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实用汉语参考语法

实用汉语参考语法

《实用汉语参考语法》是一本参考工具书,是作者为各种水平的汉语教师和学生编写的。本书首先把学生在大约四、五年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句型和成分分离出来,然后按它的复杂程度和使用频率加以描写、评述和整理,以便使那些较简单、较常见的结构先行得到讲解。最后对各种成分进行分类,例如把有关动词的结构归纳为一个单元,这样就实现了按章节分写的计划。

引言

本书是一本参考工具书,是作者为各种水平的汉语教师和学生编写的。内容编排上充分包含了所有的汉语核心项目和结构,用例句逐点讲解和说明。

为此,我们首先把学生在大约四、五年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句型和成分分离出来,然后按它的复杂程度和使用频率加以描写、评述和整理,以便使那些较简单、较常见的结构先行得到讲解。最后对各种成分进行分类,例如把有关动词的结构归纳为一个单元,这样就实现了按章节分写的计划。

建议读者开始时花些时间大体上熟悉一下本书的目录,这有助于将来查找有关内容。为开宗明义,我们在这里对书中每一章的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第一章是总沦,对汉语的特点作了一个“激发求知欲”式的介绍,为其他章节定下了调子,对于学生在学习这样一种与自己母语迥然不同的语言中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态度作了提示。在第二章中读者将主要接触相当于两年正常课堂教学材料中的全部基本汉语结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最基本形式将在这一章中逐个讲解。第三章集中讨论了句子的最关键部分——动词短语、各类动词及其用法,并举出各类动词例子加以说明;同时还分析了动词结构的表时功能,特别是那些标志时体的功能。第四章谈到了汉语语素,并对构词单位(语素)、影响词义的成分(助词)以及由两个或更多的独立词或语素构成的复合词的特征进行分析。

每一章都划分为若干节,每一节通常都包括按下列顺序安排的内容:开始为“综述”,对将涉及的概念或结构下一个笼统的定义或作说明,然后是一个或若干个“句型”;接着是说明每个句型用法的“例句”。因为同一种思想往往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表达,句型也常常有几个替换形式。如果这些不同形式在意义或使用语境上存在着细微差别,那么将在句型和用法“讲解”中对它进行阐述。最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介绍其他著作中有关论述的“书目提要”,并标出页码。如果内容特别复杂,也许增加“小结”一节。

为了给读者进一步提供方便,我们在书后附一索引。它是下列三套主要教科书所使用术语的互参索引:约翰·德法朗西斯编著的《初(中、高)级汉语》、耶鲁大学编写的《说汉语》和北京语言大学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这样,虽然一个项目的名称在每本教材中也许不尽相同(如:耶鲁教材中所说的“功能动词”,在德法朗西斯的教材中则称为“‘非状态’动词”,而在本书中则为“动作动词”,但是读者通过查阅索引总是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论及它的有关章节的。

为了说明读者如何可以查到某一语法项目,我们不妨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使用德法朗西斯教材的学生想要在其他书中了解助词“了”的用法的详细说明,如果他知道“了”是用来表示一个动词的时态(时体)的,那么他看一下目录就会发现本书第三章是谈动词的,其中第三节第四部分是专门谈时态、时体与时间关系的。读了那四十多页之后他就可以了解到“了”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用法。

另一个办法是,读者可以从索引中查到“了”以及谈到它的有关章节页码。在“标志-时体”、“助词-情况变化”和“时态-过去”等条目下也都可以找到“了”。

但愿读者能通过目录和索引顺畅地阅读我们所奉献的这本《实用汉语参考语法》。

目 录

第一章导论

1.0.综述…………………………………………………………………………………1

1.1.汉语语法特点………………………………………………………………………2

1.1.0.综述…………………………………………………………………2

1.1.1.词序…………………………………………………………………2

1.1.2.特殊谓语……………………………………………………………3

1.1.3.话题倾向……………………………………………………………5

1.1.4.特殊成分——特殊词类……………………………………………10

1.1.5.特殊动词短语结构…………………………………………………16

1.2.逻辑与汉语语法……………………………………………………………………19

1.2.0.综述——一个带哲理性的问题……………………………………19

1.2.1.宾语和方位的顺序…………………………………………………21

1.2.2.名词短语的安排……………………………………………………21

第二章句子类型、词序和虚词

2.0.简单句(陈述句)…………………………………………………………………26

2.0.0.综述…………………………………………………………………26

2.0.1.带状态(非动作)动词的句子……………………………………26

2.0.2.带动作动词的句子…………………………………………………39

2.1.疑问句………………………………………………………………………………45

2.1.0.综述…………………………………………………………………45

2.1.1.疑问尾词(“吗”、“呢”、“吧”、“啊”、“呀”)………………… 45

2.1.2.选择型(转折)疑问句……………………………………………51

2.1.3.附加疑问句(“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等)…………61

2.1.4.否定疑问句…………………………………………………………62

2.1.5.疑问词(“什么”、“谁”、“为什么”、等)………………………64

2.1.6.疑问词的活用(不定代词)………………………………………71

2.1.7.语调疑问句…………………………………………………………73

2.2.命令、请求(祈使句)……………………………………………………………74

2.2.0.综述…………………………………………………………………74

2.2.1.命令请求句中的一般性助动词……………………………………74

2.2.2.命令请求句中的表禁止的助动词…………………………………77

2.2.3.命令请求句中的副词(性质动词)………………………………80

2.2.4.命令请求句中的动词………………………………………………83

2.2.5.命令请求尾词………………………………………………………85

2.2.6.命令请求的语调……………………………………………………86

2.2.7.命令请求代词………………………………………………………87

2.3.比较句型……………………………………………………………………………89

2.3.0.综述…………………………………………………………………89

2.3.1.用“跟”、“有”、“像”表示相似…………………………………90

2.3.2用“比”和“不如”表示差别………………………………………94

2.4.“把”字句………………………………………………………………………… 96

2.4.0 综述…………………………………………………………………96

2.4.1.论述…………………………………………………………………97

2.4.2.余论…………………………………………………………………100

2.4.3.其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101

2.5.被动句………………………………………………………………………………101

2.5.0.综述…………………………………………………………………101

2.5.1.论述…………………………………………………………………101

2.5.2.余论…………………………………………………………………106

2.5.3其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106

2.6.双主格句……………………………………………………………………………106

2.6.0.综述…………………………………………………………………106

2.6.1.论述…………………………………………………………………106

2.6.2.其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108

2.7.不完全句……………………………………………………………………………108

2.7.0.综述…………………………………………………………………108

2.7.1.呼唤短语……………………………………………………………108

2.7.2.感叹短语……………………………………………………………109

2.7.3.陈述短语……………………………………………………………109

2.7.4.祈使短语……………………………………………………………109

2.7.5.感叹词………………………………………………………………109

2.7.6.省略句………………………………………………………………110

2.7.7.其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111

第三章动短词语:有关结构及其成分

3.0.综述…………………………………………………………………………………112

3.0.0.动词…………………………………………………………………112

3.0.1.动词+宾语…………………………………………………………113

3.0.2.副词短语+动词……………………………………………………113

3.0.3.动词+补语…………………………………………………………113

3.0.4.助动词+动词………………………………………………………113

3.0.5.动词+后缀中+宾语)……………………………………………113

3.0.6.动词+(宾语或补语)+尾词……………………………………114

3.1.简单动词(包括形容词)的类型…………………………………………………114

3.1.0.综述…………………………………………………………………114

3.1.1.动作动词……………………………………………………………115

3.1.2.状态(非动作)动词………………………………………………124

3.2.助动词和相关的情态动词及副词…………………………………………………131

3.2.0.普通句型……………………………………………………………131

3.2.1.允许(“可以”)与职责(“必得”、“应该”)……………………132

3.2.2.可能性、或然性与逻辑必然………………………………………138

3.3.3.能力…………………………………………………………………140

3.2.4.意志…………………………………………………………………141

3.2.5.其他助动词…………………………………………………………145

3.2.6.“自己+助动词”与“自己+动词”…………………………… 146

3.2.7.助动词的否定与主要动词的否定…………………………………147

3.3.心理活动及其内容:以句子作宾语或补语的动词………………………………

3.3.0.综述…………………………………………………………………148

3.3.1.作宾语的陈述句……………………………………………………149

3.3.2.作宾语的疑问句(“疑问句”)……………………………………159

3.3.3.作宾语的动词短语…………………………………………………167

3.3.4.作宾语补足成分的动词短语………………………………………171

3.4.时态、时体、时段和时间关系……………………………………………………173

3.4.0.综述…………………………………………………………………173

3.4.1.句子中明确的或暗指的时点或时间跨度…………………………174

3.4.2.几种时间关系………………………………………………………176

3.4.3.回顾时体(在陈述时间之前)……………………………………179

3.4.4.共时时体(在陈述时间之中)……………………………………189

3.4.5.预期时体(在陈述时间之后)……………………………………194

3.5.否定…………………………………………………………………………………195

3.5.0.综述…………………………………………………………………195

3.5.1.一般否定……………………………………………………………196

3.5.2.时体否定……………………………………………………………198

第四章构词法、助词和复合词

4.0.综述…………………………………………………………………………………202

4.0.0.语素、词和短语……………………………………………………202

4.0.1.粘着语素与自由语素………………………………………………215

4.0.2.派生与屈折变化:加词缀与复合…………………………………217

4.0.3.构词手段的效率……………………………………………………220

4.0.4.词类…………………………………………………………………221

4.1.语素与词:有构词能力的派生……………………………………………………221

4.1.0.综述…………………………………………………………………225

4.1.1.重叠…………………………………………………………………225

4.1.2.加后缀………………………………………………………………230

4.1.3.加前缀………………………………………………………………254

4.1.4.加中缀………………………………………………………………257

4.1.5.无构词能力的语音变化……………………………………………258

4.2.尾词和感叹词………………………………………………………………………260

4.2.0.综述…………………………………………………………………260

4.2.1.句尾词………………………………………………………………260

4.2.2.短语尾词……………………………………………………………266

4.2.3.感叹词………………………………………………………………269

4.3.复合词………………………………………………………………………………270

4.3.0.综述…………………………………………………………………270

4.3.1.名词…………………………………………………………………274

4.3.2.动词…………………………………………………………………271

4.3.3.性质动词……………………………………………………………282

4.3.4.带“不”的复合词…………………………………………………284

第五章名词短语:有关结构及其成分

5.0.词的分类……………………………………………………………………………286

5.0.0.前缀…………………………………………………………………286

5.0.1.后缀…………………………………………………………………289

5.1.地名词和时间词……………………………………………………………………293

5.1.0.地名词………………………………………………………………293

5.1.1.时间词………………………………………………………………296

5.2.专有名词……………………………………………………………………………299

5.2.0.称谓…………………………………………………………………300

5.3.行政部门和机构……………………………………………………………………302

5.3.0.行政部门和机构的专有名称………………………………………302

5.4.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302

5.4.0.综述…………………………………………………………………302

5.4.1.加后缀………………………………………………………………303

5.4.2.音译…………………………………………………………………303

5.4.3.意译…………………………………………………………………303

第六章副词短语:有关结构及其成分

6.0.综述…………………………………………………………………………………305

6.0.0.状语的分类及其修饰范围…………………………………………305

6.0.1.状语按内部结构的分类……………………………………………306

6.0.2.状语按句中位置的分类……………………………………………308

6.0.3.状语的词序及其修饰范围…………………………………………311

6.0.4.状语按其与超句成分(修饰、转折和连接短语)关系的分类…313

6.1.连接状语……………………………………………………………………………314

6.1.0.一般特点……………………………………………………………314

6.1.1.连接状语的语义副类………………………………………………316

6.1.2.连接状语短语的位置安排…………………………………………320

6.2.语言行为状语………………………………………………………………………321

6.2.0.言语行为状语的一般特点…………………………………………321

6.2.1.言语行为状语的形式………………………………………………322

6.2.2.言语行为状语副类…………………………………………………324

6.2.3.言语行为状语的位置安排…………………………………………324

6.3.评价状语……………………………………………………………………………325

6.3.0.评价状语的一般特点………………………………………………325

6.3.1.评价状语的形式……………………………………………………325

6.3.2.评价状语副类………………………………………………………327

6.3.3.评价状语的位置安排………………………………………………329

6.4.时间状语……………………………………………………………………………329

6.4.0.综述…………………………………………………………………329

6.4.1.表持续短语…………………………………………………………331

6.4.2.表频率短语…………………………………………………………332

6.4.3.“从”—“到”短语……………………………………………… 333

6.4.4.“何时”短语……………………………………………………… 335

6.4.5.动词前后时间短语一时间的确定或时间限度与行为量度………341

6.4.6.“何时”短语或“从”-“到”短语的否定与活动动词的否定 343

6.4.7.否定频率与否定事情………………………………………………344

6.4.8.否定持续与否定事情………………………………………………344

6.5.方位与趋向…………………………………………………………………………346

6.5.0.综述…………………………………………………………………346

6.5.1.方位结构……………………………………………………………349

6.5.2.趋向结构……………………………………………………………353

6.5.3.表示距离的趋向结构的使用………………………………………364

6.5.4.地名词与方位趋向概念的延伸……………………………………364

第七章并列与主从:有关结构及其成分

7.0.综述…………………………………………………………………………………366

7.0.0.并列关系的定义……………………………………………………366

7.0.1.并列关系的类型……………………………………………………366

7.0.2.主从关系的定义……………………………………………………366

7.0.3.主从关系的类型……………………………………………………366

7.1.并列连接关系………………………………………………………………………367

7.1.0.并列连接……………………………………………………………367

7.2.并列转折关系………………………………………………………………………378

7.2.0.不带转折连词的并列转折…………………………………………378

7.2.1.带转折连词的并列转折……………………………………………378

7.3.主从关系……………………………………………………………………………393

7.3.0.原因主从句…………………………………………………………393

7.3.1.条件主从句…………………………………………………………394

7.3.2.排他主从句…………………………………………………………396

7.3.3.结果主从句…………………………………………………………396

7.3.4.连动结构……………………………………………………………397

7.3.5.关系化………………………………………………………………398

第八章语境与先行词:语言的意义及使用

8.0.综述…………………………………………………………………………………400

8.0.0.超越句子本身………………………………………………………400

8.0.1.理解语言使用情况…………………………………………………401

8.0.2.交际与对外界的了解………………………………………………402

8.0.3.你我之间:听话人与说话人的关系………………………………405

8.0.4.尽量把意思弄懂……………………………………………………407

8.1.有效交际的各种手段………………………………………………………………409

8.1.0.指定词用法介绍:“确指”、“特指”和“推测”等的界限…… 409

8.1.1.单数指定词…………………………………………………………412

8.1.2.复数指定词…………………………………………………………415

8.2.代名词的使用,代词化、反身化和省略…………………………………………420

8.2.0.综述:为什么使用替代词——“以一概全”……………………420

8.2.1.“那”的用法……………………………………………………… 421

8.2.2“他(她、它)”和“他(她、它)们”仅用于有限的对象…… 422

8.2.3.“我/我们”和“你/你们”的用法…………………………… 422

8.2.4.“自己”和反身化代词的用法…………………………………… 423

8.3.特殊结构的用法……………………………………………………………………424

8.3.0.综述:特殊结构的功能……………………………………………424

8.3.1.“把”字结构……………………………………………………… 424

8.3.2.“被”字结构……………………………………………………… 425

8.3.3.结束语

附录

1.汉语句法和语义学分类书目提要……………………………………………427

2.术语索引………………………………………………………………………442

3.接状语短语分类表(见第六章6.1.1.节)

4.动词后状语分类表(见第六章6.0.2.节)

5.时间词表(见第六章6.4.8.节)

6.双音节方位词表(见第八章8.1.1.1.2.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