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曾经的南京国民政府办公地,是一处坐北朝南,呈不规则矩形分布的近代历史建筑群,位于中国江苏省玄武区长江路292号,占地面积约为90000平方米,包含各种建筑约82幢,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遗址。
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朝初年,曾被用为朱高煦朱高煦府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起正式定为两江总督署的办公处,并在康熙、乾隆时期作为皇帝下江南的行宫。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在此兴建了天朝宫殿。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曾国藩复建两江总督署。中华民国,被用作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成为国民政府办公地。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沦为日军机关和汪伪政权机构所在地。抗战胜利后,先后为国民政府和总统府的所在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次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后作为政府机关办公场所。直到199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开始在总统府旧址上建设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2001年正式开始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在原址上进行扩建和修缮,并于2003年建设竣工。2014年,南京市规划部门颁布了《南京总统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条令,规划了景区的停车用地。
南京总统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艺术和江南地区的建筑特色,同时也保留了近代时期的建筑遗产和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体可分为中、西、东三个参观区域。中区主要展示总统府门楼、大堂、总统府办公楼以及其所属机构;西区包括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桐音馆等;东区则展示东苑、国民政府行政院等。此外还有一系列展馆和史料陈列,分布在这三个区域内。2004年,南京总统府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制约笼络部下,兴建“汉王府”,这也是南京总统府的前身,后又被用为汉王朱高煦的府邸,直至朱高煦谋反,汉王府被荒废。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江宁明汉王府旧址设立总督署。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式定为两江总督署,在康熙、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均被用作“行宫”。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洪秀全将南京改为“天京”,大兴土木,将原两江总督署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建,建造规模宏大,并改名为“天朝宫殿”。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抢劫一空,为掩盖罪行,清军放火焚烧天王府,致使大量主建筑被毁,经研究显示,仅有煦园内的石船和小隍城巷内的牌楼石柱和座子被留存。
1871年,曾国藩以西花园为建筑中心,重建两江总督署,基本奠定了南京总统府的基本格局。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均在此任职过两江总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当年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1912年定为民国元年。同年3月,孙中山卸任大总统职位,袁世凯当选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次月,临时政府结束,建立了南京留守府。
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南京总统府被用作讨袁军总司令部,其间黄兴和何海鸣曾先后担任过该司令部的司令。
北洋政府时期
1913至1927年,南京总统府相继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副总统府、宣抚使署、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机构,期间多位军政主官接管过该府,如程德全、张勋、李纯、齐燮元、卢永祥、冯国璋、孙传芳、杨宇霆、张宗昌等人。
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南京,南京总统府成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的总司令部以及军事委员会办公处。不久后,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并设立行政院和参谋本部。1928年10月,蒋介石决定采用钢筋瘠配混凝土结构重建总统府门楼、办公楼、大堂等建筑,在主计处和行政院北楼底层增设防空洞等,整体重建后的建筑融合了西方元素,这一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形成了南京总统府的基本建筑群。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迁都重庆。此后,南京总统府曾相继由谭延闿、蒋介石、林森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而行政院长有谭延、孙科、汪精卫、蒋介石等人。
国民政府、总统府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被日军占领,其府内各个机构均被日军占领。次年,在日本政府支持下,由梁鸿志,温宗尧,陈群等人在南京总统府礼堂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同年12月,汪精卫响应日本声明,公开叛国;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维新政府中相关人员并入其中,南京总统府被汪伪政府立法院、监察院、考试院、伪交通部和铁道部等机构所占用。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修缮南京总统府内的各个建筑机构及西花园,次年5月,国民政府从重庆市迁回南京。1948年,国民政府依据《中华民国宪法》选举蒋介石为总统,开始实施总统制,国民政府改名为总统府。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占领总统府,总统府宣布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总统府曾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政协等多个机构作为办公地点使用。20世纪80年代,南京总统府其中的机关单位被陆续迁出。1998年在总统府旧址之上,开始筹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1997年8月江苏省委宣传部正式把南京总统府作为新四军一师纪念馆。1998年在“总统府”旧址上开始筹建规划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2003年3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2013年其中“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正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位布局
南京总统府经过明、清、太平天国和民国等朝代政权的变迁更迭,在一次次的扩建,改建,重建中,先后产生了8条轴线,以这8条轴线为南京总统府建筑群的主要脉络,展示了建筑群600多年的沧桑变化。
中轴线
中轴线又称“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这些建筑物在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后,形成了历史文化风格博大精深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前半部分以中式为主,色彩以红色,灰色等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后半部分则以西式建筑为主,色彩多是米色,淡黄色等冲击力较弱的颜色,反映出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
西轴线
西一轴线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是这条轴线的核心,由临时大总统秘书处、中山广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组成。西一轴线的建筑主要以展现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业绩,成就为主,此建筑群带有浓厚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点。
西二轴线
西二轴线位于太平门内,以太平湖及其周边建筑、总统府图书馆、游客餐厅组成,颜色多为灰色系,米色系加以自然景观的绿色系,体现了一定的民国特色。太平湖是西花园的中心,带有浓郁的古建筑民族风格气息,游客餐厅原为档案室,是近些年为发展旅游行业而建造。
西三轴线
西三轴线位于南京总统府的东部,包括主计处办公楼、桐音馆、花厅、观戏台以及孙中山起居室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建于曾国藩重修督署时期,最初于1870年完工,主计处办公楼呈“回”字型分布,现用于江苏禁毒展览馆展厅,桐音馆建造于青桐林中,带有古朴雅艺的建造风格。
西四轴线
西四轴线主要由贵宾休息室、礼堂、四小院组成,中华民国,贵宾休息室中的中式院子被用于医务室使用,礼堂建成于1930年,由卢树森设计,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许多重要活动都在此举行。四小院由3排平房与1幢两层小楼组成,民国时期为典礼局、印铸局等机构的办公处。
东轴线
东一轴线
主要由东部小院、东湖和文官处宿舍楼组成,东厢房及其附近的院落建筑物现被被改造为“清两江总督文物史料展厅”以及“太平天国与天朝宫殿文物史料陈列厅”等场馆,展示了许多历史场景,如两江总督大堂、花厅遗址、天王宝座、天王书房、枢密室、娘娘宫等。这些展馆用房最初建于清末,后来中华民国被用作总务局的办公用房。此外,东湖是2003年拆除原址建筑挖掘而成的景观,它曾经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礼堂、餐厅以及职员宿舍的所在地。
东二轴线
东二轴线由6排平房组成,原有10排平房,太平天国及督署时期用作马厩,民国时期分别被改造为印铸局工厂、军乐队、参军处等基层机构办公用地。2003年,经过整体规划,4排平房被拆除,剩下的4排平房被用作晚清与民国展览用房,其余2排被用于复原马厩和军乐队场景。
东三轴线
东三轴线由陶林二公祠、行政院南楼、北楼及北门组成。为纪念陶澍和林则徐,建立陶林二公祠,原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东街4号,2007年整体移建至南京总统府东苑。行政院北楼于1928年建造完成,二层混凝土建筑,呈“凹”字分布,南楼为西式二层楼房,于1934年赵深设计完成。行政院的北楼和南楼均有防空洞,它们位于底层的地下部分,这种防空设计也是战争时期民国建筑的一个独特特征。
主要景点
南京总统府分为中、西、东三个参观区域。中区主要展示总统府门楼、大堂、总统府办公楼以及其所属机构;西区包括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煦园、桐音馆等;东区则展示东苑、国民政府行政院等。此外还有一系列展馆和史料陈列,分布在这三个区域内。
中区
总统府门楼
总统府门楼是南京总统府的标志性建筑,原址为清朝两江总督署辕门,太平天国时期曾被改为皇帝的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1929年12月,国民政府拆除了两江总督署辕门后,姚彬在此地重建了新的大门楼。大门南立面设有八根爱奥尼亚柱,附有巴洛克风格的线条装饰,南侧的黑色拱形连顶铁门被设计成三个樘位,每个樘位各装有两扇向内开启的铁门,并有镂空设计,北侧为方形,寓意为“外圆内方”,也包含“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总统府门楼经历了日军入侵、伪政府、南京解放等历史事件,并于2003年恢复了原来的铁门,前门还保存了一对清朝两江总督署辕门的石狮作为遗物。
大堂
大堂是南京总统府的主体建筑,其采用硬山顶结构,为单层双檐式样,并与二堂穿堂相连。大堂原本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金龙殿,也被称为“荣光大殿”,传说洪秀全死后葬身在此。清朝时期,该大殿被毁。曾国藩任职期间重建了两江总督署大堂。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在这里举行了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典礼。1929年,大堂经过改造并将蒋介石和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此后,大堂一直被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总统府礼堂
总统府礼堂原本是两江总督署大堂西暖阁的其中一部分,在民国时期,礼堂经过多次改建,是国民政府举行重要会议和活动的场所,例如1929年的“国军编遣会议”、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联合举行的“总理纪念周”、1948年的总统就职典礼活动以及一系列外事活动,国民政府其他部门也会用这所礼堂举行会议。
总统会客厅
总统会客厅是林森、蒋介石和李宗仁会见宾客的场所,1946年7月1日,蒋介石和周恩来在此进行谈话,1949年3月29日,李宗仁和张治中等人在此秘密会面,并制定谈判策略。此会客厅是根据史料记载复原的。
总统府办公楼
总统府办公楼又称“子超楼”,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而得名。由虞炳烈设计,南京鲁创营造厂建造,耗资106952元(银元)。1937年12月起被日军占用,并在战争期间先后成为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和汪伪政府的办公楼。1945年抗战胜利后,总统府办公楼先后作为国民政府和总统府的办公场所,并设有林森主席办公室、蒋介石总统办公室、李宗仁副总统办公室、秘书长办公室以及国务会议厅等。此外,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楼前种植两棵印度进口雪松,价格昂贵。
西区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又称为“西花厅”,始建于1909年,仿法国文艺复兴样式,于1910年竣工。1912年1月1日,该建筑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该建筑先后被用作南京留守府、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部、江苏都督府、督军署、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北伐军总司令部)、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本部(军令部)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煦园
煦园又称“西花园”,是江南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始建于明朝初年,作为汉王府花园,清朝时期作为两江总督署后花园使用,在太平天国时期进行扩建,作为天朝宫殿使用,清军攻占南京时,煦园曾被损坏,直至1871年,曾国藩重新修建此建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均设在煦园内,此后,该建筑又作为南京留守府,江苏总都督府,国民政府机关等机构的办事处。至今,依然保留着石舫(不系舟)、夕佳楼、忘飞阁、漪澜阁以及清代碑刻等著名遗址。
桐音馆
桐音馆源于雨水打在梧桐树叶上所发出的“啪啪”声而得名,采用小瓦顶的建筑结构,单层歇山式的建筑特点,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式园林建筑。曾国藩任职期间,曾多次在此处下棋,孙中山也经常在此处接见来客。20世纪30至40年代,桐音馆被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二厅、总统府军务局长办公室。
东区
东苑
东苑又称“东花园”,于1853年建造于天平天国时期,1864年清军攻占天京之后,东苑被摧毁,1928年,国民政府在此处设立行政院,抗战期间,南京沦陷后东苑被设为伪国民政府轨道部和交通部的办公地点。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后,东苑被先后用为国民政府社会部、地政部、水利部及侨务委员会的办公处。东花园内设有多个著名景点,包括行政院办公楼、陶林二公祠、复园、勋高柱石碑及碑亭、清代四合院、军乐队等。
国民政府行政院
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是国民政府的最高机关,其职责覆盖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日伪统治期间,被作为交通方面的办公场所,1946年,国民政府回迁至南京后,被作为国民政府社会部、地政部、水利部等机要的办公机构,直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
陶林二公祠
陶林二公祠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是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陶澍和林则徐而建造的。2007年,陶林二公祠移至此处,为了保留和呈现古建筑的样貌,移动重建时最大可能地使用了原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其他看点
次要景点
花厅
花厅于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陶澍称之为“潇湘馆”,是清朝两江总督和幕僚聚会的场所,在太平天国时期,于花厅北端接出一部分,称为戏台,民国初年,孙中山当任临时大总统时,经常在这里会客议事,后成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和总统府军务处办公地。花厅采用单层硬山卷棚垂脊顶,整体为中式园林建筑风格。
忘飞阁
忘飞阁重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由三间屋子组成,中间屋子探入水中,三面临水迎风,所以又称“水”。忘飞阁采用单层式歇山顶设计,为中式园林建筑。
总统府政务局
总统府政务厅一共有二层,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为江苏省督军孙传芳的办公楼,1930年改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地,1946年后国民政府的文书局和总统府政务处在此办公,二楼东侧首个套间曾经是陈布雷和陈方等人的办公室。总统府政务楼整体为红瓦歇山顶设计,是一座仿欧洲风格的建筑。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
1951年,为纪念太平天国运动100周年,南京“百年纪念筹备会”决定在南京总统府内建立纪念碑,由郭沫若撰写碑文。整个纪念碑由汉白玉制成,碑身为“万”字回纹,碑座为波涛图案,碑额为云纹。纪念碑于1952年1月11日建造完成,并立于总统府大门南侧,2002年8月31日,因为要拓宽道路,纪念碑被移走,2006年12月,在南京总统府东苑内重建。
重要展览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是由江苏省政协办公厅主办,以图片、历史实物、文字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内容,一共有晚清社会、民族危机,民主思潮、革命兴起,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就职,九部内阁、参院立法,清帝退位、临时约法,除旧鼎新、恤荣英烈,平民总统、世人敬仰等八个部分。
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
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采用了文物图片、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法,着重展示了太平天国在天京的历史演变,重点描绘了天王洪秀全的真实形象,并再现了天朝宫殿的壮丽景观。展馆东半区通过建筑模型展示洪秀全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北等地居住过的几处房屋,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程,展馆西半区列有“宫殿模型展示厅”、史料厅、天王书房、天王宝座以及宫殿内宫等仿真场景。
清两江总督与总督署文物史料展
清两江总督与总督署文物史料展共有四个部分,分别为总督花厅、督署大堂、督署寻踪和近代名督,该展览以文物和场景复原的方法,展现了清代官衙的变化,并介绍了林则徐、李鸿章、左宗棠和曾国藩等名督的史迹和成就。
文化活动
南京“城市记忆”主题论坛
2013年5月24日,在南京总统府内开展了以探讨民国文化和商业融合发展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并宣布将推出融合街区和购物中心的旅游模式,该模式会将在餐饮、酒吧、茶社等店铺增加文化趣味性,比如增加文化沙龙、广场比赛等。当天,南京总统府内还有一些民国打扮的人在活动,有的人装扮成学生,穿着蓝色上衣和黑色裙子,有的人打扮成卖烟酒的女孩,还有扮成拿着报纸的儿童,吸引了很多游客拍照留念。
“走进历史,面向未来——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学习研讨会
2021年11月28日,由建邺区台胞台属联谊会主办,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和江苏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协办的研讨会在南京总统府内举办,该活动以“走进历史,面向未来——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为主题,以《开罗宣言》发布78周年为契机,共有近30位代表参加活动,他们均来自江苏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江苏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南京市台盟、南京市台青会、建邺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台盟建邺区支部等省市区三级7个涉台团体。参会人员通过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专家讲解、学习讨论相关历史文献等方式进行了交流学习。该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提高台湾人民的团结性,增加省市区及涉台团体之间的合作,为完成祖国的统一事业提高凝聚力。
开发与保护
20世纪80年代后,为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依据《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各个机构陆续迁出南京总统府;1997年,中共江苏省委首次对筹建南京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筹备小组;1998年,筹备小组开始制定博物馆的总体规划方案。最终,在1999年12月30日,江苏省委召开常委会议,通过了博物馆的总体规划方案,确定了规划南京总统府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占地面积将由4万平方米恢复至原来的12万平方米,共花费人民币5亿左右。
南京总统府于2001年开始进行修复建设,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向东侧扩容2万平方米,修复了国民政府行政院、两江总督马厩以及天朝后宫小院落等3处遗址;第二阶段向西扩建至军营区,并恢复了当年作为“总统府”参谋本部和国民党卫戍总司令部的原貌;第三阶段在北部进行,对原“总统府”的一系列直属局旧址进行恢复。2003年,南京总统府规划建设完成并全面开放。
2011年5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南京总统府开始了“西花厅”的修缮项目,“西花厅”原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此次工程将会对整体建筑进行加固,对木质建筑进行检修,替换腐烂材料,并按照史料还原内景,同年9月,修缮工程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
2012年9月,南京总统府门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将门楼北侧、东侧和西侧的栏杆进行拆除改造,经过研究考证,将实心栏杆改为通透式栏杆,并于2013年1月完工开放。
2014年,南京市规划部门推行了关于南京总统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颁布了《南京总统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的保护条令,南京总统府景区内的停车用地进行系统的规划使用,更好的展现了南京总统府的历史风貌,实现了持续性、原真性的保护。
重要事件
连战参观总统府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达南京,并于次日参观南京总统府,先后游览了总统府内的煦园、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国民政府办公楼、行政院办公楼等历史建筑,连战主席仔细端详陈列物品,并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参观结束后,连战主席在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为其题写“和平奋斗救中国”的留言。
调整博物馆入口
2024年12月10日,南京总统府发布《关于调整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入口的通告》,《通告》称根据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规划,从2024年12月17日起,博物馆的入口调整至长江路288号,届时长江路292号入口停止使用(东箭道团队入口暂不调整)。
所获荣誉
1982年,南京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总统府旅游景区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南京总统府内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列为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16年,南京总统府内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南京总统府景区官网.南京总统府.2023-06-02
景区概况-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官网.2023-05-31
南京总统府被评为AAAA级景区.新浪网.2023-05-31
遗存博览 全景游览.南京总统府.2023-06-19
南京“总统府”见证近代史.新浪网.2023-06-02
总统府规划.荔枝网.2023-06-03
遗存博览 全景游览.南京总统府.2023-05-31
历史变迁.南京总统府.2023-05-31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党建网.2024-01-19
南京总统府的前世今生.中国新闻网.2023-06-19
走过六十年 南京“总统府”风貌依然——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19
南京新添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浪新闻.2023-06-20
走进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见证南京解放,感受沧桑巨变.南报网.2023-10-13
南京“总统府”建筑凌乱 其实有八条轴线.中国新闻网.2023-06-01
总统府门楼.南京总统府.2023-06-01
大堂.南京总统府.2023-06-01
总统府礼堂.南京总统府.2023-06-19
总统会客厅.南京总统府.2023-06-19
总统府办公楼(子超楼).南京总统府.2023-06-01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南京总统府.2023-06-01
煦园(西花园).南京总统府.2023-06-01
桐音馆.南京总统府.2023-06-01
东苑(东花园).南京总统府.2023-06-01
国民政府行政院.南京总统府.2023-06-01
陶林二公祠.南京总统府.2023-06-19
花厅.南京总统府.2023-06-19
忘飞阁.南京总统府.2023-06-19
总统府政务局.南京总统府.2023-06-19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南京总统府.2023-06-19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江苏省政协.2023-06-01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人民网.2023-06-01
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简介.南京总统府.2023-06-01
清朝两江总督署史料展.欣欣旅游网.2023-06-19
清两江总督与总督署文物史料展.南京总统府.2023-06-19
南京“城市记忆”主题论坛 “总统府”内进行畅谈(2).中国新闻网.2023-06-19
“总统府”内上演民国主题秀.新浪网.2023-06-19
“走进历史,面向未来——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学习研讨会在宁举办.团结网.2023-06-1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31
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新浪教育频道.2023-06-02
南京“总统府”旧址将投资5亿扩容3倍.中国新闻网.2023-06-02
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办公楼大修缮.央广网.2023-06-19
南京总统府门楼修缮一新 部分栏杆变通透式.中国经济网.2023-06-19
为和平敲响平安大钟(组图).新浪网.2023-06-19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参观南京原“总统府”.中国新闻网.2023-06-19
12月17日起,南京总统府门楼入口将停止使用.今日头条.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