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
张勋(1854年—1923年),本名张系,字少轩、绍轩、玉质,号松寿老人,江西奉新县人,北洋军阀。
张勋少时父母病故,1884年,他投军到清廷巡抚潘鼎新部并参加中法战争,后转入广西提督苏元春部,升至参将。1894年,张勋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沈阳市,次年,他投靠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充任工兵营管带。之后,他跟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升副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西逃时,张勋随行护卫,次年因剿匪有功升任总兵。1906年,因袁世凯举荐,张勋担任“奉军辽北省总督”,后又任云南提督、甘肃提督之职。辛亥革命前夕,张勋调任江南提督,节制江防各军,并会办长江防守事宜。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勋吕振羽新建陆军作战,战后,张勋被清廷授予江苏巡抚之职,并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张勋仍以清朝臣子自居,并与其部下保留发辫,表示效忠清廷。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张勋领兵南下镇压革命军,后被袁世凯任为江苏省都督,不久又调任长江巡阅使。1914年6月,张勋被袁世凯封为定武上将军,之后,他积极谋划复辟事宜。1917年,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矛盾激化,张勋应邀进京调停。到北京后,他表面上对黎元洪、段祺瑞之争表示中立,暗中却积极策划复辟清室。7月1日,张勋拥溥仪“登极”。张勋的复辟行为立即遭到各方反对,12日,在段祺瑞讨逆军的进攻下,复辟失败,张勋随即逃入荷兰使馆寻求庇护。1920年5月,张勋由北京移居天津英租界。1923年9月12日,张勋病死于天津市,终年69岁。
孙中山认为张勋强求复辟,是为“愚忠”。美籍华人学者唐徳刚认为,张勋是愚不可及的一代遗老;学者章开沅认为,张勋是一个愚蠢的野心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54年12月14日,张勋出生于江西奉新县赤田村。8岁时,他的祖父被太平天国起义军所杀,同年生母亦去世。10岁时,张勋入私塾读书,但一年后因父亲病故,他辍学回家,之后到同乡豪门许家作家僮。许家的私塾先生刘贤对他另眼相看,允其当旁听生。张勋18岁时,继母病故,之后,他靠本房叔伯帮助照顾维生,又因失去管束,整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没有正当职业。
1884年,法国人偷袭越南,巡抚潘鼎新从湖南省移军广西壮族自治区,张勋前去投军,并跟从潘鼎新到镇南关,参加中法作战。同年,他因战功由潘鼎新和广东省提督张文襄、广西提督苏元春共同上奏朝廷,保荐其为守备,加都司衔。之后,张勋转入苏元春部,于1891年升为参将。苏元春失势后,张勋又投靠清军将领宋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张勋随宋庆驻防沈阳市,后一度统领山东新防军。次年,他到天津市投靠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充任工兵营管带。
1899年,袁世凯率“定武军”前往山东省镇压义和团,张勋为先锋官,因作战有功升为副将。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袁世凯命张勋率军勤王,随行保护慈禧太后。次年,慈禧等回京后,张勋被暂留京城,负责守卫端门。同年,张勋因剿匪有功升任总兵,并获得“壮勇巴图鲁”的封号。1903年,张勋率兵出居庸关,缉捕查办大同市、宣化之间的马匪盗贼,次年,又因剿匪有功,被朝廷晋升一级,赏“巴图隆阿巴图鲁”称号。1906年,因袁世凯的举荐,张勋调任沈阳市出任“奉军辽北省总督”。次年,军机大臣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张勋充任行营翼长,节制三省边防军。1908年,张勋再升任云南提督,上谕令其留在直隶、奉天带兵,赏穿黄马褂,后又改任甘肃提督。
镇压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张勋调任江南提督,节制江防各军,并会办长江防守事宜,驻防浦口区。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勋请求带兵西进,援救武昌清军,但因南京新军第九镇准备响应武昌起义,两江总督张人骏令张勋率部至南京。11月7日,张勋部在雨花台与新建陆军开战,新军被击败,退守镇江市。随即,张勋下令封闭南京城,搜捕革命党人,屠杀革命者。11月11日,江浙革命联军围攻南京,张勋与联军激战十余日后,率残部北逃至徐州。战后,清廷授予张勋江苏巡抚职,并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张勋伙同盘据皖北的倪嗣冲不时向革命军挑衅,孙中山通电斥其反革命行动。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张勋所部被改编为武卫前军,驻防兖州区。此时,张勋仍以清朝臣子自居,并与其部下保留发辫,表示效忠清廷。因此,时人称张勋为“辫帅”,称其统领的军队为“辫军”,张勋亦以复辟清室为号召,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
1913年4月,他曾图谋拥溥仪复辟,后因事情泄露而终止。7月,“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命他率兵镇压。9月1日,他率部攻入南京,并纵兵烧杀劫掠三天。之后,袁世凯升其为江苏省督军。张勋上任后即恢复晚清时官场上的旧礼节、旧称谓,甚至下令禁挂五色国旗。不久,袁世凯将张勋调任长江巡阅使,驻防徐州市。之后,张勋招兵买马,迅速将不足万人的“辫军”扩充至57营,2万余人。为解决扩军所需经费,他在徐、地区自设税局,征收税金,并派兵把持蚌埠市至临城的京沪铁路。
兵变复辟
1914年6月,张勋被袁世凯封为定武上将军,所部亦称“定武军”。1915年,袁世凯复辟前,几次征求张勋的意见,张勋均不同意。袁世凯称帝后,授张勋为一等公,张勋拒不领受,并向袁世凯提出优待皇室,且派兵保卫宫廷。西南各省发动护国战争后,张勋又转而支持袁世凯,并以蔡锷鼓动他反袁的密电向袁世凯告发。1916年5月,冯国璋在南京召开未独立各省会议,张勋派其参谋长万绳拭参加,但由于袁世凯突然去世,会议无结果而散。云南起义爆发后,张勋还曾积极与得到日本大内阁支持的宗社党头目升允共同策划发动“丙辰复辟”(1916年为农历丙辰年),拟拥废帝溥仪上台,复辟清室,但未能实现。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实权则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当时,北洋军阀与中国国民党人及西南地方势力之间矛盾重重,政局混乱。张勋认为这是复辟的大好时机,他一面发出要求“定孔教为国教”的通电,支持以康有为为首的“孔教会”;一面以对抗南方和国民党势力为号召,发起第一次徐州会议,以取得北洋军阀对其复辟活动的支持。徐州会议的参加者有吉林、黑龙江省等7省北洋政府督军的代表,他们与张勋共同组织军阀的攻守同盟。9月,张勋又邀集山东省、黑龙江等13省督军代表在徐州市开会,正式组成所谓“十三省区联合会”,制定联合章程,并以张勋为盟主。张勋领衔发表了一系列对中国国民党议员和阁员指责的通电。随后,张勋等人又开第三次徐州会议,主张“取缔国会”“淘汰阁员”。
1917年3月,黎元洪和段祺瑞就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矛盾激化,且双方都想拉拢张勋。5月22日,张勋将安徽省长倪嗣冲、山东督军张怀芝、湖北督军王占元、河南省督军赵倜、福建省督军李厚基和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等请到徐州,召开第四次徐州会议。次日,黎元洪罢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倪嗣冲等闻讯后,声言要进兵北京,推倒黎元洪。张勋借机提出推倒黎元洪和国会后,拥戴清室复辟。
黎元洪罢免段祺瑞后,安徽、沈阳市、河南等8省在段祺瑞、徐树铮的指使下,先后宣布“独立”。为此,黎元洪邀请张勋进京调停。6月7日,张勋率辫子军由徐州市乘火车北上,次日抵京。张勋本人则在天津市下车,与在天津的段祺瑞、徐世昌以及驻天津的列强代表会商,以争取他们对其复辟清室的支持,并向黎元洪提出以解散国会为“调解”条件。黎元洪被迫于12日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到达北京。
张勋进入北京后,表面上向黎元洪表示支持李经羲组织责任内阁,并通电独立各省取消独立;暗中却让万绳拭密电其他复辟分子急速进京,并与到达北京的康有为密商了实行复辟的具体计划。30日晚,张勋与遗老首领刘廷琛等潜入皇宫,与溥仪的师傅陈宝琛等举行了所谓的“御前会议”,决定当晚发动复辟。当日深夜,张勋又召集北京的军警头目王士珍、吴炳湘、江朝宗等人到他的住宅,迫使其同意开放城门,并命令“辫军”占据车站、邮电局等要地;同时,他派出代表劝黎元洪“奉还大政”,但遭到黎元洪的拒绝。7月1凌晨3时,张勋换上清代朝服朝冠入宫,拥十二岁的溥仪“登极”。当天,张勋通电各省,命令各地立即改用宣统年号,悬挂黄龙旗。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政府大臣。
丁巳复辟的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声讨张勋的宣言,并准备组织武装力量对其进行讨伐;黎元洪逃进日本使馆避难;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组成了“讨逆军”,于3日在天津市附近的马厂誓师,宣布讨伐张勋。在段祺瑞“讨逆军”的进攻下,张勋的“辫军”迅速被击溃,张勋不得不辞去一切伪职,并央求驻北京的公使团出面“调停”。段祺瑞向张勋提出三项最低条件:取消复辟;保全清室优待条件;在京定武军立即解除武装。由于张勋不同意解散其在京部队,“调停”失败。12日晨,讨逆军向北京城内的“辫军”发起总攻,“辫军”迅速溃散,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寻求庇护。
丁巳复辟失败后,代总统冯国璋和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曾下令通缉张勋,并与荷兰使馆交涉,要求将其“引渡”,但1918年10月,张勋又被北洋政府“特赦”。
病逝天津
1920年5月,张勋由北京移居天津英租界。次年,北京政府任命张勋为热河林垦督办,但他并未就职。1923年9月12日,张勋病死于天津,终年69岁。
张勋去世后,其家人在天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溥仪也亲临凭吊,并赐谥“忠武”。1924年8月,按照张勋生前“死后务必归葬故土”的遗言,在其儿女亲家、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操持下,张勋的亲属将他的灵枢运回奉新县赤田,并于11月底葬于赤田西面十八华里的陶仙岭。
历史评价
赵尔在《清史稿》中评价张勋“亢爽好客,待士卒有恩”。
孙中山认为张勋强求复辟,是为“愚忠”。
美籍华人学者唐徳刚认为,张勋是“愚不可及的一代遗老”。
历史学者章开沅认为,张勋是“一个愚蠢的野心家”。
人物轶事
练字唱戏
张勋晚年赋闲在家,每天练习《麻姑仙坛记》颜体大字。他还经常研习《资治通鉴》《曾文正公家书》等典籍,除了自行圈点,也请一些老派名士来家讲课,如陈师曾、陈宝琛等。张勋好热闹,每逢他自己或其妻妾过生日,都要请梅兰芳、姜妙香等名角到家里唱戏。每年正月十五,张勋必定会命人在庭院中搭焰火架子,邀请亲友观赏焰火。此外,张家每天“食客盈门”,他名下的大片房子中,有不少是供食客居住的。
吃喝抽
张勋是江西人,酷爱家乡风味。晚年寓居天津市时,他的二弟每年都会从老家寄来烘鳅鱼、腊肉、豆豉及米粉等物。他喜欢一道名为“西瓜盅鸭”的菜,需在菜中加入燕窝、海参等各种海菜花。据说他家一个叫来喜的丫鬟,为了钳干净大批燕窝,日积月累,把眼睛都钳瞎了。张家在夏天请客时,会有一品“翡翠粥”,即用整批嫩荷叶煎成浓绿色的汤,拌以太谷白糖,和以无锡出产的香稻米,煮成色、香、味俱全的粥。张勋酒量过人,每顿饭需饮半斤汾酒。张还嗜吸雪茄,平时用三元现洋一根的雪茄烟待客。一次,唐绍仪来访,张勋用此烟招待,不料,唐绍仪以十元一根的雪茄回请,这让张勋顿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留发辫
张勋晚年失势后,依然留着发辫。有人劝他剪掉辫子,他说:“我张勋的辫子等于我张勋的脑袋,脑袋掉了辫子才能掉!”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张勋墓
张勋墓位于奉新县陶仙岭西峰,坐东朝西,依山呈梯形状,占地面积约二千四百五十平方米,墓前两侧屹立着一对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华表,上有精美的花纹。
张勋天津公馆
张勋在天津市的公馆位于德租界6号路(今浦口道6号,天津市商检局),建于1899年,为德式建筑,由德国建筑师考特·路勒·凯甘尔设计。该公馆有楼房56间,平房54间,布局协调,环境幽静。张勋死后其家属把浦口道全部房屋转卖给盐业银行,1936年,盐业银行又卖给国民党实业部天津商品检验局。解放后,该房产由人民政府接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天津商品检验局使用至今。
张勋在英租界巴克斯道西口(今保定道59号,和平区耀华小学等址)另有一五层大楼住宅。大楼内宽敞舒适,后面有花园,园内有假山、池塘、楼台亭阁。
张勋南昌公馆
张勋南昌市公馆位于西湖区三眼井友竹花园7号,建成于1923年。公馆现存两栋法式洋房和一栋平房。洋房为一主一副两栋楼,主楼坐北朝南,为住房;副楼坐东朝西,作会客、堂会之用。公馆是典型的法式别墅,但公馆的平面布局则为典型的中国园林风格。该公馆也是新四军的诞生地,1938年1月,新西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并在此完成了对南方40多个县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任务。现张勋公馆由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管理使用。2006年5月,该馆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解密:张勋人生的最后几年.人民网.2023-04-18
少年英雄.豆瓣电影.2023-05-15
末代皇帝.豆瓣电影.2023-05-15
皇城争霸.豆瓣电影.2023-05-15
走向共和.豆瓣电影.2023-05-15
建党伟业.豆瓣电影.2023-05-15
末代皇帝传奇.豆瓣电影.2023-05-15
觉醒年代.豆瓣电影.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