈长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建筑风格。
城中南北向主要街道名为卡尔多,东西干道被称为德古马努斯,城内的其他街巷与这两条街道平行。卡尔多大街向北一直延伸至地中海南岸。著名的塞维鲁凯旋门位于卡尔多南端,是大莱普提斯考古区的入口处。凯旋门修建干3世纪,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洞,石料以石灰石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装饰,高大而精美,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大剧场、竞技场和赛马场是古罗马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其建筑群具有代表性。大剧场建于12世纪,由半圆形的看台和舞台组成,中间由乐池连接。公元2世纪,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修筑了石头城墙。城中还有完好的浴场和一个长约460米的环形广场,广场上有一个设计复杂的装饰性喷泉屋。在将猎浴场的墙上有五颜六色的将猎场景和仍然清晰可见的猎人的名字大莱普提斯遗址建筑群是古罗马建筑的精华和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1982年,根据《文化遗产遵选标准》规定,大莱普提斯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利比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5-04-12
利比亚.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lags, Symbols, & Currencies of Libya - World Atlas.worldatlas.2023-10-14
Tamazight declared official language in Amazigh-peopled districts.The Libya Observer. .2023-10-14
对外投资合作指南2020版利比亚.外交部网站.2023-12-10
Libya.cia.2023-12-11
Forbidden.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14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2-20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Libya./latlong.2023-12-11
Libye: début d' une nouvelle phase de transition.afrique.2023-12-11
Libya: Population density from 2011 to 2021.statista..2023-12-25
Libya's Gini Year.worldeconomics.2023-12-11
Libya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HDI.countryeconomy.2023-12-11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Libya.worldatlas.2023-12-10
Libya.uk.2023-12-10
"Libya in Mortal Danger".saudigazette.2023-12-10
CIA官方网站世界概况,利比亚.CIA官方网站.2023-10-14
🇱🇾 Libya National Symbols: National Animal, National Flower. (symbolhunt.com).symbolhunt.2023-10-14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利比亚·石榴花 - .中国知网 (cnki.net).2023-10-14
班加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米苏拉塔.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胡姆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Districts of Libya.mappr.2023-12-12
libya.cia.2023-12-12
What Are The Major Natural Resources Of Libya?.worldatlas.2023-12-11
Sand Sea in Southwestern Libya.nasa.2023-10-14
IUCN (2013). The Mediterranean Biodiversity Hotspot..iucn.2023-10-14
unesco.unesco.2023-10-14
ancient.fordham.2023-10-14
middleeast.nytimes.2023-10-14
利比亚美食:利比亚必尝的 11 道传统菜肴 |旅游食品地图集 (travelfoodatlas.com).travelfoodatlas.2023-10-14
Rock-Art Sites of Tadrart Acacu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14
Old Town of Ghadamè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14
Geography of Libya.fanack.2023-12-11
1.books.google.2023-12-18
tafsuit.tafsuit.2023-10-14
国家概况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14
un.un.2023-10-14
11_name_change_for_libya.iso.2023-10-14
When Romans lived in Libya.boston.2023-12-11
globalbritannica.globalbritannica.2023-10-14
books.google..books.google..2023-10-14
veteranmuseum.veteranmuseum.2023-10-14
tecolahagos.tecolahagos.2023-10-14
Libya and the U.S.: Qadhafi Unrepentant.meforum.2023-12-11
thefreelibrary.thefreelibrary.2023-10-14
Libyan minister claims Gaddafi is powerless and the ceasefire is 'solid'.telegraph.2023-12-11
Libyan minister claims Gaddafi is powerless and the ceasefire is 'solid'.telegraph..2023-12-24
Eyewitness: Dialogue in the desert.bbc.2023-12-24
Gaddafi and the media.archive.2023-12-24
Zimbabwe: Reason Wafavarova - Reverence for Hatred of Democracy.allafrica.2023-12-24
Libya.europeanforum.2023-12-11
Egyptian-Libyan War 1977.onwar.2023-12-11
The Arab uprisings Endgame in Tripoli.economist.2023-12-11
A Rogue Returns Libya quietly makes a comeback.aijac.2023-12-11
Gaddafi: Africa's 'king of kings'.news.2023-12-11
journalism-operations-country.theguardian.2023-10-14
theguardian.catastrophic-failure.2023-10-14
Security Council authorizes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civilians in Libya.un.2023-12-11
War crimes court issues Gaddafi arrest warrant.theguardian.2023-12-11
"War crimes court issues Gaddafi arrest warrant".washingtonpost.2023-12-11
Recognizing States and Governments – A Tricky Business.opencanada.2023-12-11
world-africa.cnn.2023-10-14
Libyan elections: Low turnout marks bid to end political crisis.bbc.2023-12-12
Former Libyan parliament reconvenes, elects Islamist premier.al-akhbar.2023-12-12
Libya’s Islamist militias claim control of capital.washingtonpost.2023-12-12
security.reuters.2023-10-14
Terrorism Increases in Libya as Politicians Talk.fanack.2023-12-12
Libya’s rival leaders agree to hold elections in December.aljazeera.2023-12-12
Libya crisis: Clashes erupt south of capital Tripoli.bbc.2023-12-12
Libya government forces capture key town from Haftar’s fighters.thedefensepost.2023-12-12
Turkey and UAE openly flouting UN arms embargo to fuel war in Libya.theguardian.2023-12-12
Warring Libya rivals sign truce but tough political talks ahead.reuters.2023-12-12
reuters.reuters.2023-10-14
Clocks to go back an hour on Saturday.libyaherald.2023-12-11
CORRECTION: no time change tomorrow.libyaherald.2023-12-11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FROM RESTORATION TO INCOM GENERATION.fao.2023-10-14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利比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1-21
Welcome to the United Nations.UnitedNations.2023-10-14
Libya.britannica.2023-12-10
Libya.land-links.2023-12-11
粮农组织国别概况:利比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3-10-14
MedRAS.uicnmed.2023-12-11
Libya.britannica.2023-12-28
Libya.britannica.2023-12-11
Libya.lntreasures.2023-12-11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3rd edition.departments.2023-12-11
ADW: Search ADW.Animal Diversity Web.2023-12-11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long Libyan coast.faomedsudmed.2023-12-11
Ramsar Sites Information Service.rsis.2023-12-11
Parks, Reserves, and Other Protected Areas in the.parks.2023-12-11
埃尔考夫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利比亚.中国领事服务网.2023-11-21
Libya.archive..2023-12-21
Just a moment....ationsonline.2023-12-21
Tripoli.britannica.2023-12-10
Libya rebels regroup but battle exposes weakness.reuters.2023-12-21
Libya declares ‘liberation,’ path to elections, constitution.latimes.2023-12-21
2012 General National Congress..archive..2023-12-21
Congress votes to replace itself with new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libyaherald.2023-12-21
利比亚面临混乱,最高法院拒绝民选议会.reuters..2023-12-21
Libyan politicians sign UN peace deal to unify rival governments.heguardian..2023-12-21
Libya crisis: Vote to unite splintered nation.bbc.2023-12-25
Interim leader Abdul Hamid Dbeibah to run for Libyan presidency.aljazeera..2023-12-25
Tripoli Appeals Court reinstates Dbeibah as presidential candidate.archive.2023-12-25
Libya elections: Presidential poll postponed.bbc.2023-12-25
Fears of Libya violence as UN races to manage election postponement.theguardian.2023-12-25
BREAKING: New unified Libyan government selected by LPDF in Geneva.libyaherald.2023-12-11
UN-led Libya forum selects new interim government.aljazeera.2023-12-12
LANA gets the ministerial formation presented by (Fatehi Bashagha) to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lana.2023-12-12
Cabinet of Libya explained.explained.2023-12-12
1.archive..2023-12-21
Rediscovering Libya.archive.2023-12-25
中利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19
古巴总统接见利比亚国家安全顾问.新浪财经.2023-10-14
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通过与土耳其断交决定.新浪科技.2023-10-14
会员国.UnitedNations.2023-12-21
League..museumwnf..2023-12-21
Just a moment....ohchr.org.2023-12-21
2. Bilateral Investment and Taxation Treaties.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2-21
Libya Joins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opcw..2023-12-21
"US-backed force in Libya face challenges"..theguardian.2023-12-12
Libyans lament their missing army.aljazeera.2023-12-12
Yahoo.雅虎网.2023-12-12
WORLD AIR FORCES 2023 pp.23.worldnavalships.2023-10-14
利比亚政府任命正规军参谋长 民兵组织拒绝承认.中国新闻网.2023-12-12
美军坚称空袭等军事行动未造成利平民伤亡.台海网.2023-12-12
对局利比亚·复盘——破解“黎明之战”五大玄机.新京报网.2023-12-12
demographic-social.un.2023-10-14
unhcr.unhcr.2023-10-14
The Politics of Egyptian Migration to Libya.merip.org/.2023-12-21
Libya — Migrant Report 46 (January - February 2023).archive.2023-12-21
Info:.zenodo.2023-12-21
Factsheet Libya.migrationpolicycentre..2023-12-21
Libya’s Berbers fear ethnic conflict.aljazeera..2023-12-21
Why Egyptians are risking their lives to work in Libya.theguardian.2023-12-21
afrique.axl.cefan.2023-10-14
thejews.archive.2023-10-14
yadvashem.yadvashem.2023-10-14
Libya.opec.2023-12-22
GDP per capita, PPP (constant 2017 international $) - Libya.data.worldbank.2023-12-22
Annual Review of Developments in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Arab Countries, 2007.www.un-ilibrary..2023-12-21
Tripoli, Libya � A Prosperous Prospect..4hoteliers.2023-12-21
利比亚| Data .worldbank.2023-10-14
"Education in Libya".wes.2023-12-10
"Education of Libya".unesco.2023-12-10
Libya.bc.2023-12-10
Flag of Libya | Britannica.britannica.2023-10-14
Leptis Magna Archaeological Museum.temehu.2023-12-22
Sabratha Museum.temehu.2023-12-22
Greening Libya’s development.undp.2023-12-21
26 potential sites of conservation interest identified in Libya with support of the GEF MedProgramme.iucn.org.2023-12-21
利比亚政府官方网站.libya.2023-10-14
Earthworks 60% complete on first section of Libyan network. 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January 2001..railwaygazette.2023-10-14
Work starts on Libyan railway. 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2008-09-01. Retrieved 2009-01-24..railwaygazette.2023-10-14
Foreign travel advice Libya.gov.uk/foreign-travel-advice/libya.2023-12-27
Tripoli airport ‘seized by Islamist militia’.aljazeera.2023-12-10
Libya.smartraveller.2023-12-10
BEN - Airport.gcmap.2023-12-10
港口百科.港口百科.2023-10-14
船队在线HiFleet—卫星AIS船位、船舶档案、全球气象、航运数据查询.HiFleet.2023-10-14
Libya.everyculture.2023-12-22
"Libya."..foodspring.2023-12-10
Festivals in Libya.cruiselibya.2023-12-10
利比亚文化 -. 世界地图集 (worldatlas.com).2023-10-14
利比亚舞蹈.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Amazigh Architecture. — Libyan Heritage House.2023-10-14
About: 利比亚国徽 (dbpedia.org).dbpedia.2023-10-14
. "National Anthem of the Kingdom of Libya (1951-1969) : ليبيا ليبيا ليبيا [Full Vocal Version]".youtube.2023-12-10
Just a moment....gardenia..2023-12-22
利比亚: 战火中盛开的石榴花.中非合作网.2023-12-27
National Animal Of Libya.nationalandstate.2023-12-27
阿拉伯雕鸮.ebird..2023-12-28
Spotted or Arabian Eagle-Owl.avibase.2023-12-28
Latest Travel Alert.dfa.ie/travel/travel.2023-12-21
Libyan Tourism.libyan-tourism..2023-12-21
哈尔加绿洲.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1
库夫拉绿洲.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红堡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Microsoft Bing Travel - Libya.bing.2023-10-14
Archaeological Site of Sabrath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14
萨布拉塔考古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昔兰尼考古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昔兰尼考古遗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unesco.org).2023-10-14
加达梅斯老城.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
大莱普提斯考古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