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徐世昌

徐世昌

徐世昌(1855年10月20日 —1939年6月5日),天津人,字卜五,号菊人,一号菊存,晚号斋、水竹人、东海居士等,晚清重臣,中华民国任国务卿、总统之职。

1886年,徐世昌考取进士,先后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但在翰林院任职11年。1897年,徐世昌出任北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参赞,自此开始追随袁世凯。1898年戊戌政变时,徐世昌和袁世凯背叛光绪帝和维新派,支持“后党”,后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1903年,徐世昌升任商部左丞。1905年8月,清廷命徐世昌等五大臣赴各国考察立宪政治,后出任清政府巡警部首任尚书。年底,徐世昌补授为军机大臣。1907年,徐世昌出任东北地区总督,任职期间,对东三省进行多方面改革,推进东三省的近代化进程,史称“徐世昌新政”。两年后,徐世昌调回京师,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徐世昌趁机帮袁世凯复出,中华民国成立后,徐世昌隐退青岛,不久被袁世凯请任国务卿。次年,因袁世凯坚持称帝,徐世昌反对不成,辞去国务卿一职。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卿,两人引发“府院之争”,徐世昌被邀请充当“调人”。1918年10月,在安福系的操纵下,徐世昌当选总统。任职总统期间,徐世昌身处直系、皖系、奉系斗争的漩涡,经历了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1922年,在直系的逼迫下,徐世昌辞去总统,蛰居天津。抗日战争时期,徐世昌数次拒绝日本人的合作要求。1939 年6月5日,徐世昌因膀胱癌在天津去世,终年85岁。

徐世昌为翰林出身,是位学者型文治大总统,编有《大清辅先哲传》《清儒学案》等,诗文集有《水竹邨人集》《水竹邨人诗选》等。学者郭剑林在《翰林总统徐世昌》一书中对徐世昌的一生高度评价,认为“徐世昌是近代中国社会开明的当权派,是推翻旧时代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大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外交家、文化教育改革家和新儒学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55年10月20日,徐世昌出生于河南省汲县。祖籍浙江县(今宁波市),后移籍天津市。徐世昌高祖徐诚曾任河南省南阳县知县,祖父徐思穆官至河南中河通判,其父徐嘉贤为国学生候补主簿。七岁时,徐世昌丧父,家道中落,由其母亲将其抚养成人。 

1872年,徐世昌因小楷字写得均匀有致,行款周密,在其叔祖父徐士醇的带领下,到沁阳市太康、淮宁诸县充任幕僚或为家馆教师。1879年4月,徐世昌在淮宁县充当幕僚,他趁公务闲暇游历当地袁家园林时,见到了袁世凯,二人结下友谊。1882年,在袁世凯的资助下,徐世昌考中举人 。 

任职翰林

1883年,徐世昌会试落第。三年后,徐世昌再次参加会试,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89 年,徐世昌得授职翰林院编修。当时,李鸿藻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对徐世昌并不欣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陆、海军皆大败,徐世昌与翰林院张百熙、李文田等57 人联衔上奏请起用恭亲王奕䜣,赞襄军机;后徐世昌又与新科状元张謇等 35 人弹劾北洋大臣李鸿章消极避战,以致败亡。不久徐世昌又单独上奏,请召湖广总督张之洞。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维新运动。1895年9月,徐世昌与梁启超等人共同创办了维新团体“强学会”,徐世昌还特约袁世凯加入。

从1886年到1897年,徐世昌在翰林院任职11年,未曾获得升,也未曾任过一届学差或乡试同考官,故在翰林院有“八黑”之称。

降格修武

1897年,经正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奏调”,徐世昌以五品翰林的身份降格出任北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参赞。徐世昌任职期间,除了总理文书工作,袁世凯还给他“谋”的名义,袁外出时,徐世昌可以全权处理军务。小站练兵期间,袁世凯麾下的张勋姜桂题等人拜徐世昌为师,武备学堂出身的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也对他尊敬有加。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光绪帝和维新派人士的变法活动损害了慈禧等人的利益,慈禧太后决定扼杀新政,密谋发动政变。光绪帝让人带出密诏,要康有为等人设法相救。维新派接到密诏时,抱头痛哭。徐世昌也参加了这次密商,和众人一样哭作一团。 

康有为决定借助袁世凯的兵力保护光绪帝和维新变法,定计让袁世凯发动兵变,杀掉慈禧太后和时任直隶总督北洋政府大臣的瓜尔佳·荣禄。袁世凯和徐世昌认为光绪皇帝与维新派的力量远敌不过西太后顽固势力,与其帮助光绪帝而致祸,不如依附后党而博取功名。9月18日晚,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让袁世凯依维新派计策行事,袁世凯表面答应,却在慈禧发动政变后向荣禄告密。 

中枢掌权

维新变法失败后,荣禄以袁世凯告密“有功”,将其视为心腹,徐世昌也得到提拔。1899年12月,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徐世昌仍回京到翰林院任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市,徐世昌随銮西行。徐世昌数次被慈禧召见,越级得补国子监司业一缺。慈禧太后回京后,又任命徐世昌为政务处总办,补授国史馆纂修官。1903年8月,商部成立,因袁世凯推荐,徐世昌擢升商部左丞。 

1902年底,清廷成立练兵处,爱新觉罗·奕劻奕劻为督办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并掌实权,徐世昌任练兵处提调。1904年春,徐世昌署兵部左侍郎。1905年,徐世昌以兵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同年,清廷命徐世昌等五大臣赴各国考察立宪政治,但因革命党人吴樾暗杀,爱新觉罗·载泽等受伤,清廷特诏设立巡警部,徐世昌任首任尚书。年底,徐世昌又补授为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1906年7月,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徐世昌因在立宪和改革官制的问题上与满族权贵矛盾尖锐,被除去军机大臣职务。 

1906年9月,清廷派爱新觉罗·载振、徐世昌二人赴东北地区考察。回京后,徐世昌两次上奏,建议东北改制建省。次年,经袁世凯爱新觉罗·奕劻推荐,徐世昌被任命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接连去世,溥仪继位为帝,爱新觉罗·载沣摄政王。不久,载将袁世凯强行罢官,徐世昌闻讯后,托病奏请开缺,清廷调徐世昌为邮传部尚书。1910 年,徐世昌接连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1911 年 5月,皇族内阁成立,奕为总理大臣,徐世昌被任命为协理大臣。

助袁出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徐世昌趁机为袁世凯谋划出山。载沣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但在徐世昌的授意下,袁世凯以足疾未愈为由,不去赴任,以迫使清政府给予更大的权力。不久,徐世昌受爱新觉罗·奕劻之命亲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劝说。经与徐世昌商定,袁世凯提出了明年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武昌事变人员、解除党禁、总揽兵权、宽予军费等六个条件。随后,清廷接受了袁世凯的条件,袁世凯以钦差大臣身份负责湖北剿抚事宜。11月 ,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组织内阁,徐世昌参与了内阁的人事安排。之后,摄政王载沣被迫辞位,徐世昌被授太保。 

1911年12月,清廷和革命党进行南北议和谈判。谈判开始以后,袁世凯和徐世昌一方面对清室积极逼宫;一方面让南方革命党人保证推举袁世凯为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廷下诏退位。逊位诏书系由张謇主稿,在诏书发表之前,徐世昌未经南方革命党同意,在诏书上增加“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一语,以此表明袁世凯是从清廷手中获得政权的。尽管孙中山等人对该语的加入表示坚决反对,但诏书既已公布,无法更改。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徐袁分裂

袁世凯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徐世昌暂时退隐青岛市。随后两年间袁世凯屡次请徐世昌复出,但均遭他拒绝。1913年10月,袁世凯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次年,袁世凯在南京总统府内设置政事堂,特任徐世昌为国务卿。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徐世昌表示不满;加之袁世凯决定称帝,徐世昌劝说不成,于是托病请辞。袁世凯复辟称帝,特命徐世昌与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四人为“嵩山四友”,给予他们免称臣跪拜等特权。但徐世昌认为,所谓“嵩山四友”即永不叙用之意;于是退隐辉县市。  

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反对,云南省都督蔡锷等起兵讨袁,势态迅速扩大全国,徐世昌又两次劝说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接受了他的提议。1916年3月21日,袁世凯再次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徐世昌复职后,多方斡旋,谋求停战议和,但未能成功,于是提出辞职。袁世凯批准徐世昌辞职,改任段祺瑞为国务卿。同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此后,徐世昌归隐河南辉县百泉山。

居中调停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北洋政府正统自居,将总统黎元洪视为摆设,黎元洪不甘心当别人的盖印工具,于是发生“府院之争”。黎元洪派北洋元老王士珍前往辉县市,请徐世昌来京充当“调人”。1916年11月,徐世昌到京后,提议同时罢免矛盾尖锐的内务总长孙洪伊与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黎元洪和段祺瑞都表示接受,徐世昌成功调停两人的矛盾,府院之争暂告一段落。

1917年5月,在对德外交问题上,“府院之争”再起。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并劝徐世昌出山,被徐世昌拒绝后,黎元洪电召皖督张勋进京作“武力调停”。张勋却在北上后趁机复辟,拥护逊帝溥仪重登皇位。徐世昌反对丁巳复辟,两次函电张勋,劝他离军引退。

任职总统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冯、段之间矛盾尖锐。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王揖唐等人组织的安福系包办了新国会的选举。1918年10月,冯国璋、段祺瑞迫于形势,相约退出总统竞选,各方派系转而支持徐世昌维持局面,在安福系的操作下,徐世昌当选总统。 

因之前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引发了南北方之间的护法战争。徐世昌就任总统之后,提议停战议和。1919年2月20日,旨在解决南北纠纷的和平会议在上海开始举行。但因南北双方条件难以接近,和谈以失败告终。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在安福系压力下,徐世昌一度主张中国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并加强对学生运动的镇压。北洋政府政府的强硬措施,引发了上海市的“三罢”斗争,徐世昌不得不下令罢免负责对日外交的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此举遭到段祺瑞的斥骂。次日,徐世昌向安福国会提出辞职,后经段祺瑞挽留,继续留任。之后,徐世昌又指示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作出“不往签字”的决定。

1920年初,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矛盾越发突出;徐世昌邀请奉系首领张作霖进京调停。张作霖名为调停,暗中却支持直系,最终导致直皖战争爆发,但开战不到一周,段祺瑞便战败。直皖战争结束后,徐世昌下令解散安福国会,但因为直奉两系的妥协,徐世昌依然暂任大总统。

直皖战争后,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开始明争暗斗。直系势力坐大,徐世昌的总统之位受到威胁,因此,他对直奉矛盾的态度开始偏向于奉系。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以张作霖退回关外,直系取得胜利而告终。奉系失败后,徐世昌在直系的逼迫下,于6月2日以“衰病”为由宣布辞去总统职。

晚节可嘉

徐世昌辞去总统职务后,居住于天津公寓,日常以书画自娱。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徐世昌每天都让侄女上街买报读报,观察时局。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徐世昌认为“中国只有抗战,才能救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曹汝霖拜见徐世昌,希望他能出山,与日本订立亲善条约,徐世昌以年老为由拒绝。1938年,华北沦陷后,日本想请徐世昌出面组织华北政权,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为此两次约见徐世昌,徐世昌托病不见。徐世昌的门生金梁和章又来游说徐世昌,徐世昌仍坚决推辞。

1939 年春天,徐世昌因为膀胱患病,本来打算北京协和医院动手术。但徐世昌担心到北京会遭到日本人借机扣留,因此不敢前往治病。6月5日,徐世昌因膀胱癌去世,终年85岁,死后归葬于天津北仓。

为政举措

近代军制建设

小站练兵期间,徐世昌为袁世凯的军事改革出谋划策,提出了比较完整系统的军事理论,制定了一系列的的军制、法典军规、条令和近代战略战术原则。诸如 1899 年制定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新建陆军兵略录存》等,对新建北洋军的章制、训练、操典、战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1902年,徐世昌又与袁世凯其他幕僚进一步提出了设军政司参谋、教练、兵备三处,建立了近代比较完整的指挥和后勤机构,为北洋新军领率机关的健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03 年,应徐世昌奏请,清廷设立中央练兵处。到1906 年底,徐世昌、袁世凯在直隶练成了北洋常备军六镇,建成了全国第一支新式模范军队。

近代社会建设

近代警政建设

巡警部为清代管理全国警政的最高机构,其前身是京师内外城工巡局,由叶赫那拉·那桐主事。其时巡警的社会地位低,生活待遇差。1905年,徐世昌就任巡警部尚书后,坚决改革旧体制。徐世昌特别规定,警官最高职位为四品,从而大大提高了巡警的社会地位。巡警部的官制主要由徐世昌负责制定。巡警部除尚书、侍郎外,另设左右丞各1人,左右参议各1人,巡警部分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5司,下设 16科;凡京城内外工巡事务,皆归其管理。1906 年初,巡警部奏准将全国绿营一律改为巡警。在徐世昌的建设下,中国正式确立了近代警察制度。 

近代邮传建设

1909年,徐世昌出任邮传部尚书。邮传部主管路、电、邮、航四大基础建设。徐世昌上任伊始,即提出“实业兴而大利自开,交通便而政权益敏”的指导方针。他以国际标准为起点,取各国之所长:船律以英国为样本;路律以德、比为适用;邮、电的法律以日、美、丹澳四国为发达。徐世昌在任期内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中国邮传行业的近代化发展,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就是在他任内建成。

经营东北

1907年,徐世昌担任东北总督之后,对东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进了东三省近代化进程,史称“徐世昌新政”时期。主要包括:

官制方面

第一:酌定官品,厘定职掌。总督与巡抚之间权力划分,前者代表中央,后者代表地方;督抚以下官员的权力各有权限,各有责任,以达到无推诿恶习、有章有法、收放结合的效果。

第二:权力分立,责任独立。设立行省公署,官员同署办公,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官制改革后,总督与巡抚职权分立、分明,各办各事,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了一致。

第三:置提法使,设督练所。鉴于陆军在东北地区担负拒俄抗日重任,徐世昌设置督练处,以扩充军政;并首创司法与行政分权独立,专设提法使,在督抚节制下,以理刑罚。

第四:擅用英才,典绳俗吏。徐世昌认为,发展社会的关键在擅用人才,当时为徐世昌“奏调”引用的人才有唐绍仪、朱家宝、钱能训段芝贵朱启钤等。徐世昌一方面极力罗致人才,另一方面则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徐世昌督东后不久,便严查前沈阳市将军赵尔巽任用史念祖办捐滋扰之事,并清除了与案有关的一批污吏。

经济方面

第一:开设银行,整顿币制。徐世昌在东北地区开设了银行,并统一三省银币。银行业的发展东三省的铁路建设、矿产森林开发、工厂企业运行等地方实业体系注入了大量资金。

第二:重视农业,振兴工商业。东三省地理位置酷寒,农民因此一向不知道种小麦之事。徐世昌向农民提供优良麦种,鼓励农民先在奉天试种,之后又在吉、黑两省推广;徐世昌还从澳洲引进良羊品种和拖拉机新农具,对促进东三省农牧业的近代化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发展外贸,厘定税则。为增加东北税收,徐世昌极重视对外贸易。发展外贸需有不冻港,因旅顺、大连港为日人控制,徐世昌勘定葫芦岛市东北地区“自我开放口岸”。徐世昌还通过厘定税则,将输入税款无论铜圆、小洋、银圆、现银、东钱均以折中价格作算,不准高低市价。在徐世昌的经营之下,三省外贸全面增长。

第四:重视科技、教育与通信。徐世昌对东三省的实业、基础建设与教育进行了统一规划。在徐世昌的规划下,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等地逐步推广了电报、电话、自来水以及城市马路公共设施。

外交方面

对日外交

徐世昌总督东北期间,日本提出了所谓的“间岛”和“界务问题”。间岛指中韩边界图们江以北吉林省所属延吉市一带,有十万余韩国人居于此处。日本以“受韩国政府之邀请”为理由,挑起领土争端。日本人柴四郎还于 1907 年组成所谓间岛远征队,准备武力侵夺。面对日本的无理要求,徐世昌于延吉成立“边务公署”,全权处理间岛问题。该公署坚决奉行强硬的外交政策,旁征博引,据理力争,迫使日本人不得不让步。

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未能得到便宜,又于1908 年12月向中国提出所谓“界务问题照会”,旨在推翻 1887 年中韩会勘边界成案。照会声称:“越垦韩民由中国管理征税,遇有词讼,则由日领裁判”;“索开抚顺市及烟台煤矿,天宝山银矿;修筑吉长铁路至韩国会宁”等等。经过交涉,1909 年9月4日,中韩界务条款及东北地区交涉条款在京签订。中国方面收回了地方官管辖裁判权;中韩仍以图们江为界线;日统监府派出所及文武人员从速撤退;中国方面允开抚顺、烟台市两处煤矿,中国有特殊利益;允修吉长铁路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日交涉中韩边界谈判至此告一段落。

对俄外交

日俄战后,日本与俄国订立协定、密约,集中力量谋取北满利权,中东铁路是其阴谋的主要组成部分。1907年,东清路公司通过非法手段攫取用地 200 万亩。俄方还在公司界内租放土地,征收税捐,开辟道路,设置巡警,管理地方产业,规划居民,兼理司法。更甚者,俄人还在哈尔滨市界内设自治会,逼勒华商起卖货票。因此,当地不断发生勒捐封铺的暴行,而俄国派出东清铁路总办霍尔瓦特兼充总领事,意将商务与政治外交混为一谈。针对俄国的侵权行为,徐世昌急电外务部向俄使提出照会。最终,徐世昌以强硬的态度,迫使俄方于 1908 年 3月同意与中方议定《中俄议事会大纲》,承认中东铁路界内中国主权不可侵犯。

个人作品

主要编著

书画作品

文物保护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发布,徐世昌(菊人)为代表作不准出境者。

人物评价

袁世凯称赞徐世昌:“菊人,真妙才也。”

清朝翰林院掌院学士李鸿藻评价徐世昌:“徐世昌为人,虚矫过人。”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提诗,揄讽刺徐世昌一味利己,圆滑机变,诗曰:“利国无能但利身,虚名开济两朝臣。笑他药性如甘草,却负黄花号菊人。”

书法家丁文隽赞赏徐世昌的书法:“民国帖学名家,首推此老。”

徐世昌去世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下令褒扬,以奖其拒绝日本威逼利诱的爱国忠贞之品行,令云:“徐世昌,国之耆宿,望重群伦。”“寇临华北地区,屡思威胁利诱,逞阴谋,独能不屈不挠,凛然自守,亮风高节,有识同钦。”

学者郭剑林、郭晖在《翰林总统徐世昌》一书中,认为“徐世昌是近代中国社会开明的当权派,是推翻旧时代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大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外交家、文化教育改革家和新儒学家。”“民初北洋政府五大总统中,袁世凯帝制自为,黎元洪借刀杀革命党人,冯国璋在南京滥杀无辜,曹锟贿选总统,均有瑕玷。唯徐世昌其人,学历最高、学问最大、学贯中西、通古达今,以和为贵。”

轶事典故

菊仙菊人歌

徐世昌,号菊人,在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京剧老伶工孙菊仙正大红大紫,有人作 “菊仙菊人歌”,盛传一时。歌曰:“戏子号菊仙,总统号菊人。一个升青天,一个落红尘。歌舞逍以遥,名利疲而奔。总统千八日,神仙八千春。苦乐何相异,云泥亦以分。菊人语菊仙,天下惟我尊。菊仙语菊人,富贵如浮云。总统如有悟,不如听我云。逃出太和殿,溜进戏园门。”

菊人报恩

徐世昌的叔叔生活困窘,曾在北京高宅做家馆教师,与高宅人相处得很好。后来,徐世昌叔叔在北京病死,被埋进高宅京西小马厂祖地。徐世昌任大总统时,寻访他叔叔的下落,高宅后人高庆祥将详情告诉了他。徐世昌为了报恩,让高庆祥每月到南京总统府领干薪60元。

山中宰相

1912年,徐世昌世在辉县市水竹村隐居。虽说隐居,但政府每有大事,就会来咨询他。因此,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有人赠诗给他,诗曰:“山中宰相复还山,小筑林园傍百泉。”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徐氏家祠

位于河南新乡卫辉市贡院街内,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建。徐氏家祠主体建筑占地5000 多平方米,加上东跨院、后花园,总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它是 1917 年北洋政府在卫辉用投标办法拍卖官产,由徐世昌之从弟徐世芳出面,购买原卫辉府参将衙门旧址改建,1921年正式落成。落成后,已逊位的爱新觉罗·溥仪溥仪同徐世昌一起,专程到卫辉参加顺圣太后家祠的落成庆典,并亲自为徐氏祖先牌位“点主”。

徐世昌故居

北京故居

徐世昌北京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现北京市第128 中学校址)。故居坐北朝南,原状不详,现存一座两卷勾连搭和一座三卷勾连搭建筑。

天津故居

徐世昌在天津市置有多处房产。他曾在英租界新华路 (今和平区新华南路与睦南道、马场道交口)购得一块空地,修建了九座楼房,徐世昌自住一所,其余为眷属分住。徐世昌自住的是一座西式三层楼,红砖瓦顶。

此外,徐世昌还有一所住宅在英租界泰安道(今和平区泰安道)。此处是他在 1927 年化名徐弢乔购买森行宅地,然后修建的西式砖瓦三层楼房。这所建筑是花园住宅,庭院内有假山、亭子、鱼池、花窖等。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4-06-14

开天辟地 (1991).豆瓣电影.2023-07-22

詹天佑 (2000).豆瓣电影.2023-07-22

走向共和 (2003).豆瓣电影.2023-07-22

建党伟业 (2011).豆瓣电影.2023-07-22

中国1921 (2011).豆瓣电影.2023-07-22

辛亥革命 (2011).豆瓣电影.2023-07-22

辛亥革命 (2011).豆瓣电影.2023-07-22

觉醒年代 (2021).豆瓣电影.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