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反键轨道

反键轨道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得到与原子轨道数目相等分子轨道。当两个H原子相互靠近时,异相位波函数(一个正号,一个负号)重叠使得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减小,从而得到一个能量比重叠前的原子轨道能量都高的分子轨道(也称为反键轨道)。

两个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可以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成键轨道的能量低于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能量,反键轨道的能量高于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能量。

反键轨道一定时,成(非)键轨道能量越高,轨道重叠越好,则超共轭越强;成(非)键轨道一定时,反键轨道能量越低,轨道重叠越好,超共轭越强。

基本简介

两个波函数相减得到的分子轨道,其能量高于原子轨道,叫做反键轨道。

把两个原子的轨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子轨道,有两种类型的键轨,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如果两个电子有相同方向的自旋,则所形成的分子轨道在两个原子核之间有一截面,而且电荷分布于键的两端。其分子轨道能级高于原来两个原子轨道任何一个的能级,就是反键轨道。反键轨道有σ*反键轨道和π*反键轨道(以符号σ*和π*标记)。

在反键轨道中,电子云密度最大的地方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区域以外,两个失去电子云的屏蔽的原子核互相排斥,不能生成稳定的分子。

重要性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时,能级发生改变,其中能级高于原子轨道能级的分子轨道称为反键轨道。当它被电子占据时,有削弱化学键的倾向。

在讨论分子轨道问题时,对于反键轨道应予以充分重视,这是因为:

1、反键轨道是整个分子轨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反键轨道具有和成键轨道相似的性质,每一轨道也可安排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只不过能级状态较相应的成键轨道高,轨道的对称性及分布状态也不同;

3、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反键轨道并不都处于排斥态,有时也可和其它轨道重叠,形成化学键,降低体系的能量,促成分子稳定地形成,在有些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反键轨道的参与常常是个重要因素;

4、反键轨道是了解分子激发态的性质的关键。

扩展

有机化合物中,未占轨道多数是反键轨道,而已占轨道多数是成键轨道,两者之间能量相差常较远.由于通常的π键比σ键弱,π与π*间的分裂较小,反键轨道与成键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常比σ轨道的大。因此π体系以其共轭效应为重要表征,它使π键离域化。在适当情况下,σ键也是会离域化的,超共轭就是σ键离域化的结果。

分子轨道或定域轨道除了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外,还有一类是非键轨道。许多共轭离子和自由基都有非键轨道。正常分子中,第Ⅴ、Ⅵ、Ⅶ主族元素常有孤对电子轨道;第Ⅰ、Ⅱ、Ⅲ主族元素常有空原子轨道,这些都属于非键轨道。已占的非键轨道能量常显著地比已占的成键轨道高,而未占的非键轨道能量又比未占的反键轨道低。因此,非键轨道常成为特别活跃的前线轨道。

参考资料

Gaussian教程 | 绘制分子轨道.MolcalX.2024-03-11

分子轨道理论概念:基础与拓展.大学化学杂志.2024-03-11

超共轭与立体电子效应.大学化学杂志.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