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大同市,是中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39°54′~40°44′,东经112°06′~114°33′之间,全市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 ,大同市区面积3578平方千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温差大。截至2022年末,大同市常住人口310.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5万人,城镇化率73.7%。
大同市历史悠久,是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约10万年前,阳高县有古人类许家窑人栖息生活。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置云中、雁门、代郡,大同其地由赵武灵王开辟,有约2200年建置史。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区(今大同),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凿了云冈石窟,并开通了与西域和高句丽交流的“平城丝路”。:127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称大同并成为陪都西京。明代大同是军事卫所体系九边重镇之一。1949年5月2日,大同市人民政府成立。1993年7月10日,大同市与雁北地区及所属部分县合并,统一称为大同市(地级市)。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大同市辖4区6县,另设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市人民政府驻大同市平城区兴云街2799号。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大同市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内外长城之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主要旅游景区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恒山及悬空寺、大同城墙、大同长城、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平型关大捷遗址等。
大同市是中国42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国家级交通线京包、同蒲、大秦等铁路线,京大、大运高速等穿境而过。
大同市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中国煤都”之称。大同煤炭探明储量达312亿吨,煤种为弱粘煤,灰分、硫分含量低,是中原地区著名的优质动力用煤。大同市非煤产业发展迅速,包括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文化旅游等新四大产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全年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7:33.9:59.5。
地名由来
大同地名经历多次变迁,古称平城、云州、云中,辽朝改称大同。
宋辽时期,大同地域为两朝军事交锋之地,辽以“大同”作为地名,体现民族共荣的“大同世界”是各民族共同的追求。
历史沿革
先秦至三国时期
约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或中期,大同市阳高县许家窑遗址有古人类许家窑人生活的踪迹。
春秋时期,大同之地为北狄所居。
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大同其地由赵武灵王开辟,属雁门郡,建制由此而始。
秦朝,大同其地属雁门郡。
西汉,置平城区县,属雁门郡。汉初匈奴侵边,刘知远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率30万大军北征,于平城东郊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汉军力战后突围,此次战役即白登之围。此役失利后西汉采用“和亲”策略,汉匈关系缓和。
东汉时期,大同地区仍属雁门郡之地。
三国时期,大同地区为乌桓、鲜卑所据。
晋建兴元年(313年),鲜卑族首领拓跋猗卢定内蒙古盛乐(今和林格尔)为北都,修秦汉平城为南都。
南北朝时期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从盛乐迁都平城。北魏以平城做首都近百年,经历六帝七世直至再次迁都(494年),是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北魏太延三年(437年)拓跋焘遣人出使西域始,逐渐形成与西域和高句丽交流的“‘平城丝路”:127。公元460年,高僧昙曜奉旨组织人员开凿云冈石窟,成就公元5~6世纪精湛的佛教石窟艺术。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市后,置恒州,治平城,管辖8郡14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恒州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翌年废镇,仍为北恒州。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复置恒安镇,改云中县为云中县(大同称云中之始),属北朔州。
隋唐至元时期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云中县为云内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朔州为马邑郡,恒安镇隶属马邑郡云内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13道,云中郡属河东道。云州治云中,辖县云中。咸通十年(869年),置大同军节度。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占据云州,云中县为云州治,隶属河东道。辽同光三年(925年),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辽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唐石敬瑭割让给辽“燕云十六州”,辽占领云州。
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成为辽朝陪都。辽清宁八年(1062年),建设规模宏大、祖佛一体的华严寺。
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攻占大同府。金朝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
宋宣和五年(1123年),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为宋金联合攻辽时预置版图。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西京道大同府改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省道宣慰使司,管辖一领事八州。
明清时期
明代实行卫所制度,在中国北方设立9个防务重镇,大同是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督率军民,在辽、金、元土城的基础上,把大同扩建成新的砖城,大同城池的规模形成并延续至今。
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治大同县,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县、广灵县、灵丘县、广昌七县。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封皇子朱桂为代王,就蕃于大同,建代王府。
清沿明制,山西为十八省之一,下辖大同府(治大同)辖二州七县一厅。二州:浑源州、应州;七县: 大同县、天镇县县、阳高县县、怀仁市、山阴县,广灵县、灵丘县;一厅:丰镇厅(由丰川、镇宁二卫合并)。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大同总兵姜瓖投诚清军后又反叛。清将爱新觉罗·多尔衮亲征大同并指使清军对大同“屠城”,大同城墙削去五尺,府移治阳和卫,名阳和府,大同县移治怀仁县西安堡。顺治九年(1652年)府县复还故址,大同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
近现代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废府存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1913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专区13县,共26县。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县辖5个行政区,9街585村。
1937年9月13日,关东军入侵,大同沦陷。大同在抗战时期的行政区划:1937年9月至1939年12月为山西省第一行政区和第二行政区。第一行政区治所五台,属县十七,在大同地区有灵丘县、广灵县、浑源县、应县、山阴、怀仁市、大同、阳高县、天镇县9县。第二行政区治所岢岚县,属县十三,在大同地区的有朔城区、平鲁区、左云、右玉县4县。
1949年5月2日,大同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察哈尔省直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11月,大同市重新划归山西省。
1952年,原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原由察哈尔省直辖的天镇县划入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雁北专区(后改称晋北专区、雁北地区)辖大同、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应县、怀仁、山阴县、朔县、平鲁、右玉、左云等13县。大同市辖城区、南郊区、矿区、新荣区等。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大同市与雁北地区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新成立的朔州市,天镇、阳高县、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归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
行政区划
2018年2月、4月,国务院、山西省分别下发同意大同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2021年,根据山西省批复的《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县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通告》,大同市完成最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 大同市辖 4 区 6 县,分别是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左云县、 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 灵丘县。另设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管辖2个村。截至 2022 年底,全市辖50个乡,37个镇,38个街道办事处,35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23 个村民委员会。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部,介于北纬39°54′~40°44′,东经112°06′~114°33′之间。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丰镇市、凉城县毗邻,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怀仁市、应县及忻州市繁峙县相连,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阳原县、蔚县及保定市涞源县、阜平县连接。大同市东西宽136.9千米,南北长189千米,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大同市区面积3578平方千米。
地质
大同市在太古代、下元古代时期是一个较活动的地区。地壳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新生代第三纪末,在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影响下,地壳运动较为激烈,表现为由断裂控制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产生了断裂陷落的大同盆地和周围以上升为主的山地,基本形成现代地貌形态。:55
大同地区地层发育较齐全,由老至新依次有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新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南部盆地中。:55
大同市处于华北台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山脉隆起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 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该区域在多期地壳构造变动中形成一系列构造形迹,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以断陷、堆积、火山活动较为活跃阶段,东部为世界地质奇观—-“东亚大陆稀有的自然遗产”第四纪大同火山群。
地形地貌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和太行山交接地带,地势高亢,境内受燕山运动影响,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T”字形的地势特征。大同市山地面积5285.9 平方千米;丘陵面积3318 平方千米;台地面积1700.9 平方千米;平川面积3136 平方千米;盆地面积238.9 平方千米;河沟面积432.9 平方千米。
大同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白登山、双山、二郎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将全市分成西北、东南两大区域,形成“两边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大同市最高峰是阳高县六陵山黄羊尖,海拔为2420米,最低点是灵丘县花塔村,海拔仅558米。
气候
大同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温差大。大同市年平均气温的多年平均值是6.5℃,年平均气温值变动范围在5.3~7.5℃之间。最热月在7月份,最冷月在1月份,温差平均33.1℃,最大达到37.1℃。降水量差别也大,最大年降水量可达到579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仅212毫米,并且降水集中于7、8月份。:60-61大同市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 6.5~9.1℃之间, 多大风,降雨少,平均降水量仅为 56.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 14.6%。夏季气候温和,气温19-21.8℃之间,雨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 24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64.3%。秋季气温下降,气温 5.8~8.4℃之间,平均降水量为72.96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 19%。冬季长达四个多月, 盛行西北风,日短天寒,气温-12.8~6.3℃之间,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1.3℃,最低温度 29.2℃,平均降水量为8.0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2.1%。
2020年,大同市年平均气温7.5℃,年平均降水量430.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231小时,年平均大风日数20.8天,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3~5月;初霜冻日全市各地区平均出现在10月2日,终霜冻日平均出现在5月3日。
水文水利
大同市地跨海河、黄河两大流域,以海河流域为主。大同境内河道属海河-永定河水系的有桑干河、壶流河、南洋河、御河等,水系流域面积10831平方千米;属大清河水系的有唐河,水系流域面积2071平方千米。除东南部唐河、壶流河等少数河流具有少量基流外,大部分属于季节河,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枯水期河水锐减直至干涸。
桑干河是大同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北横贯全市,流经云州区、阳高县等区县,长55.6千米,流域面积726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7.34 亿立方米。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北麓的恢河,恢河与源子河在朔州市马邑镇汇合后称为桑干河,桑干河在阳高县南徐庄流出山西,在怀来县朱官屯与洋河汇合后称为永定河。桑干河在大同境内的一级支流有御河、口泉河、浑河、壶流河等。御河发源于丰镇市三义泉镇三岔河村,内蒙境内称饮马河,进入大同市称作御河。御河大同境内流域面积2613平方千米,河长78千米。口泉河大同境内流域面积369平方千米,河长55千米。浑河大同境内流域面积1432平方千米,河长45千米。壶流河大同境内流域面积1303平方千米。
大同市有各种水库62 座,总库容7.55 亿立方米,主要用于拦洪蓄水。其中,册田水库为大型水库,主要功能是城市工业供水、灌溉、防洪;中型水库5 座:赵家窑水库、孤峰山水库、恒山水库、十里河水库和文瀛湖水库,其中赵家窑水库是大同市的饮用水源地,每日出水2万吨。文瀛湖水库,即石家寨水库,位于大同市平城区东部,是由天然洼地经人工改造而成。始建于1957年,1960年开始蓄水,湖水主要靠御河干渠引入,:66设计总库容1036万立方米,文瀛湖水库现为占地面积655.98万平方米的公园风景区。
土壤
大同境内土壤属于褐土向栗钙土过渡带。褐土、栗褐土和栗钙土等地带性土壤交错分布,构成复杂多样的土壤特色。恒山以南低山丘陵和间山盆地区,发育了褐土,是大同市主要地带性土壤。 恒山以北大部分地区雨量较少,气候干旱,发育了栗褐土,分布于恒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上、丘陵和低山地区,是大同市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和太行山交接地带,土地类型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川等。全市土地总面积140.56万公顷。其中,建设用地9.44万公顷,占总面积6.72%;农用地76.71万公顷,占总面积54.57%;未利用地54.42万公顷,占总面积38.71%。全市耕地面积37.52万公顷,耕地保护率102.89%;划定基本农田面积31.02万公顷。
水资源
大同市是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2021年,大同市水资源总量101271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01.9立方米,比山西省平均值低6.8立方米,仅为中国人均用水量419立方米一半左右。大同市的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边境多水,盆地少水,山区缺水。
矿产资源
大同市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大同市发现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汽4大类矿产91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并编入《山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有30种,优势矿种有煤炭、石墨、岩石等。大同市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在集宁群的地层中形成丰富的石墨矿资源;在寒武系地层中沉积形成大量的水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和白云岩;在石炭系、侏罗系的地层中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截至2020年,大同市有各类矿山238座。其中,煤矿58座,黑色金属矿山40座,有色金属矿山6座,饰面用辉绿岩矿山25座,石灰岩矿山26座,砖瓦黏土砂矿山40座,其他矿山43座。
大同市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煤田分布在大同市及左云县、右玉县、怀仁市、山阴县,长80千米,宽30千米,含煤面积1827平方千米。 大同市境内的煤炭资源分布于东至青磁窑断层、口泉山、七峰山一线,北至上、下深涧,南到市界,系大同煤田的东北部分,煤炭探明储量达312亿吨,煤种为弱粘煤,灰分、硫分含量低,是中国著名的优质动力用煤。1949年以来,大同累计为国家开采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
大同市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石炭系太原市组、山西省组。侏罗纪大同组含煤面积全市达540平方千米,保有储量58.7 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5.5 亿吨,现代大规模开采的主要是这一部分。石炭系煤累计探明储量为117 亿吨。该煤种灰分较高,质量远不如侏罗纪系煤,属气煤类。截至2020年,大同市现有煤炭矿井58座,其中大型煤矿21座,中型煤矿37座。煤矿矿区先进矿井代表有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同忻煤矿、马脊梁矿等,其中塔山煤矿、同忻煤矿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等。
石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同市区北部的宏赐堡、六亩地两处,属于同一成矿带,总探明储量石墨矿石5162.3 万吨,内含石墨224.7 万吨。2020年,七里村矿段由多个深部钻孔工程揭示该区域存在向斜构造, 预计其石墨矿资源量将翻倍, 规模超过1 亿吨。
水泥石灰岩主要产于上寒武系的海相地层中,总储量为21517.6 万吨,主要分布于七峰山矿区与狼儿沟矿区。
生物资源
大同市的植物物种有108 科、492 属、1183 种(包括变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 种、国家三级保护野生植物13 种、山西省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6 种。野生药用植物代表有麻黄、黄芪、甘草、地榆、狼毒等35种;野生观赏植物有石竹、山丹、飞燕草、野菊、紫菀等9种。
大同市野生动物中,两栖纲1目3科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8种,省级保护动物7种,三级保护动物84 种,中日(或澳)候鸟38 种。数量较多、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黄鼬、草兔等;数量较少、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石貂、狼、狐属、欧洲狗獾等;数量较多但个体经济价值不大的有石鸡、珠颈斑鸠、麻雀和各种野鼠;其他动物有鼢鼠属及多种鸡禽、鸟类等。
自然灾害
大同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类型和区域有:煤田崩塌、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云冈区西部、左云县南部、新荣区西南部;平城区地裂缝重点防治区;阳高县西北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云州区南-浑源县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灵丘县中南部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1967年1月7日,口泉公社曹家窑大队因地下煤田采空发生塌陷灾害,村内房屋144间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地下水位下降0.4米,被迫迁村。1983年3月5日白洞矿发生由于煤矿采空塌陷导致的2.7级地震,烈度为9度,477户居民住房受损,社会经济停滞。
自然保护
大同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有森林公园6 处,包括2处国家级、4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包括恒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8266.7平方千米,云冈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5967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21年末,大同市常住人口309.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7.4万人,城镇化率73.4%。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2.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5‰;死亡人口2.2万人,死亡率为7.0‰;自然增长率为-0.5‰。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57.2万人,占50.7%;女性人口152.7万人,占49.3%。
2020年,大同市有少数民族37个,约1.6万人,其中有4个回族聚居村平城区区田村、云州区三条涧村、云州区马家会村、天镇县袁家皂村。
政治
表格最后更新于2025年2月
经济
综述
大同市是“中国煤都”、中国重要的能源城市,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国务院首批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同市累计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支持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280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2012~2022年间,大同市累计发电量4198.6亿千瓦时、累计外送电量2888亿千瓦时。
因煤而兴,大同市多年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产业为主的超重型的产业结构,煤炭、电力、化工产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85%左右。大同市非煤产业快速发展,以悠久的历史文化、1个国家级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6个省级开发区为依托,大同发展了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文化旅游等四大新兴支柱产业。2015年至2018年,大同市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2.1%增长到56.1%,规模以上非煤企业数增加到206户,非煤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9.9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10.5亿元,同比下降1.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72.1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7:33.9:59.5。
第一产业
大同市地处北纬40度线、降雨量少、温差大, 以籽粒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杂粮、饲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不大,收益仍主要依靠初级产品销售。大同市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特色杂粮,包括谷子、黍子、荞麦、莜麦、高粱、豆类、马铃薯等;其中豆类包括大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红小豆、青仁黑豆、青大豆、豇豆、扁豆等10 多种。依托于特色杂粮产品,大同市打造的全品类区域品牌——“大同好粮”被评为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具影响力品牌”。
大同市云州区大同黄花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国务院认定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云州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发展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同黄花”为核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2021年,大同黄花产业链经济价值突破30亿元。大同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有大同黄花、浑源正北芪(黄芪)、广灵画眉驴。大同市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有天镇黄芪、阳高长城羊肉、天镇黄酒。登记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有11种。
2024年大同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完成91.6亿元,同比增长3.6%,林业产值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3.7%,牧业产值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6.8%,渔业产值完成0.8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9.4亿元,同比增长5.2%。
第二产业
依托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市工业体系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产业为主的超重型的结构,煤炭、电力、化工产业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85%左右。大同市实施“能源革命”、调整能源工业结构,退出煤炭产能,替换发展光伏、风电、储氢等新能源。2016~2020年期间大同市完成退出煤炭产能3140万吨;新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28 万千瓦,约占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42%;新能源发电量83 亿度,占全市发电总量的17.3%;光伏发电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大同市拥有全球首个熊猫光伏电站,光伏企业约28家,风电企业约32家。大同市煤炭企业代表是晋能控股集团,原大同矿务局改制而来。1949年8月30日,大同矿务局成立,至1996年全局销售收入53亿元,为中国煤炭行业之冠。2000年7月29日,大同矿务局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世界500强排名第430位,煤炭产量12700万吨,成为亿吨能源集团,在中国稳居前三位。2020年10月30日,晋能控股集团正式挂牌。大同市工业企业代表还有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柴油机厂、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大同)有限公司等。
2024年大同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实现自5月起(增速-12.8%)连续7个月降幅收窄。从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9%。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从工业结构看,全市非煤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0.2%,比煤炭工业产值比重高0.4个百分点,转型“四步走”迈出坚实第一步。
第三产业
北魏太延三年(437年)太武帝遣人出使西域,带回了丝绸之路的详细信息,之后北魏与西域的交往频繁,以平城为出发点的对外交往向西扩展,同时又向东延伸至高句丽,此为“平城丝路”。公元5世纪“平城丝路”的开通,标志着平城成为国际大都会,联通了西亚、中亚、东北亚,文化、宗教、商业交往,也留下了包括石窟造像、金银器、壁画等在内的大量历史遗存。:127大同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规模总量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主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过高、生产性服务业仍停留在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大同市商贸业规模大、数量多,拥有服饰、小商品商贸集群东信商圈,代表商城有东信商城、海盛商城、上悦城、服装大世界等;大同古城内代表商业有华林商厦、北方电器、苏宁易购、银星金店等;其他区域商业有万达广场、百盛购物中心、华林新天地、美凯龙、红星爱情海购物中心、吾悦购物中心等。2015年,大同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占GDP比例过半,2020年达到57.9%,在11个山西省省辖地市中排名第二。大同市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山西省旅发大会、2018至2021年连续三届“成龙动作电影周”、大同古城灯会、春节文化庙会等活动扩大了大同旅游知名度。
2024年大同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其中,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5%,住宿业增加值增长3.6%,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8%。其中规上服务业稳中有升,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10.6%。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同经济技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底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大同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39.4平方千米,下辖现代服务园区、医药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通航产业园区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和装备制造为支柱,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通用航空、节能环保、商贸物流、食品加工为辅助的产业布局。
201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7.9亿元,同比增长13.1%;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2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25.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7.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83.6%。开发区11家规上医药企业,完成产值96.5亿元,同比增长10.5%;24家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74.5亿元,同比增长48.02%。两个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0.96%。外贸进出口涌现新的增长点,大同国际陆港11家企业进出口总额实现22.16亿元。
人文
综述
1982年,大同市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市是“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拥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包括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代王府九龙壁、明大同府城、明代王府为代表的明清文化;以平型关大捷遗址、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
大同市地区文化遗产丰富,除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有戏曲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恒山道乐、晋北鼓吹、广灵剪纸、左云楞严寺庙音乐、北路梆子、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等8项。
文物古迹
大同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7处。经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认定,大同市可移动文物为37048件套计240768件。长城资源调查数据经国家文物局认定,境内长城长度493公里,居山西省第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同市承载了两千余年人类历史,人文荟萃,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3项。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有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恒山道乐、晋北鼓吹、广灵剪纸、左云楞严寺庙音乐、北路梆子、大同铜器制作技艺8项。
雁北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流行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及周边地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耍孩儿的班社活动,它的形成至少在此以前。耍孩儿剧的演唱非常有辨识度和特点,在表演“耍孩儿”时,演员需要通过后嗓子发声。后嗓子也即通过压迫声带,以咽喉部分发声,这样发出的声音显得较为低沉,给人的感觉也比较压抑,音响效果更为宽厚。著名曲目有《扇坟》。2006年6月,雁北耍孩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产品,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代表作“九龙奋月”铜火锅,工艺上采用 相结合,层次错落、装饰致密,技术上采用机械辅 助成型,手工錾花。2014年,大同铜器制作技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灵剪纸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雏形是刺绣工艺,后来被人们称为“窗花”,其突出特点便是刀刻宣纸且色彩非常丰富。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与河北省、陕西省等各省(市、区)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地方象征
大同市市树是国槐,市花是丁香。大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国槐为大同市“市树”,丁香为大同市“市花”。2020年6月29日,增选黄花为大同市花。
宗教
大同市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中,大同佛教始于东汉,盛于北魏、辽、金,延续于元、明、清。汉明帝(58~75年)时,大同兴建了第一所寺庙通光寺。北魏时期,平城内有寺院100多所,僧尼3000多人,公元460年拓跋宏令高僧昙曜开凿云冈石窟,佛教发展到顶峰。2020年,大同市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五大市级宗教团体。全市有信教群众15.28万人,有正式登记、依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39处。其中,佛教场所154处、道教场所29处、伊斯兰教场所3处、天主教场所11处、基督教场所142处。全市有宗教教职人员474人。其中,佛教319人、道教56人、伊斯兰教9人、天主教19人、基督教71人。
美食
大同的美食有大同刀削面、大同浑源凉粉、大同羊杂、帅府街香辣兔头、大同铜火锅、凤临阁烧麦、油炸糕等。其中,大同刀削面在2020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大同市“中国刀削面之乡”的称号。
民俗/节庆
“圆锁”是为12岁儿童举行的民俗仪式,寓意孩子已经健康长大。“圆锁”仪式包括挂锁礼和开锁礼。挂锁礼是父母在初生婴儿100天时挂上长命锁,等孩子12岁时再由长辈开锁,即开锁礼。“圆锁”活动在大同地区已演变成与婚丧嫁娶同等重要的民俗仪式。
正月初八是谷神节,大同民间俗称“八仙日”,诸神降临,僧道诵经。大同百姓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祈求新年的健康和平安,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大同华严寺及各大寺庙,上香拜佛的市民络绎不绝。
“中国大同-古都灯会”是由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春节文化品牌活动,在大同古城内和城墙上布置造型各异的彩灯,供游人观赏。自2013年启动以来,历届活动都得到了大同市民、旅游人群的喜爱。
方言
大同市及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方言属晋语大包片;浑源县、广灵县方言属晋语五台片;大包片、五台片方言均有入声。东北部的灵丘县属北方官话,无入声。
社会事业
教育
大同市现有普通高校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高中49所。其他普通初中、小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共计1081所。其中,山西大同大学是大同市办学规模最大的普通高校,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0.34万平方米。山西大同大学现有本科专业72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12个山西省一流学科;是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他高校有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有大同市第一中学、大同市第二中学、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阳高县第一中学校、浑源一中等;还有2005年开设的大同市实验中学和2011年开设的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两所公立完全中学。
卫生
2021年,大同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092个,床位21598张。其中,医院120个;卫生院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妇幼保健院4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6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302人;注册护士10157人。
科技
2021年,大同市专利授权量2251件。其中,发明专利236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073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5家。
文化
大同市在2015~2020年期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500场,包括在城墙景区举办的“大同古都灯会”、府孔子庙推出的“文庙大讲堂”、市博物馆推出的社教活动广受好评,在古城墙内的雕塑博物馆承办了“雕塑双年展”、“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中国青少年雕塑大展”等高水平高质量展览,拓展了大同市的文化影响力。“成龙动作电影周”于2018、2019、2021年连续三届在大同举行,是由演员成龙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发起的电影活动。大同市在平城区大同文瀛湖畔陆续建成五大场馆: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美术馆、大同市大剧院、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体育中心,凝结着大同作为文化名城的开放精神与包容气质,汇聚着大同市民对于文化艺术的向往与追求。大同市开放博物馆数量现有35座,非国有博物馆蓬勃发展至15座。博物馆参观人数在2020年达到191.49万人次。
2021年,大同市共有文化艺术馆11个,文艺表演团队81个,公共图书馆11个,档案馆11个。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1个,微波站11座,有线电视网1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9.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6%,有线电视用户31.3万户。
体育
截至2021年,大同市共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11个。大同市推出了一批品牌化的群众体育活动,其中,环古城全民健步走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首次举办的大同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协评为“铜牌赛事”;中国大同冰雪节被评为山西体坛“十佳品牌赛事”;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户外运动路线被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推介为“2021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2021年,大同市承办了中国田径协会2021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联赛(中西部区)和“奥星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2项国家级赛事。承办了山西省射箭冠军赛、山西省蹦床冠军赛等11项省级赛事。成功举办了大同市第三届羽毛球锦标赛及大同市滑雪锦标赛等赛事。
社会保障
2021年末,大同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7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5万人。
2021年,大同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8万人,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9亿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4万人。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2个,床位13730张,收养救助5588人。全市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32个。其中,综合服务中心15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15.7万元。
交通
综述
北魏建都平城,成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城丝路”进一步促进了大同通向西域形成了四条大道。明清两朝,大同地区形成了以驿道为主的驿传网络,另外,自大同往东直到北京形成了巩固边防的国家级干线道路,直到20世纪初。1980年代起,随着“晋煤外运”数量上升,大同市干线公路网逐渐形成。1914年1月,京张、张绥铁路展筑至大同,设站于县城北关外;1933年,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分段开通,促进了大同商贸、煤炭外运的发展。大同市处于晋、冀、蒙三省交汇地,随着经济发展,大同是全国42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同是京津冀地区与中西部能源基地的衔接点,也是神府、准格尔等新兴能源地区与京津唐制造业中心的中转点,是国家京呼包银发展轴和中蒙俄国际贸易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大同市已基本形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公路干线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
截止2021年底,大同市交通网络总里程达13641千米,其中公路12732千米;公路密度90.29公里/百平方千米。铁路运营里程909千米,其中干线437千米,支线78千米,地方铁路和联络线57千米,合资铁路26千米,企业专用线311千米。大同云冈机场民航客运量88.5万人次,货邮量1602.7吨,民用航空航线20条,通航城市29个。
公路
大同市公路交通是山西省北部的门户,也是沟通华北与西北地区的桥梁和枢纽, 有大运、大塘、大准、大张(京大)等10多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大呼、荣乌、大张(京大)、灵山、同源、广源6条高速公路和大同绕城高速公路连通运营,与北京、太原市、呼和浩特市、张家口市等城市实现3小时互通。截止2021年,大同市高速公路网里程562千米,形成“两纵三横一环”的布局形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国道G109(京拉线)、国道G208(二浙线)、国道G108(北京-昆明公路)、国道G512(万达线)、省道201(马走线)等穿境而过。
大同市普通国省干线里程957千米,形成“五横六纵三联”的布局形态,覆盖所有县区。大同市农村公路总里程2021年的11213千米,2022年全市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09千米,完成长城1号旅游公路建设199千米。
铁路
国家级铁路交通线京包铁路、同蒲铁路、大秦铁路、大准铁路等线路以及云冈支线、口泉支线等均在大同交汇,支撑了华北地区煤炭资源输送到全国各地。2021年12月30日,张家口至大同铁路客运专线至韩原铁路联络线与大张高铁同步建成通车,高铁大同南站、阳高南站、天镇站建成运营,实现大同至北京、太原市、西安高铁和动车通行。2021年,集大原高铁开工建设,大同段线路全长49.2公里。大同市区的客货运铁路车站有大同站、大同南站。
大同市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2019年1月,开行了首列中欧(亚)班列,成为山西省省第3个、中国第57个开行中欧(亚)班列的城市。大同至塔什干、大同至马雷、大同至明斯克、大同至萨兰斯克等4条国际线路,连通了大同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国际贸易往来。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是山西、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外运的主通道。大秦铁路大秦线(韩家岭一柳村南)全长653 千米,担负着中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运输任务,大秦线的始发站是大同市云州区湖东站。
航空
大同云冈机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倍加造镇,距离市中心约17千米,总占地2851亩,飞行区等级为4C,停机位7个。现有T1国际(6328.2平方米)和T2国内(10854平方米)两座航站楼,总面积17182.2平方米,为山西省第一家开放口岸的支线机场。2021年民航客运量88.5万人次,货邮量1602.7吨,民用航空航线20条,通航城市29个。
公交
截至2021年,公交车辆数1246辆,公交线路74条,线路总长度1182千米,站点数量2609个。公交场站建设稳步推进。大同市区现有公交场站15处,总面积达到26.6万平方米,车均场站面积达到165.5平方米/标台。大同市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公交公司1246辆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达到951辆,占比76.3%,其余295辆全部为CNG清洁能源车辆,大同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
景区
综述
大同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尤其是以北魏文化、辽金文化、明清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云冈石窟、华严寺、大同古城、大同长城、平型关大捷等久负盛名。截至2022年,大同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共23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12处,2A级景区1处。大同市在2000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2年,大同市入选国务院25座重点旅游城市。大同古城内有大同城墙、代王府及九龙壁、华严寺、善化寺、关帝庙、鼓楼、大同府文庙、清真寺、纯阳宫等旅游目的地。
主要景区
人物
对外交流
大同市的对外友好城市是日本大牟田市,英国贝利市。
荣誉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2-06
关于印发大同市“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大同市人民政府 .2022-12-20
山西省(晋)大同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19
大同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12-09
大同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同市人民政府.2024-03-26
全省A级旅游景区信息汇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2-08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6
学校简介.山西大同大学.2022-12-22
大同云冈机场新航站楼顺利通过行业验收.中国民用航空网.2023-02-11
大同站.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2023-02-11
关于命名大同市“市树、市花”的决定.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10
云州区热烈祝贺黄花被增选为大同市市花.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3-17
大同市面积.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2-27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第四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02-06
云冈石窟.山西省文物局.2023-02-06
行政区划.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2023-02-07
概况.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11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综合交通 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2-20
煤都”谋变“大同”不同.人民网.2023-02-08
关于印发《大同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3-01
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3-19
大同: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大同市人民政府.2025-02-19
人文大同.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1-11
建置沿革.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0
宗教.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华严寺.山西省文物局.2023-02-10
大同古城.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5
大同市部分行政区划正式调整 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同日挂牌.山西省民政厅.2022-12-15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县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通告.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5
我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4
平城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行政区划.大同市云冈区人民政府.2023-02-07
云冈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行政区划.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2023-02-07
云州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历史沿革.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2023-02-07
新荣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阳高概况.大同市阳高县人民政府.2023-02-07
阳高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浑源概况.浑源县人民政府.2023-02-07
浑源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大同市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3-19
广灵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灵丘简介.灵丘县人民政府.2023-02-07
灵丘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走进天镇.天镇县人民政府.2023-02-07
天镇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建置区划.左云县人民政府.2023-02-07
左云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3-19
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2-07
大同市位置.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1-11
大同市地质.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7
大同市地貌.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6
大同市气候.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文瀛湖生态供水开启.山西新闻网.2023-03-18
大同市土地资源.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8
大同市水资源.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2021年山西省水资源公报.山西省水利厅.2023-02-28
202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02-28
大同矿产资源.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1-11
塔山矿抢占智能化矿井建设“智”高点.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大同市举行“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市发改委专场发布会.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3-01
关于《大同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政策解读.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1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2-09
大同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2
大同市人口.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9
张强任大同市委书记,储祥好任运城市委书记.今日头条.2024-12-21
武健鹏当选为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同日报-今日头条.2025-02-17
刘俊义当选为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长.大同日报-今日头条.2025-02-17
谷明当选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强当选大同市市长 姚鸿波当选大同市政协主席.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1-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2-14
“较大的市”立法有关情况综述.中国人大网.2022-12-20
《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山西省自然资源厅.2022-12-14
“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品牌建设成效突出.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3
多部门关于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三批)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2-23
云州区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大同日报.2023-02-09
“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价验收.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9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2-12-23
山西大同迎黄花丰收季 全产业链值今年预计突破40亿元.北青网.2023-02-11
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 走进大同.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4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2-10
地理标志农产品查询.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23-02-09
能源革命造福人类.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8
大同矿务局大事记.大同日报数字报.2023-03-19
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铁路机车制造企业.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2023-03-19
关于印发大同市“ 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09
山西旅发大会开幕式直播晚会在大同市南城墙关城紧张彩排!.今日头条.2023-03-01
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今日大同启幕.今日头条.2023-03-01
央视五度报道大同市春节文化活动.今日头条.2023-03-01
示范区概况.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12-23
我国已有12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中国网财经.2023-02-07
大同市举行“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文物局专场发布会.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3
大同市“十四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4
方山永固陵.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2023-03-19
善化寺(第一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03-19
大同九龙壁(第五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03-1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0
雁北耍孩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0
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0
广灵县风俗文化“广灵剪纸”.大同市广灵县人民政府.2022-12-24
刀削面:非遗美食 风味独特.大同新闻网.2023-02-12
大同刀削面.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2-11
大同浑源凉粉.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2-11
羊杂.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2023-02-11
中国大同古都灯会辉煌启幕.今日头条.2023-01-13
大同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3-19
重要提醒!成龙动作电影周闭幕式观众进场路线及进场时间!.今日头条.2023-01-13
大同│五大场馆,在提升文化品位中绽放魅力.澎湃新闻.2023-03-18
概况.大同市博物馆.2023-02-12
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10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2-10
山西省大同市美术馆将于9月1日正式开馆.央广网.2023-03-17
同图概况.大同市图书馆.2023-03-18
大同市大剧院灯光、音响等将陆续进场 年底全面竣工.搜狐焦点.2023-03-18
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市体育局专场发布会举行.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28
新地标get√!大同市御东新区体育中心即将华彩亮相!.大同日报融媒.2023-03-01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22-12-22
“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大同市交通运输局专场发布会举行.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2
大同市公安局关于境内国道109线等6条普通国道省道路面维修改造的通知.山西快报新闻网.2023-03-01
古都大同迈入“高铁时代”.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8
集大原铁路山西段即将全线开工.今日头条.2023-01-13
中欧班列助力我市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8
湖东站.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2023-02-11
2022年大同市共新增1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02-11
大同市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15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1-13
云冈石窟.大同市云冈区人民政府.2022-12-23
北岳恒山首页.北岳恒山官网.2022-12-23
悬空寺.山西省文物局.2023-02-11
大同市城墙景区.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3-19
李二口长城景区介绍.天镇县人民政府.2023-02-11
大同李二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上的璀璨明珠.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1
大同火山群地质公园.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2022-12-23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12-23
大同土林:黄土高原上的“魔鬼之城”.中国日报网.2023-03-19
张亚东.天镇县人民政府.2023-02-11
国际友城.山西外事网.2023-03-18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大同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1-12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3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10-22
大同戴上“中国雕塑之都”桂冠.搜狐网.2023-03-01
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中国古都名域网.2023-02-11
大同荣获“中国美丽城市”称号.大同新闻网.2023-02-11
2018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在长春公布.中国之声.2023-02-11
2015“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评选揭晓.中国之声.2023-02-11
大同荣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称号.中国日报网.2023-02-11