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荣禄(1836年4月7日—1903年4月11日),字仲华,瓜尔佳氏,别号略园,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被列为清朝二十四臣之一。其大部分生平文曾遭兵,后人编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等。
瓜尔佳·荣禄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父亲阵亡,由继母抚养长大,荫生为工部主事,后一路晋升为银库员外郎,期间卷入户部失火案,险被牵连。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荣禄作为侍从护驾,并在此期间获得慈禧信任,官职一路晋升。光绪四年(1878年),荣禄因党派之争被罢免内务府大臣和工部尚书的职务,次年因贿赂案,荣禄被降二级调用,且“不准抵销”。光绪十年(1884年),甲申易枢爆发,次年,荣禄再登政坛,随后荣禄开始掌管各旗稽查户口、发放俸米、守卫皇宫等事。待到光绪帝大婚后,荣禄再次出任专操大臣,重新参与军务活动,在此期间,荣禄大力发展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并设立了武备学堂,同时还力保袁世凯,免其遭慈禧责备。同年,被慈禧授予文渊阁大学士之职,后参与政变,镇压了维新运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荣禄多次劝谏慈禧镇压义和团对外主和,未果,后荣禄消极应战。不久后,八国联军入侵,庚子之难爆发,荣禄受任议和,后与李鸿章一起同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后因议和有功加太子太保衔,转文华殿大学士。荣禄之女苏完瓜尔佳·幼兰被慈禧收为养女嫁给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后生溥仪。不久后,荣禄子纶厚病逝,遭受巨大打击,且因自身遭病,后对政事多敷衍了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11日,荣禄病逝,终年六十七岁,追赠其为太傅,谥“文忠”。
荣禄是中国近代史上发挥过显著作用的清朝重臣。从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义和团运动前后,他主导编练新建陆军,统带武卫军,推动武学改革,并且凭借慈禧之力节制北洋政府各军,但同时也反对维新,支持慈禧。另外,荣禄还主张镇压义和团,向列强势力议和,并在庚子之难的事件后,与李鸿章一起签订了《辛丑条约》。教授林敦奎评价荣禄,善观风色,长于逢迎。他反对顽固派因循守旧、拒绝一切改革的短见,赞同洋务派官僚李鸿章等人的主张。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4月7日,荣禄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五岁时,生母去世,由继母颜札氏抚养长大。早年,荣禄在闽生活多年,后其父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军营,荣禄被安置在福建省将领饶廷选家,咸丰二年(1852年),因太平天国战争,伯父长瑞和父亲长寿同日战死于广西,荣禄返回京城。荣禄因恤难荫生工部主事,同年十二月承袭骑都尉兼云骑尉之爵,荣禄开始踏入仕途。
出谋政变
咸丰三年(1853年),荣禄被分派到工部观政。咸丰四年(1854年),未婚妻库雅拉氏逝世。咸丰五年(1855年),继母颜扎氏主持下,荣禄与萨克达氏成婚。咸丰七年(1857年),荣禄因参与康慈皇太后入葬清慕陵事宜,获得嘉奖。次年3月,荣禄晋升为工部主事,8月升任工部员外郎。咸丰九年(1859年),他被调到户部任职,担任银库员外郎。之后,荣禄被卷入户部失火案,动用老一辈关系躲过一劫。咸丰十年(1860年),因得罪上司肃顺,荣禄离任。同年,英法联军入侵,咸丰逃往热河,荣禄作为侍从护驾,并在此期间担任神机营翼长,受到慈禧信任。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逝热河,五岁的同治登位,并任以户部尚书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为顾命大臣,掌管朝政。肃顺不满慈禧干政,并多次斥责建议慈禧干政的官员,之后,荣禄向建议慈禧将远在京城的恭亲王奕訢召回,打算在热河密谋除掉肃顺,但是奕訢赶到热河后却被肃顺等人阻止与慈禧等人相见。后经荣禄谋划,奕訢打扮成女性混入了宫内,并成功与两宫太后密谋政变之事。从热河回京途中,肃顺曾想派人刺杀慈禧,但是由于荣禄的护卫,两宫太后安全回到了京城,并在到达京城后布下军队,成功抓获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至此,慈禧在奕訢和荣禄的帮助下,彻底掌握了清廷的实权,荣禄也因参与政变深得慈禧信任。
掌管兵营
同治三年(1864年),荣禄担任神机营全营翼长。次年,荣禄受命带兵镇压“马贼”,前往了喜峰口,铁门关旁查看了边口情形。不久后,荣禄获赏副都统衔,并管理健锐营事务,并于当月回到了京城内。此外,荣禄还兼任神机营和健锐营马队的专操大臣,并担任神机营威远队的专操大臣。同治五年(1866年),荣禄担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年末又调镶白旗满洲副都统。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广平地区爆发起义,神机营受命出兵,荣禄作为指挥官主要负责处理京师巡防任务。后被任命为步军统领衙门左派总兵。七月,起义被平定,荣禄因功获得头品顶戴的奖励。此事之后,荣禄再受到军机大臣瓜尔佳·文祥的赏识与推荐,被称为“忠义之后”。同治八年(1869年),荣禄补充职位成为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后又任神机营管理大臣(此职至光绪五年称病退职结束)。
官海沉浮
同治十年(1871年)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荣禄由工部侍郎转任户部侍郎,跟随和硕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负责普祥峪陵工,而普祥峪工程名义上是惇亲王奕领衔监修,但具体事项多由荣禄操办。同治十三年(1874年),荣禄兼署吏部左侍郎,后又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并开始赴工住班监视吉地工程。其中,为爱新觉罗·载淳修陵持续六年之久、为慈安太后修“普祥峪吉地”持续七年之久。光绪元年(1875年)1月,同治帝逝世后,荣禄自愿放弃在同治帝患病期间获得的冲喜所加的双眼花和太子太保衔,并得到批准后开始任武职,以户部左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为左派总兵及步军统领。光绪三年(1877年),调授步军营步军统领,调镶黄旗护军统领。
光绪四年(1878年),荣禄加恩允许在紫禁城内骑马,并升任为左都御史和工部尚书。同年年底,荣禄担任工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健锐营大臣、管理神机营大臣、管理右派右官学大臣数职。光绪五年(1879年)后,荣禄因参与慈禧地宫工成,获赏,荣禄申请开缺,获准。同年年末,因南北党派之争,得罪军机大臣索绰络·宝鋆、沈桂芬,荣禄被开除所任内务府大臣和工部尚书的职务,次年,荣禄被弹劾接受贿赂,被降二级调用,且“不准抵销”。
光绪十年(1884年)甲申易枢爆发,荣禄借此机会重回政坛,次年,荣禄通过交纳大量钱财和武器所受“降二级调用”的处分恢复,其后重新被任用。光绪十三年(1887年)2月,荣禄在醇亲王帮助下起复,被授与镶蓝旗蒙古都统,掌管各旗稽查户口、发放俸米等事。次年,荣禄奉旨充领侍卫内大臣,负责保卫皇帝和宫廷,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绪帝大婚,荣禄又充扈从凤舆大臣,同年二月,荣禄担任专操大臣,开始重新参与军务活动。
督办军务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荣禄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訢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同年,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次年,荣禄升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物。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4日,荣禄授协办大学士,上任后不久,御史胡景桂弹劾在天津市小站练兵的袁世凯,荣禄被派到天津市核实情况,在此期间,荣禄了解到了练兵的重要性,并为袁世凯辩护,使袁世凯躲过一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17日,荣禄上书建议设立武备特科,并在各省设立武备学堂。他还提出了“广练兵团,以加强防守”的要求。荣禄的上疏虽然并未被全面采纳,但后来的确取消了武科举,并在各省设立了武备学堂。
镇压维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已经亲政的光绪帝下令全国开始实行“维新政变”,在一些满汉权贵的策动下,荣禄和庆王成为策划拥护慈禧训政、中止皇帝新政的关键人物。因荣禄反对维新,被慈禧授予文渊阁大学士之职,并令其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任职后,立即操练新兵,建立自己的军事武装力量,并同时邀请了“后党”大臣叶赫那拉·怀塔布和杨崇伊等来天津密谋对付维新派,商讨后决定在十一月底,慈禧和光绪帝在小站阅兵时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维新运动。同时光绪帝对此也有感应,光绪帝急命康有为等人来救驾,康有为等人见形势紧张便寄希望于当时的新建陆军头领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诛杀荣禄,保护光绪帝,但袁世凯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荣禄,荣禄立刻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慈禧。不久光绪帝就被慈禧给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并命令荣禄派兵把守。之后,慈禧宣布临朝训政,荣禄被任命为军机大臣,清廷开始大肆捕杀维新人士,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斩于菜市口,康有为逃往海外,荣禄因效忠慈禧、镇压维新运动有功,得以兼管兵部事务,并且继续节制北洋各军。
节制北洋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1898年10月11日),慈禧任荣禄为练兵钦差大臣,并要求其节制以聂士成、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各军及所辖兵力。同年十月二十四日(12月7日),荣禄获准与北洋部分兵力及新募亲军进行合军,以此构成武卫军雏形。次年五月二十日(1899年6月27日),武卫军正式编练完成,随后荣禄再开始编练武卫先锋军及先锋队,以此节制北洋。当时,在华北地区上共有四支军队,都各有自己的防区与历史渊源,彼此间也互不统属。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荣禄将原本驻防在芦台、蓟州、山海关区与小站镇的四支旧军队整合起来,命名为前、后、左、右军,最后再加上一支自己亲领的中军,并组成了武卫军,手下聂士成担任前军,董福祥负责后军,宋庆领导左军,袁世凯指挥右军,而他自己则率领万人作为中军,并分驻于各重要地点。
参与废帝
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1899年11月17日),协办大学士他塔拉·刚毅从广东省返回京城,随后联合党羽一起向慈禧指责荣禄贪污,荣禄发誓未曾贪污,但刚毅依旧指责其部下苏元春贪污,并引出曾经康有为的言论来对荣禄党羽进行打压及替换。同时,刚毅还联合其党羽意图废除京师大学堂,因荣禄力持反对,未果。随后,荣禄还增求设武备学堂,后被准奏。同年,慈禧太后计划废黜光绪帝,改立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之子溥为新皇帝。然而,她担心外部干涉,一直未敢采取行动。随后,荣禄与李鸿章会面,询问其关于此事的意见,李鸿章对废帝一事表示强烈反对,并称外国驻华使节等都持反对意见。荣禄将李鸿章所说告知了慈禧,并上书建议将溥儁称为"大阿哥",以混淆视听,迷惑他人。慈禧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于不久后立溥儁为皇子,一些场合令其代光绪帝行礼。同时,李鸿章在荣禄的建议下赶赴两广任督。
庚子之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东省、直隶等省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部在对内外政策上产生了分歧,以李鸿章、荣禄的主和派主张镇压义和团,不赞成对外宣战和进攻大使馆,以端王爱新觉罗·载漪、吏部尚书他塔拉·刚毅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对内安抚,对外主战,慈禧选择了主战派的举措。同时,荣禄因多次劝谏慈禧主和,引来慈禧怒斥,并强行要求荣禄担任围攻大使馆的总指挥。在围攻使馆过程中,荣禄采取“明攻暗保”手法,向使馆输送食品,促成驻京公使与本国通电报,但他手下的武卫中军也曾参与围攻使馆。几日之后,慈禧本人因惧怕列强等原因又改战为和,荣禄被要求前往使馆慰问各国公使,并把写有停战、护卫使馆懿旨的牌子,立于使馆附近的北御河桥上。同年八月,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带光绪帝离京,暂驻太原市,荣禄请求一起前往,但没有被允许,同时命令荣禄为留京办事大臣。北京沦陷后,荣禄暂驻保定市。后与李鸿章同西方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不久后就被召至西安市,因荣禄求和有功,赏赐黄马褂,赐双眼花翎、紫缰,并加太子太保衔,转文华殿大学士。
晚年生活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31日,慈禧太后指婚,荣禄嫁其女苏完瓜尔佳·幼兰为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之妻,后幼兰生爱新觉罗·溥仪溥仪。晚年的荣禄因经历庚子之难、武卫军惨败并且其妻、子相继病逝,而遭受重大打击。虽依旧主持朝政,但其办事拖沓,因循依旧,任人唯亲。且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请假,饱受朝野诟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荣禄以久病不愈为由请求解取军机大臣之职,慈禧不准,同年4月11日,荣禄病逝,终年六十七岁,追赠其为太傅,谥“文忠”,晋封一等男爵,入祀贤良祠,其子赏以优等世袭之职。
主张与影响
军事制度改革
荣禄曾向皇帝献计,建议各省聘请外籍军事教师,组建训练营,该训练营有为期三年的训练时间,通过考试后,可以选拔出五分之一的人成为武举人,进入武备学堂继续学习。荣禄希望,随着这一制度不断试行,能取消原有的武科举制度,武备学堂出来的武举人将去京师大学堂参加考试,考试优异者按半数录取为武进士。此外,荣禄还建议军营招收更多的武举人和武进士,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将领和军事人才,打造一支精锐部队。荣禄的这一提议虽没有被完全采纳,但后来武备学堂建立,武科举制度废除。
在节制北洋期间,荣禄以自强为名,将旧部且有作战能力的军队加以整编至新建陆军,编成三大支,第一支由宋庆统带的毅军三十营,驻扎锦州市、旅顺、大连市等地区。第二支由魏光焘统带湘军三十营驻扎山海关区地区,后调往甘肃省剿办回乱,所留防务由毅军接管。最后的第三支则由聂士成统带的淮军三十营,驻扎芦台街道。进一步推动清廷将军权逐步控制在手中,加强了满洲贵族集权的军权。
为了保护京地区的安全,荣禄又把入卫京师的董福祥的甘军募满万人,驻防京畿,应对北洋水师的损失和京津地区的防卫空缺,荣禄将麾下军队改编为武卫军一分为五部。武卫军成立支撑起旧式军队和新式军队更替的这段军事薄弱时期。其中第一部是由聂士成统领驻天津市东北地区的芦台,防守天津及沿海的卫前军;第二部是由董福祥统领,驻北京东北的武卫后军;第三部是由宋庆统领,驻山海关的武卫左军;第四部是由袁世凯统领,驻天津东南的小站的武卫右军;第五部是荣禄亲领,并驻北京南部南苑的武卫中军。
武卫军在训练方面采用了中外结合的方法,同时设立军医局和工程队。其中袁世凯领导的武卫右军,其引入了西式练兵的手段,聘请外国军事教练,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系统的训练,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军队之一。而董福祥领导的武卫后军的士兵主要来自陕甘偏远地区,思想保守,对外国的一切事物持有敌视态度。因此,武卫后军仍然坚持采用中国传统的训练方式。但由于武卫军来自不同的军事体系,有淮军、毅军、学生、旗员等不同阶层,导致武卫军在之后的战斗中有所影响。在庚子之难时,荣禄的武卫军没有发挥作用,甚至还劫掠民众。与此同时,袁世凯在荣禄的庇护下得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依靠北洋军阀庞大的实力成为影响民初政局的关键人物。
反对维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推行“维新政变”,而荣禄也因拥护慈禧有功而被升迁,同时密谋镇压维新派,并通过政变软禁光绪帝,导致“维新运动”运动失败,而失败后的维新党人被逮捕斩杀或逃亡海外。而荣禄是导致维新运动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功臣,荣禄从此身兼将相,权倾朝野,也推动的一些清政府的自身改革。如庇护新政官员,并继续维护和推动某些新政,还主张保存京师大学堂。
内外主张
荣禄在义和团和对外问题上站在了主和派,主张主剿主和政策,即是对内主剿,对外主和,提出了只有镇压了义和团,才能取得列强的谅解,避免列强的干涉,同时还以“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为由,反对攻打大使馆。慈禧在第四次御前会议上,决定宣战,荣禄还在积极劝和,后被慈禧训斥,并让其担任了围攻大使馆的总指挥,在围攻大使馆的过程中,荣禄也是采取“明攻暗保”手法为慈禧谋求后路。然而,在八国联军的攻击下,驻守京城的武卫军惨败。慈禧挟光绪帝西逃至西安市,荣禄留京办事。荣禄一切秉承慈禧之意,掌握一条原则,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归政让出权力,一切条件都可答应。最终导致了清政府答应了《辛丑条约》中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赔款连利息近十亿两白银、大量主权被列强攫取。之后,随着他塔拉·刚毅、李鸿章等人病死,主战派被圈禁,荣禄在晚清时期达到了个人政治地位的顶峰。
个人作品
光绪二十九年荣禄死后,其后裔、门生曾刊行一册《荣文忠公集》(即《荣禄集》,该集共4卷。荣禄位于菊儿胡同的豪华府邸曾被焚毁,生平文稿、典籍毁于一旦,所以荣禄个人作品记载较少,已知记载有《世笃忠贞录》《封一品夫人先继妣颜札氏一品太夫人行述》是由荣禄编写的家史文献,并于1886年前后刊行。根据《中原地区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2》记载,荣禄曾还编著《武毅公事略》一书。义和团资料丛编《荣禄存札》,由杜春和、耿来金、张秀清编,齐鲁书社1986年12月出版。此外,一些图书馆、科研机构和私人收藏者也藏有零星的荣禄书信。
人物评价
晚清慈禧曾评价荣禄:“荣禄作为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公忠亮达,才识深厚。他起初是由生逐渐晋升而来,一步步成为正卿,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将军、总督,一直以来都恪守恭敬勤奋的态度。他得到晋升,登上席,成为赞纶在的重要人物,全力以赴地调和中外事务,表现出老成持重的品质,积极助力于艰难时刻的挽救与改善。”
中国近代学者辜鸿铭曾评价荣禄:“中国的荣禄也是满族最后一个不仅具有高尚品质、尊贵气派,和人们常可以从有教养的满族青年身上看到的那种温文尔雅,还具有宏大气度、一种“大人阁下”,大贵族威严的人物。”
清末史学家夏曾佑评价荣禄:“荣禄作为戊戌和庚子两次事件的谋划者,其公忠亮达、才识宏深在这些事件中得以展现。所谓“公忠”,并非对本朝的公忠,而是向外国的公忠;所谓“宏深”,也不是在壮方面宏深,而是在奸计方面宏深,这在中外史册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林敦奎也曾评价荣禄:“在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荣禄善观风色,长于逢迎。处此内忧外患局势下,荣禄实行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政策,但他也反对顽固派因循守旧、拒绝一切改革的短见,赞同洋务派官僚李鸿章等人的主张。”
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也评价过荣禄:“总之,荣禄的消失将影响许多人,但是,尽管他是个大人物,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个狂妄自大的人,没有了他,全部工作仍会照常进行。”
重要争议
生卒时间争议
关于荣禄的生年,根据《清代人物传稿》记载,荣禄生于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1843年3月19日)。但在《荣禄等员生辰薄册》载,荣禄当年“五十七岁”,且“二月二十二日”生,两种说法相悖,故荣禄的具体出生年月存在争议。
关于荣禄的卒日,根据《文华殿大学士赠太傅晋封一等男爵瓜尔佳氏文忠公神道碑》《赠太傅封一等男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文忠公墓志铭》记为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庚子(1903年4月6日),荣禄逝世。而荣禄的遗折记载他是在该年三月十三日(1903年4月10日)病情加重,三月十四日(4月11日)完成遗折并奏入的。同时根据《清史稿》记载,荣禄系卒于三月十四日(4月11日),所以对于关于荣禄具体的死亡时间也存在一定争议。
家世争议
根据荣禄的多种传记资料,如《行状》《文华殿大学士赠太傅晋封一等男爵瓜尔佳氏文忠公神道碑》《赠太傅封一等男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文忠公墓志铭》等,文中都称他的姓氏为苏完瓜尔佳氏,认为他是名将瓜尔佳·费英东后裔,如《行状》中记载,(荣禄)姓瓜尔佳氏,正白旗人。其先世直义信勇公,讳费英东。但是,据《清稗类钞》原文记载,荣禄系出瓜尔佳氏,而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荣官户部尚书日,遇一都统,展问氏族,则亦瓜尔佳氏,荣曰:“然则吾等乃同族也。”都统转问有“苏完”二字否,荣曰:“无。”荣禄曾表示他的姓氏中并没有苏完字样。对于荣禄的家世存在一定争议。
免职争议
根据《荣禄与晚清政局》记载,光绪五年(1879年)年末,荣禄因南北党派之争荣禄被开除所任内务府大臣和工部尚书的职务,但是根据王军云所著的《清朝二十四臣》描述,荣禄得到慈禧照拂,可自由进入后宫之中,长期以来便于同治的遗妃慧妃有染,翁同龢告知了慈禧此事,随后慈禧派人暗中观察,发现确有此事,不禁大怒,随后将荣禄革去官职,逐出皇宫,而慧妃也因此事自杀。对于荣禄的免职原因存在争议。
慈禧荣禄关系争议
宫女裕德龄在其所著的《瀛台泣血记》和《御香缥缈录》中都提到慈禧与荣禄曾经是“情人关系”。英国人布兰德与白克浩斯著的《慈禧外传》中说荣禄和慈禧自小订有娃娃亲。学者张临平则认为荣禄一生效忠慈禧,做慈禧最忠诚的走卒,这才是他官运亨通的唯一前提,而绝不是靠与慈禧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情人关系”。
功过争议
荣禄去世后,清廷给予他极大的荣誉与夸赞,慈禧评价其为:“公忠亮达,才识深。”而当时的文人夏曾佑却在《中外日报》上公开发表《荣禄表微》等文,对荣禄予以猛烈抨击,讽刺荣禄为:“荣禄之公忠亮达、才识宏深,亦于此时见之。盖所谓‘公忠’者,非公忠于本朝,乃公忠于外国”。学者戴海斌认为关于荣禄其人,无论生前身后、朝野内外,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既有污名化倾向的康梁宣传话语,也有被一些学者认为系出于辨诬目的而形成的《景善日记》这样的伪造文本,其中蕴含的“荣禄形象的流变与形成”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人物关系
轶事趣闻
同治帝驾崩后,按照惯例,由军机大臣负责起草相关诏旨。当时,军机大臣沈桂芬稍稍迟到,无法及时执笔,而另一位军机大臣文祥因病无法起草,情况紧急之下,荣禄擅自动笔起草了文件,沈桂芬见状心生不悦,因为荣禄未经他的允许就擅自动笔。荣禄也意识到沈桂芬对他擅自行动不满,并开始对他保持警惕,于是两人之间产生了嫌隙。荣禄在光绪前期仕途不顺与他跟同治某妃子有染有关。
陈夔龙等人均记述了荣禄企图令沈桂芬外放贵州省巡抚之事。沈桂芬怀疑这道懿旨与荣禄有关,沈桂芬请翁同龢替自己试探荣禄的口风。翁遂造访荣禄,假装自己和荣禄属于同一阵线,荣禄遂将自己如何从中运作和盘托出。荣禄还对翁同龢宣称这次便宜沈桂芬了,以后慢慢再找机会。 沈桂芬从翁同龢处得知内情后设法让荣禄失去了要职。而翁同龢与荣禄,也由此交恶。
人物遗址
荣禄故宅
荣禄故宅坐落于东城区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5号和寿比胡同6号,整个宅第分为三部分,西为洋武楼房,中为花园,东为住宅荣禄出生于此,后被荣禄分割出售,住宅经过拆建改造。1986年该宅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荣禄墓
荣禄墓座落于北京朝阳门外高碑店地区西花营村的荣家地内,此墓包含瓜尔佳·荣禄在内的三人合葬墓。随葬品大多为金银,玉器,其中有金叶、金镯、金葫芦、金戒指、金花、金指甲套、金耳环和金锭、银戒指、银指甲套、银扁替及银元宝等。玉器有翠玉、玉烟壶、玉坠、佩饰、扳指、玺坠、翎管、雕龙带勾、戒指及玛瑙人物佩。还有朝珠、西洋怀表等,计148件(套)。其中葫芦草重达139.6克,上双勾刻字“丙申重阳皇太后赐臣荣禄”。荣禄生于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丙申年受赐时正值花甲。因此,这件金葫芦当为慈禧对荣禄的六十岁寿辰的赏赐。最初,这片茔地占地超过30亩,用围墙环绕,南墙正中设有一道门,门前还横跨着一座石拱桥。大门内曾摆放着两座巨大的龟跌石碑,而这些石碑北方便是坟墓的所在。
研究书目
《清史列传》
《清史稿》
《清朝二十四臣》
《荣禄与晚清政局》
《荣禄年谱长编》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戏剧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荣禄:温和渐进的改革派-中华读书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07-15
赠太傅晋封一等男文华殿大学土瓜尔佳文忠公行状(陈夔龙撰) .豆瓣小组.2023-10-13
荣禄研究述评.中国文史网.2024-05-11
近代史料学总结.http://www.china-audit.com/.2024-05-09
荣禄的一生:是清廷的功臣,还是国家的罪人.澎湃新闻.2024-05-24
清史列传(全二十册).豆瓣读书.2024-04-30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4-30
清朝二十四臣.豆瓣读书.2024-04-30
荣禄与晚清政局.豆瓣读书.2024-04-30
荣禄年谱长编.豆瓣读书.2024-04-30
清朝的皇帝.豆瓣读书.2023-10-13
篡清.豆瓣读书.2024-06-16
金葫芦.豆瓣读书.2024-06-16
中央编译出版社.豆瓣读书.2023-10-13
《慈禧御苑外史》.豆瓣读书.2023-10-13
剧目简介——北京曲剧《骆驼祥子》.网易娱乐.2023-10-13
青年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徐军.湖南省湘剧院.2023-10-13
福州“评话三杰”遗迹.福州史志网.2024-06-11
汪明荃欲演“慈禧” 罗家英将饰“荣禄”.新浪娱乐.2024-06-11
清宫秘史 清宮秘史 (1948).豆瓣电影.2024-06-15
光绪皇夜祭珍妃.猫眼电影.2024-06-15
北京55日 55.豆瓣电影.2023-10-13
谭嗣同 (1984).豆瓣电影.2024-06-15
《两宫皇太后》.豆瓣电影.2023-10-13
皇城争霸.猫眼电影.2024-06-15
戏说慈禧.豆瓣电影.2023-10-13
《太后吉祥》.豆瓣电影.2023-10-13
《银鼠》.豆瓣电影.2023-10-13
英雄刀少年.豆瓣电影.2023-10-13
走向共和.豆瓣电影.2023-10-13
厨子当官.豆瓣电影.2023-10-13
一生为奴.豆瓣电影.2023-10-13
《苍穹之昴》.豆瓣电影.2023-10-13
赏金猎人.豆瓣电影.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