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图们江

图们江

图们江(英文名:the Tumen River)又称土门江,是中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大河。流域地处吉林市省东南边境,经纬度范围41°59'47″~44°30'42″N,127°27'43″~131°18'33″E,发源于长白山山脉主峰东侧,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四县市,朝鲜两江道、咸镜北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在俄朝边界处注入日本海,是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流域总面积为3.32万平方公里,干流总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图们江在中国一侧流域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3,朝鲜约占1/3。

图们江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域,主要经历了前新元古代古陆形成、新元古代—中三叠世古亚洲洋构造域和晚三叠世以来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等地质构造时期。整体的地形地貌东低西高,并且呈山地、盆地、丘陵三个梯度,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图们江流域位于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季少雨、少旱、多风。同时,图们江流域植被为典型长白山植物区系,还有550多种动物生存,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也是珍稀濒危鸟类重要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建立后通过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两岸一度为明朝领地。明宣德八年(1433),朝鲜王朝将活动在图们江两岸的海西女真人向西北方向驱赶,逐渐形成了今日朝鲜咸镜北道的雏形,同时也就取得了图们江出海口以南的土地,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会宁市、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个镇,从而奠定了中 朝之间以图们江为界的基础。图们江流域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一带一路”倡议支撑区,东北亚核心腹地。除此之外,图们江流域内还有吉林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防川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美景。同时,移民文化、农耕文化、战争文化和民俗文化共同构筑成图们江流域的特色文化。

命名

图们江,辽朝称驼门。金、元称爱也窟河,其下游段称统门河。明称阿也苦河,其下游段称徒门河。清代时按满语读音译作“土门江”,满语原称“tumen sekiyen”“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河源,亦即万水之源。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曾介绍图们江“亦曰土门,或称豆满”。1962年中朝两国协定,“红土水”与溺流水以下称图们江。

位置境域

图们江流域地处东北亚地区,经纬度范围为41°59'47″~44°30'42″N,127°27'43″~131°18'33″E,东临日本海,西部、北部有长白山和南岗山阻挡。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山脉主峰东侧,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四县市,朝鲜两江道咸镜北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桑区,在俄朝边界处注入日本海。图们江流域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市和朝鲜罗先区为中心。图们江流域总面积为3.32万平方公里,干流总长525公里,在中国一侧流域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3,朝鲜约占1/3。

历史变迁

图们江流域区经历了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古生代时期,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位置为古亚洲洋沿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市一线闭合,其主要证据有同期发育的蛇绿岩、有俯冲增生楔特点的构造混杂岩、同碰撞弧型花岗石、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等。中生代研究区主要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与转换。近年来对吉黑东部大面积出露的早、中侏罗世侵入岩的研究表明早侏罗世期间,流域已经处于滨太平洋板块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中。

新近纪以来,图们江流域受地壳间歇式抬升运动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既有老断层的复活(如敦化-密山市断裂、春阳-汪清断裂、图们江断裂带等多见较新鲜的断层泥),又有新断裂的产生(如布尔哈通河断裂的形成及演化)。自新近纪末至全新世,火山活动剧烈,以长白山为中心的火山喷发及沿深大断裂的火山喷溢活动频繁。地壳的隆起与沉降、河流的改道与迁移均改变部分图们江流域的地貌景观,最明显的微地貌特征即为图们江及其支流两岸广泛存在的多级阶地。

流域水系及特征

干流概况

图们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脉主峰东麓,蜿蜒流向东北,至珲春市密江附近折向东南,于敬信乡防川“土”字界碑处出境后注入日本海。干流总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总流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图们江流域河道总落差为1297米,平均坡降1.2‰。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93毫米,年平均径流深254毫米,年平均径流系数0.36。受降水等地理条件影响,径流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径流深度分布趋势与降水基本一致。在流域的中部,即嘎呀河中下游,径流深度低于200毫米,在河源区径流深度大于500毫米。从嘎呀河中下游到珲春河流域,径流深度逐渐增加至400毫米。

图们江根据水源条件,分为河源区、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

河源区有许多支流流入,朝鲜方面有红土水、红丹水、小红丹水。中国方面有母树林河、弱流水等。这些支流的共同特点是大部分发源于长白山火山锥体,所以平均海拔大。上游区为从红丹水流入图们江之处至和龙市南坪的河段。河谷深而狭窄,河床为“V”字形或凹形,河宽达10~100m。流域的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农耕地较多。中游区指从和龙市南坪至珲春市的甩湾子之间的河段,长度为241公里。流域内山地的森林覆盖率高,但山坡和河漫滩成为农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区为从甩湾子到河口之间的河段,长为146.5公里。河岸平坦,坡降小,河宽平时达240~250米,洪水期可达400~2000米。

主要支流

图们江水系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有254条,其中流域面积为2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1条,5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有红旗河、嘎呀河、密江、珲春河等。朝鲜一侧的主要支流有西头水、延面川、城川江、会宁川、五龙川等。

中国境内

嘎呀河

嘎呀河,金朝称潺蠢水,清代称嘎哈哩河、十三道噶雅河。流域面积13565平方公里。发源于汪清县老松岭山脉三长山峰东南,有较大支流春阳河(流域面积940平方公里,河长60公里)、前河(流域面积729平方公里,河长56.4公里)、汪清河(流域面积1250平方公里,河长85.9公里)相继汇入。在图们市曲水村西北右岸大支流布尔哈通河汇入后,于图们市东北注入图们江。河长205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6‰,年流量125亿立方米。

布尔哈通河

布尔哈通河,金朝称星显水,流域面积7065平方公里,是嘎呀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安图县哈尔巴岭山脉东侧,过朝阳川镇后左岸朝阳河(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河长75.1公里)汇入。过延吉市后右岸海兰河汇入,于图们市下嘎呀屯注入嘎呀河。河长172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9‰。

海兰河

海兰河又称海兰江,为满语音转河名,意为榆树之河。历代史志书中有曷懒水、合兰河、骇浪河等名,发源于和龙市峰岭山脉老岭东南,于龙井市河龙屯北注入布尔哈通河。河长145公里,河道平均坡度3.0‰,流域面积2934平方公里,是布尔哈通河的最大支流。

红旗河

红旗河,发源于和龙市境西部颤峰山西麓。河长63.7公里,河床宽15米,流域面积1199平方公里,流量10.3立方米/秒。河流自西向东南流,流经富兴乡、崇善镇林区,到崇善镇古城里西流入图们江,为图们江在和龙市境内最大的支流。红旗河河口以北1.5公里处有瀑布,是旅游胜地之一。

珲春河

珲春河,金史作浑蠢水。该河发源于汪清县复兴镇盘岭山脉北侧杜荒子屯西南,海拔1355.7米,经杜荒子山间谷地,过大北城、太平沟,至春化西土门子附近。上游主要支流兰家趟子河汇入。珲春河流经春化、马滴达、哈达门乡、杨泡、马川子、珲春镇、板石、三家子8个乡镇,沿途汇台大小支流31条,在三家子乡西崴子河门村注入图们江。河道坡降:桃源洞以上2.51‰,哈达门以下平均0.98‰。河流全长198公里,流域面积3963平方公里,其中在珲春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3581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

密江河

密江河,发源珲春市英安镇大荒沟北部磨盘山南麓,往东转而向南流,到英安镇大荒沟村又转向西南,沿途汇合大槟榔沟、北沟、东沟、拐麻子沟、胡房子沟、干密江等20多条沟溪,穿过英安、密江等两个乡镇7个村屯,在密江村口处流入图们江,河流全长56公里,河道平均坡降6.9‰,流域面积771平方公里。大荒沟以上河床窄深,水流湍急,三安村以下河床平均宽度38米至65米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05立方米/秒,汛期洪峰流量达500立方米/秒以上。

朝鲜境内

朝鲜境内的主要支流有西头水、延面水、城川江、会宁川、五龙川等。

地理特征

气候

图们江流域位于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季少雨、少旱、多风。夏天气温高且雨水多,多东南风向的风,流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使得出现极端的降水。秋季较为凉爽且多风,冬季气温很低,并且伴随着西北方向的风。总体上,春季风大而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雾、冬季漫长寒冷

图们江夏季气温多年平均值为19.76℃,冬季气温多年平均值为-11.36℃,年温差大,达到了31.12℃。春季和秋季气温比较接近,分别为6.18℃和5.24℃。冬季气温的倾向率为0.321C/10a,在四个季节中气温上升最快,其次是秋季气温,上升速率为0.21℃/10a。图们江流域冰雪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纬35-60°之间,冬季时间长、气温低,最低气温甚至达到零下40°C,平均气温零下15°C,雪丰度良好。

图们江流域降水不均,从全年降水率来看,7、8月最为集中,6至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夏季降水最多,多年平均值为112.73mm,冬季降水最少,为6.57mm。春季和秋季降水比较接近,分别为34.07mm和35.46mm。

图们江干流的春季日照时数最多,为664.87小时,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接近,其中冬季日照时数最少,为525.44小时。由各季日照时数倾向率和R值可知,春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最为显著,为-16.26h/10a,其次是冬季日照时数。1960-2016年间图们江干流各季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季风速最大,为2.93m/s,其次是冬季和秋季,分别为2.67m/s、2.16m/s,夏季风速最小,为1.99m/s。

地质

地质构造

图们江流域在地质构造部位上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前新元古代古陆形成、新元古代—中三叠世古亚洲洋构造域和晚三叠世以来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等三个重要地质构造时期。多次不同构造阶段的叠加改造作用,使得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复杂多样。流域主要存在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四组褶皱、断裂以及由褶皱、断裂系统所围限的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两组盆地。

地层特征

图们江流域出露的地层发育较完整,主要有下古生界构造地层(非史密斯地层)、上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及中—新生界河—湖相盆地火山坳陷沉积和断陷盆地沉积。岩浆活动频繁,火山作用亦较强烈。地区内侵入岩以花岗石为主。火山岩以中—新生代火山活动为主。火山岩及沉积岩地层包括:中二叠统满河组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下三叠统滩前组变质砂岩,粉砂质板岩、变质长石岩屑砂岩;古近系珲春组页岩、砂岩夹煤线;新近系上新统船底山组玄武岩;中更新统Ⅲ级阶地;上更新统Ⅱ阶地;全新统Ⅰ级阶地。中生代侵入岩包括:早白垩世文象钾长花岗岩和中三叠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

二叠系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二叠统关门嘴子组、庙岭组、解放村组及上二叠统开山屯组。关门嘴子组主要出露在图们西部解放村,是一套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反映造山后一次较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庙岭组主要出露在图们北部十里坪一带,是一套正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含大量海相生物化石,沉积环境为浅海—三角洲平原。解放村组主要出露在图们西部解放村、干沟子、塔子沟、北岔沟一带,是一套砂岩粉砂岩沉积建造,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开山屯组出露在图们南部南阳屯一带,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粗碎屑--碎屑岩沉积,含大量动、植物化石,沉积环境为河口湾—三角洲。上古生界地层普遍遭受微区域变质作用及受后期岩浆侵入而发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并形成较紧闭的线性褶皱。

矿产资源

图们江流域已发现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地60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大型矿床17处,中型矿床15处,小型矿床处66处,矿产总量相对比较丰富。大部分金矿、有色金属矿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县市均有分布,但在空间上呈成群集中分布金矿主要分布在珲春、汪清县安图县龙井市,泥炭资源的主要集中分布在敦化丘陵谷盆地。浮石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图、和龙市南部的长白山天池区火山口附近。

地形地貌

图们江流域整体的地势东低西高,并且呈山地、盆地、丘陵三个梯度。流域西南部为海拔2000m以上的咸镜山脉摩天岭山脉,东北部山体不高,除东部西老爷岭在1200m左右外,其余多在1000m以下,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主要分布在延吉市、龙井、图们市、汪清、珲春等大流域河谷平原的干流和支流沿岸。盆地地形从南部、西部和北部到中部和东部逐渐减小。较大的山间盆地有珲春盆地延吉盆地和龙盆地等。流域西部分布有东北地区最高的山峰长白山。流域北部及东部海拔多高于1000米,山势平缓。西北部的英额岭哈尔巴岭,东部的盘岭、老松岭,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图们江发源地长白山地貌分为熔岩高原和火山锥两个单元。熔岩高原从火山锥的山麓向四周倾斜,海拔超过1000米。在高原上可以看到岛状孤山,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小火山锥体,保留了小火山口和火山相岩性的特征;另一种是没有被高原熔岩淹没的古老岩石系列。

土壤

图们江流域主要的土壤类型可大致分为五种,分别为灰棕壤、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以及水稻土,土壤质地为粉砂土或为粉砂质粘壤土,分布最广泛的是暗棕壤和白浆土。

暗棕壤: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具有棕色层的酸性淋溶土壤。土壤腐殖质层厚度20cm左右,无或仅有不明显的浅色亚表层,淀积层多呈黄棕色。地表以下50~100cm深度内无锈斑特征。

白浆土:温带湿润地区平缓岗地森林草原下发育的土壤。上轻下粘,多具有"二层性"层次排列,具有明显的白浆化作用。具有薄的黑土层和一个瘠薄的白浆层,且酸性强,母质粘重,水分物理性质不良。生长林灌或种植旱作。

草甸土:在低平地形、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较多的草甸植被下,由沉积、腐殖质积累和氧化还原交替三个成土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非地带性土壤。特征为有深厚的暗腐殖质层和整齐明显的小粒状结构。草甸土地区地下水较丰富,在出现干旱时可引地下水进行旱灌或发展水田。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种稻周期性淹水条件下,经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形成的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的剖面的基本特征是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潜育层,水稻土又分为淹育型、育型、渗育型、潜育型、沼泽型、盐渍型及矿毒田等七个水稻土亚类。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图们江流域植被为典型长白山植物区系,主要森林植被景观有长白落叶松林、针叶林、白桦林、柞树林、阔叶混交林等。流域内高程相差较大,植被垂直景观丰富。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达80.3%,木材每年的生长量接近170万立方米。据统计,图们江流域被列入国家保护或省一类保护的高等珍稀濒危植物共29科94种。图们江下游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较为单一,其中以禾本科菊科植物种类为主。湿生植物居多,种子库数量和物种优势度均较大,如水、拂子茅等。

动物

图们江流域共有高等动物422种,分属于6个纲38个目87个科,已经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动物种类有63种,省级保护种类有4种,37种动物已经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许多生物为本区特有种类。除此之外,图们江流域鱼类种群是以常温广布物种为主的群落结构。据统计,图们江流域鱼类隶属8目14科49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占全部种类的56.5%。常见种且数量较大的种类分别为拉氏鱥北方须鳅麦穗鱼。稀有种共有22种,其中雷氏七鳃鳗细鳞鲑花羔红点鲑樱鳟属于珍稀冷水性鱼类,仅在红旗河、密江捕获,数量较少;大麻哈鱼、三块鱼、珠星三块鱼、宽突鳕、属于溯河洄游性鱼类;、三刺鱼属于河口栖居性鱼类,仅出现在图们江入海口。

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珲春市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30°17′18″~131°14′44″,北纬42°42′40″~43°28′00″,总面积108700公顷。2001年10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地区虎、豹及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中国东北虎、豹分布密度与数量最高的区域,而且是联系中、俄、朝三国虎、豹自由迁移、维持种群繁衍的生态廊道。据初步调查统计,保护区有常见的野生植物59目119科314属537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果子松紫椴、黄檗、水曲柳、钻天柳、野大豆、莲等8种;野生动物34目77科183属31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东北虎、豹、梅花鹿原麝紫貂丹顶鹤金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熊瞎子、鸳鸯、大天鹅白额雁等33种。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界约》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至海为界,线之南归属清代,线之北归属俄罗斯黑龙江省乌苏里江都是中国内河,两河流域及滨海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中国是日本海沿岸国。

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通过《爱珲城和约》和《北京续增条约》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余万平方公里和中国乌苏里江以东、以南滨海地区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除此之外,中国还丧失了日本海沿岸大片领土,中国东北地区也彻底丧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中俄《北京续增条约》的条款规定,勘界立碑时,俄方将“土”字界碑埋设于距离图们江45里的地方,少立了“乌”字碑,致使俄方与朝鲜半岛隔江相连,从而封锁了中国通往日本海的通道。

1886年,中俄再次勘界,清全权勘界大臣吴大澂多次对“土”字界碑的埋设位置问题与俄方进行交涉,几经波折,“土”字碑得以向江口方向前移。新立石质“土”字界牌至海口13.5俄里,即27华里。《珲春东界约》恢复了中国由图们江东出日本海的权利。此后,中国边民和船只行使出海权,经过“土”字碑出入日本海,捕鱼、运输、通商贸易。20世纪初,珲春作为中国唯一的日本海沿岸城市,开放设埠,运营大豆、木材等商品。船只北抵符拉迪沃斯托克,南达上海市,并横穿日本海,向东往来于日本各港口。

1907年8月,日本人制造所谓“间岛问题”,企图分割中国领土。1909年9月4日,清政府与日本于北京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又称“间岛协约”,明确规定图们江为清韩两国国界。

1938年,日苏在张鼓峰发生武装冲突。日本侵略军在防川附近的图们江上立桩封锁,人为堵塞图们江的出海通道。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再次丧失了大片日本海沿岸的国土和图们江出海口

1991年5月,中苏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苏方“同意中国船只(悬挂中国国旗者)可沿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第三十三界点以下的图们江(图曼那亚河)通海往返航行”。

1998年11月3日,中朝俄三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确定图们江三国国界水域分界线的协定》。

民族

图们江流域是古代满族的发祥地。后来,朝鲜半岛的朝鲜族跨境迁移到今天的图们江流域,他们在这里繁衍,成为中国的朝鲜族。他们将朝鲜半岛的文化与中国大陆文化、满族的森林文化和蒙古族的草原文化融为一体。除此之外,生活在图们江流域的人涵盖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也涵盖女真族鲜卑族汉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

社会经济

经济状况

图们江流域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交汇处。在此背景下,以图们市为例,图们市全力致力于电子装备、服装服饰、建筑材料、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构筑“一区五园”区域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夯实“稳住”基础、激发“进好”动能、保持“调优”态势。2021年,据统计,第一产业增加值17718万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95150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64559万元,增长7.0%。三次产业比重为6.4:34.3:59.3。

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

2009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加快长春市吉林省和图们江地区的联动发展。吉林省委书记表示,推进长吉图战略,腹地在长吉,核心在图们江流域,重点在珲春,瓶颈在通道。

珲春在建设国际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陆海联运、内贸外运等海上航线,将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乃至世界紧密连在了一起,已打造了年产值近百亿元的涉海产业。珲春计划将按照“内外一体、跨境合作、港区联动、通江达海”的思路,推进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向构建中俄朝环日本海大湾区迈进。2015年,全长近361公里,设计运行时速250公里的吉图珲客运专线全面运行。

对外口岸

图们江是中国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对外开放通道有11个,其中公务通道1个,10个口岸中2个对俄口岸,即珲春口岸和珲春铁路口岸。另外7个是对朝口岸和1个航空口岸。10处口岸中一类(国家级口岸)有8个,地方口岸(省级)有2个。7处位于江边的口岸分别是:圈河国际客货公路运输口岸、图们国际运输口岸(图们国际客货公路口岸、图们国际货物铁路口岸)、沙坨子双边客货公路运输口岸、开山屯镇双边客货公路运输口岸、三合双边客货公路运输口岸、南坪双边客货公路运输口岸、古城里双边客货公路运输口岸。另外四个不在江边的口岸为安图双目峰公务通道、延吉航空口岸珲、春国际客货公路运输口岸和珲春国际客货铁路运输口岸。

水利工程

水库

亚东水库于1978年11月全部竣工。1996年11月实测坝顶最低高程378.12米。

石国水库,位于海兰江支流福洞河的下游,距朝和线铁路龙水坪车站8.5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养鱼、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坝址以上河长21公里,集水面积1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40万立方米。石国水库为三级水工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水位405.50米,总库容15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90万立方米。石国水库是1958年开工,由州水利处设计,和龙市组织施工。1983年完成坝基处理,1985年大坝合龙,1987年8月竣工。

灌区

和龙市灌区,位于和龙市城附近海兰江两岸,包括和龙、龙城、土山、富兴1镇3乡5村,南自松下坪,北达明山,长19公里。最早的三道沟渠道建成于1915年,长4512米。1937年到1942年由和龙市水利组合负责施工11条渠道。1949年以来,不断扩大渠道断面,增加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993公顷增加到1987年的1180公顷,其中水田1080公顷,菜田67公顷,苗圃33公顷。灌区以海兰江为主要水源,以牛心河为补充水源。

西城灌区,位于蜂蜜河下游两岸,设计灌溉面积1247公顷。本灌区于910年开发,1928年已初具规模。灌区有浆砌石拦河坝一座,柴石拦河坝7座,进水闸8座,引水流量3.55立方米/秒。干渠8条,长23.5公里,支渠59条,长37.3公里,电灌站2座,灌溉西城乡10村、1247公顷水田。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湿地生态问题

图们江流域的湿地健康已处于中度预警状态,并出现向重度预警发展的趋势。原有的湿地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天然湿地被开发利用,人工湿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不断减小,天然湖泊所剩无几。1986-2016年,由于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因素,特别是湿地面积变化,图们江上、中、下游流域年径流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匀。

水土流失问题

随着历史上图们江流域的开发,人类活动增强,垦殖指数不断增高,它已成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除此之外,图们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有退化趋势,森林的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下降。随着水土流失情况仍然十分严重,沙化土地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而且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增加,湿地受到较大程度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

环境保护措施

2020年11月,延吉市至诚公证处和敦化市公证处在图们江和松花江生态放流现场监督,为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发展,增殖图们江、松花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公证法律支撑。

1976年12月14日至30日和1977年2月27日至3月18日,中国和朝鲜分别代表本国政府于中国的延吉市和朝鲜的清津,就防治双方管辖区域内的图们江污染问题,进行友好谈判,并达成了双方各自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除向江中排放污染物,至1982年将图们江污染基本治理的协议。协议达成以后的10多年来,中、朝双方都分别按照协议的要求采取了一些防治污染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风景名胜

图们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流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包括国家5A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沿图们江边境旅游带、吉林八景之一“一眼望三国”的防川风景区、红旗朝鲜族第一村、仙景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兰湖国家4A级风景区等。除此之外,每年还举办中国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朝鲜族民俗节庆活动,招揽了很多旅游者。

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

吉林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南部,占地12737公顷,西起赤峰、园池,与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东至红旗河口,与古城口岸相接,北与和龙林业局的马鹿沟、大满沟、长森岭、石人沟林场相连,南与朝鲜隔江相望。图们江源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和其它自然景观为辅,融入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以及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国家级森林公园。

防川风景名胜区

防川岛风景名胜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城以南大约70公里处的敬信镇防川村,地处中朝俄三国边境,张鼓峰下,海拔3米,是吉林省的最低点。从这里到图们江口只有15公里,可以远眺日本海。左侧是俄罗斯的边城包德哥尔那亚,右侧隔江则是朝鲜的豆满江市。

莲花湖公园

莲花湖水面面积为48万平方米,东西宽480米,南北最长处可达1000米,潭水清澈。东依群山,三侧环林,每年天然生长出满池的荷花,日久不败。

洋馆坪路堤

洋馆坪路堤为珲春到防川风景名胜区的一段狭窄到只剩下公路是中国领土的路。路实际就是图们江的江堤,路的南侧是图们江,岸边用铁丝网拦着。北面陆地一侧的公路路基下,另一道铁丝网与公路同行。铁丝网的另一边就是俄罗斯领土,行车经过可以看到铁丝网上挂着“严禁攀越国境”的告示牌。

沙丘公园

沙丘公园是一处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的金色沙丘,又称“绿洲中的沙漠”。在沙丘的下面,有一泓被人们誉为“塞外仙人湖”的湖水。沙丘与湖水以一狭长半岛有机结合,游人可以在沙丘上进行沙浴、滑沙,可以在湖中游泳,在半岛上垂钓。

防川朝鲜族民俗村

防川村位于防川景区南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距珲春市区59.3公里,被誉为“东方第一村”。

该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仅5米,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全村现有村民43户,总人口100余人,村内所有居民都是朝鲜族,其民族文化内涵浓郁,现仍保留着原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纯正的朝鲜族村落,也是研究和发展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现存宝典。

土字牌

土字牌位于防川中俄边界,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石质。中国侧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罗斯侧刻有俄方“T”字。

望海阁

望海阁于1993年建成,有三层14米高,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矗立于防川哨所东侧。站在望海阁上可眺望朝鲜的豆满江里和俄罗斯的包德哥尔那亚镇及正前方一片湖泊沼泽的濒海平原。“望海阁”匾额为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所题。

相关文化

移民文化

由于图们江是中朝界河,所以自古两国边民之间的相互流动、移民从未断过。尽管清朝入关之后对长白山地区实施封禁政策,但由于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及朝鲜李朝王朝的封建暴政,仍不少朝鲜人越境到东北地区境内从事采参、狩猎、垦种,引发冒禁移民热潮。1880年代,东北边疆局势的恶化及朝鲜移民的不断争夺,迫使清政府把封禁政策改为移民实边政策,划图们江以北海兰河以南地域为朝鲜人专垦区,招募朝鲜人,以索取兵饷,充实边防,移民热潮愈发浓烈。1905年朝鲜沦为日本“保护国”之后,更有成千上万的人,越图们江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地定居。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解决满洲开发所需的劳动力问题,日本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强制实施集团移民,东北地区再度出现移民涌潮。不同历史阶段的移民,不仅改变了东北原有的民族构成、人口结构及经济文化类型,推动各民族不同文化汇聚于一体的移民文化。

农耕文化

朝鲜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迁入到东北境内之后朝鲜族先民克服东北地区无霜期短的地理条件,开发水田,普及水田。朝鲜族自然孕育出与农耕生业密切相关的岁时节日、祭祀、游艺、民俗、生活礼仪、歌舞等方面朝鲜族传统文化,使农耕文化成为朝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农乐舞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聚居区,是在岁时节庆和祭祀仪式中广泛表演的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反映了农民祈求丰收、吉祥的愿望和尊重自然的思想。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战争历史文化

20世纪初开始的日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军事侵略罪行、图们江流域朝鲜族人民的反日民族启蒙运动以及反日武装斗争留有许多历史文化资源,都成为图们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图们江北岸曾是朝鲜民族独立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东北地区最早成立抗日游击队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圣地,又是解放战争的可靠后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阵地,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构筑了独特的战争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图们江流域作为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孕育出丰富的朝鲜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技艺、民俗、传统医药等以非物质形态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饮食、服饰、婚庆、节日、礼仪等民俗文化更是图们江流域的旅游亮点。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以大米为主的主食文化,以泡菜为主的辅食文化,以民间自制白酒为主的酒文化以及用餐的礼仪文化。朝鲜族最出名的辅食为泡菜,朝鲜族泡菜的产生是为了保存各个季节多产出的蔬菜,而发展到如今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蔬菜,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深深地融入到朝鲜族人的生活。

朝鲜族的服饰深受汉族服饰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满族、蒙古族、日本民族以及欧洲民族等服饰的影响。服饰以上袄下裤、上襦下裙为基本特征,以白色为纯洁和吉祥的象征。

朝鲜族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等,也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所必须经过的赋予一定意义的重要仪式。四大传统礼仪是东方民族所崇尚的佛教、儒教、道教和巫俗信仰等因素相融合的文化现象,蕴涵着朝鲜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传统宗教信仰。

参考资料

历史人文.图们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6-30

中朝图们江跨江游受欢迎 中国旅行商组团考察新线路.中国新闻网.2023-07-03

吴大澄图们江勘界及其历史背景.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3-07-21

吉林图们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7-03

吉林风景—防川.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07-03

地名探源之图门.中国地情网.2023-07-07

资源环境.图们市人民政府.2023-07-01

第四章 地表水与地下水 第一节 河流.吉林省志.自然地理志.2023-07-01

中国图们江自然地理概况及气候特征.OSGeo中国中心.2023-07-16

吉林省土壤概况.吉林省土壤肥料信息网.2023-07-16

白浆土.中国土壤数据库.2023-07-16

草甸土.百问中文.2023-07-16

水稻土.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7-13

虎啸三国 道通三疆──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7-16

贾宇:国际法视域下的图们江和日本海问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3-06-30

1909年,面对日本领土主权挑衅,清政府终于硬气了两回.搜狐网.2023-07-06

中国加快图们江区域通道建设助力经贸合作.搜狐财经.2023-07-06

图们市:全力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7-16

图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们市人民政府.2023-07-16

吉林珲春打造图们江区域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今日头条.2023-07-03

公证助力守护白山松水 保护生态环境.今日头条.2023-07-03

中朝双方协商解决图们江污染案(入境环境污染处理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23-07-06

防川 Fangchuan .国家公园网 (GJGY.COM).2023-07-06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