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护法运动
发生在1920至1922年间的历史事件,以运动失败而告终。
1920年,孙中山返回广州市,重建军政府,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5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决定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统一中国。1922年5月,北伐军进军江西省。广东省军阀陈炯明被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收买,发动政变,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革命无法成功,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道路。
背景
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1922年)。1918年夏,孙中山被南方军政府中的桂军所排挤,5月21日离广东赴上海市,他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过程
孙中山于1920年再次发起的以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号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1920年10月,孙中山扶植的粤军陈炯明部打败桂系占领广东省。11月,孙中山由上海回广州市重组军政府,宣言护法。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5月,孙中山宣誓就职。为贯彻护法主张,孙中山于11月至桂林市设立大本营,准备假道湖南省北伐占据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孙中山的北伐主张遭到陈炯明的反对。陈炯明身兼陆军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等要职,握有广东实权。他以“保境息民”为借口阻挠孙中山北伐,并与吴佩孚勾结,图谋夹击北伐军。1922年5月,孙中山发布北伐令,在韶关市设大本营改道从江西省北伐。6月14日,陈炯明乘北伐军平定江西之机,在广州市发动武装叛乱,包围南京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粤秀楼,孙中山脱险后登上中山舰。8月,被迫离粤赴沪,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结果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委陈炯明为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长、内务部长。1921年6月,广东军政府发动粤桂战争,打败桂系,统一广西壮族自治区。
1922年3月15日,孙中山在桂林市誓师,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而陈炯明却与湖南省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暗杀了拥护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邓仲元,还囚禁廖仲恺,在后方牵制北伐力量,迫使孙中山回师广东省。
1922年5月,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省,北伐直系。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从前线返回广州市时,陈炯明炮轰南京总统府,史称“六一六事变”。孙中山避入中山舰(后改称中山舰),8月被迫到上海市。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这是孙中山遭受的他一生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1922年8月,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使孙中山不得不思索新的革命手段。尤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炮轰总统府事件,促使孙中山开始考虑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
1924年5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以黄埔区师生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南讨和北伐战争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参考资料
第二次护法运动名词解释.名词吧.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